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5)
2023(2457)
2022(2218)
2021(2076)
2020(1973)
2019(4425)
2018(4284)
2017(7612)
2016(4129)
2015(4520)
2014(4246)
2013(4353)
2012(4090)
2011(3729)
2010(3920)
2009(3605)
2008(3633)
2007(3113)
2006(2783)
2005(2584)
作者
(13779)
(11660)
(11479)
(11234)
(7471)
(5807)
(5210)
(4505)
(4345)
(4337)
(3908)
(3888)
(3799)
(3763)
(3710)
(3646)
(3547)
(3325)
(3300)
(3296)
(3029)
(3015)
(2827)
(2687)
(2679)
(2673)
(2579)
(2573)
(2514)
(2514)
学科
(16628)
经济(16618)
管理(8874)
(7488)
(6188)
企业(6188)
方法(5877)
(5456)
数学(4926)
数学方法(4757)
地方(4212)
(4121)
中国(3805)
关系(3225)
业经(3153)
(3069)
理论(2932)
农业(2703)
(2646)
经济关系(2524)
(2484)
对外(2482)
贸易(2481)
(2393)
(2383)
外经(2325)
对外经济(2272)
(2083)
金融(2082)
地方经济(2065)
机构
大学(57015)
学院(56213)
研究(23382)
(18665)
经济(18217)
科学(17522)
管理(16626)
中国(16338)
(16057)
理学(13841)
理学院(13580)
(13481)
农业(13184)
管理学(12991)
管理学院(12892)
研究所(12432)
(12420)
业大(11639)
中心(10310)
(9783)
(9395)
(9306)
(8746)
(8741)
农业大学(8377)
(8265)
技术(8164)
科学院(7907)
实验(7868)
北京(7803)
基金
项目(39152)
科学(29815)
基金(28437)
(26677)
国家(26504)
研究(24292)
科学基金(21557)
(16919)
自然(15940)
自然科(15621)
自然科学(15615)
自然科学基金(15288)
基金项目(14791)
社会(13770)
(13715)
社会科(13019)
社会科学(13011)
资助(11575)
教育(11356)
重点(9514)
计划(9336)
编号(8658)
(8342)
科技(8242)
(7992)
科研(7908)
成果(7688)
(7624)
创新(7515)
专项(7242)
期刊
(22138)
经济(22138)
学报(16429)
(15660)
研究(15545)
中国(15093)
科学(12289)
大学(11312)
学学(10650)
农业(10412)
(7609)
管理(7601)
教育(6563)
(6114)
技术(5020)
业大(4971)
(4578)
农业大学(4392)
(4164)
金融(4164)
经济研究(3595)
财经(3539)
中国农业(3399)
科技(3301)
图书(3221)
自然(3055)
业经(3053)
(2993)
(2983)
林业(2853)
共检索到90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梅  赵心清  
采用部分互补的引物扩增表达载体的全序列,通过DpnⅠ酶切PCR产物去除甲基化的模板DNA,利用大肠杆菌自身的酶系统环化质粒DNA,只需设计1对引物,进行1次PCR反应,就直接获得了突变的表达载体。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对拟南芥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编码基因ATPK64进行了定点突变。这种改进的DNA定点突变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经济、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PCR定点突变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楠  袁光孝  刘小敏  高宏波  
拟南芥黄化突变体k60是从甲基磺酸乙脂诱变的拟南芥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的。该突变体表现为叶色发黄,生长迟缓,叶绿素含量降低。遗传分析发现其为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利用遗传作图的方法将突变基因定位于拟南芥5号染色体上CH5-6.0到CH5-6.24两个分子标记之间的231 kb区间内。本项工作的研究结果为该突变基因的鉴定奠定了前期基础,并且为研究拟南芥黄化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祥如  雷雨婷  姜依何  任春梅  
为探索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野生型Col–0和酪氨酸降解途径缺陷突变体sscd1为试验材料,分析5种浓度(0、0.1、0.5、1.0、2.0mmol/L)外源苯丙氨酸处理后花青素的积累和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酪氨酸降解途径受阻是否影响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的积累。结果发现: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苯丙氨酸能提高拟南芥幼苗花青素的含量,而且花青素的含量随着苯丙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苯丙氨酸处理后,sscd1突变体幼苗中花青素的积累增多,同时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如PAL、CHI、CHS、DFR、LDOX、UF3GT的表达水平在sscd1突变体中都显著上调,表明SSCD1基因突变会阻断酸酪氨酸降解,增加苯丙氨酸诱导花青素的合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弈  韩成云  支添添  任春梅  
为了探明拟南芥sscd1–1突变体中sscd1–1突变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是由剪切效率所致还是由自身启动子影响所致,分别构建了由外源35s启动子驱动的sscd1正常基因和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及由内源自身启动子驱动的sscd1正常基因和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载体,并将其转入到拟南芥sscd1–1突变体中。采用RT–PcR分析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外源35s启动子驱动的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与正常基因相比没有明显差别,而内源自身启动子驱动的sscd1–1突变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这表明sscd1–1的点突变没有影响其剪切效率;sscd1–1突变基因表达水平的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晓东  刘超  焦彬彬  代培红  苏秀娟  李月  
低温是主要的逆境胁迫之一,限制了作物的地理分布和产量。筛选理想的抗冻靶基因用于分子育种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CBF调节子在植物抗冻反应中扮演主要的角色,CBF2是CBF调节子的组成成分之一,在抗冻反应中扮演负调控的作用。采用qRT-PCR和常规农艺性状测定法对2种CBF2基因突变体CBF2-1和CBF2-2进行了多项指标的鉴定,结果发现在这2种突变体中CBF2基因的表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CBF2-1中CBF2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但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而CBF2-2中CBF2基因诱导表达的效应完全丧失。抗冻性检测结果显示CBF2基因的表达量越低,其突变体植株的抗冻性越强,同时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红英  杨海峰  赵树堂  唐芳  戚晓利  陈军  卢孟柱  
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拟南芥维管发育有一定量的次生生长,可模拟林木木材的形成过程。前期研究中,筛选到 1 个突变体,在短日照生长条件下,相对于野生型,该突变体植株矮化且茎中下部有脊状结构附着,并伴随有发育迟缓、营养生长时期延长和莲座叶叶片边缘呈锯齿状等性状,将其命名为尾翼茎突变体( tfos) 。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尾翼组织具有明显维管结构,推测为茎内部细胞不正常分化导致该表型; 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将其定位到 1 号染色体上,与 SSLP 标记F11A17-48074 紧密连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石头  成平  倪金魁  颜丹阳  薛丹  梁龙  
在前期以EMS(甲基磺酸乙酯)筛选更多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突变体试验中,发现了1个从G到A的点突变体rfc3-1,该点突变削弱了植株抗紫外辐射的能力.将野生型拟南芥复制因子C亚基3基因转化到突变株rfc3-1后恢复了突变株的野生型表型,证明紫外辐射抗性异常表型是由拟南芥复制因子C亚基3基因突变所引起的,AtRFC3在拟南芥紫外辐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柯星星  刘亚坤  徐雪珍  林怡馨  郑志富  郑月萍  
【目的】甘油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中的ATS1催化甘油脂原核合成途径的第1步酰化反应,但目前ATS1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目的是运用反向遗传学手段剖析ATS1功能丧失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拟南芥Arabidopsis ATS1基因功能丧失型突变体,并比较分析突变体与野生型在整个生育期的表型差异。【结果】分子鉴定显示:多个突变体中ATS1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碱基数呈非3的倍数的缺失或插入,从而导致移码突变或翻译提前终止。这些突变体的叶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C16:3的含量急剧下降,而C18:3含量则显著增加。相随的表型分析显示:ATS1基因功能丧失有时会使叶片略显黄色,但对种子发育未产生可见影响。【结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ATS1并非拟南芥种子发育所必需的。图3表2参2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柯星星  刘亚坤  徐雪珍  林怡馨  郑志富  郑月萍  
【目的】甘油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植物中的ATS1催化甘油脂原核合成途径的第1步酰化反应,但目前ATS1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运用反向遗传学手段剖析ATS1功能丧失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ATS1基因功能丧失型突变体,并比较分析突变体与野生型在整个生育期的表型差异。【结果】分子鉴定显示:多个突变体中ATS1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碱基数呈非3的倍数的缺失或插入,从而导致移码突变或翻译提前终止。这些突变体的叶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C16:3的含量急剧下降,而C18:3含量则显著增加。相随的表型分析显示:ATS1基因功能丧失有时会使叶片略显黄色,但对种子发育未产生可见影响。【结论】在正常生长条件下,ATS1并非拟南芥种子发育所必需的。图3表2参2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晓勇  曹一平  张福锁  
采用发芽和幼苗试验探索了筛选拟南芥抗某些抑制性物质的适宜浓度,其中2,4-D,6-BA,NaCl,AI3+,Cu2+,CrO4或2,4-DNP分别是10μmol.L-1,5μmol.L-1,2O0μmol.L-1,500μmol.L-1,20μmol.L-1,500μmol.L-1和18μmol.L-1。在该浓度下对经化学诱变处理获得的M2种子进行了发芽法筛选,得到了在高浓度抑制物存在时表现不同的可能突变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海峰  王敏杰  赵树堂  唐芳  卢孟柱  
木材形成是木本植物特有的生物学过程,拟南芥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也能形成类似"木材"的维管组织,因而可以借助拟南芥丰富的基因资源研究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前期建立的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再生实验体系,通过拟南芥表达谱芯片分析再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获得149个差异表达基因。选择其中转录因子等调控基因及功能未知基因共89个基因的总计151个拟南芥突变体,经次生诱导培养发现,20个突变体的发芽率或成活率降低,10个突变体表型变化明显,出现维管系统次生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生长速度减慢等,推测这些基因参与调控拟南芥的次生生长。将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研究体系相结合,利用拟南芥次生生长诱导体系研究木材发育相关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亚琳  陈海燕  郝宁  藤原徹  武涛  
为了了解Mo的分子功能,对26 000粒拟南芥EMS诱变突变体种子进行了筛选,鉴定出一个对正常Mo敏感的突变体4-10。在正常170 nmol/L Mo条件下,4-10突变体的根部伸长发育受到抑制,而340μmol/L Mo处理能部分恢复突变体根长。在170 nmol/L Mo条件下4-10和Col-0幼苗的根长分别为(1.56±0.13)cm和(11.89±0.71)cm;而在340μmol/L Mo条件下,4-10和Col-0的根长分别为(3.3±0.17)cm和(6.8±0.73)cm。此外,340μmol/L Mo处理能够恢复4-10异常的根形态。Mo含量测定结果表明,4-10突变体植株根部Mo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除了对正常Mo敏感外,4-10突变体叶色对NH_4~+也敏感,其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Col-0。为了鉴定4-10突变体候选基因,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候选基因定位到1号染色体一个23 kb区域(26.809~26.832 Mb),进一步基因组重测序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存在1个非同义突变SNP,包含该SNP的基因At1g71100编码核糖-5-磷酸异构酶(RPI),初步证明,RPI基因为4-10突变体的候选基因。利用At RPI基因纯合突变植株和4-10突变体进行的等位性检测结果表明,4-10突变体和等位基因突变体rsw10-1杂交的F1仍然对NH_4~+敏感,从而确定RPI基因为4-10突变体基因。通过表型分析注意到除了过量Mo能恢复4-10突变体根长之外,外源尿苷处理同样可以恢复4-10突变体的根长。结果表明,过量的Mo通过尿苷转运作用促进了补救合成途径进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惠  刘博宇  阮颖  刘春林  
对拟南芥SDG26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sdg26植株和对照野生型Col植株在干旱条件下的SOD活性和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干旱时间(5、8、11、14、17、20 d)持续,sdg26植株中的SOD活性和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都表现出明显提高的趋势,上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野生型Col植株;在持续干旱20 d条件下,Col植株的叶片逐渐失水干枯及至死亡,但sdg26植株能正常生长,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推测SDG26基因功能的丧失可以增强拟南芥的抗旱能力,说明植物的抗旱能力与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密切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樊新萍  乔永胜  牛西午  Zoe A Wilson  
利用不可产生花粉的突变体作为研究花药和花粉发育的途径,以证实涉及花粉发育的基因及其在基因网络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拟南芥中MYB26/MALE STERILE35(MS35)雄性不育基因会调控药室内壁次生加厚发育,影响其后的花药开裂,并可上调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而At2g47500基因是在芯片分析ms35/myb26突变体中涉及花粉发育表达下调的一个未被鉴定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t2g47500基因是一个与微管发育有关的基因,在整个植株都表达,包括花发育阶段。利用拟南芥基因库筛选该基因中的T-DNA插入突变体,并通过PCR鉴定,得到插入位点在启动子和外显子的纯合突变体。通过表型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琦  王倩  
【目的】分析拟南芥xtc1突变体茎部表皮蜡的组分和含量,并鉴定导致xtc1突变体表型的基因。【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拟南芥xtc1突变体与Ler野生型茎部表皮蜡的成分;利用图位克隆确定突变基因位点,通过在拟南芥xtc1突变体中过量表达FATB基因,验证突变位点与FATB基因的关系。【结果】拟南芥xtc1突变体茎部表皮蜡总量约为Ler野生型的1/3,且各组分含量均明显减少;将突变基因定位在第1染色体顶端物理距离为80kb的2个标记T27G7-3和F22O13-1之间,该区域含有21个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观察及测序分析表明,xtc1突变体在At1g08510(FATB)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