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2)
2023(5248)
2022(4387)
2021(4146)
2020(3558)
2019(8077)
2018(8091)
2017(14675)
2016(7921)
2015(8841)
2014(8802)
2013(8434)
2012(8009)
2011(7279)
2010(7470)
2009(6956)
2008(6759)
2007(6317)
2006(5892)
2005(5256)
作者
(23914)
(20141)
(19461)
(18953)
(12524)
(9620)
(9054)
(7893)
(7728)
(7180)
(6947)
(6754)
(6750)
(6417)
(6331)
(6005)
(5828)
(5721)
(5708)
(5700)
(5078)
(4990)
(4886)
(4723)
(4497)
(4416)
(4410)
(4353)
(4188)
(4099)
学科
(28081)
经济(27928)
管理(18776)
(15510)
(13586)
企业(13586)
中国(10124)
(9968)
(9747)
方法(9273)
理论(8558)
(8260)
业经(7555)
(7166)
(6908)
(6777)
教育(5964)
农业(5612)
地方(5582)
数学(5450)
土地(5337)
数学方法(5301)
(4903)
社会(4884)
银行(4883)
(4754)
金融(4747)
(4745)
关系(4634)
体制(4245)
机构
大学(108177)
学院(106457)
研究(43232)
(37643)
经济(36561)
管理(36484)
中国(32399)
理学(30192)
理学院(29728)
管理学(28914)
管理学院(28709)
科学(27662)
(25088)
(23895)
(22961)
研究所(20783)
(20342)
中心(19232)
农业(18668)
(18323)
业大(18291)
(16681)
师范(16478)
(16029)
北京(16028)
(15063)
财经(14628)
(13976)
技术(13413)
师范大学(13296)
基金
项目(70525)
科学(54378)
研究(51756)
基金(49432)
(44877)
国家(44461)
科学基金(36349)
社会(32607)
社会科(29425)
社会科学(29413)
(27760)
基金项目(25479)
教育(24045)
(24021)
自然(23025)
自然科(22487)
自然科学(22475)
自然科学基金(22056)
编号(21600)
资助(19738)
成果(19197)
重点(16428)
课题(16239)
(15194)
(14880)
(14015)
科研(13440)
计划(13317)
(13215)
创新(13063)
期刊
(48851)
经济(48851)
研究(34545)
中国(33116)
(22813)
学报(22720)
科学(19646)
教育(19271)
大学(16862)
(16828)
学学(15513)
农业(14834)
管理(14453)
技术(9313)
(9286)
金融(9286)
业经(7848)
(7841)
财经(7635)
经济研究(7516)
(7029)
图书(6786)
(6649)
业大(6416)
问题(5936)
农业大学(5382)
科技(5327)
职业(5245)
书馆(5062)
图书馆(5062)
共检索到180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是一步到位的,而我国的社会保障应当一步达到全覆盖、高保障、全国统一,有这个必要和可能吗?回答是肯定的。一步到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是由中国特色决定的。必须看到,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前提与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同,在起点上就是大部分剩余价值已经归社会占有,即绝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辉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问题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备受各界关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服务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保险和社会保障有着密切的渊源,努力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既是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保险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积极实践的重大课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银娥  杨卿  
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根据立法或行政法规建立并覆盖全体公民;应该由政府组织实施,并通过多种形式提供以生存权利保障和发展权利保障为主要内容。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一是着重于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视角的研究;二是加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划研究;三是重视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突破口研究;四是加强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晓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愿景指明了方向。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安排,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财富极大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正步人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同时,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各种矛盾多发也是客观现实。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的公平、和谐与稳定,必须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用好再分配杠杆,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永建  
前不久,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局、中信国际研究所、《经济导刊》编辑部联合召开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问题座谈会。国务院研究室、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劳动部、卫生部、全国总工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同志及企业界的有关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就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匡时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通过单位福利保障实现"单位全覆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保障经历了从"建制扩面"向"广覆盖"与"双覆盖"的转变;"十八大"将"全覆盖"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的首要方针,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既指制度全面覆盖,也指人数全民覆盖(即应保人口的全覆盖)。社会保障全覆盖反映了普遍主义福利思想,折射出政府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施政理念。要坚持"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制度全覆盖带动人口全覆盖,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为突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百年奋斗践初心,锐意进取创辉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安国兴邦之使命,秉承造福人民之宗旨。早在1922年,党的二大宣言中就明确将实行工厂保险和保护失业工人等社会保障事业作为奋斗目标。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探索、持续奋进、攻坚克难,推动社会保障事业从思想酝酿到创建奠基,从改革探索到制度重构,从加速普及到全面完善,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中信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进建设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十七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金淑彬  
目前,受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形势不利,拉动内需即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和关键性因素。而居民的消费、储蓄和社会保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促进内需的持续和稳定增长,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林枫,范国富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是,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作为国务院首批医改试点城市的镇江市,在实践中,已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保平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它体现着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市场经济的减震器和安全网络。从当前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来看,迫切需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缓解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各种矛盾。 (一)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突破口的选择 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其内在构成项目及其各子系统有机联系所构成的统一体。在我国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袁涛  
社会保险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贵阳市目前已开展实施的养老、医疗、失业三个险种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制度不完善、覆盖面窄、参保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在"低水平、广覆盖"的价值目标下,深化保险制度改革,加大舆论宣传,使参保观念深入人心,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和实际参保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骏宇  李元平  
本文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在本质上是"一步到位"的。在区域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都奉行一步到位的就业观念;学生在单位和行业选择上的先就业后择业,主要只适用于体制外部门;并且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结果出现的,即力求一步到位无果之后而采取的措施。学生形成这样的就业观念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二元经济,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应从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体制内外就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入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内蒙古财政厅课题组  李文进  李香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