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2)
2023(14911)
2022(13015)
2021(12161)
2020(10494)
2019(23998)
2018(23778)
2017(46483)
2016(25064)
2015(27784)
2014(27556)
2013(27678)
2012(25420)
2011(23113)
2010(23058)
2009(21354)
2008(20790)
2007(18280)
2006(16043)
2005(14165)
作者
(75584)
(62824)
(62300)
(59481)
(39609)
(30307)
(28175)
(24680)
(23745)
(22268)
(21208)
(21088)
(19928)
(19808)
(19308)
(19240)
(19011)
(18694)
(17993)
(17974)
(15796)
(15392)
(15347)
(14230)
(14221)
(13835)
(13824)
(13787)
(12629)
(12347)
学科
(100572)
经济(100462)
管理(70335)
(67018)
(53976)
企业(53976)
方法(47362)
数学(41625)
数学方法(41201)
中国(27868)
(27128)
(25489)
(23065)
业经(21189)
(20183)
贸易(20172)
(19592)
(19587)
地方(18846)
农业(17898)
(16196)
银行(16116)
环境(15861)
(15414)
技术(15323)
(15207)
(15200)
财务(15133)
财务管理(15103)
(15017)
机构
大学(364790)
学院(361182)
(145259)
经济(142325)
管理(141227)
研究(124137)
理学(123244)
理学院(121823)
管理学(119610)
管理学院(118976)
中国(91307)
科学(79478)
(78104)
(66832)
(65081)
(63921)
业大(58776)
研究所(58688)
中心(54701)
财经(54088)
农业(51652)
(50894)
北京(49444)
(49171)
(46491)
师范(45929)
(45049)
经济学(43972)
(41234)
财经大学(40411)
基金
项目(250201)
科学(195066)
基金(182107)
研究(175812)
(161781)
国家(160497)
科学基金(135819)
社会(110636)
社会科(104916)
社会科学(104888)
基金项目(97429)
(96531)
自然(90975)
自然科(88850)
自然科学(88823)
自然科学基金(87213)
(82641)
教育(79849)
资助(75142)
编号(70280)
重点(56543)
成果(55835)
(54912)
(52977)
(51572)
科研(48524)
创新(48209)
课题(48191)
计划(47113)
教育部(46331)
期刊
(154838)
经济(154838)
研究(105663)
学报(65235)
中国(63211)
(57523)
科学(57250)
管理(50585)
大学(47980)
(47973)
学学(45433)
农业(39409)
教育(34523)
(30060)
金融(30060)
技术(28267)
经济研究(26260)
财经(25963)
业经(25748)
(22192)
问题(20684)
(20165)
科技(18346)
理论(17654)
技术经济(17373)
商业(17362)
图书(17268)
(17243)
业大(16940)
(16566)
共检索到517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菊娥  柴建  席酉民  
基于1980-2004年能源统计数据,首先利用通径分析法测算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技术、管理因素与单位GDP能耗强度的关系,定量分析了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煤,石油,天然气,水电等消耗比例)对单位GDP能耗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等不可测因素对我国单位GDP能耗起决定作用,石油消耗比例为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故在煤的消费比例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要想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首先重视技术的进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石油的使用比例,尤其要重视水电的发展。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结果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建立了单位GDP能耗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它相关因素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晓鑫  孔微巍  
节能减排,不仅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战略目标的根本出路,更是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新要求的必然选择。针对这个民生课题,从我国一次能源对经济增长的产出贡献率角度入手,对1978-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万元GDP能耗高企不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次能源消费的结构性不合理,因此必须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韶华  于维洋  
运用通径分析明确了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碳强度的直接与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分别对碳强度和GDP的贡献,据此分析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煤炭消费比例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其他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消费比例、灰因素等是碳强度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依据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矩阵的结论,降低煤炭消费比例,提高其他能源(水电、核电、风电等)消费比例对降低碳强度的贡献最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降低碳强度4.5722个百分点,对实现"十二五"规划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为26.9%。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龙如银  陈迪雄  
以通径分析为基础,探讨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对碳强度的影响机理,并运用FAST分析了江苏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强度影响的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煤炭消费比例是促进碳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他能源(水电、风电、核电等)消费比例是抑制碳强度增长的主要因素;碳强度对煤炭消费比例最敏感,其他能源消费比例次之,对天然气消费比例最不敏感。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单位煤炭消费比例用单位其他能源消费比例替代时,达到的碳强度降低效果最明显。因此,为了尽快达到碳强度目标,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方面,应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和增加其他能源消费为侧重点。同时,加速开发低碳技术,促进江苏能源结构转型,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德成  王韶华  张伟  
低碳经济实现的重点在于能源结构的优化。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提炼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路径分析测算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消费结构的总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明确了影响机理。其中,能耗量约束和GDP增长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起直接推动作用;但在碳强度和能耗强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碳排放约束和能耗量约束总影响上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起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岭回归方法消除各因素的多重共线性,构建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预测模型,并据此得出,为实现2020年低碳经济目标,煤炭消费比重应降至65.99%~66.72%,在增加GDP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梅  李文华  
在分析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能源消费结构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质量指标、效率指标、动力指标、社会资源利用指标等四维一体的经济发展质量衡量体系,并通过岭回归分析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与经济发展质量呈负相关关系,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消耗、技术与管理水平及经济发展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而技术与管理水平的进步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作用最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彩明  李健  
分析2005—2014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GDP)、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首先运用情景预测模型预测2020年京津冀区域GDP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其次运用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2020年京津冀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并分情景对2020年京津冀区域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调整预测,然后联立经济增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一次能源消费结构3个经济指标组合形成27种不同情景,计算各情景下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促使京津冀碳强度下降的幅度及其对实现京津冀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各类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珍花  王鹏  
能源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次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我们高度重视能源效率的问题。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技术改进、管理进步外,能源结构的构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定量地分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对能源效率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亚云  谭曾豪迪  姚月  张大红  
文章通过运用IPCC(2006)提供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20002014年我国及30个省域的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并对全国和各省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运用扩展的Kaya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将20002014年全国的碳排放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增长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并对每一种效应进行详细分析。最终结论:(1)我国20002014年间的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一直在不断地升高,碳排放形势堪忧,需采取更强力的措施来促进节能减排;(2)全国不同省域之间的排放量差异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亚云  谭曾豪迪  姚月  张大红  
文章通过运用IPCC(2006)提供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2000~2014年我国及30个省域的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并对全国和各省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运用扩展的Kaya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法,将2000~2014年全国的碳排放分解为人口效应、经济增长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并对每一种效应进行详细分析。最终结论:(1)我国2000~2014年间的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一直在不断地升高,碳排放形势堪忧,需采取更强力的措施来促进节能减排;(2)全国不同省域之间的排放量差异不断扩大,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几个排放大省;(3)驱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其中前者对碳排放起拉动作用,而后者是抑制作用。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减缓碳排放增长,发展低碳经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雷  黄园淅  
由于存在着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明显局限性,能源供应范围的不断扩张成为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产地,西部地区一次能源探明储量约占全国资源探明总量的64.3%,在国家能源供应保障协调发育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本文对中国西部地区1952-2005年一次能源供应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作为资源禀赋相对富足的地区,西部地区一次能源供应经历了从地区自给向区外输送的根本性转变;第二,在这一时空格局的转变过程中,西北区外输能力的迅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三,遗憾的是,如此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对当地财富积累产生的积极作用很是有限;第四,正因如此,需要重新思考以往西部地区单一能源资源外输传统模式的利弊及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倩倩  黄贤金  陈志刚  谭丹  揣小伟  
为深入把握我国由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的区域差异,引入重心概念,测算了1995~2005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归纳了重心移动的特征。进而分析了重心移动的原因:使用重心线段中垂线的方法进行直观的图示分析,并把全国分成8个区域,采用分解模型考察各区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对各个区域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变化差异较大,总体来讲,对人均碳排放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拉动作用及能源效率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推广先进技术以缩小不同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进成  郜颂倩  
能源是物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列宁在1920年曾经说过:“没有煤炭工业,任何现代工业和任何工厂都是不可设想的。煤是工业的真正粮食。没有这种粮食,工业就会陷于瘫痪;没有这种粮食,任何运输业就会处于极其悲惨的境地,无论怎样也恢复不了;没有这种粮食,各国大工业就会崩溃、瓦解,就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景跃军  刁巍杨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和我国均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效应。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靠能源的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受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东北地区碳减排成本较高,碳减排面临一定的困难。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相一致,长远来看,发展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进行能源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将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信敏  丁浩  
为研究科技发展投资对于一次能源消费控制的驱动作用,首先构建一次能源消费的IPAT模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C-D生产函数模型,运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方法确定IPAT模型和C-D生产函数模型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一次能源消费最优控制模型,使用该模型获得一次能源消费的最优化路径和科技发展投资的最优控制路径,分析科技发展投资对于一次能源消费的驱动效果。在我国"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约束下,运用该模型研究我国"十三五"期间科技发展投资驱动下的一次能源消费的优化问题,研究结果显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