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1)
- 2023(6772)
- 2022(6027)
- 2021(5663)
- 2020(5115)
- 2019(12173)
- 2018(12035)
- 2017(22855)
- 2016(12747)
- 2015(14420)
- 2014(14564)
- 2013(14753)
- 2012(13947)
- 2011(12722)
- 2010(13161)
- 2009(12260)
- 2008(12539)
- 2007(11760)
- 2006(9964)
- 2005(9037)
- 学科
- 济(54597)
- 经济(54554)
- 管理(32112)
- 业(31755)
- 方法(27315)
- 企(25232)
- 企业(25232)
- 数学(24049)
- 数学方法(23711)
- 农(14623)
- 学(13758)
- 财(12947)
- 中国(12825)
- 地方(10685)
- 贸(10659)
- 贸易(10652)
- 易(10322)
- 业经(10019)
- 农业(9666)
- 制(9277)
- 理论(8702)
- 和(8385)
- 务(7855)
- 财务(7826)
- 财务管理(7803)
- 银(7664)
- 银行(7625)
- 企业财务(7272)
- 融(7210)
- 金融(7206)
- 机构
- 大学(189627)
- 学院(188381)
- 济(73312)
- 经济(71642)
- 研究(67337)
- 管理(67070)
- 理学(57468)
- 理学院(56702)
- 管理学(55325)
- 管理学院(54970)
- 中国(49867)
- 科学(45645)
- 农(42644)
- 京(41381)
- 所(37110)
- 农业(34204)
- 研究所(33965)
- 业大(33813)
- 财(33410)
- 中心(30837)
- 江(29742)
- 财经(26259)
- 北京(26062)
- 范(24475)
- 师范(24137)
- 经(23678)
- 院(23523)
- 州(23426)
- 经济学(22637)
- 省(22369)
- 基金
- 项目(123619)
- 科学(93711)
- 基金(86987)
- 研究(84566)
- 家(78058)
- 国家(77437)
- 科学基金(63687)
- 社会(50186)
- 省(50026)
- 社会科(47445)
- 社会科学(47426)
- 基金项目(45820)
- 自然(43214)
- 划(42279)
- 自然科(42190)
- 自然科学(42162)
- 自然科学基金(41357)
- 教育(39725)
- 资助(36999)
- 编号(34393)
- 重点(28842)
- 成果(28719)
- 部(26704)
- 发(26670)
- 计划(25417)
- 创(25083)
- 课题(24615)
- 科研(24446)
- 创新(23515)
- 科技(23087)
共检索到280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家顺 吕娜 田长城 李贇 潘鲁青
为了获得对虾养殖池塘中高效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采用富集培养分离的方法,从养殖水体中筛选得到1株去除亚硝态氮和氨氮的菌株,培养24 h后的去除率分别为96.17%和88.27%,编号为O-11。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结果,明确了该菌株基本生物学特征以及可能的分类地位。分离菌株在2030℃时有利于亚硝态氮的去除,而温度为2035℃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分离菌株在盐度小于30的环境中对亚硝态氮的去除能力受盐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在碱性环境中分离菌株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较高。安全性检验可知,在菌浓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丁雄祺 谢媚 陈偿 管云雁 方建相 云龙
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水体中分离出具有高效氨氮及亚硝态氮去除功能的菌株Y2,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macleodii)。进一步通过生长实验进行温度、酸碱度、盐度的培养条件优化,利用抗生素药敏实验筛选菌株特定抗性;通过卤虫浸泡感染的方法检测麦氏交替单胞菌Y2的安全性,并测定海水培养液OD_(600)及含氮无机污染物的浓度,探究菌株Y2生长与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通过28d对虾养殖试验,监测水质、生物絮团形成量、致病菌数量及对虾成活率生长速率,进一步阐明菌株在实际养殖中的功效。结果表明,该菌株Y2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有抗性;对卤虫的48 h半致死浓度高于1.9×10~8 cfu/mL,显著高于哈氏弧菌(10~2 cfu/mL)。此外,该菌具有持续去除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的功能。在养殖实验中能抑制潜在病原菌弧菌生长、提高对虾存活率及生长率,并且能在水体中稳定存活较长时间。综上所述,菌株Y2是养殖用益生菌制剂的优良备选菌株,可作为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调节水质的关键菌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峰峰 谢凤行 周可 孙海波 赵玉洁
为研究利用微生物方法解决养殖水体中氨氮污染的问题,从水产养殖环境中分离出31株氨氮去除菌,并从中筛选出具有较强氨氮去除能力的菌株AD-8,对其脱氮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氨氮浓度高达200mg/L时,AD-8菌株对其去除率均达86%以上,15℃下,48 h AD-8对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1.2%;在模拟养殖水体中,AD-8氨氮去除率也可达90%。通过形态学特性、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菌株AD-8初步鉴定为嗜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phil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应平 林冬梅 胡弘正 吴颖 林佳丽 林占熺 刘斌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形态学的鉴定;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产铁载体能力验证;以褐球固氮菌为阳性对照,利用ELISA测定试剂盒测定菌株分泌固氮酶活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生长素(IAA)含量,并研究其生长特征。将分离的固氮菌株以1%浓度(约8×10~(7)CFU/mL)浸泡旱稻谷种进行催芽,研究其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的菌株URR45为固氮菌,属于嗜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2~50 ℃,最适pH为6.0~6.5,不耐盐。其分泌的固氮酶含量为220.15 U/L,ACC含量为898.69 ng/mL,生长素含量为14.91 mg/L,固氮酶含量和AC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褐球固氮菌。该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属于发酵型细菌,具有水解明胶、溶磷和产铁载体特性。该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 BLAST比对,鉴定为Herbaspirillum_seropedicae,隶属于Pseudomonadota门、Betaproteobacteria纲、Burkholderiale目、Oxalobacteraceae科、 Herbaspirillum属,革兰氏染色呈紫色。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在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以及测根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菌株对旱稻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在农业上产上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宝存 刘飞 边慧慧 刘杰 潘鲁青 黄倢
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出菌株2010061200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分离菌株对凡纳滨对虾的半数致死量为1.44×106CFU/ml。形态学观察和革兰氏染色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有一根端极鞭毛;呈球杆状、球状、棒状或梨状且有两极浓染现象;在2216E培养基上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圆形菌落,而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为绿色或蓝绿色菌落。经Biolog碳源利用反应、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得出,该菌株与副溶血弧菌、需钠弧菌等的生理生化特性最相似;16SrD-NA序列测定表明,该菌株与弧菌属中几株病原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8.9%以上。在分子进化树中该菌株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彭志兰 柳敏海 郭海波 罗海忠 薛超波 吴益春 罗海军 夏枫峰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通过定量增加亚硝酸盐含量来富集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经过选择性培养基初步筛选,测定NO-2-N与NO-3-N的去除率,再通过反硝化培养基复筛选出同时具有去除NO-2-N与NO-3-N能力的目的菌。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以及与其他已筛选出的部分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的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试验,鉴定出目的菌株。在好氧、28℃培养条件下,在反硝化培养基中,该菌株5 d内将NO-2-N由3 570 mg/L降至22 mg/L,去除率达99.4%,将与NO-3-N由2 464 mg/L降至27 mg/L,去除率达98.9%。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细菌 筛选 鉴定 阴沟肠杆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甘炳成 贾定洪 蒋元继 唐杰 周洁
利用阿须贝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自生固氮作用的细菌,编号为GN15。GN15为革兰氏阴性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长势好,通过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GN15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将其命名为Pantoea agglomerans GN15,对该菌的基础研究为固氮菌肥的研制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自生固氮 分离 鉴定 成团泛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永刚 刘宇 许峰 赵爽 黄仕海 王守现 耿小丽
为了对一株大型野生真菌进行分离及鉴定,通过组织分离获得该野生菌的菌丝纯培养物,分别提取子实体及菌丝体的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ITS片段的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从菌丝体和子实体中菌扩增获得了750 bp左右的ITS片段,经序列测定表明,菌丝纯培养物来源于该子实体,比对结果表明,该真菌属于Agaricus属,GenBank登录号为JN90701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了该菌在属内的遗传地位。建立了野生大型真菌的鉴定方法,为该野生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蘑菇属 分离 鉴定 IT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政 毛胜勇 朱伟云
利用含L-色氨酸的基础培养基从仔猪新鲜粪样中分离产吲哚的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该菌株为Escherichia属,命名为wz_1977。通过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wz_1977以不同碳源为底物时的生长和吲哚生成情况。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时,wz_1977的菌落数目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吲哚生成水平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离出1株产吲哚菌wz_19...
关键词:
分离 产吲哚菌 碳源利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长臣 江小燕 刘春花 张德峰 罗霞 曾伟伟 陈总会 黄志斌
为查明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凸眼病病原,从患病梭鲈病灶眼、肝、脾和肾分离纯化病原菌,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测定其血清型及MLST分型,并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命名为SL1701株)为本次引发梭鲈病害的致病菌,Ib-ST261型。回归感染实验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菌SL1701对健康梭鲈具有非常强的致病性,4.5×105CFU/m L时可使80%受感染梭鲈死亡,并可复制出自然发病鱼的症状。菌株SL1701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球菌,γ溶血,生理生化特性与普通无乳链球菌基本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同源性最高,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SL1701对氟苯尼考、氟罗沙星等1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磷霉素等8种抗生素耐药。结果表明,分离菌株SL1701为Ib-ST261型无乳链球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及氟罗沙星等药物进行防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杰 熊文 张映 王娇 杨洪一 王滨松
在不同浓度硝酸银条件下的富集和驯化,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土壤中驯化和分离出1株能还原制备纳米银的细菌菌株zxw01。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性等分析结果,该菌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属是一个族群,同源性达99%以上,为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queciens)。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表明,用含硝酸银的菌株zxw01的培养液成功制备了纳米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呈球形或近球形,粒径为2~18 nm,镉纳米银产率为80.6%。
关键词:
纳米银 解淀粉酶芽孢杆菌 生物合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瑞瑞 付欢 郑云 黄新琦 周俊 雍晓雨
目的获得具有高效脱氮性能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eterotrophic nitrification - aerobic denitrification,HN-AD)功能菌株,构建生物电化学-同步硝化反硝化(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 -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BES-SND)耦合系统,实现脱氮效率的提升。方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HN-AD菌株,鉴定后通过摇瓶试验分析其脱氮性能。然后进一步研究碳源、C/N、溶解氧等外界因素对菌株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的影响。最后将菌株接种到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的生物阴极,分析低C/N条件下BES-SND体系的脱氮性能。结果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的HN-AD菌株,命名为Alcaligenes aquatilis N3。确定该菌株发生SND反应的最适碳源为乙酸钠、C/N为20、溶解氧为3.70 mg·L~(-1)。在BES-SND脱氮体系中,C/N为2、4、6、8时,菌株A. aquatilis N3的TN去除率分别为20.51%、26.67%、37.76%和48.50%。在C/N=2的试验条件下,BES-SND系统的TN去除速率在第5天仍为1.79 mg·L~(-1)·d~(-1)。结论在低碳环境下,A. aquatilis N3菌株依然可以在BES-SND耦合脱氮体系中实现脱氮,降低了脱氮过程对碳源的依赖性,具有一定的实际环境应用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龙正海 严小军 张煜炯 罗方
以分离自竹黄菌天然子座的LBR-SB6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的研究,确定了该菌株为曲霉菌属Aspergillus sp.以改良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对LBR-SB6液态发酵碳氮源等条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乳糖、麦芽糖和玉米浆、亚硝酸钠分别是菌株生长和产色素的最佳碳源和氮源,1.0%竹汁对菌株生物量和色素生成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确定了LBR-SB6菌株液态发酵培养的最佳条件为:乳糖2%,亚硝酸钠0.2%,玉米浆0.1%(以干物质计),1.0%竹汁,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0.025%,氯化钾0.5%,硫酸亚铁0.001%;最适温度25~28℃,摇床转速150~200 r...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洪振 王玲玲 吴亚鑫 彭康尧 袁汉文 雷连成 张付贤
为探明湖北荆州市某养殖基地患病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以烂身、腹水为主要症状且持续性死亡的确切病因,本研究对患病黄颡鱼进行了病原筛查,从患病黄颡鱼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确定分离菌株为迟缓爱德华氏菌,命名为Et-4。结果显示:分离菌株Et-4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不携带esaV、fimA、gadB和katB四种主要的毒力基因。分离菌株Et-4人工感染健康黄颡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的症状,并能从病鱼中再次分离出该菌,证实迟缓爱德华氏菌是引起此次黄颡鱼持续性死亡的致病原;分离菌株Et-4对黄颡鱼的LD_(50)为3.9×10~6 CFU/g,结合毒力基因谱判定其为弱毒株。分离株Et-4携带耐药基因tet A、sulⅠ和add A1,对头孢类药物、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敏感;对四环素类、青霉素类、万古菌素等耐药;中药抑菌实验表明乌梅和丁香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t-4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亚贤 孙建和 陈怀青 陆承平
从南京某无病鱼塘水体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阴性、有运动力的短杆菌,定名为W-1株。其生化特性为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甘露醇、水杨素和阿拉伯糖,不发酵肌醇。从该菌株培养物的上清中提取的外毒素,具有细胞毒性与溶血性;用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的单抗进行检测,乳胶凝集试验及DotELISA均呈阳性结果。电镜观察未发现该菌株有晶格样排列的S层和菌毛,与J-1株S蛋白抗血清及R菌毛抗血清作免疫转印亦为阴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无菌毛及S层。细胞粘附试验表明,该菌株不能粘附于HEp-2细胞。毒力试验显示,除去上清的W-1菌株对小鼠和鲫鱼的LD50均大于1010,可确认其无致病力。以上结果提示:嗜水气单胞...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致病性 结构 粘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