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9)
- 2023(2203)
- 2022(1999)
- 2021(1835)
- 2020(1790)
- 2019(3848)
- 2018(3631)
- 2017(6414)
- 2016(3488)
- 2015(3670)
- 2014(3403)
- 2013(3565)
- 2012(3421)
- 2011(3171)
- 2010(3293)
- 2009(3139)
- 2008(3169)
- 2007(2795)
- 2006(2572)
- 2005(2426)
- 学科
- 济(11583)
- 经济(11575)
- 管理(6354)
- 业(5454)
- 学(5057)
- 企(4569)
- 企业(4569)
- 方法(3529)
- 中国(3398)
- 关系(3080)
- 数学(2797)
- 数学方法(2709)
- 农(2707)
- 财(2701)
- 害(2679)
- 地方(2606)
- 制(2580)
- 经济关系(2510)
- 虫(2476)
- 对外(2435)
- 及其(2414)
- 外经(2282)
- 对外经济(2270)
- 银(2253)
- 防(2252)
- 贸(2231)
- 贸易(2228)
- 银行(2225)
- 融(2191)
- 金融(2187)
- 机构
- 大学(49870)
- 学院(48563)
- 研究(23374)
- 农(19293)
- 科学(17797)
- 中国(15834)
- 农业(15591)
- 济(15036)
- 经济(14629)
- 所(14430)
- 研究所(13286)
- 业大(12829)
- 管理(12310)
- 京(11614)
- 省(10301)
- 理学(10233)
- 理学院(9959)
- 农业大学(9898)
- 中心(9739)
- 管理学(9522)
- 管理学院(9423)
- 室(9119)
- 业(9056)
- 江(8586)
- 实验(8290)
- 科学院(8258)
- 实验室(8002)
- 院(7985)
- 技术(7837)
- 财(7565)
共检索到81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锡昌 林蓝慧 蒙姣荣 李界秋 王忠文
【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等材料中分离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菌株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香蕉枯萎病罹病土壤、桑蚕和发酵藻等材料中分离得到微生物,再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细菌、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以香蕉枯萎病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Foc STR4)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试验,对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只接种Foc STR4为对照进行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结果】从罹病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Foc STR4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TU3-1,抑制率为56.18%,在实验中发现TU3-1对香蕉炭疽病菌等其他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5.99%。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只接种Foc STR4处理相比,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1.81%。经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实验观测,TU3-1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性,可水解淀粉和纤维素,产生氨气和蛋白酶,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培养温度为30 ℃,最适生长pH为7。【结论】筛选鉴定得到1株对Foc STR4抑制率为56.18%、对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为51.81%的拮抗细菌TU3-1,被鉴定为B. velezensis TU3-1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及3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可进一步开发作为生防菌种质资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鲁 凌宁 张楠 沈其荣 黄启为
以海南发病香蕉园中的健康香蕉根际土壤为样品,以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m f.sp.cubense(FOC)为指示菌进行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初筛得到16株拮抗菌,通过复筛得到1株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YL-19,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6.26 mm。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42℃,最适初始pH值为6~8。对发酵液的抑菌物质稳定性初步研究显示:抑菌物质对胰蛋白酶及紫外线照射不敏感,对强酸、强碱和温度比较敏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YL-19二次发酵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邱炜 黄惠琴 叶建军 鲍时翔
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放线菌398株,用纸片法对其进行抗古巴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共有8株具有活性,其中分离于海南儋州植物园土壤的菌株DA07408活性最强。经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A07408初步鉴定为橄榄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chromogene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刘晓菲 兰成忠 杨秀娟
【目的】发掘防治香蕉枯萎病的高效生防菌资源,为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福建省香蕉产区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菌株,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代谢物抑菌试验、抑菌谱和耐毒素能力测定筛选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 DNA和gyr A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生防菌株的鉴定,并采用灌根法测定生防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野生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95株细菌,以香蕉枯萎病菌为靶标,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17株,其中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达12.67和11.67 mm;不同拮抗细菌菌株间的代谢物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存在差异,其中菌株NJ-1和NJ-4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达89.06%和88.47%。菌株NJ-1和NJ-4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谱广,且对5%的香蕉枯萎病菌粗毒素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鉴定,菌株NJ-1和NJ-4分别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1.69%和70.75%,且与对照药剂450g/L咪鲜胺水乳剂1 000倍液处理相比,菌株NJ-1和NJ-4对促进香蕉苗株高、根长生长有显著优势。【结论】菌株NJ-1和NJ-4对香蕉枯萎病具有高效的生防潜力,而且对香蕉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行善 王娜娜 崔传斌 王平平 杨明明 颜霞 黄丽丽
【目的】从赤星病发病烟田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以及其施后对烤烟品质的影响,为烟草赤星病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以赤星病发病烟田的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拮抗细菌对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形态的影响;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细菌进行鉴定;通过温室和田间试验评价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以及其施用后对烤烟品质的影响。【结果】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28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菌株Xh629A,通过16S r RNA-gyr 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滤液在体积分数1%,2%,10%比例混合下,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抑制率分别可达72.98%,77.75%和92.30%。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拮抗细菌Xh629A能够引起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畸形,结节增多、断裂,原生质外渗。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Xh629A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离体防效可达83.32%,田间防效为57.62%,明显优于化学药剂菌核净(43.79%)和多抗霉素(45.08%),同时显著提升烤烟品质。【结论】筛选获得1株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h629A,其在烟草赤星病生物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龄尹 刘珊珊 魏文哲 徐谞 操一凡 刘红军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目的]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对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威胁。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初步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首先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然后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了菌株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终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了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川大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所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93.6%;最终盆栽试验证实了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了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92.13%。[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龄尹 刘珊珊 魏文哲 徐谞 操一凡 刘红军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目的]为实现香蕉枯萎病的有效防控,本研究拟构建对香蕉枯萎病具有抑制作用的生物防治菌群。[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从香蕉枯萎病的抑病型土壤中分离筛选对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测定菌株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结合室内共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探究构建的菌群对香蕉枯萎病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筛选到的4株拮抗菌均对香蕉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16S rRNA序列检测结果表明,其分别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链霉菌(Streptomyces sp.)、芽胞杆菌(Bacillus sp.)、肠杆菌(Enterobacter sp.);室内培养试验发现,分离筛选的4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产生长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体外共培养研究结果进一步发现,由4株菌组成的合成菌群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效果,相比于对照,抑菌率增加了93.6%;盆栽试验证实该合成菌群能有效在香蕉植株根际定殖,并显著降低病原菌数量,相比于对照,其病原菌数量降低了92.13%。[结论]成功分离筛选并构建了一个由4株细菌组成的抑病菌群,盆栽条件下其能明显抑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增殖,为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金磊 韩旭 张仕琦 王丙庆 杨文杰
为探讨茼蒿在西瓜枯萎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效果,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从水培茼蒿根系悬混液中分离出一株对西瓜枯萎病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细菌,命名为TK-3。综合菌落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和16S r DNA分子鉴定的结果,表明拮抗菌TK-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TK-3中拮抗相关代谢物和生物学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K-3能够产生吲哚乙酸(IAA)、嗜铁素、NH3和蛋白酶,具备一定的解磷能力,无HCN的产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TK-3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48.7%。根据以上结果,TK-3菌株是一株极具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彩鸽 张殿朋 刘伟成 吴慧玲 刘霆 刘德文
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从黑龙江漠河地区的永久冻土层2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72株细菌菌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得到10株拮抗菌,经复筛得到了1株对甘蓝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MH7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和16S~23S rDNA之间的ITS特异性序列分析等,表明MH7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镰刀病菌、灰葡萄孢及炭疽病菌等15种农业生产上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和黄瓜角斑、平菇褐斑、大白菜黑腐和啤酒酵母菌等植物病原细菌和酵母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此结果表明:MH71菌株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巧婕 郑新艳 邓开英 王小慧 高雪莲 沈其荣 沈标
从生长健康的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B含有fenB、bam和ituA、ituB、ituC、ituD基因,它们分别是Fengycin、Bacillomycin和Iturin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菌株B还对棉花黄萎病、甜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病原菌也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B与有机肥发酵制成的微生物有机肥(BIO)对黄瓜枯萎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发病率降低了66.7%,病情指数下降了67%,防治效果达到8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漆艳香 张欣 彭军 谢艺贤
【目的】探讨2种菊科植物全株水提液和2株拮抗菌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测定了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f Lam.)根茎叶水提液及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TY)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F)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经鉴定,中国黄瓜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生理小种鉴定,引用Armstrong等所采用的鉴别寄主MSU8519、MSU44134、PI390265进行“抗”或“感”的反应侧定。结果分别为抗一抗—感的反应,证明国内黄瓜枯萎病菌类孢镰刀菌也存在小种,与美国、以色列和日本所存在的特性不同,暂定名为小种4号。防治试验结果,带病种子用有效成分0.1%防霉宝可湿粉+0.1%平平加溶液浸种1h,消毒效果100%;发病初期,采用新杀菌剂12.5%治萎灵水剂200~400倍液灌根治疗,防效达81.23%~92.00%,每亩增产34.98%~46.09%。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生理小种,防治,新农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王志清 耿本聪
1982~1987年间自黑龙江、北京等10个省市采集到60份西瓜病株,分别进行分离和培养鉴定,结果有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致病性试验是将3个镰刀菌分别接种于西瓜品种郑州3号,结果尖孢镰刀菌致病,茄病镰刀菌和木贼镰刀菌不侵染。分别从黄瓜和甜瓜枯萎病株分离出来的尖孢镰刀菌,与西瓜病株分离得的尖孢镰刀菌进行交互接种于西瓜、甜瓜和黄瓜的幼苗上。鉴定的结果是不同的专化型,即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E. F. Smith)Snyder et. Hans.〕。在防治上,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经过1989~1990年试验,防效达9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欣 黄启为 杨兴明 冉炜 徐阳春 沈标 沈其荣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病原菌 孢子浓度 发病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