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83)
- 2023(3205)
- 2022(2830)
- 2021(2648)
- 2020(2384)
- 2019(5599)
- 2018(5356)
- 2017(9857)
- 2016(5537)
- 2015(5728)
- 2014(5368)
- 2013(5643)
- 2012(5399)
- 2011(4963)
- 2010(5238)
- 2009(4806)
- 2008(4758)
- 2007(4296)
- 2006(3833)
- 2005(3607)
- 学科
- 济(21042)
- 经济(21032)
- 管理(10683)
- 业(10411)
- 企(9062)
- 企业(9062)
- 方法(8127)
- 学(7595)
- 数学(7056)
- 数学方法(6947)
- 制(6228)
- 中国(5772)
- 财(5484)
- 教育(5301)
- 结构(5013)
- 农(4421)
- 地方(4375)
- 研究(4285)
- 产业(4113)
- 生(4069)
- 体(3799)
- 业经(3689)
- 研究生(3539)
- 关系(3475)
- 理论(3461)
- 务(3323)
- 贸(3319)
- 融(3316)
- 贸易(3316)
- 金融(3313)
- 机构
- 大学(81669)
- 学院(77482)
- 研究(34754)
- 济(28090)
- 经济(27325)
- 科学(24089)
- 农(23393)
- 管理(22481)
- 中国(21952)
- 理学(19503)
- 所(19378)
- 理学院(19109)
- 农业(18703)
- 管理学(18376)
- 京(18253)
- 管理学院(18236)
- 研究所(17903)
- 业大(17337)
- 中心(13686)
- 江(12988)
- 财(12987)
- 省(12963)
- 院(12831)
- 农业大学(12402)
- 室(12023)
- 北京(11372)
- 实验(10465)
- 技术(10425)
- 科学院(10376)
- 范(10319)
- 基金
- 项目(55167)
- 科学(41109)
- 基金(39087)
- 家(37079)
- 国家(36804)
- 研究(33591)
- 科学基金(29517)
- 省(22951)
- 自然(21411)
- 自然科(20957)
- 自然科学(20941)
- 自然科学基金(20567)
- 基金项目(20068)
- 社会(19620)
- 划(19311)
- 社会科(18597)
- 社会科学(18590)
- 资助(17011)
- 教育(16810)
- 重点(13786)
- 计划(12933)
- 科技(12544)
- 发(11983)
- 编号(11678)
- 部(11489)
- 创(11343)
- 科研(11224)
- 创新(10761)
- 业(10240)
- 成果(10234)
共检索到120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璐 纪明山 王勇 徐洪波 齐补坤
【目的】分离药用植物苦参内生真菌,明确其抑菌特性,确定内生真菌BS001发酵产生抗菌物质的种类及结构。【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平板菌块法测定抑菌特性,捷克八层析试验确定其极性,柱层析及冷冻干燥的方法对其分离纯化,并利用TLC生物自显影进行跟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纯度,1H-NMR、13C-NMR以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等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苦参种子中分离出1株内生真菌菌株,编号为BS001。该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番茄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抑制效果,其中对番茄炭疽病菌的抑菌直径达2.734 cm。其发酵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地美 黄华毅 梁小文 李肖宇 田呈明
通过平皿对峙法测定了菌株TRCC27001对12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拮抗作用,以及不同胁迫条件对菌株TRCC27001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的方式,鉴定了菌株TRCC27001的种类.结果表明,菌株TRCC27001对12种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对黑腐皮壳菌和金黄壳囊孢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强,对峙培养96 h后相对抑菌率分别达到6.39±1.22和2.29±0.19.以金黄壳囊孢为指示菌,筛选出TRCC27001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麸皮培养基,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率达79.40%,且其无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在不同胁迫条件(温度5~105℃,pH 2~12,紫外辐射时间0.5~2.0 h)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合形态学特征、ITS序列及Tef1-α序列,将菌株TRCC27001鉴定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是一株具有较高生防潜力的广谱性真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登科 吕正阳 李望豪 周瑞鹏 赖泽成 张春源 樊改丽 王荣波 林占熺 鲁国东 叶文雨
通过研磨组织、稀释分离等方法,从巨菌草的健康叶片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溶磷和分泌吲哚乙酸能力的内生细菌,命名为FJU3,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也研究了其对盆栽玉米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菌株FJU3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其分泌吲哚乙酸的质量浓度达到了14.2 mg·L~(-1),且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经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菌株FJU3在产铁载体、接触酶、解硅酸盐等生理生化特性试验中均为阳性反应;玉米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促生效果比较显著的是地上部鲜质量和株高,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了76%和41%.
关键词:
巨菌草 内生细菌 生理生化特性 促生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增亮 汪茜 宋娟 周双云 覃晓娟 车江旅 陈廷速
【目的】探究菌株BJM-11的生态学特性,为其菌种的发酵生产及在生姜生产大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法和血球计数板孢子计量法,观测分析菌株BJM-11在不同温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特性。【结果】菌株BJM-11在10~35℃、pH 4.0~12.0及24 h连续光照、24 h连续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均能生长和产孢,其中在25~30℃下菌落直径显著大于其他温度处理(P
关键词:
生姜 内生真菌 绿色木霉 生态学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晓华 朱明旗 冯俊涛 李琰 张兴
【目的】明确1株具抑菌活性的除虫菊内生真菌(编号为Y2)的种属分类地位。【方法】将在PDA培养基上培养7 d的Y2菌株,转接于PDA、PSA、Czapek(CA)、DYPA、WA、CLA、PA、VBC、CMA等9种培养基培养,并结合25℃间歇光照培养、变温培养、紫外线照射与黑暗交替培养等方法诱导产孢,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Y2菌株rDNA的ITS基因(ITS-5.8 S rDNA)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相关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该菌株在CLA、PA和VBC 3种培养基上产生了大型分生孢子堆,大型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呈镰刀形,微弯曲,具5~7个横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磊 王恒安 欧阳志明 顾翠妹 成志恒 赵国屏
在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STRA ,菌块测定法显示该菌可显著抑制玉米小斑病菌和稻恶苗病菌 ,具有抗真菌活性。该菌可以在SFM和LB等多种培养基上生长 ,且菌落生长无明显终止现象 ;革兰氏染色为阴性 ,电镜观察可见 2~ 4根鞭毛。 (G +C) %在 5 9%~ 6 7%范围内。生化指标的检测显示该菌株对所测试的多数糖类不能发酵 ,经BioMerieuxVitek的革兰氏阴性细菌检测试验卡 (GNI)鉴定为食酸丛毛单胞菌 (Delftiaacidovorans)。设计两对简并引物对其 16SRNA进行PCR扩增 ,16SRNA的序列及其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证生化鉴定结果。该分离株的抗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翟熙伦 杨金广 申莉莉 钱玉梅 王盼 孙丽萍 王惠卿 赵洪东 王永 王凤龙
【目的】筛选对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方法】从山东诸城等植烟区采集烟草病毒病高发区健康烟株中烟100(Nicotianatabacum var.Zhongyan 100)的根际土壤,分离抗TMV的活性菌株,通过生理生化测定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该菌株对TMV和PVY的抑制作用进一步验证该菌株的抗病毒活性。田间试验进行3个处理,菌液与病毒混合,2 h后接种(I),喷菌液2 h后接种病毒汁液(II),接种病毒汁液2 h后喷施菌液(III),...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艳 张晓喻 李敏 黄春萍 刘刚 张宏
从农田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Loq18,经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确定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其无菌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得抗菌粗蛋白。为明确此抗菌粗蛋白的理化性质,研究了温度、pH变化、UV照射、有机溶剂和蛋白酶对抗菌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抗菌粗蛋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21℃高压灭菌处理20 min后仍具有对照活性的95%以上;对酸碱不敏感,在pH值4~11范围内相对稳定;对紫外线稳定,在紫外光下照射10 h以上时,其活性基本不受影响;经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处理后仍具有对照活性的90%以上;对蛋白酶较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余永涛 何生虎 赵清梅
【目的】从宁夏野生苦豆子中分离内生真菌,筛选能够产生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或槐定碱4种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的内生真菌。【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菌株显微形态进行观察,根据形态对各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检测各分离菌株的生物碱成分。对能够产生生物碱的真菌ITS和SSU rDNA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根据序列信息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合形态特征,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从苦豆子中共分离到27株真菌,其中23株分属于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镰刀菌属、Simplicillium属真菌,4株为不产孢菌;筛选出E1、E3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禧庆 康冀川 何劲 韩晓丽 黄庆华
对石斛内生炭角菌进行鉴定及活性成分初步研究。从流苏石斛的茎和长苏石斛的叶片中分离出两株炭角菌,将其编号为lsjz和csyz。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株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lsjz和csyz为Xylaria venosula。并测定了这两株菌的发酵终点、胞内及胞外多糖含量、胞内及胞外水溶性蛋白含量、抑菌活性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姬志勤 吴文君 王明安 顾爱国
采用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13C核磁共振谱技术,对苦皮藤韧皮中分离出的1L内生真菌代谢物1L-3,1L-6及1L-8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化合物1L-3为enniatinB,化合物1L-6为enniatinB1,化合物1L-8为enniatinA1。
关键词:
苦皮藤 内生真菌 杀菌成分 结构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少鹏 国政 姬志勤
【目的】从药用植物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中筛选抗菌活性内生放线菌,对活性菌株的分类地位及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候选菌株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抑菌活性,为农用杀菌剂的创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小檗叶片分离内生放线菌,16S r DNA法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管碟法测定发酵液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7种供试菌的抗细菌活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7种植物致病菌的抗真菌活性;依次采用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层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分离纯化活性...
关键词:
小檗 内生放线菌 全霉素 抑菌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志林 陈益存 毛黎娟 章初龙 陈连庆
从极端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针叶组织中分离到3株属于炭角菌科产气霉属的内生菌,这些菌株能产生强烈的挥发性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或致死功能;水果保鲜试验表明固体发酵菌剂能有效防治草莓灰葡萄孢霉、苹果轮纹病菌和油桃褐腐病菌等引起的水果采后病害。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表明,3个菌株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M25成分单一,而M112-2和M153成分较复杂,这种差异性与其生物学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气体物质为二甲酯丙酸、甲基-2-甲基丙酸酯和β-水芹烯等。
关键词:
产气霉 固相微萃取 抑菌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姝 陆兆新 吕凤霞 别小妹 房耀维 丁重阳
从连云港海域潮间带采集的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产广谱、高活性抗菌物质的放线菌GB-2。该菌对藤黄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4种革兰氏阴性菌及扩展青霉、黄曲霉、点青霉、犁头霉、番茄灰霉、小麦赤霉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稻瘟病菌等18种真菌有显著拮抗作用。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其为弗氏链霉菌变种。菌株GB-2所产抗菌物质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该物质在121℃pH 1和pH 12条件下抑菌活性均不变;紫外线照射不影响其抗菌活性。结果揭示该菌在生防、食品及医药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链霉菌GB-2 鉴定 抗菌活性 稳定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莉 陈晓红 董明盛
采用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溶剂分别提取银杏内生炭角菌YX-28的子座粉末,测定各提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通过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模型评估其抗氧化活性,以期获得一种新型、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来源。结果表明:提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与抗氧化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甲醇提取物具有最高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4.51±1.05)mg.g-1(没食子酸当量)和(86.76±0.58)mg.g-1(芦丁当量)。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试验中,400μg.mL-1的YX-28甲醇粗提物具有72.90%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抗...
关键词:
银杏 炭角菌 内生真菌 抗氧化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