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0)
2023(8148)
2022(7131)
2021(6611)
2020(5995)
2019(14021)
2018(13740)
2017(26483)
2016(14689)
2015(16454)
2014(16617)
2013(16859)
2012(15916)
2011(14520)
2010(14835)
2009(13752)
2008(13954)
2007(12859)
2006(10864)
2005(9949)
作者
(47193)
(39715)
(39499)
(37903)
(25429)
(19437)
(18226)
(15632)
(14904)
(14368)
(13524)
(13268)
(12825)
(12787)
(12779)
(12757)
(12371)
(11798)
(11594)
(11465)
(10183)
(9954)
(9882)
(9102)
(9004)
(8969)
(8944)
(8931)
(8402)
(8148)
学科
(61268)
经济(61213)
(38013)
管理(37422)
(30494)
企业(30494)
方法(30445)
数学(26787)
数学方法(26507)
(16466)
(16125)
(15650)
中国(14790)
(11944)
贸易(11938)
地方(11707)
(11595)
(11516)
业经(11393)
农业(10496)
(9766)
财务(9739)
财务管理(9714)
(9339)
银行(9296)
理论(9257)
企业财务(9236)
(9183)
(8963)
金融(8960)
机构
大学(219494)
学院(216623)
(85532)
经济(83604)
研究(79103)
管理(77042)
理学(66546)
理学院(65672)
管理学(64221)
管理学院(63817)
中国(57532)
科学(53594)
(50090)
(47067)
(43555)
农业(40131)
研究所(39994)
(39305)
业大(39169)
中心(35808)
(33693)
财经(31282)
北京(29181)
(28421)
(27884)
(27623)
师范(27460)
经济学(26767)
(26344)
(25950)
基金
项目(146326)
科学(112589)
基金(105732)
研究(98485)
(95466)
国家(94737)
科学基金(78408)
社会(60312)
(58181)
社会科(57125)
社会科学(57104)
基金项目(55831)
自然(53651)
自然科(52431)
自然科学(52400)
自然科学基金(51473)
(49553)
教育(45804)
资助(44278)
编号(38320)
重点(34068)
(32051)
成果(31787)
(31249)
计划(30140)
(29994)
科研(29164)
创新(28147)
课题(27472)
科技(26952)
期刊
(90865)
经济(90865)
研究(59056)
学报(47089)
(45276)
中国(43638)
科学(38318)
大学(33521)
学学(31907)
(31775)
农业(30191)
管理(26885)
教育(20875)
(18135)
金融(18135)
技术(17543)
(16888)
财经(15803)
经济研究(15123)
业经(14033)
(13560)
(13384)
业大(12901)
问题(12429)
农业大学(11191)
技术经济(10832)
(10745)
统计(10653)
科技(10652)
理论(9900)
共检索到318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梦华  马立才  赵姝  刘旭  周俊芳  房文红  
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并经鉴定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V_A-76),通过对虾回感实验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分别对V_A-76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致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该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虾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V_A-76能够导致凡纳滨对虾发病死亡。经PCR检测发现,该菌携带8种毒力相关基因:tdh、tlh、tox S、CollAgenASe、flA A、omP W、ASP A和fuR。药敏结果显示,V_A-76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7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且该菌包含1类整合子、4类超级整合子S...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倞  王元  马清扬  英娜  赵姝  吴越  房文红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目前已知的毒力基因有tlh、tdh、trh、T3SS、pirA、pirB、toxR/S、orf8等。盐度是影响细菌基因表达的关键生态因子之一,为进一步探求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理,对2株分别分离自海水和淡水养殖发病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副溶血弧菌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速率、致病性进行检测,并用q-PCR方法对菌株毒力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水菌株383生长速率快于淡水菌株V9,但菌株383在生长稳定期的细菌浓度明显低于菌株V9;菌株383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明显高于菌株V9,前者的48 h半致死浓度(LD_(50))低于后者2个数量级;2株副溶血弧菌皆携带毒力基因tlh、T3SS1和pirA/B,但未检测到tdh、trh、T3SS2、toxR/S和orf8。部分毒力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显示,菌株383和菌株V9均为vcrD1表达量最高,其次是pirA,vopD1表达量最低;4个毒力基因不仅在2菌株间的表达量差别较大,而且盐度对同一菌株不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株副溶血弧菌的毒力与pirA和vcrD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探究环境因素与副溶血弧菌致病力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提示,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要防范副溶血弧菌输入的风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玉东  张翔  姚梦丽  谷莉  黄博闻  辛鲁生  白昌明  王崇明  唐小千  
我国是贝类养殖产量最高的国家,近20年来贝类养殖年产量保持在1 000万t以上。流行性病害给贝类养殖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上升,2021年高达100多亿元。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近年来贝类病害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之一,对贝类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养殖环境水体和贝类组织中,溶藻弧菌的基因变异、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其分布规律。对12株溶藻弧菌分离株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毒力因子以及菌株耐药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株溶藻弧菌的序列型(sequence typing, ST)分型互不相同,7株为PubMLST数据库已经收录的ST型,5株因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化而形成新的ST型;上述结果显示,贝类养殖环境中的溶藻弧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12株溶藻弧菌都携带tlh、fur和collagenase三种毒力基因,但均未检测到tdh、trh、toxR和tcpA毒力基因。溶藻弧菌携带毒力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受地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来源的溶藻弧菌均具有多重耐药特征,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产生抗性。本研究表明,贝类养殖环境中的溶藻弧菌具有种群复杂、遗传多样性高的特点;不同来源菌株在毒力基因携带和耐药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通过探究不同区域内不同来源的溶藻弧菌遗传变异及耐药性差异,对贝源溶藻弧菌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小红  梁静真  黎姗梅  吕小丽  韦慕兰  韩书煜  蒙兰丽  黄钧  蒋经运  
【目的】对广西全州县飞机坪鱼种场患病禾花鲤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致病性、耐药特性及6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为细菌引起的禾花鲤疾病及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从患病禾花鲤的肝脏、心脏和肾脏等部位取样分离细菌,人工感染确定菌株的致病性,API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相结合进行细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性试验为K-B纸片扩散法,毒力基因以PCR扩增法检测。【结果】从患病禾花鲤中分离到2株致病力很强的病原菌株TH1和TH3,对健康禾花鲤的致死率均为100.00%;经生化和分子鉴定,2株分离菌株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秀梅  蒋红霞  廖晓萍  张万江  朱恒乾  张悦  刘雅红  
【目的】探讨猪大肠杆菌病分离的E.coli的优势血清型与毒力基因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猪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PCR方法调查7种毒力相关基因,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所有菌株对18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超过一半的菌株含有astA,Stx2e和eaeA基因,且毒力基因组合Stx2e+astA和Stx2e+eaeA较为流行。定型菌株53株,分别属于15个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8和O64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O8型菌株中,所有均携带astA基因,多数耐四环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和磺胺甲噁唑,但对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E敏感;而O64型菌株中,多数携带astA和S...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翠苹  翟倩倩  王想  李健  
为了解对虾养殖池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2018年从山东4个地区的对虾养殖池收集分离副溶血弧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其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其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的情况。从对虾养殖池共分离副溶血弧菌50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对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耐药率分别98%、90%和86%,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10%、10%和20%。88%的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不携带tdh基因,4%的菌株表现为trh阳性。本研究提示,对虾养殖水环境中的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应加强副溶血弧菌的病原学监测,在养殖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雪瑞  王权  陈永军  万莹  凌娇  王亚磊  蒋蔚  
[目的]外膜蛋白Omp A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在很多革兰氏阴性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副溶血弧菌Omp A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omp A基因(VPA118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副溶血弧菌SH112株的omp A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开展对该基因在细菌生长特性、生物被膜形成、运动性、血清杀菌、细胞黏附、细胞毒性,组织载量以及小鼠致病性等相关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omp A的缺失不影响副溶血弧菌的生长速度、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运动性。野生株和Δomp A的黏附和抗血清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但Δomp A对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显著低于野生株。小鼠染毒验结果显示,与感染野生株的小鼠相比,感染Δomp A的小鼠症状明显减轻,存活率更高,Δomp A在小鼠血液和肝脏中的带菌量显著低于野生株,而互补株的毒力恢复至野生株水平,表明omp A缺失能显著降低副溶血弧菌的毒力。[结论]omp A与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相关,为潜在的毒力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孟璐  车金远  黄旭雄  罗土炎  鲍宝龙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海水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当温度为25~35℃时,容易暴发流行性的弧菌病。利用OverlapPCR和同源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溶藻弧菌RseB基因敲除缺失株。结果显示:与野生溶藻弧菌相比,在生长速度上,RseB基因显示出与生长具有相关性,RseB基因缺失提高了溶藻弧菌的生长速度;RseB基因缺失造成溶藻弧菌溶血性下降37.5%。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RseB基因缺失菌株感染后凡纳滨对虾开始死亡时间推迟4 h, LT_(50)推迟20 h。攻毒后的第24小时,RseB基因缺失菌株在对虾中的定殖能力下降53.4%。受溶藻弧菌感染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严重受到侵染,肝小管的排列顺序紊乱,并且间隙变大、边界线也逐渐模糊,肝胰腺小管的管腔消失;肝细胞的排列开始不规则,有些肝细胞形状很明显地肿大,甚至整个细胞开始变性,被伊红染深,细胞核开始消失。相同时间点的病理切片显示,RseB基因敲除菌株感染的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受损情况相对较轻。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潘厚军  吴淑勤  董传甫  石存斌  叶美茜  林天龙  黄志斌  
从患溃疡病的鳜肾脏中分离出一株病原细菌编号为GYK1。此株病菌人工感染鳜、银鲫、剑尾鱼,实验鱼出现出血、肌肉坏死或溃疡症状;腹腔注射攻毒,对鳜、银鲫、剑尾鱼、小鼠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8.33×104、1.06×105、1.26×105、1.05×106CFU/g;菌培养液上清能溶解鳜、加洲鲈、银鲫、小鼠、兔、绵羊、人O型血等的红细胞,在绵羊血平板上为β 溶血,不同代次和保存条件的细菌溶血性稳定。细菌在电镜下的形态、生化特性和ID32E系统自动鉴定的结果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PCR扩增检测到嗜水气单胞菌特异性的毒力基因气溶素基因(aerA)209bp片段,进一步说明此株病原细菌为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知锋  王纯洁  敖日格乐  高瑞娟  徐进  高思明  包胡斯楞  阿日查  郭雪梅  
为检测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在生产3周后采用棉拭子法对65头确诊的临床型子宫内膜炎荷斯坦奶牛进行子宫黏液的采集;分别用阴门灌注大鼠子宫试验、PCR方法以及药敏纸片法来检验分离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灌注混合菌(1∶1,1.0×109 cfu/mL)72h后剖解大鼠子宫发现子宫充血,肿大,增厚,子宫内部有蓄脓现象。然而,Escherichia coli和Staphylococcus aureus从患病牛中最终检出率分别为58.69%、62.75%;并对27株致病性E.coli系统发育组C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倪铭   陈李林   倪德芳   李文凯   童应华  
【目的】茶毒蛾是一种危害山茶属植物的主要害虫。对茶毒蛾病原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茶毒蛾病死虫体上分离得到一株病原细菌菌株Nan-Y,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分子鉴定,并采用喂食法测定浓度为(1.0±0.5)×10~(10)、(1.0±0.5)×10~(11)、(1.0±0.5)×10~(12)、(1.0±0.5)×10~(13)、(1.0±0.5)×10~(14) cfu·mL~(-1)的菌悬液对茶毒蛾4龄幼虫的毒力。【结果】Nan-Y菌体杆状,在NA培养基上菌落呈淡黄色点状,边缘较整齐,表面黏稠;Nan-Y菌株为不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asaccharolyticum),革兰氏阴性。随着菌悬液浓度增大茶毒蛾幼虫的死亡率不断升高,其中,(1.0±0.5)×10~(14) cfu·mL~(-1)菌悬液处理茶毒蛾6 d后,校正死亡率达100.00%。该细菌处理茶毒蛾幼虫3、6 d的LC_(50)分别为5.23×10~(13)、3.04×10~9 cfu·mL~(-1)。【结论】Nan-Y菌株对茶毒蛾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在该害虫的生物防治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伟妮  周丽  邢婧  战文斌  
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抽提结合超速离心的方法提取了一株大菱鲆致病性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SR1和其他7株弧菌的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图谱分析比较了这8株弧菌外膜蛋白的组成,结果表明,8株弧菌的外膜蛋白电泳一般可得到6-12条条带,其分子量多集中在65-106 kD和28-48 kD,其中36 kD的蛋白带为8株弧菌所共有。用兔抗SR1全菌血清进行Western-blot印迹显示,菌株SR1的外膜蛋白条带中有6条发生了阳性反应,其分子量分别为73 kD、48 kD4、5 kD3、9 kD、36 kD和32 kD。而其他7株弧菌的外膜蛋白与兔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仪  肖家伟  雷连成  张付贤  
为查明南京市某赛鸽公棚赛鸽出现腹泻、死亡的致病病原,本研究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析致病菌的血清型、生物被膜表型、毒力基因、耐药菌谱,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研究表明:1)从患病鸽组织、拭子和粪便中分离出的细菌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O157;分离菌株在NA平板上长出白色、光滑的圆形菌落,在CT-SMAC平板上长出紫红色菌落。2)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大肠杆菌的相似性达98%~99%,命名为E.c.86246。3)血清学试验表明分离菌株为大肠杆菌O157:非H7菌株,动力试验进一步证实其为动力株。4)分离菌株携带tccp1014、eaeA和hly毒力基因,可导致雏鸡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其半数致死量为2.0×10~5 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5)分离菌株携带tetA、tetM、sul2、aadA1和bla_(TEM) 5种耐药基因,具有较弱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对阿莫西林、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综上,本研究分离的鸽源大肠杆菌O157:非H7菌株,具有动力性,有较强的致病性和一定的耐药性,为大肠杆菌O157的流行病学调查、致病机理分析和抗菌药物的精准施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龙苏  韩书煜  牛志伟  梁静真  胡大胜  黄钧  李鸿骥  刘齐  苏江华  
为探讨广西南宁市、浦北县和玉林市暴发性死亡胡子鲶的病原菌及其所携带6种毒力基因对其致病力的影响,用常规方法从病鱼的心脏、肝脏等部位分离细菌,人工感染实验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以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 rNA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PCr扩增法检测病原菌的6种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从患病鱼中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其中嗜水气单胞菌3株,温和气单胞菌2株。3株嗜水气单胞菌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hydroPhIlA ATCC 7966(CP000462)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均为99.8%,2株温和气单胞菌与标准菌株AEromoNAS SobrIA No.1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珍  付龙威  隋智海  王咏星  刘云国  
致病性虫草菌Cordyceps confragosa CHL02菌株是从患病河鲈(Perca fluviavilis)鱼体分离鉴定的一株昆虫致病菌,其无性阶段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广泛用于农业中昆虫防治。本研究基于IlluminaPE150测序平台进行CHL02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组装和组分分析,进行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行病原宿主互作以及比较基因组分析。测序结果显示,CHL02基因组大小为36.17 Mb,GC含量为53.09%;预测包含8093个编码基因、1618个转座因子(TEs)、4572个串联重复序列及114个tRNA;共注释7724个基因,其中,1985个基因获得KOG注释,GO聚类分析中,2687个基因参与代谢过程,预测到22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1162个基因参与病原宿主互作机制中。基因聚类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均显示,CHL02菌株与参考菌株昆虫源C. confragosa RCEF 1005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河鲈源致病性虫草菌C. confragosa CHL02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组的基本特征,与参考菌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为后续深入开展该病菌侵染河鲈的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