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7)
2023(10351)
2022(9249)
2021(8783)
2020(7488)
2019(17508)
2018(17346)
2017(33217)
2016(18130)
2015(20228)
2014(20022)
2013(19956)
2012(18177)
2011(16326)
2010(16140)
2009(14703)
2008(14132)
2007(12123)
2006(10476)
2005(9075)
作者
(54071)
(44775)
(44355)
(42269)
(28669)
(21551)
(20108)
(17734)
(17177)
(15864)
(15327)
(15115)
(14245)
(14062)
(13849)
(13751)
(13669)
(13289)
(12876)
(12783)
(11420)
(10979)
(10928)
(10224)
(10072)
(9982)
(9914)
(9887)
(9138)
(8880)
学科
(68604)
经济(68537)
管理(47926)
(44989)
(38199)
企业(38199)
方法(32150)
数学(27447)
数学方法(27078)
(21077)
(16892)
中国(16762)
(15821)
业经(14471)
地方(13630)
理论(12960)
(11486)
(11483)
贸易(11476)
农业(11266)
(11100)
技术(10547)
(10497)
环境(10416)
教育(10280)
(10223)
财务(10157)
财务管理(10142)
企业财务(9602)
(9293)
机构
大学(255000)
学院(250677)
管理(98509)
(91493)
经济(89371)
研究(86165)
理学(86098)
理学院(85033)
管理学(83321)
管理学院(82878)
中国(60448)
科学(58685)
(54909)
(47256)
(44712)
业大(43413)
研究所(41393)
(40425)
中心(37932)
农业(37496)
(35454)
北京(34419)
(33669)
师范(33255)
财经(33054)
(31268)
(30118)
(29202)
技术(28485)
师范大学(27071)
基金
项目(180189)
科学(139180)
基金(129364)
研究(126752)
(114909)
国家(113990)
科学基金(96247)
社会(76249)
社会科(72016)
社会科学(71994)
(71372)
基金项目(69340)
自然(65827)
自然科(64260)
自然科学(64240)
自然科学基金(63036)
(60464)
教育(58055)
资助(53378)
编号(51433)
成果(41951)
重点(40710)
(38268)
(37900)
(37455)
课题(35575)
科研(35286)
创新(34916)
计划(34837)
大学(33337)
期刊
(96995)
经济(96995)
研究(70883)
学报(49776)
中国(45497)
(42793)
科学(42441)
大学(36306)
管理(35524)
学学(34096)
农业(30279)
教育(29466)
(29445)
技术(20963)
(16591)
金融(16591)
图书(15750)
(15556)
业经(15410)
财经(15404)
经济研究(15400)
业大(14041)
科技(13787)
(13278)
(12966)
理论(12819)
问题(12345)
林业(12057)
实践(12055)
(12055)
共检索到355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卫  张瑞福  崔中利  李顺鹏  
从农药厂废水排放沟污泥中分离到一株对杀虫单有较强降解能力的细菌 ,编号为S 3。该菌能够以杀虫单为惟一氮源生长 ,初步鉴定为邻单胞菌 (Plesiomonassp .)。S 3具有广泛的碳源和氮源利用谱 ,其生长的最适 pH值为 7,最适温度范围为 35~ 4 0℃。杀虫单经S 3作用后 ,分析其残留物可能为沙蚕毒素。质粒检测未发现S 3有质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丽  朱红雨  杜明楠  于婷婷  罗兰燕  杨雪  杨美英  
为筛选优良秸秆降解菌株,解析不同菌株降解秸秆的生物学过程。本研究利用以秸秆为唯一碳源的筛选方法从土壤中获得3株具有秸秆降解能力的菌株yj1、yj2和yj3。根据8d的秸秆降解率确定菌株降解秸秆的最优温度和pH,并测定和比较参与秸秆降解的内切葡聚糖酶(EG)、β-葡萄糖苷酶(BG)、木聚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的活性。结果表明:1)筛选得到的yj1、yj2和yj3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短杆菌属。2)3种菌株分别在最适温度37、30和37℃以及最适pH 8、8和7时培养8d后,秸秆降解率达到峰值,在偏碱性条件下菌株yj2的秸秆降解率为26.61%。3)菌株yj1和yj3无木聚糖酶的活性,但LiP、MnP和Lac酶活性较高。菌株yj2的6种酶均具有较高的活性,协同完成秸秆降解。因此,菌株yj2可以作为碱性土壤条件下秸秆降解的候选菌株。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志俊  刘永涛  徐春娟  丁浩  余琳雪  艾晓辉  
为建立有效地去除淡水养殖环境中溴氰菊酯残留的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采集长期受菊酯类农药污染土壤样品,以溴氰菊酯为唯一碳源配制基础盐培养基对土样进行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出1株溴氰菊酯降解菌(SW),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R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multivorum)。通过改变温度、pH、接种量、药物初始浓度等外部条件研究菌株最适降解条件。结果显示:在pH为7的基础盐培养基中,30℃、180 r/min摇床培养120 h,SW对1.0 mg/L溴氰菊酯的降解率达76.4%。溴氰菊酯可作为该菌生长的唯一碳源。SW降解溴氰菊酯的最优条件为30℃、pH 6.0、接种量4%。在溴氰菊酯浓度为0.1、0.5和1.0 mg/L时,降解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降解半衰期(T_(1/2))分别为4.5、2.3和2.0 d。生物修复试验中SW对养殖淡水中0.5、5.0和50μg/L溴氰菊酯作用5 d后的降解率为21.6%,26.4%和53.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文   刘庆华   庞学勇  
【目的】木质素难降解是制约高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农林废弃资源利用的重要因素。筛选木质素降解菌可为高效利用农林废弃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愈创木酚显色法和苯胺蓝褪色法从广泛收集的植物凋落物中分离菌株;结合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同时测定3种木质素降解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为进一步验证菌株的降解能力,选用常见的农林废弃物-葡萄枝条作为材料,分析其在葡萄枝条废弃物液态发酵中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的降解情况。【结果】从植物凋落物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分解木质素特性的菌株HUA。菌株HUA在愈创木酚-PDA培养基上呈现明显的红棕色显色圈,在苯胺蓝-PDA培养基上最终产生褪色反应。结合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该菌被鉴定为厚壁隔孢伏革菌(Peniophora crassitunicata)。该菌株发酵液中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53.18、174.01、9.51 U/L。葡萄枝条废弃物液态发酵结果表明,该菌能够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成分,经过发酵20 d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7.50%、36.55%和10.33%。【结论】本研究获得的菌株HUA促进了葡萄枝条木质纤维素成分的降解,为木质纤维素高效降解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同时也为该菌株后续应用研究积累了相关数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琪  梁英梅  田呈明  张长安  
为获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降解真菌菌株,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对土壤中分离纯化的真菌菌株依次经PBS双层培养基初筛、PBS复筛,并利用相应培养基测定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从土壤中筛选得到的PBS降解真菌菌株为HJ03,并鉴定该菌株为链格孢属真菌;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物质,在不同碳源条件下,对PBS薄膜的降解能力依次为葡萄糖>PBS乳剂>甘油>大豆油;降解过程出现2次增速阶段;该菌株降解PBS薄膜的最适温度范围在25~30℃,最适pH值为4.0~6.0。培养基中碳源PBS乳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琳  解宇峰  吴杰  徐佳迎  王珏  蒋静艳  
[目的]本文旨在筛选出不同种类和特性的高效降解柴油菌株,研究降解菌株对不同环境下柴油污染的降解机制。[方法]从南京扬子石化厂区的油泥沉积物中分离出1株高效柴油降解菌J-3,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比对初步鉴定菌株J-3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通过水培及土壤培养并结合气质联用(GC-MS)和全基因组比对技术研究其降解率和降解机制。[结果]该菌能利用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具有稳定的乳化性能。在温度20~40℃、初始pH5~9条件下生长良好,能耐受15 g·L~(-1) NaCl和5 g·L~(-1)柴油。在最适生长条件(pH7,25℃,1 g·L~(-1) NaCl,0.5 g·L~(-1)柴油)下对柴油降解率为62.0%,GC-MS图谱分析确定菌株J-3对柴油中各组分均有降解能力,对部分中长直链烷烃降解率超过99%。通过菌株J-3的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2个烷烃氧化相关的基因,烷烃羟化酶基因alkB和长链烷烃羟化酶基因almA,推断菌株J-3能降解柴油可能是这2个氧化酶基因产生作用。将菌株J-3应用于柴油污染土壤修复试验,对土壤中各柴油组分均有降解能力。不同处理下菌株J-3降解率可达33.8%~49.0%,可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柴油。[结论]Serratia sp. J-3是一株高效降解柴油的菌株,在水体和土壤中均能很好利用柴油进行生长代谢,可应用于柴油污染实际生物修复工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灿琴  韦仕岩  吴圣进  汪茜  覃晓娟  黄日保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小军  廖上铁  陈奉英  张永忠  谢莲萍  
利用甲胺磷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方法,从长期受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降解菌MAP-3,初步确定MAP-3为假单孢菌属菌(Pseudomonas)。研究了该菌株降解甲胺磷的降解特性,该菌降解甲胺磷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0,降解率达89%。MAP-3除了能降解甲胺磷外,还能降解敌敌畏、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文芳  胡国全  徐彦胜  
从若尔盖草甸淤泥中获得一株低温厌氧纤维素菌CD-2,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状,严格厌氧,菌体大小为0.3μm×2.8~3.1μm,生长温度范围5~40℃(最适温度20℃);pH范围6.5~8.0(最适pH7);NaCl浓度范围0.1%~0.4%(最适NaCl浓度0.2%)。分离菌株能利用滤纸、纤维素粉MN300、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木聚糖等。在菌株CD-2的纤维素酶系中,存在外切-β-1,4-葡聚糖酶(C1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3种组分,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和25℃。该菌株还存在木聚糖酶,最适温度为30℃。通过16S rDNA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甘炳成  贾定洪  谢丽源  蒋元继  郭勇  
本试验从肥沃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降解纤维素的真菌,编号为F18。并对菌株的培养特征、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属于黑曲霉,该菌株对纤维素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并且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快并且长势很旺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战泓  罗源华  刘勇  张松柏  张德咏  罗香文  
从某农药厂的排放口污泥中筛选分离甲氰菊酯高效降解光合细菌PSB07-28,根据菌株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鉴定降解菌,气相色谱法测定降解甲氰菊酯的能力,渗透休克法提取降解粗酶,测定其降解能力,定位降解酶.结果表明,PSB07-28菌株属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对甲氰菊酯的最高耐受质量浓度为800mg/L,降解最佳条件为35℃,pH7.在最佳降解条件下,光照培养15d,对600mg/L甲氰菊酯降解率达42.49%.降解酶定域结果表明,降解酶是胞内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林林  江玉姬  张龙涛  郑宝东  张怡  王培森  李庆旺  
以琼胶为唯一碳源,从海洋贝类肠道微生物共筛选出44株降解琼胶的海洋细菌,通过初筛和DNS法测定酶活得到一株产酶最高的菌株A-001,酶活力可达到13.01 U·m L-1.菌落形态为乳白色,革兰氏阴性菌,呈弯曲短杆状,通过微生物动力学实验,细菌A-001具有运动性.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 DNA序列可鉴定A-001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甘炳成  黄忠乾  谭伟  
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中筛选具有透明圈的方法,从肥沃的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溶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D/D)可达4.75的细菌,命名为DBJ。该菌最适产纤维素酶的培养时间是60 h,培养温度是35℃,起始p h 7.0。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对DBJ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革兰氏阳性菌DBJ为芬氏纤维微菌(CelluloSimiCroBium fuNkei),将其命名为CelluloSimiCroBium fuNkei DBJ,DBJ的16S r DNA序列的GeN BANk登录号为JX39240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俊会  王平  薛泉宏  来航线  赵娟  
【目的】分离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增油细菌。【方法】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延长油田油污土壤中分离增油菌株;通过排油能力测定、原油附着与乳化性能观察、代谢产物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及原油降解试验,从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增油性能较好的细菌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rDNA全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排油及乳化性能较好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①从原油及油污土壤中筛选出25株细菌,从中选择10株代谢产物中含有表面活性成分脂肽或糖脂的优势细菌用于后续试验,该10株菌均可导致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提高原油在油水发酵液中的乳化度,同时降低原油对瓶壁的附着度。②4株乳化及排油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曼  杨蕾蕾  周宇光  
为获得可用于石油、农药污染生物修复的高效烃降解菌,以高黏度的超稠油为唯一碳源,从大庆油井采出液中分离和筛选烃降解菌,并通过残油族组分及全烃组分的分析,拟阐明这些菌株的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H11和W14对黏度为普通稠油30倍的超稠油有良好的乳化分散能力,经16S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这2菌株均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接种这2菌株后,培养液中稠油的饱和烃相对含量均降低20%以上,其中接种菌株H11后,沥青质的相对含量也降低5%;同时,H11和W14对长链烃类的降解范围较广,分别最高可作用至C26和C28碳链长度的化合物,并对烃组分有代谢利用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