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90)
2023(3857)
2022(3483)
2021(3393)
2020(3079)
2019(7495)
2018(7553)
2017(14600)
2016(7750)
2015(8724)
2014(8501)
2013(8334)
2012(7355)
2011(6832)
2010(7163)
2009(6681)
2008(6396)
2007(5724)
2006(4925)
2005(4495)
作者
(24018)
(19910)
(19728)
(18886)
(12801)
(9667)
(8964)
(7687)
(7602)
(7324)
(6726)
(6631)
(6482)
(6394)
(6213)
(6211)
(5933)
(5920)
(5761)
(5701)
(5219)
(5048)
(4981)
(4601)
(4530)
(4518)
(4457)
(4398)
(4204)
(3957)
学科
(33242)
经济(33216)
管理(18487)
方法(17975)
(17483)
数学(16337)
数学方法(15822)
(15234)
企业(15234)
(8038)
中国(7084)
(6879)
理论(6775)
业经(5756)
(5594)
贸易(5589)
(5419)
(5329)
地方(4955)
(4456)
教学(4261)
农业(4192)
(4081)
技术(4010)
(3979)
关系(3973)
(3875)
(3858)
金融(3856)
银行(3850)
机构
大学(108610)
学院(108272)
管理(39771)
(39460)
经济(38582)
研究(36570)
理学(34570)
理学院(34130)
管理学(32908)
管理学院(32745)
中国(26579)
科学(26030)
(23571)
(23475)
业大(20199)
(19794)
农业(18687)
研究所(18230)
(17182)
中心(16271)
(16226)
北京(14643)
技术(14326)
财经(13614)
(13218)
(13133)
(13062)
师范(12989)
农业大学(12683)
(12338)
基金
项目(75369)
科学(58022)
基金(54220)
(49034)
研究(48911)
国家(48728)
科学基金(41259)
(30898)
自然(29831)
自然科(29227)
自然科学(29212)
社会(28971)
自然科学基金(28648)
基金项目(27785)
社会科(27518)
社会科学(27507)
(25843)
资助(24315)
教育(24306)
编号(19265)
重点(17482)
计划(15990)
(15551)
(15436)
(15322)
成果(15278)
科研(14862)
创新(14595)
课题(14212)
科技(14115)
期刊
(41099)
经济(41099)
研究(28176)
学报(23597)
中国(22565)
(21787)
科学(19197)
大学(17494)
学学(16603)
管理(16420)
农业(14677)
(13150)
教育(12827)
技术(11823)
(8054)
统计(7872)
(7583)
金融(7583)
经济研究(7515)
业大(7452)
(7002)
业经(6699)
(6561)
财经(6546)
决策(6434)
农业大学(6417)
科技(5940)
技术经济(5678)
(5622)
图书(4877)
共检索到158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俊  许子龙  郑晓丹  许旭萍  
本文研究了理化因素对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C-18吸附Cd(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1.2 g/L、Cd(Ⅱ)初始浓度100 mg/L、pH7.0、温度30℃、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吸附12 h,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达到88.8%和74 mg/g。在金属离子Zn(Ⅱ)、Pb(Ⅱ)、Cu(Ⅱ)、Ag(Ⅰ)共存的条件下,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效果明显受到影响,4种金属离子对菌株C-18吸附Cd(Ⅱ)的影响顺序为Cu(Ⅱ)>Zn(Ⅱ)>Pb(Ⅱ)>Ag(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晓敏  朱健  汤思敏  麻淳雅  程钰莹  姚璐  倪楚盛  王平  王玉竹  
#N/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思敏  朱健  林晓敏  周韬  周灯  黄超  王平  焦文清  梁颖宜  
#N/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梦  沈宗泽  封磊  宋萍  韩晓刚  游凯  苏丹  李航  
#N/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辉  吴小芹  任嘉红  陈丹  
从杨树根际筛选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JW-JS1菌株,通过液体发酵试验研究其溶磷特性,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探究其对杨树苗木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分别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和碳氮比为100∶1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达到580.72,708.34和608.97 mg·L-1;该菌株分别在温度为30℃,初始pH 7.0,装液量为1/5和NaCl质量浓度为0时溶磷能力最强,溶磷量分别为562.89,594.58,638.62 mg·L-1和527.82 mg·L-1。接种该菌株可显著促进NL-895杨和美洲黑杨苗期的生长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其中,NL-895杨和美洲黑杨的苗高、地径、鲜质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金霞  黄小娜  夏建荣  王嘉雯  黄玲辉  
藻类作为一种生物吸附剂用于去除水溶液中单种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共存的多种金属离子去除则相对复杂。本实验利用碱预处理后的羊栖菜藻粉作为海藻吸附剂,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其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离子[Zn(Ⅱ)、Cu(Ⅱ)、Cr(Ⅵ)和Ni(Ⅱ)]的影响,并通过电镜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发现,pH 2时Cr(Ⅵ)去除率最高,在pH 6~9时,Cu(Ⅱ)、Zn(Ⅱ)和Ni(Ⅱ)的去除率较高。海藻吸附剂在低剂量(2~4 g/L)投加时,4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于4 g/L时,去除率不再增加。Zn(Ⅱ)和Ni(Ⅱ)的吸附在25 min左右达到平衡,Cr(Ⅵ)和Cu(Ⅱ)稍慢;温度对海藻吸附剂去除Cu(Ⅱ)、Zn(Ⅱ)、Cr(Ⅵ)和Ni(Ⅱ)的影响并不明显。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海藻吸附剂对4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表明它们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海藻吸附剂对Cr(Ⅵ)和Ni(Ⅱ)的最大吸附容量明显高于Cu(Ⅱ)和Zn(Ⅱ)。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说明吸附方式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前后海藻吸附剂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主要与羧基有关。研究表明,海藻吸附剂对电镀废水中Cu(Ⅱ)、Zn(Ⅱ)、Cr(Ⅵ)和Ni(Ⅱ)都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阎华  王会  黄升谋  李云捷  吴进菊  于博  李玉奇  
【目的】利用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铬和锌等重金属污染废水具有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及吸附效率高等特点,本研究旨在从林木资源废弃物中筛选吸附效果优良的生物吸附剂。【方法】选用鱼鳞松松木粉为吸附剂原材料,使用硫酸对其表面进行酸化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活性,然后研究溶液p H值、溶液温度、Cr(Ⅵ)及Zn(Ⅱ)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和吸附时间对酸化松木粉吸附重金属离子Cr(Ⅵ)及Zn(Ⅱ)的影响。【结果】酸化松木粉吸附重金属离子Cr(Ⅵ)及Zn(Ⅱ)的最优化条件为溶液p H 2.0,溶液温度40℃,铬和锌离子初始浓度20 mg/L,吸附剂用量1.0 g/L,吸附时间120 min。吸附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酸化松木粉吸附重金属离子Cr(Ⅵ)和Zn(Ⅱ)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模型分析表明,酸化松木粉吸附重金属离子Cr(Ⅵ)和Zn(Ⅱ)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结论】酸化松木粉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Cr(Ⅵ)和Zn(Ⅱ)的吸附效果良好,其吸附过程主要是发生在酸化松木粉表面的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博光  梁波  徐梅  赵林果  
用荧光染色显微生测法检测液体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研究从松材线虫虫体上分离鉴定的荧光假单胞GcM5-1A菌株在寄主体外培养的产毒现象。结果表明:GcM5-1A液体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对黑松细胞的毒性随培养天数增加而增强,培养到第4天时,无细胞滤液的毒性开始进入相对稳定期。因此,在进行该菌株毒素的分离鉴定工作中,可将4d作为其培养时间。使用DM-36透析膜对培养4d的GcM5-1A无细胞滤液透析后的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其膜内和膜外组分生测毒性分别与对照培养基的无细胞滤液毒性之间的t检验差异显著,证明其透析膜内、膜外组分均有毒性。该结果表明:GcM5-1A菌株的毒素不是单一化合物,而是由比较多的物质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建峰  贺立源  左雪冬  吴照辉  门玉英  徐才国  
为探索一种根系分泌物富集的方法,用静态吸附法,通过研究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水溶液中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的吸附行为,模拟大孔吸附树脂对根系分泌物收集液中主要有机酸吸附的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3种有机酸的吸附强度依次为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它对各有机酸的吸附能力随各有机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对各有机酸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且表现为优惠吸附。试验表明,用HPD-400型大孔吸附树脂可作为根系分泌物的富集材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新喜  吴晓芙  石卉  李莲芳  
进行了生物柴油废水好氧吸附处理系统的吸附剂浓度和串联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废水CODCr的去除率随吸附剂浓度增大而增大,而CODCr去除率的增量随吸附剂浓度增大而降低。串联系统CODCr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并联系统,串联系统CODCr去除率和好氧降解总贡献率均与系统串联级数成正相关。在试验给定的条件下,四级串联可使出水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芳  张双  李佳蔓  赵朝成  王永强  刘春爽  孙娟  刘其友  
采用软模板法合成介孔碳(MC)并对其N改性合成氮改性介孔碳(NMC),进行了N2吸-脱附和FTIR表征分析,考察MC和NMC对废水中双酚A(BPA)的吸-脱附性能并与活性炭(AC)进行对比。结果:MC与NMC的比表面积分别为687.8m2/g和579.6m2/g;一定条件下,平衡吸附量与BPA初始浓度呈正相关,与吸附剂的量呈负相关,pH值为38时有利于对BPA的吸附,相同条件下NMC平衡吸附量高于MC;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准二级动力学为主,Freundlich模型更能有效反映吸附行为,以低温有利自发进行的物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娟  赵妮  张吉斌  邵宗泽  刘子铎  喻子牛  
以深海盐单胞菌V3a′(Halomonas sp.V3a′)合成的新型微生物絮凝剂HBF-3对刚果红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试验,探讨HBF-3加入量、溶液pH、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与活性炭和壳聚糖对刚果红染料的脱色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增加HBF-3的加入量可以提高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HBF-3质量浓度为100mg/L时对200mg/L刚果红的去除率达83.7%;HBF-3对染料废水脱色效果受pH值的影响大,pH值在5.0~6.0时,HBF-3对刚果红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弱,为41.1%左右;pH值在7.0~9.0之间变化时,脱色率稳定在88.7%左右;在10~70℃范围内絮凝率随温度变化...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丽  何畅  舒逸聃  陈清林  张冰剑  
运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了300 K、101 kPa条件下丙烯(C_3H_6)和丙烷(C_3H_8)单组分以及二元混合组分气体在DD3R、ITQ-32、Si-CHA、Si-SAS、ITQ-12和ITQ-3共6种纯硅分子筛上的吸附过程。Si-CHA和Si-SAS分子筛对C_3H_6和C_3H_8单组分气体的吸附量较大。6种分子筛在300 K时的吸附等温线均属于Ⅰ类Dubinin-Radushkevich(D-R)型,揭示了吸附质在微孔内发生体积填充的过程,Si-SAS分子筛对C_3H_6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Si-SAS分子筛对C_3H_6/C_3H_8二元混合物的C_3H_6吸附量为2.26 mmol/g,选择性为3.94,是分离二者的最佳吸附剂,进一步发现分子筛的选择性与等量吸附热差值ΔQ_(st)及C_3H_6吸附量与分子筛孔体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远红  费鹏  刘静娜  庞杰  
#N/A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普丰  周惜时  铁柏清  钱湛  包小丰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混凝-活性炭吸附联合工艺处理酚醛废水,考察了废水初始pH,H2O2投加量,[Fe2+]/[H2O2],反应时间和温度及混凝液pH,混凝剂质量浓度,吸附剂质量和吸附时间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废水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4,温度40℃,H2O2投加量800 mg/L,[Fe2+]/[H2O2]=0.1,反应时间60 min,混凝液pH为8及混凝剂质量浓度为500 mg/L,吸附剂用量30 g,吸附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7.85%,挥发酚去除率为99.75%,甲醛去除率为99.81%,可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良好的前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