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2)
- 2023(12309)
- 2022(10350)
- 2021(9390)
- 2020(7873)
- 2019(17713)
- 2018(17037)
- 2017(31837)
- 2016(17104)
- 2015(19370)
- 2014(19483)
- 2013(19219)
- 2012(17919)
- 2011(16298)
- 2010(16839)
- 2009(16058)
- 2008(15980)
- 2007(14709)
- 2006(13292)
- 2005(12503)
- 学科
- 济(87865)
- 经济(87761)
- 管理(56851)
- 业(46251)
- 企(40165)
- 企业(40165)
- 财(31163)
- 方法(28376)
- 数学(24434)
- 数学方法(24166)
- 中国(22564)
- 地方(21183)
- 制(20780)
- 学(19301)
- 农(17682)
- 业经(17308)
- 体(15880)
- 务(15647)
- 财务(15605)
- 财务管理(15559)
- 企业财务(14837)
- 融(14364)
- 金融(14357)
- 银(14283)
- 银行(14259)
- 财政(14034)
- 行(13611)
- 地方经济(13333)
- 理论(13028)
- 体制(11837)
- 机构
- 大学(253725)
- 学院(251451)
- 济(112890)
- 经济(110551)
- 研究(91053)
- 管理(90551)
- 理学(75676)
- 理学院(74859)
- 管理学(73596)
- 管理学院(73098)
- 中国(71471)
- 财(62860)
- 京(53805)
- 科学(50733)
- 所(46216)
- 财经(45233)
- 经(40709)
- 研究所(40650)
- 江(40564)
- 中心(40511)
- 农(37143)
- 经济学(36589)
- 北京(34401)
- 财经大学(33040)
- 院(32508)
- 经济学院(32473)
- 范(31898)
- 业大(31720)
- 师范(31549)
- 州(31163)
- 基金
- 项目(154281)
- 科学(121223)
- 研究(115765)
- 基金(111923)
- 家(96496)
- 国家(95718)
- 科学基金(81829)
- 社会(75539)
- 社会科(71624)
- 社会科学(71603)
- 省(59794)
- 基金项目(57130)
- 教育(53649)
- 自然(49483)
- 划(49281)
- 自然科(48326)
- 自然科学(48309)
- 自然科学基金(47416)
- 资助(46442)
- 编号(45801)
- 成果(39995)
- 重点(35394)
- 部(34790)
- 课题(33602)
- 发(33339)
- 制(33252)
- 国家社会(32082)
- 创(31593)
- 性(30584)
- 教育部(30470)
- 期刊
- 济(139136)
- 经济(139136)
- 研究(86977)
- 中国(59455)
- 财(54836)
- 管理(38133)
- 学报(38046)
- 农(34133)
- 科学(33610)
- 大学(29808)
- 融(28789)
- 金融(28789)
- 教育(28321)
- 学学(27975)
- 财经(25085)
- 经济研究(23612)
- 技术(22578)
- 农业(22146)
- 经(21662)
- 业经(18924)
- 问题(17072)
- 贸(14258)
- 技术经济(13152)
- 会计(12599)
- 统计(12578)
- 国际(12389)
- 世界(12361)
- 财会(11866)
- 版(11808)
- 理论(11785)
共检索到415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孝德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重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学理论体系──第六次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科研讨论会纪要1994年10月下旬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召开了第六次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科研研讨会。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松森 叶子荣
重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学理论体系──第六次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科研研讨会综述李松森,叶子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财政学理论面临着改革实践的严峻挑战,重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学理论体系,更新财政学内容的呼声日益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洪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学的基本课题蒋洪在不同的体制背景条件下,财政学所研究的基本课题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计划经济实际上将整个国民经济置于政府的直接支配和控制之下,并由计划来决定绝大部分消费、生产和分配活动,研究制定计划的原则、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政府行政管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丛树海
所谓市场经济,是指整个经济活动基本或主要由市场交换关系自发调节,国家辅以宏观间接调控而运转的经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传统的直接计划安排转向国家宏观间接调控。这在财政支出方面,首先产生影响的是财政支出应当按照怎样的原则来进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巫建国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巫建国一、浅析确立财政职能的基本理论改革的历史经验证明,财政改革是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变化的必然反映,而财政职能作为财政本质的具体体现,往往会随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适时调整。鉴于此,确立财政职能的逻辑出发点,则在于科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家春
一本介绍西方财政理论的权威性著作──评邓子基主编的《现代西方财政学》王家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体制,都要求我们对西方财政理论持"拿来主义"的态度。而在"拿来"当中,全面、系统、客观地引进是基础,此后才谈得上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娟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李达昌王映松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主要特征(一)预算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特性表现为高度的集中统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权限都集中在中央。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能斌 陈定华
作者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调控机制有本质区别。前者的调控作用途径是市场机制;调控方式为间接调控,即通过影响市场信号调节经济主体行为;调节手段主要的是经济参数;调控效应信号主要来自于市场。新时期的财政宏观调控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调控方式以参数化的间接调控为主;调控目标须兼顾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稳定;调控手段应灵活多样。作者指出,要保证财政调控机制的正常运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包括:财政改革体系、财政政策手段体系、财政政策决策和执行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本文精辟地分析了当前经济大发展中存在的尖锐矛盾,认为这些矛盾既不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错误,也不能归咎于计划经济,而是源于对市场经济一般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性的认识不足,诸如将产权与所有权、法人代表和法人所有等混为一谈,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澄清了上述一些基本理论,并指出要解决国民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必须从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入手,重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措施,强化财政职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文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根据"经济决定财政"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理论应有重新认识。在财政理论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职能,它是财政理论确立的基础。因此,对财政职能的认识是构建新的财政理论的起点。本文主要探讨财政职能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两大内容。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克崮
14年来财政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强。但是,现行财政体制、财力状况和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财政体制和政策体系,强化财政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高速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瑞新
一、东西方财政分配原则的内容差别 财政分配原则总体上可分为财政收入原则与财政支出原则。从财政收入原则来看,我国财政分配理论把它归纳为四点,即要求财政收入的组织中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即财政收入主要依靠资金的内部积累,以国外资金的筹集作为财政收入的补充来源);坚持降低成本,广开财源,提高效率的原则(即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率的提高的基础之上);坚持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所谓区别地待就是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而区别对待,对于不同收入的经济单位与个人实行区别对待。区别对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