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9)
- 2023(5222)
- 2022(4218)
- 2021(3770)
- 2020(3047)
- 2019(7008)
- 2018(6561)
- 2017(12465)
- 2016(6382)
- 2015(6815)
- 2014(6619)
- 2013(6605)
- 2012(6060)
- 2011(5703)
- 2010(5846)
- 2009(5360)
- 2008(5212)
- 2007(4621)
- 2006(4227)
- 2005(3843)
- 学科
- 济(36744)
- 经济(36715)
- 管理(16427)
- 地方(13923)
- 中国(12114)
- 方法(11367)
- 业(11294)
- 数学(10192)
- 数学方法(10010)
- 企(8542)
- 企业(8542)
- 地方经济(8155)
- 学(6782)
- 城市(6373)
- 农(5922)
- 环境(5841)
- 业经(5461)
- 发(4730)
- 城市经济(4640)
- 理论(4450)
- 财(4440)
- 关系(4395)
- 农业(4205)
- 和(4053)
- 融(4014)
- 金融(4013)
- 划(4004)
- 贸(3766)
- 贸易(3762)
- 制(3694)
- 机构
- 大学(94247)
- 学院(92837)
- 济(38461)
- 经济(37442)
- 研究(36050)
- 管理(34464)
- 理学(29880)
- 理学院(29360)
- 管理学(28599)
- 管理学院(28409)
- 中国(25740)
- 科学(23088)
- 京(21317)
- 所(17865)
- 研究所(16321)
- 财(16017)
- 中心(15736)
- 范(14692)
- 师范(14594)
- 江(13932)
- 院(13802)
- 农(13470)
- 北京(13300)
- 业大(12913)
- 财经(12780)
- 师范大学(12191)
- 经济学(11891)
- 经(11627)
- 州(11551)
- 科学院(10838)
- 基金
- 项目(67025)
- 科学(54744)
- 基金(50361)
- 研究(46570)
- 家(44628)
- 国家(44346)
- 科学基金(38822)
- 社会(31986)
- 社会科(30400)
- 社会科学(30392)
- 基金项目(26883)
- 省(25581)
- 自然(25413)
- 自然科(24911)
- 自然科学(24904)
- 自然科学基金(24382)
- 划(22206)
- 教育(20741)
- 资助(19389)
- 编号(17245)
- 发(15761)
- 重点(15756)
- 部(14084)
- 国家社会(13857)
- 创(13432)
- 成果(13225)
- 课题(12903)
- 发展(12805)
- 创新(12653)
- 展(12646)
共检索到141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俊峰 王士君 王彬燕
为指导哈长城市群建设实践,实现城市群合理健康发展,在一日交流圈基础上,依托GIS手段,并综合考虑区域自然与生态条件、国家战略与地区发展政策、行政区划等因素,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哈长城市群的作用域进行了界定。结果表明:哈长城市群的作用域具有动态性,会随着交通方式变化与交通系统优化而改变。其中现状作用域主要包括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等10个城市;远期作用域将在现有基础上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展,包括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13个市(州),形成一个覆盖东北地区中北部的广域城市群。
关键词:
一日交流圈 交通网络 作用域 哈长城市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守德 赵德海
借鉴控制系统方法,阐释了城市群要素集聚合理化发展的一般过程,在此框架下提出了通过观测要素集聚程度对经济效率增益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来判断要素集聚合理性的理论构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5—2014年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经济效率变动情况,并以此经济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为解释变量,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算了2005—2014年哈长城市群的不同要素集聚程度对其所在区域经济效率提高的增益作用的变化。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理论构想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德 郭玖玖
概括北京市一日交流圈的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各等级公路对一日交流圈的贡献大小取决于其等级、密度和分布形式;1990至2005年北京市一日交流圈的拓展受益于高速公路和国道的修建以及整体网络运行速度的提升;对未来重大交通设施建成后的模拟表明,高速铁路将成为北京市一日交流圈最有效的拓展途径。
关键词:
一日交流圈 GIS 北京 京津冀都市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利莎 王士君 杨冉
基于哈长城市群11个地级市间的公路、铁路客运与百度指数数据,采用Arc GIS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群域内综合联系呈现"下"字型格局,整体联系强度走势与"哈大齐牡"、"长吉图"发展带和哈长发展主轴基本吻合;网络结构特征整体上表现为以哈尔滨、长春为双核心,地理位置越靠近核心,其交通信息通达性越好,对外联系水平越高;群域内城市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行政区边界壁垒、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城市功能定位对哈长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利莎 王士君 杨冉
基于哈长城市群11个地级市间的公路、铁路客运与百度指数数据,采用Arc GIS可视化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空间联系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群域内综合联系呈现"下"字型格局,整体联系强度走势与"哈大齐牡"、"长吉图"发展带和哈长发展主轴基本吻合;网络结构特征整体上表现为以哈尔滨、长春为双核心,地理位置越靠近核心,其交通信息通达性越好,对外联系水平越高;群域内城市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行政区边界壁垒、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城市功能定位对哈长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红 高思芃 吴玉浩
构建针对特定区域发展的科技服务模式,提出相应保障机制,对促进区域科技服务业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科技服务业发展动态,在明确科技服务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结合产业生态化理论构建"需求分析—资源匹配—服务对接—评估反馈"良性循环的生态化科技服务模式,并为哈长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定制化的发展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悦 陈晓红 刘艳军 王颖 朱萱 刘爽
县(市)高质量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哈长城市群63个县(市)为研究区域,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高质量发展测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19年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变与驱动力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2010—2019年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五大维度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其中,创新驱动、协调有序、开放程度与共享繁荣四大维度呈波动下降态势,绿色发展维度呈“U型”发展趋势。在哈长城市群内属于黑龙江省的37个县(市)地区中,创新驱动、协调有序与共享繁荣维度均呈现下降趋势,绿色发展与开放程度维度则呈“U型”发展态势。在哈长城市群内属于吉林省的26个县(市)中,协调有序与共享繁荣维度呈持续下降趋势,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维度呈“U型”发展态势,开放程度维度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2)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性显著,呈现团块式、圈层式的格局特征,县(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主要以块状形式分布在哈长城市群的西北及东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主要呈以东北—西南为走向的条带状分布,大部分县(市)高质量发展呈现集聚不明显、不平衡态势。(3)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包括经济开放水平、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以及集聚能力,根据驱动力排序为经济开放水平>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水平。各驱动因子对哈长城市群、隶属黑龙江省县(市)及隶属吉林省县(市)的驱动力大小和强度存在一定差异,经济开放水平是促进哈长城市群县(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开放水平与集聚能力是推动哈长城市群内隶属黑龙江省的县(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是推进哈长城市群内隶属吉林省的县(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明轩 靖旭阳 刘爽
哈长城市群城镇发展质量及其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演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构建了城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哈长城市群进行评价,并运用TOPSIS法、引力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对2010—2018年城镇发展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哈长城市群城镇质量在时间尺度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核心—边缘”结构分布。第二,各城市间经济社会空间联系强度在2010—2014年略有下降,2014年哈长城市群建设提出后,城市群空间一体化进程加速。第三,GDP总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哈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刁硕 袁家冬
哈长城市群是我国典型的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东北振兴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面临着人口流失、经济衰退与环境恶化等收缩问题的巨大挑战。文章从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4个维度构建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2008—2017年城市群尺度、省域尺度及市州尺度多要素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1)哈长城市群的综合度、耦合度及协调度整体上均呈现缓慢上升的演变特征,但各指标总体低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省级行政壁垒对哈长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2)哈长城市群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指数呈现差异化提升的变化趋势,生态环境与各维度之间的协调度明显偏低,且部分地级市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3)哈长城市群协调度指数由0.42变为0.65,实现了由中级协调向高级协调的过渡,但绝大部分市州的协调度指数均小于0.70,与极高协调水平还有很大距离。(4)哈长城市群各市州分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类型的分异特征明显,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梦筱
哈长城市群是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城市密集发育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运用引力模型测算黑龙江、吉林两省地级市(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空间隶属度和腹地关系,并结合要素实际流动量分析其空间演化趋向。研究发现:哈长城市群以哈尔滨、长春和吉林为中心,群内其他城市作为紧密联系层,沿交通干线呈"井"字形分布;中心城市具有枢纽功能;群内城市间、省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隶属度高,处于彼此的紧密腹地和次紧密腹地;省际城市间联系偏弱。最后提出未来加强哈长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和市场融合,提高群内外城市间的联系合作,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征学
自1957年戈特曼发表《Megalopolis:the Urbanization of the Northeastern Seaboard》的论文以来,理论界对"Megalopolis"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且用不同的名称指代这类区域。与国内许多学者一样,本文将这类区域称为"城市群"。由于学术界对城市群的界定标准不统一,对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工作都造成了许多困扰。本文认为遵循"城市都市区城市群"的演进理论,正本清源,在分析城市、都市区等的界定标准、界定标准需要的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探讨城市群的界定标准,以期为标准的界定提供思路。
关键词:
城市群 标准 中央核 流测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迪 吴相利
在构建综合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TOPSIS、区域不平衡测度及ESDA分析方法对2000—2014年哈长城市群内8个地级市、49个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各地区经济格局的时空演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哈长城市群整体经济呈现稳步发展势头;同类地区在空间上集聚,但地区间差距逐渐拉大,经济格局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不同时期、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热点、冷点区域转移概率与转移方向无较明显"轨迹";局部空间自相关显著,各区域单元的空间经济格局变动较大,主导轴线和核心城市引擎作用尚不足,哈长城市群在东北地区的优势地位并不突出,短期内对引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还较弱。
关键词:
经济格局 时空演化 哈长城市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立柱 张毅
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哈尔滨和长春区域城市发展实际和面临问题,对哈长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和战略选择进行了解析,提出中国制造基地、对外开放枢纽和大农业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三方面发展重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哈长城市群未来发展的战略构想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新常态 哈长城市群 战略选择 实施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