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9)
- 2023(14398)
- 2022(12255)
- 2021(11294)
- 2020(9668)
- 2019(22118)
- 2018(21825)
- 2017(42639)
- 2016(22725)
- 2015(25295)
- 2014(24776)
- 2013(24842)
- 2012(22447)
- 2011(19958)
- 2010(19827)
- 2009(18484)
- 2008(18369)
- 2007(16128)
- 2006(14202)
- 2005(12706)
- 学科
- 济(98285)
- 经济(98177)
- 业(92853)
- 企(85023)
- 企业(85023)
- 管理(81462)
- 方法(44824)
- 数学(35308)
- 数学方法(34928)
- 业经(31559)
- 财(30548)
- 农(29324)
- 务(23049)
- 财务(22983)
- 财务管理(22962)
- 中国(22462)
- 企业财务(21772)
- 农业(20901)
- 技术(19795)
- 理论(18390)
- 制(17995)
- 和(17856)
- 学(17267)
- 地方(17247)
- 划(17237)
- 贸(16332)
- 贸易(16323)
- 策(16187)
- 易(15823)
- 环境(14851)
- 机构
- 学院(324781)
- 大学(322081)
- 管理(136343)
- 济(132559)
- 经济(129948)
- 理学(118062)
- 理学院(116897)
- 管理学(115132)
- 管理学院(114546)
- 研究(101495)
- 中国(77979)
- 京(68265)
- 科学(62118)
- 财(61304)
- 农(52482)
- 所(50006)
- 财经(49339)
- 业大(47934)
- 江(47663)
- 中心(45810)
- 研究所(45293)
- 经(44951)
- 北京(42651)
- 农业(41157)
- 范(39097)
- 经济学(39012)
- 师范(38768)
- 州(38245)
- 商学(37205)
- 院(37179)
- 基金
- 项目(220580)
- 科学(175431)
- 研究(162810)
- 基金(162001)
- 家(139688)
- 国家(138471)
- 科学基金(121429)
- 社会(103582)
- 社会科(98271)
- 社会科学(98245)
- 省(86547)
- 基金项目(86284)
- 自然(79345)
- 自然科(77575)
- 自然科学(77558)
- 自然科学基金(76189)
- 教育(73391)
- 划(71156)
- 资助(66169)
- 编号(66015)
- 成果(51855)
- 部(48373)
- 重点(48366)
- 创(48122)
- 发(46643)
- 课题(44270)
- 创新(44173)
- 业(43324)
- 国家社会(42462)
- 科研(41940)
- 期刊
- 济(146863)
- 经济(146863)
- 研究(94774)
- 中国(58097)
- 管理(54597)
- 财(49940)
- 农(48473)
- 学报(47584)
- 科学(45487)
- 大学(36789)
- 学学(34767)
- 农业(34051)
- 教育(31659)
- 技术(29828)
- 业经(26268)
- 融(26112)
- 金融(26112)
- 财经(24276)
- 经济研究(22950)
- 经(20808)
- 业(20081)
- 问题(18894)
- 技术经济(18261)
- 现代(16359)
- 科技(15704)
- 理论(15420)
- 商业(15277)
- 财会(15132)
- 图书(15062)
- 版(14265)
共检索到472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丽华 徐艳萍 饶品贵 陈玥
本文以企业集团为对象,研究违规事件的传染效应。利用2003-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样本,本文发现:(1)当公司发生违规行为而被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进行处罚公告后,违规公司股价显著下跌的同时,同一集团内其他公司的股价也显著下跌,即违规事件在集团内存在传染效应,而这一传染效应主要存在于与信息披露相关的财务违规事件中;(2)进一步的路径检验发现"被传染公司"较低的盈余质量和集团内财务公司的存在能够解释传染效应的发生;(3)分组检验结果表明:集团内的传染效应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低、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借助违规事件的传染效应研究视角,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新兴市场中的企业集团。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违规行为 传染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费显政 李陈微 周舒华
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声誉的认知要受到环境中其他企业的影响,这一点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声誉溢出效应是指一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跨越企业边界,对另一企业的社会责任声誉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定性研究和实验研究,证实溢出效应包含传染效应和对比效应两个方向,验证了导致溢出效应的3个前置变量:受讯企业和发讯企业的相似度、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的卷入程度,以及受讯企业的澄清策略。并探讨了这3个前置变量是如何影响溢出效应的方向和强度的。本研究为企业认识、预防和应对负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声誉溢出效应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俊
本文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为案例,运用事件研究和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该食品安全事件对酒鬼酒及白酒行业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事件日后20天内酒鬼酒的累计异常收益平均下降了30%,证券市场发挥了"用脚投票"的功能,对肇事企业起到惩罚作用;此外,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对整个白酒行业带来的"传染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平均意义上"塑化剂"事件使得白酒类企业的累计异常收益下降了6%,说明食品安全问题会带来一损俱损现象。
关键词:
食品安全 企业社会责任 事件研究 塑化剂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辛宇 滕飞 顾小龙
上市企业的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后将产生显著负向的短期市场反应,其经营环境和治理环境也将受到冲击。作为企业集团内的成员企业,当其受到违规处罚后,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内部资本市场对其进行资源转移和支持,发挥风险共保机制作用,以平滑其业绩波动,满足监管者和投资者的预期。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是,企业集团的这种资源支持行为在集团内部将会产生怎样的经济后果。将监管部门对上市企业违规的处罚行为和企业集团的相关理论整合在同一研究框架中,选取2003年至2015年沪深A股中非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模型,探究监管部门违规处罚产生的信息传递效应和绩效传递效应,探讨集团实际控制人持股结构对这种绩效传递效应的影响,并从边际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期间费用和借款成本4个方面解析绩效传递效应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当集团中有企业受到违规处罚时,同一集团未受处罚的成员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市场反应均显著为负,即违规处罚的信息传递效应;在此之后,其他成员企业的业绩表现显著下降,即绩效传递效应,并且受到的处罚越严重,绩效传递效应越大。集团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两权分离程度对违规处罚的绩效传递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将绩效指标进行分解,当集团中有企业受到违规处罚时,同一集团其他成员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提高、销售费用率减少,但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借款成本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丰富了违规处罚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丰富了对企业集团中信息传递和绩效传递现象的理解。政府监管行为不仅对受处罚企业本身有惩戒作用,与受处罚企业相关联的企业也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同一集团其他成员企业应提前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减少可能的冲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欣 俞卫琴 徐泽洲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存在的风险传染问题,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借助复杂网络理论将企业集团展现成网络图的形式,通过风险修复机制、风险传染机制及内外部环境干扰三个方面刻画集团成员违约风险在企业集团内部的演变过程,并构建传染变量来衡量集团成员在企业集团内部的风险量,进一步利用引入传染变量的危险率模型对公司违约概率进行预测。实证结果表明传染变量反映了集团成员当前所面临的风险状况且传染变量具有统计显著性,引入传染变量的危险率模型较原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以及更好的拟合效果。本文的研究为企业集团风险传染机制和违约概率预测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浪 聂梓 田丽媛
财务危机会使同一集团内的成员受到影响,本文选择拥有两家及以上的集团控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财务危机在企业集团公司的传染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成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这一因素将传递到其他成员企业,使其他成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可以抑制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成员企业与财务危机企业的距离越近,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越明显;成员企业与危机企业的行业相同,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越大,但该效应只在财务危机出现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显著,考虑企业集团成员企业财务危机的传染效应可以有效提升财务危机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秉成 余浪 王志涛
针对企业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风险传染问题,研究了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传染效应及治理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危机传染路径。研究发现,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传染效应确实会伴随着集团内部成员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而出现;集团良好的控制制度和资本市场效率可以降低财务危机传染效应,而高管兼任人数会增加财务危机传染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通过增加商品与劳务关联交易、资金与担保类关联交易和负债融资成本来进行财务危机传染。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财务危机 传染效应 治理效应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于连超 刘强 毕茜
基于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本文探讨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违规,即与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相比,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违规概率明显下降;在进一步考虑外部法治环境和内部治理环境后发现,当法律制度较差、司法透明度较低、监事会规模较小、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说明员工持股计划能够弥补法治环境和治理环境的不足,更好地抑制企业违规。在分析影响机制后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影响机制在于加强内部监督和改善信息环境。本文揭示了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违规的治理效应,有助于监管部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秦永恒 万迪昉
针对企业违规问题,在考虑企业风险偏好和决策理性程度异质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在面对监管打击时准完全理性企业群体和存在社会学习过程的有限理性企业群体的不同反应,借鉴最优随机打击理论,提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利用完全随机打击和随机分组打击两种方式对抑制两类企业群体的违规会得到不同的效果,通过实验对企业违规水平与监管部门的检查打击力度以及相同检查打击力度下不同实施方式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违规水平与检查打击力度呈单调递减关系,但有限理性企业群体与检查打击力度呈二次曲线关系,准完全理性企业群体与检查打击力度呈线性关系;在相同的检查打击力度下,准完全理性群体在低检查打击力度时的违规比例会高于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丽 周宗放
企业集团由于其内部成员企业众多、股权关系错综复杂、关联交易隐蔽化手段高明等显著特征,信用风险在企业集团内部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信用等级低、违约风险大的信用异常企业数目的变化决定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的整体表现。将企业集团展现成图的结构,提出了与图的度有关的集团内部信用风险传染率的概念,建立了企业集团信用风险传染的随机动态模型。理论上分析了模型的稳定状态条件及违约高峰到来时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低信用风险传染系数和信用风险关联度或提高单位时间内信用风险治理率能够有效抑制集团内信用风险的传染。与增加信用风险的治理率相比,降低信用风险关联度是一种更为高效的方式。
关键词:
企业集团 信用风险传染 关联度 治理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
关键词:
企业集团 风险传染 传染路径 风险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纳鹏杰 雨田木子 纳超洪
针对企业集团内部公司间的风险传染效应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同一企业集团控股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间风险是否传染、如何传染以及风险管控效应。研究发现,当集团内某一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次年集团成员上市公司风险会上升,而且无论是财务风险还是市场风险均存在传染效应。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集团内关联交易、担保、债务是集团内公司风险传染的重要路径。最后借助集团管控的数据分析显示,集团金字塔结构导致的两权分离、高管兼任会加剧风险传染,上市公司风险治理如风险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的财务或法律背景、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缓解风险传染。本文的研究为集团风险传染机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独特视角和重要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企业集团 风险传染 传染路径 风险管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董文昊 刘春林 杨立成
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聚焦高集中度的垄断行业,以负面盈余意外作为关键事件,以事件公司同行业其他公司作为焦点公司,采用事件研究法探究竞争对手负面盈余意外对焦点公司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垄断行业中,竞争对手发生负面盈余意外的两天内(竞争对手发布盈余公告的当天和接下来一天),焦点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显著为正,且竞争对手的负面盈余意外程度越大,焦点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越高,说明竞争对手负面盈余意外在行业内产生了显著的竞争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可替代性以及焦点公司与竞争对手的相似度均会加剧正面溢出,而行业增长对正面溢出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雍少宏 花丽娟 朱丽娅
以破坏型领导损组织行为为线索,以逻辑思辨的方式构建了"以人查事"的审计判断路径。个人化魅力型领导、自我化权力需求、自恋的领导个体特征;基本需求没有得到适度满足、自尊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低、心理不成熟的下属特征;处于改革动荡期、人们对竞争威胁的明确感知、在强调不确定性规避、集体主义和权力距离大的组织文化、在相互制衡和制度缺失或制度机制操作不规范、形式主义严重等组织情景特征的企业基层领导者容易产生损组织行为,应成为审计重点监控对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