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0)
2023(15410)
2022(13127)
2021(12535)
2020(10469)
2019(24271)
2018(23590)
2017(44711)
2016(23402)
2015(26220)
2014(25331)
2013(24797)
2012(22899)
2011(20553)
2010(20368)
2009(18552)
2008(17968)
2007(15374)
2006(13665)
2005(12283)
作者
(63011)
(53028)
(52531)
(50138)
(33854)
(25109)
(23886)
(20592)
(20085)
(18827)
(18017)
(17838)
(16907)
(16646)
(16486)
(16466)
(15696)
(15246)
(15193)
(15135)
(13136)
(12687)
(12671)
(12260)
(11923)
(11900)
(11452)
(11178)
(10407)
(10342)
学科
(98062)
经济(97956)
管理(65149)
(63510)
(52352)
企业(52352)
方法(43883)
数学(38295)
数学方法(37752)
中国(28887)
(27646)
贸易(27623)
(26876)
(26225)
(24145)
业经(20954)
地方(18695)
(17832)
(17573)
农业(16861)
(16037)
(15071)
银行(15053)
技术(14583)
(14522)
(14494)
金融(14492)
(14424)
理论(14347)
(14006)
机构
大学(324819)
学院(322170)
(145313)
经济(142839)
管理(128287)
研究(113820)
理学(110538)
理学院(109375)
管理学(107567)
管理学院(106951)
中国(87784)
(68006)
(65828)
科学(64244)
(54548)
财经(52379)
中心(52275)
研究所(49586)
(48031)
(46806)
(45895)
经济学(45201)
北京(42911)
(42190)
业大(41941)
(41876)
师范(41849)
经济学院(40749)
财经大学(39147)
(36577)
基金
项目(219362)
科学(176479)
基金(164790)
研究(162670)
(144016)
国家(142657)
科学基金(123424)
社会(107106)
社会科(101834)
社会科学(101809)
基金项目(85785)
(80883)
自然(78508)
自然科(76787)
自然科学(76768)
自然科学基金(75401)
教育(74290)
(69561)
资助(67445)
编号(64452)
成果(52435)
(50421)
重点(49641)
(47536)
国家社会(46160)
(46149)
教育部(44128)
课题(43741)
创新(43181)
人文(42712)
期刊
(153771)
经济(153771)
研究(99316)
中国(62252)
管理(49558)
(48941)
科学(44701)
学报(44336)
(40569)
大学(35371)
学学(32872)
教育(32505)
(30553)
金融(30553)
技术(28114)
农业(27978)
经济研究(26971)
财经(25514)
业经(23720)
(23503)
(22060)
国际(20985)
问题(20826)
世界(17691)
(16711)
图书(16649)
统计(15858)
技术经济(15700)
理论(14671)
(14398)
共检索到489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淑琴  戴豪杰  徐苗  
搭建稳态可持续的商品贸易网络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贸易活跃国、枢纽国及核心国是商品贸易网络有效运行的系统承载。选取2008—2019年SITC0~SITC9共十大类贸易品1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用QAP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商品贸易网络动态演化特征与中国的引领策略。研究发现:从整体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商品贸易网络动态演化特征表现为较强的自稳定性;从分类看,SITC5商品贸易网络最为稳定,SITC9商品贸易网络则相反。基于个体性指标,将各类商品贸易网络中的国家分为活跃国、枢纽国及核心国,其中,中国在各类商品贸易网络中起到绝对重要的引领作用。实证分析发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明晰的贸易规则是商品贸易网络高效运行的主要因素;优良的国家治理环境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提升贸易地位;国家间经济禀赋越相近其贸易联系越紧密;而文化距离仅对部分年份的商品贸易网络产生负向影响。今后中国应拓宽与活跃国的合作范围和渠道,激发活跃国对商品贸易网络活力的带动作用,完善与枢纽国的设施联通,提升商品贸易网络资源流转效率,深化与核心国的优势产业互补,优化商品贸易网络结构,借以搭建与活跃国、枢纽国及核心国稳态可持续的商品贸易网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素豪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重新解构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关联关系,并基于QAP模型检验了农业资源禀赋、消费人口等因素与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组成的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复杂性、稳定性、等级性特征,各国在贸易网络中占据不同的地位,可以归为内向型、外向型、双向型三种板块类型;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产品出口依赖性不能完全解释贸易网络的关联关系,而"相邻效应"、自贸协定、消费人口基数差异、经济总规模差异都会增强国家间农产品贸易的关联关系。中国需要嵌入到农业价值链的高端位置,避开租地种粮,增强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市场的控制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怡  郭志超  左思明  
本文利用2000-2019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网络,基于网络密度、中心度和块模型分析该网络特征,采用QAP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该网络的密度越来越高,国家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印度等部分东南亚与南亚国家在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越来越显示出核心地位及中介作用;整个农产品贸易网络被分为四个板块,主溢出板块和双向贸易板块在中国主要进口农产品上都具有溢出效应;签订贸易协定有利于各国加强贸易联系,使该农产品贸易网络更加紧密,而国家制度的差异则对此网络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艺文  李二玲  
农产品贸易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现有贸易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该文构建了一个四维菱形分析框架,并将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计量分析相结合,基于1993—2016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高,贸易关系和贸易强度不断加深,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呈波动上升态势,并出现明显的贸易俱乐部现象;②该粮食贸易网络呈现由无核到多核再到重塑的演化历程;③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经历了从出口导向到进口导向的演化历程,"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④"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演化是受资源禀赋、经济环境、文化认同和政治博弈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粮食贸易较其他贸易而言特色鲜明,其稳定性更强。研究结果对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贸易的健康繁荣,建设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仇怡  黄丹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了2008—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测算沿线国家贸易网络中心位置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并对不同收入国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贸易结构比较松散,意大利、土耳其、韩国、俄罗斯、中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地区)位于网络核心,共有23个国家(地区)发挥"中介"或"桥梁"作用,影响着其余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超过四成的沿线国家(地区)与非贸易伙伴国具有较强的间接贸易关系。贸易网络中心位置的提升能显著促进母国技术进步,间接贸易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边际效应大于直接贸易;中高等收入水平国家直接和间接贸易地位和贸易强度的提升均显著促进了技术进步,低等收入国家贸易强度的提升也能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方慧   张潇叶  
“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形成与演进,为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带来新的契机。为深入剖析“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空间溢出路径及中国的行业地位演变,构建“一带一路”国家制造业总体及14个细分行业的增加值贸易网络,研究发现:上述网络呈现联系紧密的“小世界”格局,并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地理邻近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更易形成集聚板块,板块间的贸易溢出路径逐渐趋向“联强扶弱”;中国稳居网络核心位置,但在行业层面存在结构性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网络中心地位与贸易强度逐步下降,资本、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形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丽梅  翟婧帆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内容和核心环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巨大的贸易潜力使得研究该区域的贸易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7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2年与2016年的出口贸易额构建贸易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网络的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网络中国家之间贸易联系比较紧密;中国、印度、韩国等国家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贸易网络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2016年相比2012年的贸易网络格局更加平衡。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昕  张辉  
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网络结构、贸易特征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空间关联网络密度较高,中国在这一空间关联网络内处于中心位置; 2007~2016年,中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贸易逆差,但进出口贸易差额逐步趋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关系日渐紧密,双方贸易间互补性与竞争性并存,互补性强度大于竞争性强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市场中居于不同的战略位势,与中国形成了差异化的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为此,中国应采取强化区域间战略对接、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区域合作网络等农产品贸易合作措施,促进农产品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唐晓彬   张岩   王亚男   崔茂生  
在“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本文以贸易群体为视角,创新性地引入含有互惠性和网络闭合机制的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讨和比较2014年、2018年与2020年涉及双边贸易和群体贸易的“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贸易群体已经成为现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网络的主要特征;贸易网络呈现出由多个核心国家带动周边小国贸易联动并促使已有贸易群体逐渐融合的贸易格局;从贸易整体角度看,贸易网络表现为以高度节点和重叠三角结构为核心的“松散的”核心-外围结构。从贸易群体角度看,2014—2020年,贸易方式从具有传递闭合的直接贸易转化为具有循环闭合的间接贸易,进而又转为具有扩张性闭合的贸易方式。贸易群体的存在放大了贸易网络互补性与大国效应的积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所在的中国-东南亚贸易群体逐渐扩大,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升了我国的影响力,也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贸易关系发展。本文根据贸易网络和贸易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高博  邵金岭  
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工具,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沿线国家间新能源汽车贸易网络密度和关联性均较高,具有极佳的连通性,贸易潜力巨大。(2)在贸易网络中,中国处于网络中心地位,中东欧、西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处于重要网络节点位置,中亚、南亚、西亚部分国家处于贸易网络边缘位置。(3)整个贸易网络分为4个板块,各板块主要表现为内向贸易、外向贸易和双向贸易,不存在经纪人板块,体现出贸易网络极佳的互惠性。(4)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关系建立有显著正向作用;锂电池贸易差异、是否为接壤国对新能源汽车贸易关系建立和贸易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相近的营商便利指数、物流绩效指数、关税水平、燃料贸易水平及地理距离有利于国家间建立新能源汽车贸易联系和提升贸易强度。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远  徐俐俐  
文章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然气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微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天然气贸易网络密度及互惠性较低,网络节点间贸易联系微弱;俄罗斯、卡塔尔、新加坡、中国属于天然气贸易网络的中心国,对整体网络结构及其他节点国家存在较强的控制力及影响力;天然气贸易分布格局符合"马太效应",但加权网络结构的异质化程度在降低,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的差距在减小;不均衡的、缺乏互惠性的贸易模式所占比例较高,中国、印度属于进口发起国和核心国,卡塔尔是进口的重要来源国,新加坡是贸易枢纽中心;人均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远  徐俐俐  
文章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天然气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微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天然气贸易网络密度及互惠性较低,网络节点间贸易联系微弱;俄罗斯、卡塔尔、新加坡、中国属于天然气贸易网络的中心国,对整体网络结构及其他节点国家存在较强的控制力及影响力;天然气贸易分布格局符合"马太效应",但加权网络结构的异质化程度在降低,贸易大国与贸易小国的差距在减小;不均衡的、缺乏互惠性的贸易模式所占比例较高,中国、印度属于进口发起国和核心国,卡塔尔是进口的重要来源国,新加坡是贸易枢纽中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差异、陆地相邻与否对天然气贸易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绩效指数相近的国家倾向于建立紧密的贸易联系,选择较大的贸易量;城镇化水平差异、人口数量差异及语言相同与否在无权网络对天然气贸易产生正向影响,而在加权网络中为负向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方  胡求光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6国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利用社会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测算网络密度、中心性、聚集系数以及核心-边缘结构等指标。研究表明:第一,游离在机电贸易网络结构外的国家在逐步减少,整体网络联系逐步加强,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第二,机电贸易网络的区域化特征和国际分工集聚效应逐步凸显;第三,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电贸易网络中具有绝对中心地位,对沿线国家机电贸易的影响力非常突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冉丹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石油产业链的构建,选取2010、2013、2016、2019年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区域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密度整体上不断增强、贸易联系愈加紧密,呈现"小世界"特征,但贸易合作具有偏向性致使不同链条环节的网络特征演变呈现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各环节的中心性国家具有差异性,原油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石油资源国和运输通道国,原油产品贸易网络、有机化学产品贸易网络以及合成产品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国家,且该三个网络的中心国家具有较高的重合度。经济距离、工业化阶段距离、制度距离和地理距离皆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对无权网络的解释力度更优且在不同链条环节上影响程度各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任力   章阳   高拴平  
加强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贸易是中国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化开放发展的重要内容。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贸易发展,持续推进文化市场改革开放,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强化制度、资金等多方面保障。当前,中国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贸易取得了突出成效,总体目标方针与具体任务部署更加明确、合理,地方特色更加凸显,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取得新进展,中国与共建国家之间的文化产品贸易规模和顺差显著扩大,多个产业的文化产品输出取得了突破。然而,中国与共建国家的文化贸易受到内外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面临文化差异等挑战。新发展阶段,中国要更加重视文化发展、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强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