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1)
- 2023(5705)
- 2022(4887)
- 2021(4747)
- 2020(4055)
- 2019(9220)
- 2018(9346)
- 2017(17512)
- 2016(10059)
- 2015(11378)
- 2014(11109)
- 2013(10907)
- 2012(10314)
- 2011(9618)
- 2010(9874)
- 2009(9027)
- 2008(9004)
- 2007(8440)
- 2006(7635)
- 2005(6980)
- 学科
- 农(44555)
- 济(39321)
- 经济(39285)
- 业(30655)
- 农业(29519)
- 管理(15447)
- 业经(13036)
- 中国(10778)
- 方法(10653)
- 企(9885)
- 企业(9885)
- 农业经济(9805)
- 地方(9321)
- 数学(9225)
- 数学方法(9049)
- 村(9010)
- 农村(9003)
- 制(8842)
- 发(8247)
- 学(8068)
- 贸(7594)
- 贸易(7591)
- 理论(7501)
- 易(7425)
- 教育(7190)
- 发展(7096)
- 展(7080)
- 土地(7077)
- 策(7027)
- 劳(6992)
- 机构
- 学院(139953)
- 大学(134156)
- 济(55409)
- 经济(54225)
- 研究(53179)
- 农(53016)
- 管理(47935)
- 理学(41114)
- 农业(40932)
- 理学院(40658)
- 管理学(39770)
- 管理学院(39539)
- 中国(39338)
- 科学(33479)
- 业大(31746)
- 所(29342)
- 京(29253)
- 研究所(26668)
- 农业大学(24916)
- 中心(24840)
- 江(23762)
- 财(22252)
- 业(20973)
- 省(20420)
- 范(19788)
- 师范(19578)
- 州(18185)
- 北京(18099)
- 科学院(17791)
- 技术(17362)
- 基金
- 项目(91641)
- 研究(69801)
- 科学(69250)
- 基金(61733)
- 家(55329)
- 国家(54704)
- 科学基金(44143)
- 社会(41099)
- 省(39515)
- 社会科(38232)
- 社会科学(38224)
- 基金项目(32611)
- 教育(32231)
- 编号(31732)
- 划(31700)
- 农(30123)
- 自然(27369)
- 自然科(26710)
- 自然科学(26705)
- 自然科学基金(26195)
- 成果(26187)
- 资助(25040)
- 课题(22115)
- 发(21997)
- 重点(21122)
- 部(20354)
- 业(19465)
- 创(19191)
- 性(18576)
- 年(17819)
- 期刊
- 济(70490)
- 经济(70490)
- 农(59832)
- 农业(41314)
- 研究(39824)
- 中国(37751)
- 学报(28298)
- 科学(23246)
- 教育(22989)
- 大学(21816)
- 学学(20561)
- 业(19705)
- 业经(18373)
- 融(15003)
- 金融(15003)
- 财(14614)
- 农业经济(13422)
- 管理(13308)
- 农村(13262)
- 村(13262)
- 技术(12783)
- 版(10518)
- 问题(10511)
- 业大(10423)
- 世界(10007)
- 农业大学(9501)
- 农村经济(8859)
- 经济研究(8334)
- 经济问题(8167)
- 财经(7593)
共检索到222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岳平 张玉烛 曾翔 瞿华香 张兴怀 谢建红 屠乃美
选用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组合)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稻)、绵2优838(三系杂交稻)、湘晚籼11号(优质常规稻)、扬稻6号(高产常规稻)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通过直播栽培与育秧移栽比较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组合)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栽培方式下各品种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直播栽培相比育秧移栽产量高;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直播栽培增产的原因是水稻有效穗数增多、结实率和千粒重略有增加,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867 7.直播栽培对水稻分蘖、株高、生育期及叶面积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一季晚稻 直播 移栽 性状比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忠 苏悦 殷延勃 赵明辉 陈温福
综合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北方气候生态特点和种植制度、水稻直播栽培的特殊性等内容,对北方水稻直播栽培涉及的农艺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认为水稻直播栽培与育苗移栽的本质差别在于二者的生育期、生育进程和灌浆期不同;北方水稻直播栽培的适宜产量构成策略应是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适宜品种应能实现在当地无霜期内"无缝连接,满负荷工作";选育或选用直播品种,应该兼顾耐寒性、光敏感性和分蘖势等几方面,穗型以一次枝梗较多的小穗为宜;北方水稻直播栽培管理,应遵循播量宜大、管理前促、化控促早和收获宜迟4个原则。此外,还对北方水稻直播栽培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对北方水稻直播栽培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直播栽培 农艺问题 对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洪斌 郭咏梅 宋晶晶 吴云龙 黄平 卢义宣
选用旱稻不育系沪旱1A与10个水稻恢复系配出的10个杂交组合,设水、旱2种处理种植,研究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对水栽条件而言,在旱栽条件下的10个杂交组合株高降低,有效穗减少,根长和根粗增加,根数减少;粒长、粒宽、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垩白率明显增加,说明杂交稻在旱栽条件下品质相对变差。水栽条件下直链淀粉含量略有升高,但变化幅度小,说明在水分胁迫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因品种而异。因此,研究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在传统的水栽和旱栽2种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将对抗旱杂交稻组合的选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瑾 周立杰 李玉荣 程增书 陈四龙 田立荣 张朋娟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下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为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冀芝128为材料,进行了单垄先播种后覆膜(T1)、单垄先覆膜后播种(T2)、双垄先播种后覆膜(T3)、双垄先覆膜后播种(T4)、双垄不覆膜(T5)和平地播种种植(CK)6种栽培方式的试验,并采用GGE双标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芝麻在不同栽培方式下性状和产量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以T3和T4处理下,植株茎秆粗壮、始蒴高度最低、绿叶数最多、落叶高度最矮、空梢尖最短、病害最轻,并且在此处理下株蒴数、千粒重和产量最高。GGE双标图法通过图解方式可直观清晰地标识出最有利于芝麻生长发育的处理,为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评价 相关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骄 马殿荣 苗微 王嘉宇 陈温福
以杂草稻WR03-45、WR03-26和栽培稻丽江新团黑谷、秀子糯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将参试材料放置于冷水池中至成熟,分析杂草稻和栽培稻的农艺性状对长期冷水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期冷水胁迫使4个参试材料的株高、倒一节间长、穗颈节间长、穗长、千粒重、结实率、花药长、花药宽和花药体积显著降低,其中杂草稻WR03-45的这些参数分别降低了5.95%,22.90%,34.66%,11.52%,8.61%,3.87%,2.13%,3.27%和7.93%,降低比例最小。长期冷水胁迫对WR03-45的剑叶长、剑叶宽、倒二叶长和倒二节间长影响不显著,WR03-26和秀子糯则显著降低;参试材料的倒三节间长无显...
关键词:
冷水胁迫 杂草稻 栽培稻 农艺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廖必长 董益坤
为探索烟后水稻强化栽培体系最适移栽秧龄,特设立不同秧龄移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各处理在生育期、产量、产量结构和分蘖动态上的差异。烟后水稻适当缩短秧龄,提早移栽,秧苗起发快,低节位分蘖多,穗型大,产量高;而且具有省工、省秧田和提早成熟的作用。烟后水稻强化栽培的秧龄以15~20 d 为好。
关键词:
烟后水稻秧龄 强化栽培 经济性状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胜先 牛远 李梦 魏世平 刘晓芬 吕海燕 章元明
【目的】发掘大豆农艺性状稳定表达的QTL、优异等位变异及其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为大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利用大豆基因组上均匀分布的135对SSR引物对通过分层随机抽取的6大生态区的257个栽培大豆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以获得分子标记信息,2009年和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对供试群体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进行表型鉴定以获得数量性状表型观测值,用广义线性模型、优化压缩混合线性模型和上位性关联分析3种方法,实施农艺性状表型与SSR标记基因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供试品种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变异系数介于24.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志坚 涂书新 唐徐红 李进平 徐昌旭 章建其 曾敏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3个不同移栽期和2个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烤烟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分别增加各生育期烤烟叶长、叶宽、茎围和叶面积指数9%~12%、12%~15%、8%~12%和30%~47%,烤烟中上等烟叶比例、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28%、23%和24%。与5月5日移栽相比,推迟移栽期至5月15~25日有利于增加烤烟各生育前期叶长、叶宽、茎围和烤烟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以及烤烟中上等烟叶比例、均价、产量产值等经济性状,而且以5月15日移栽效果最佳。
关键词:
烤烟 移栽期 氮肥 农艺和经济性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国华 陈立云 肖应辉 唐文帮 蔡义东 邓化冰 陈月异 何强
为了探明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在两系法杂交稻及其再生稻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以5个两系法杂交稻组合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对照)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强化栽培,6个杂交组合平均产量比常规栽培增产5.38%,每穗总粒数的增加是强化栽培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与常规栽培比较,强化栽培再生季产量下降9.62%,有效穗的大幅度减少是强化栽培再生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此外,不同杂交稻组合对强化栽培的适应性程度不同,并表现出与具体的特性有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清 刘秀清 石华娟
为了探索现有组合在高密度直播条件下,适合机械化收获的可能性及生产潜力,对10个自育三系杂交组合同时进行育苗移栽和高密度直播比较试验。在试验条件和各个管理环节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多数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采用高密度(270 000株/hm2)迟直播(10月13日)方式,比育苗移栽(密度90 000株/hm2,播期9月27日)方式,可以缩短生育期8 d,降低植株高度12.6 cm,减少分枝数2.4个、提高分枝部位31.1 cm,从而基本满足机收对油菜株型的要求。因此,在选育机收品种的过程中,应该把重点放在抗病...
关键词:
油菜 育苗移栽 高密度直播 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丽 陶伟 高国庆 陈雷 郭辉 张华 唐茂艳 梁天锋
【目的】探究直播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抗倒伏能力、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机械化直播稻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和2021年早稻,以广西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桂育11号、桂野丰、广粮香2号和杂交稻Y两优1号等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人工移栽为对照,进行大田精量直播。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栽培模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3个重复。记录各生育周期,测定主茎形态、基部茎秆特征以及抗折力、弯曲力度和倒伏指数等抗倒伏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计算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1)直播稻的生育期缩短2—6 d,主要表现在播种到幼穗分化期之间;(2)直播稻的抗倒伏能力低于移栽稻,其株高、重心高度与穗干重均较低,第二节间的茎粗、壁厚、鲜重和干重亦较低,茎秆长度则高于移栽稻,这是导致直播水稻抗倒伏能力弱的主要原因;(3)在产量表现方面,除Y两优1号外,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为直播稻低于移栽稻。生育期相对短的品种,直播稻的产量明显低于移栽稻,而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是直播稻增产的主要因素;(4)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供试品种中,生育期较短的桂育11号,因直播产量降低明显,效益降低,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直播稻经济效益高于移栽稻,其主要原因是直播稻节省了育秧和插秧环节的人工成本。【结论】当前亟待发展以保面积、增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水稻轻简生产模式,与移栽稻相比,水稻直播栽培具有缩短生育期,降低生产成本等明显优势,但其倒伏的风险相对较大,产量易受品种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水稻早稻直播栽培时,可以通过选择中等熟期、基部茎秆长度合理、茎秆粗壮且茎秆壁厚的抗倒品种,在栽培管理上,可适当增加穗肥的比例,以弥补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不足来提高直播稻产量。
关键词:
水稻 直播 移栽 抗倒伏 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东发 赵玲 徐廷文
以9个栽培大麦品种和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36个F1杂种为材料,于1988~1989年间在四川4个不同生态区同时进行了大麦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评估。结果表明,4个点测定出来的一般配合力大小有差异,但表现相同趋势,不存在异质性,按可信度大小排序为千粒重>株高>主穗粒数>结实率>主穗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抽穗期、单株有效穗、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结实率的特殊配合力表现为异质性;棱型相同者间的主要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小,棱型不同者间的差异较大,不同生态区的大麦品种资源的一般配合力亦有差异。结果认为,不同棱型品种间杂交较同棱型品种间杂交在选育高产品种上更有潜力,异地测定...
关键词:
大麦 棱型 配合力分析 稳定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建国 刘登望 李林 张昊 何翔 万书波 郭峰 李雨晴
以大粒花生品种湘花2008为材料,设以下处理:A,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B,地膜覆盖+打孔播种;C,地膜覆盖+遮阳;D,地膜覆盖;E,露地播种+遮阳;以露地播种为对照(CK),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秋花生土壤温度、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露地播种+遮阳、CK的出苗率分别为81.9%,90.4%,85.7%,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播种至出苗期,地膜覆盖处理的温度高于露地处理;结荚期和饱果期地膜覆盖+打孔播种+遮阳处理垄面、土层深5、10 cm处的温度显著高于CK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