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86)
2023(2921)
2022(2607)
2021(2511)
2020(2293)
2019(5672)
2018(5745)
2017(10704)
2016(5498)
2015(5626)
2014(5570)
2013(5242)
2012(4564)
2011(4208)
2010(4538)
2009(4429)
2008(4524)
2007(3910)
2006(3831)
2005(3755)
作者
(13222)
(11001)
(10787)
(10739)
(7082)
(5112)
(5090)
(4303)
(4168)
(4043)
(3738)
(3658)
(3638)
(3565)
(3562)
(3464)
(3238)
(3172)
(3160)
(2922)
(2903)
(2805)
(2661)
(2546)
(2521)
(2451)
(2448)
(2344)
(2251)
(2177)
学科
(19993)
经济(19955)
管理(17368)
(12346)
(11769)
企业(11769)
(8154)
(7971)
中国(6375)
(6353)
(6201)
国家(6100)
财政(5729)
体制(5432)
(5303)
方法(5233)
(4541)
业经(4536)
数学(4212)
数学方法(4109)
(4057)
银行(4055)
地方(4035)
(4002)
(4002)
金融(4002)
(3975)
理论(3859)
税收(3826)
(3747)
机构
大学(69208)
学院(67895)
(29754)
经济(29178)
研究(26157)
管理(25310)
理学(20805)
中国(20666)
理学院(20577)
管理学(20276)
管理学院(20102)
(18769)
(15350)
科学(13346)
(13030)
财经(12783)
(11637)
(11398)
研究所(11261)
中心(11050)
北京(10328)
(9749)
师范(9691)
(9444)
财经大学(9349)
经济学(9288)
(9036)
(8798)
经济学院(8147)
(8100)
基金
项目(38719)
研究(31464)
科学(30628)
基金(28027)
(23928)
国家(23687)
科学基金(20219)
社会(20087)
社会科(19010)
社会科学(19002)
教育(14893)
(14062)
基金项目(13855)
编号(12911)
成果(12241)
(11903)
资助(11511)
自然(11476)
自然科(11213)
自然科学(11211)
自然科学基金(11009)
课题(9608)
(9060)
(8866)
重点(8857)
(8750)
国家社会(8627)
(8241)
教育部(8207)
项目编号(8036)
期刊
(39605)
经济(39605)
研究(28309)
中国(19649)
(15839)
教育(12941)
管理(12058)
(8574)
学报(8422)
(8317)
金融(8317)
科学(8033)
大学(7380)
经济研究(7062)
财经(6853)
学学(6382)
技术(6230)
(5967)
业经(5859)
农业(5116)
(4814)
问题(4757)
改革(4292)
(4292)
(4007)
财政(4007)
国际(3980)
世界(3783)
经济管理(3533)
(3369)
共检索到122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龚育之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论点的提出,对于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这场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有重要的启迪。什么是改革?我认为,小平同志有三句话对改革作了高度概括:第一句是,"改革是必由之路";第二句是,"改革是一场革命";第三句是,"改革是一场试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全火  
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党和国家的机构改革问题时,就深刻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大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要想取得真正成效,对“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一、政府机构必须改革小平同志在论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时强调,政府机构非改不可,“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因为“党和国家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锐  郭江澜  
传统组织建构和管理的理论基础是分工理论,它建立在传统的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之上,由此决定的管理哲学是职能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主导权转移到消费者手中,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失去了对市场的潜在控制,消费者导向理念成为管理者的必然选择。变动不拘的市场环境以及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使得流程管理必然成为企业新的管理哲学,企业管理从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变革是一场管理哲学的革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俊生  
<正>当前,世界各国对AI+教育非常重视,但人们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有人从工具视角进行探讨,有人从系统视角进行描述,如果想要准确理解AI+教育的本质内涵,还要从价值视角进行阐释。AI+教育的本质不只丰富了教育的工具和手段,而且推动着教育价值及其社会功能的不断进化,为构建公平且高质量的新时代教育体系提供支撑保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伟  李刚  
传统发展方式语境下,基于生产端的节能减排方案一直被视为我国节能减排的最优技术路径。然而,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惯性作用所表现的"碳锁定"效应,决定仅仅依靠生产领域内的技术变革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效果有限。发挥低碳消费的优势,发动一场社会倡导、政府主导、企业引导、公民参与的基于消费端的节能减排革命,理应成为当前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最佳选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江春程  
电子资金传递(EFT)──金融业的一场革命南京大学国际商学院江春程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商品经济的两个要素,货币流通必须要适应商品流通的要求,否则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这是一条基本的经济规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速...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本文认为,股指期货终于在4月16日正式推出,这是中国股市的一场革命。中国股市从此结束了有着20年历史的单边市,中国股市从此进入到双边市时代。中国股市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做空机制,投资者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论是做多还是做空都可以赚钱,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因此而提高,中国股市本身也有望从非理性向理性回归。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丹  
在信息技术向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起全面冲击的大潮中,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同时也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审计这个以鉴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公允为核心的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这种冲击不仅是技术上的,而且也迫使我们对传统审计的理解和认识重新审视。本文就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以及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发表个人的一些见解,与广大审计同行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耀通  
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制造过程自动化李耀通(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1961年,美国的乔治·迪沃尔获得一项专利一U.S.2988237,这个当时被发明人称作“可编程关节式操作器”的“家伙”就是工业机器人的最早的祖先。它在34年后的今天,繁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荣兴全  
EDI是一场结构性产业革命,EDI这一建立在电子数据处理和先进的通讯网络基础之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其在商业领域应用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结构化的商业文化,通过通讯网络,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电子报文自动交换处理,而无须人工干预,是集先进技术与现代化科学管理为一体的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结构性商业革命。中国经贸行业如何实行EDI,经贸部计算中心主任荣兴全在《EDI:一场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一文中,做了较全面的论述,本期在“业务研究”一栏中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1919年,根据美国总统胡佛先生的建议,在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成立了世界最早的政策咨询机构——胡佛战争、革命和和平研究所,软科学研究由此正式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至今已70多年。目前全世界从事政策、工程、技术、经济、市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谷源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1992年11月15日在两年一度的人民行动党干部大会上发表了充满危机感的讲话,提醒人民:“如果我们和现在一样,一成不变,在20年内,其他新兴工业经济体将有两支翅膀,其中一支翅膀是国内经济,另一支是国外经济。他们在天空邀游,而我们则只能在地上转来转去。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尼最终将追上并超过我们。”李光耀的讲话,引起人们的沉思和讨论,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俊生  刘向群  
中国已经成为资源消耗大国,实施再生型资源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资源再生产业与"循环经济"取代"线性经济"、经济全球化形成"国际大分工"和"国际大循环"的发展趋势同步,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资源再生产业是一座"富矿",没有"资源再生"就没有中国的"环境保护"。中国资源再生产业的发展为什么步履艰难?它和进口渠道不畅,国民对资源短缺认识不足、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的影响,来自国内外"利益集团"的阻力,以及政策不到位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中国发展资源再生产业的对策和建议:①在经济相对滞后、交通便利的地区建立"资源再生加工区";②建立畅通的全球物质回收"绿色通道";③建立"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