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8)
2023(15844)
2022(13004)
2021(11610)
2020(9795)
2019(22361)
2018(22129)
2017(41630)
2016(22898)
2015(25841)
2014(26429)
2013(25996)
2012(24577)
2011(22364)
2010(22991)
2009(21395)
2008(21502)
2007(19652)
2006(17644)
2005(16539)
作者
(69692)
(58165)
(57851)
(55169)
(37085)
(27849)
(26511)
(22753)
(22134)
(20982)
(19800)
(19543)
(18853)
(18630)
(18222)
(18150)
(17458)
(17261)
(16865)
(16708)
(14911)
(14554)
(14365)
(13361)
(13202)
(13168)
(12959)
(12928)
(11897)
(11792)
学科
(103836)
经济(103723)
管理(61225)
(57943)
(44809)
企业(44809)
方法(37274)
中国(32695)
数学(31311)
数学方法(30956)
(30330)
地方(28473)
业经(24053)
(23076)
(22348)
(20378)
农业(20349)
(18248)
银行(18208)
(17967)
金融(17959)
(17948)
贸易(17935)
(17608)
(17244)
理论(17143)
(15915)
(15905)
环境(15537)
地方经济(15450)
机构
学院(335408)
大学(335396)
(137165)
经济(134035)
研究(123746)
管理(120731)
理学(101669)
理学院(100376)
管理学(98435)
管理学院(97796)
中国(94643)
科学(76603)
(74111)
(64865)
(64455)
(61887)
研究所(58515)
中心(56063)
(54538)
业大(49885)
财经(49530)
农业(48385)
(48157)
师范(47642)
北京(47487)
(44651)
(44424)
(43411)
经济学(42044)
(38872)
基金
项目(213853)
科学(166847)
研究(158026)
基金(151078)
(132209)
国家(131073)
科学基金(110330)
社会(98538)
社会科(93133)
社会科学(93106)
(85680)
基金项目(78748)
教育(72623)
(72091)
自然(68872)
自然科(67238)
自然科学(67216)
自然科学基金(65962)
编号(65746)
资助(61364)
成果(55340)
(51663)
重点(49414)
课题(47338)
(46214)
(44087)
发展(41470)
创新(41292)
(40806)
国家社会(40447)
期刊
(163864)
经济(163864)
研究(104407)
中国(78324)
(58440)
学报(55500)
(49881)
科学(49862)
管理(45810)
教育(44917)
大学(41334)
农业(39143)
学学(38377)
(34474)
金融(34474)
技术(30637)
业经(27516)
经济研究(25904)
财经(24746)
问题(21817)
(21397)
(21261)
图书(18226)
(17364)
(16889)
技术经济(16742)
商业(15728)
科技(15608)
统计(15422)
世界(15306)
共检索到532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虎森  蒋涛  
企业常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或区内贸易自由度较高区域作为生产区位,这可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产业集中具有溢出效应,因此产业的空间集中提高经济增长率,而区际收入的差距,随资本存量区际差距的扩大而扩大,随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而缩小。产业集中又导致拥挤效应,此时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低,则经济增长率随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很高,则经济增长率随产业空间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因此,大范围的产业集中必须要适中。要实现产业活动的适度集中,外围地区必须拥有一定份额的产业活动,这就需要建立适度的差别化政策来约束外围地区的产业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实行差别化政策而不应实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文丽  田灿钧  
长期以来,国家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政策供给主要以财税政策倾斜为主。相比之下,金融政策支持则较为分散并未形成系统的、规模化的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中西部区域金融政策,为这些地区金融内生成长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应当成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理顺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的关系、重视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莉  宋国宇  
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检验了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省际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省际贸易壁垒、缓解国内市场分割状况、推进省际贸易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南沿海地区省份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在物流基础设施与贸易依存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刚强  张建清  江洪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政策差别化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差别化土地政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构建完善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调控工具,提高差别化土地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等区域政策的配套协调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李智慧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钊鹏  
根据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思想,探讨环首都经济圈构建中的区域管治问题。从空间一体化演变、经济一体化整合和制度一体化保障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模式和管治重点。研究表明,围绕河北周边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路径,环首都经济圈应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事务的区域管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区域管治的重点要落实在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等方面。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李智慧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桥  肖尧  陈浩  
文章旨在探讨市场一体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核心-边缘结构理论为基础,获取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区域市场分割指数并采用门限与分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整体而言,随着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区域的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同的阶段效应,而市场一体化对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泓  柳秋红  肖怡然  
城乡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是以城乡之间的要素交换、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前提条件的。在城乡二元结构条件下,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受到严重制约,难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当前,应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健全市场配置城乡要素的机制;大力促进农村组织创新,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促进城乡之间的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受祜  
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农业部门本身的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历史任务,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全局上来统筹和解决。城乡一体化准确地反映城市和乡村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城乡联系的层面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使之成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巍  张云军  
本文按照衡量城乡一体化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医疗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进行定性评价,明显感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婧  沈玉芳  刘曙华  王能洲  马仁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则是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的必要保障,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演进的空间结构特点。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业呈现出"一心两极两轴多点"的空间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多层次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及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继承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来推动和实现的。"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32个城市群的构建使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从而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开辟了新篇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