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19)
- 2023(17627)
- 2022(14393)
- 2021(13167)
- 2020(10959)
- 2019(24918)
- 2018(24545)
- 2017(46249)
- 2016(25007)
- 2015(27744)
- 2014(27630)
- 2013(26757)
- 2012(24672)
- 2011(22052)
- 2010(22121)
- 2009(19981)
- 2008(19342)
- 2007(17023)
- 2006(15130)
- 2005(13542)
- 学科
- 济(104850)
- 经济(104738)
- 管理(66942)
- 业(61625)
- 企(47909)
- 企业(47909)
- 方法(38443)
- 中国(34119)
- 数学(32520)
- 数学方法(32024)
- 农(30586)
- 地方(29014)
- 业经(24846)
- 财(23123)
- 农业(20866)
- 学(20719)
- 制(19709)
- 融(17202)
- 金融(17195)
- 贸(17078)
- 理论(17077)
- 贸易(17064)
- 银(17017)
- 银行(16975)
- 环境(16692)
- 发(16441)
- 易(16425)
- 行(16404)
- 技术(15268)
- 和(14965)
- 机构
- 学院(340770)
- 大学(337776)
- 济(135477)
- 经济(132410)
- 管理(127305)
- 研究(120807)
- 理学(108078)
- 理学院(106769)
- 管理学(104660)
- 管理学院(104017)
- 中国(91450)
- 科学(74305)
- 京(73912)
- 财(62986)
- 所(60163)
- 农(58568)
- 江(57113)
- 中心(56093)
- 研究所(54401)
- 业大(50208)
- 财经(49033)
- 范(48718)
- 师范(48161)
- 北京(45939)
- 农业(45441)
- 院(45109)
- 经(44501)
- 州(43107)
- 经济学(40914)
- 师范大学(38839)
- 基金
- 项目(231424)
- 科学(182653)
- 研究(170293)
- 基金(166042)
- 家(145572)
- 国家(144350)
- 科学基金(123929)
- 社会(108414)
- 社会科(102695)
- 社会科学(102673)
- 省(92532)
- 基金项目(87633)
- 自然(79007)
- 教育(77892)
- 划(77626)
- 自然科(77148)
- 自然科学(77123)
- 自然科学基金(75675)
- 编号(68886)
- 资助(66674)
- 成果(55449)
- 发(54631)
- 重点(52856)
- 部(49788)
- 课题(49196)
- 创(48014)
- 国家社会(45113)
- 创新(44912)
- 科研(43844)
- 发展(43316)
- 期刊
- 济(157395)
- 经济(157395)
- 研究(102172)
- 中国(75828)
- 农(54439)
- 学报(53261)
- 科学(49743)
- 管理(48773)
- 财(48499)
- 教育(42718)
- 大学(40961)
- 学学(38349)
- 农业(37073)
- 融(33245)
- 金融(33245)
- 技术(31719)
- 业经(27898)
- 经济研究(24424)
- 财经(23757)
- 问题(21832)
- 经(20550)
- 业(19758)
- 资源(16582)
- 图书(16535)
- 版(16328)
- 发(16101)
- 科技(15974)
- 现代(15580)
- 贸(15526)
- 技术经济(15451)
共检索到526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秦尊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2015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作出了一体化发展的全面部署,7年后出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与其进行了有机衔接。在总体要求上,坚持“一盘棋”思想,强化政策统筹、一体推进。从主要措施来看,一是着力构建“三核三圈三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继续推进空间开发一体化;二是以提升互联互通效率为重点,继续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三是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继续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四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五是着眼共同增进民生福祉,继续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六是着眼提升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水平,继续推进对内对外开放一体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葛堃 邹珊 张东祥 卢新海 陈丹玲
架构产业一体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运用SVR算法、SBM-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2004—2017年,产业一体化与GTFP均表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呈中度协调状态,但产业一体化整体滞后于绿色经济发展;长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逆向过程并不明显;短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驱动作用由强转弱,GTFP对产业一体化的冲击效应却始终微弱,说明产业一体化是GTFP的直接驱动变量,相反则不成立。
关键词:
产业一体化 GTFP 影响 PVAR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从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交通、生态容量等现有条件看,长江中游位列第四城市群的优势最为明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琳 谈肸 徐洁
从市场一体化的支撑因素和表征因素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指标和复合指标,运用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1999-2013年间的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估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15年间市场一体化水平得到了加速提升,但发展的协调性不足,还处于以城市间联系度为单一支撑的较低级发展阶段;三大分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呈现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梯级分布格局;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呈现出"四要素协同驱动"特征,环长株潭城市群呈现出以城市间联系度为主导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单要素驱动"特征,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呈现出以城市间联系...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市场一体化 评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实现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一体化,既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也能够向西部传递发展势能,缩小西部与中东部的差距。参照了世界银行从密度、距离与分割3个维度对区域一体化的界定,构建了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采用2000~2010年数据,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内部区域一体化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研究显示:(1)长株潭城市圈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武汉城市圈次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低,但三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都呈现逐渐增长趋势;(2)三大城市群在市场一体化、行政一体化及社会一体化变化水平差异明显但总体差距逐渐缩小;(3)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推动下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进程最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尚 邓宏兵
文章从动态因子分析着手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对2010—2016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并运用Logit模型对城市质量的初级影响指标进行分析,最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武汉和南昌周边都存在明显的极化状态,宜昌和襄阳一直位居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前十位,江西缺少副核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要协调环境发展;七年之间城市群间的空间相关性较弱,几年来城市空间集聚效应没有本质的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丽文 张毅 李小帆 李永盛
为探究城市群内部城市的质量及城市间的协调关系,通过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社会生活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8个城市2004~2011年城市质量进行了评价,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城市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城市群内城市质量的评价来看,城市群内城市质量差距进一步扩大,产生严重的两级分化;从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协调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质量的空间影响作用不大,各省份城市发展并没有突破行政壁垒,跨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合作未有实质性进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的发展质量并不高,并提出了加快中小城市建设,推动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期刊] 改革
[作者]
牛雄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城市和城市群来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沿海主要城市逐步融入全球城市体系,城市群渐次形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从珠三角起步,长三角、京津冀三大核心城市群先后形成,成渝城市群快速崛起,实际上构成了目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四个核心区和增长极。20世纪90年代后期,省会城市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起的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如关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陈丹玲 匡兵
研究目的:揭示并分析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的耦合交互关系,从空间效应视角探寻两者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方法:SVR算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效率间存在彼此影响、相互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2)2003—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局部差异显著;(3)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效应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逐步显化,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根据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耦合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和城市土地利用管控策略,推动产业与土地要素的高效融合。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宏兵 刘晓桐
在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模式与路径.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仅1/3的城市处于高或较高发展质量,总体发展质量不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在2012年~2016年间发展质量波动明显且有较大差别,武汉城市圈发展质量波动大、增速快,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质量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增速不明显.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充分发挥三中心城市对接辐射作用、打造"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模式以及加强城市群之间交流合作、以绿色发展为手段的发展质量提升路径.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质量 提升模式与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慧君 张卫良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解决行政区划分割造成的区域经济联系松散、产业分工配置不合理、综合治理缺乏整体性等问题。李琳教授撰写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与机制研究——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维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一书,以中国新经济横轴的中部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市场基础、产业支撑、空间载体三重维度为分析逻辑,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机制及实现策略,视角独到,论证严谨,方法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耀彬 喻群 李汝资
本文从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与保障六方面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进行了测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进一步对各城市群产业融入份额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分维度过程不仅体现在整个城市群发展的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子城市群的空间分异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经济总量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三次产业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竞争份额不同上,而且体现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朱焕焕
采用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方法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和腹地层次进行界定和划分,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三圈(群)组成的多中心城市集群,其空间范围分为核心区、紧密腹地和竞争腹地三个层次。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将经历圈内一体化、三圈融合和高度一体化三个阶段。当前应把圈内一体化与三圈(群)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推进,着力强化城市群竞合意识,改革现行政绩考核制度,搭建三圈融合的支撑平台,建立长效的统筹协调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耀彬 喻群 李汝资
本文从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与保障六方面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进行了测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进一步对各城市群产业融入份额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分维度过程不仅体现在整个城市群发展的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子城市群的空间分异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经济总量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三次产业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竞争份额不同上,而且体现在发展潜力上也存在较大差距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成立跨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建立跨区域合作共享机制、拓展城市群产业链融通机制、推进产业一体化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童中贤 刘晓 黄永忠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