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4)
- 2023(11265)
- 2022(9258)
- 2021(8590)
- 2020(7122)
- 2019(16122)
- 2018(16080)
- 2017(28634)
- 2016(16677)
- 2015(18506)
- 2014(18515)
- 2013(17475)
- 2012(16007)
- 2011(14643)
- 2010(15223)
- 2009(13806)
- 2008(13418)
- 2007(12420)
- 2006(10943)
- 2005(10434)
- 学科
- 济(55144)
- 经济(55049)
- 管理(45880)
- 业(39239)
- 企(32283)
- 企业(32283)
- 中国(24383)
- 教育(21405)
- 方法(20335)
- 财(18674)
- 数学(17328)
- 数学方法(17046)
- 制(16636)
- 农(15826)
- 学(14155)
- 理论(13555)
- 业经(12922)
- 体(12631)
- 银(10858)
- 银行(10836)
- 融(10524)
- 金融(10517)
- 行(10405)
- 技术(10299)
- 地方(10134)
- 农业(10055)
- 务(9780)
- 财务(9746)
- 财务管理(9721)
- 贸(9680)
- 机构
- 大学(226483)
- 学院(220091)
- 济(85652)
- 经济(83603)
- 研究(80711)
- 管理(74993)
- 理学(63823)
- 理学院(62986)
- 管理学(61664)
- 管理学院(61195)
- 中国(55775)
- 京(49688)
- 科学(45779)
- 财(45524)
- 所(39850)
- 范(38001)
- 师范(37681)
- 江(36356)
- 研究所(35694)
- 中心(35450)
- 教育(35178)
- 财经(34429)
- 农(33472)
- 北京(32002)
- 经(31228)
- 师范大学(30790)
- 院(29703)
- 业大(29420)
- 州(27704)
- 经济学(27634)
- 基金
- 项目(142975)
- 科学(114685)
- 研究(112791)
- 基金(101617)
- 家(87793)
- 国家(86950)
- 科学基金(74085)
- 社会(71006)
- 社会科(67018)
- 社会科学(67008)
- 教育(59999)
- 省(56658)
- 基金项目(51835)
- 划(49432)
- 编号(47135)
- 自然(44508)
- 自然科(43552)
- 自然科学(43538)
- 自然科学基金(42770)
- 成果(42358)
- 资助(40671)
- 课题(36832)
- 部(34087)
- 重点(34006)
- 制(32551)
- 发(31300)
- 教育部(30315)
- 创(30170)
- 年(30116)
- 性(29818)
- 期刊
- 济(97310)
- 经济(97310)
- 研究(79948)
- 中国(61633)
- 教育(60351)
- 财(37233)
- 学报(34459)
- 农(30970)
- 管理(30466)
- 科学(30033)
- 大学(28331)
- 学学(24792)
- 技术(22519)
- 农业(20472)
- 融(20214)
- 金融(20214)
- 财经(18196)
- 经济研究(16123)
- 职业(15894)
- 经(15807)
- 业经(14673)
- 问题(12340)
- 坛(11236)
- 论坛(11236)
- 贸(11066)
- 业(10591)
- 版(10512)
- 技术教育(10379)
- 职业技术(10379)
- 职业技术教育(10379)
共检索到358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颖 李西顺
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运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从职业生涯中后期看,高等教育扩张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的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扩张在数量上显著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扩张水平对就业质量呈现出U型曲线关系,即先有抑制后有促进之效;扩张下的高等教育内部学历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分化给毕业生就业状况带来的差异凸显;这一长期就业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和地区异质性;并且受到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显著调节。据之,政策建议包括:坚定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战略,走“有质量地扩张”之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同时,注重各项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构建学生从学校教育到劳动力市场的育人全过程增值评价跟踪监测体系;进一步筑好有利于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环境基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张情况及其影响。鉴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面临着劳动力总量和18~22岁年龄组别的供给双高峰,“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应在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等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质量 大学生就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丽华 储克森
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市场就业模式,注重政府,企业及高校的全方位合作,学生毕业即进入市场,尊重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体现市场机制的价值判断,使培养过程与就业需要相结合,形成了由政府依据法规进行宏观管理,学校提供服务及培训,企业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关键词:
德国 高校毕业生 就业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作为国家首次提出的一项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以下简称就业促进计划)一出台就受到了关注。近日,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就这一计划中的九大措施进行了解读。这九大措施主要包括:实名登记、提供精细化职业指导、广泛收集提供就业信息、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开展重点就业帮扶、组织就业见习、组织职业培训、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加强劳动权益保护。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仁忠 马庆发
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高职教育更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就必须在各个相关领域重新进行有助于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解决问题的制度选择。各级政府要深刻认识到解决包括高职毕业生在内的就业问题是政府的责任,突出发挥政府职能,着力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就业问题 制度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均旭 杨紫馨
新发展阶段,根据高等教育各层次学生数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等教育人才供给呈现规模化扩张,高校毕业生出现求学就业“内卷化”和就业市场错配的现实矛盾。从问题成因来看,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目标定位与就业市场人才资源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变革背景下高等教育的脱嵌与滞后、外部环境冲击下学生求学就业观念的转变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角度下高校人才培养的错配与失衡三方面的成因。因此,要通过构建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双向适应的协同发展体系,以就业市场需求端为出发点把握人才培养方向标,以高校人才培养为落脚点促进人才供给均衡性,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在规模化发展中的质量水平,促进就业结构合理优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态势 扩张 错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治理
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就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政府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激活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监督和管理,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就业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裴智君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高职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主要阐明了职业指导的概念,针对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职业指导 作用 重要性 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阳 王伶鑫 赵一凡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有总量压力,又存在多重结构性矛盾,政策和服务管理效能亟待提升。“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总量持续扩大、重点行业需求旺盛、就业转移下沉加快、长期失业压力加大和灵活就业稳健发展五个特点。从现在到2035年,是妥善应对青年劳动人口供给冲击、着力调整优化高校毕业生配置结构的重要时间段。应当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战略性工作,以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计划,强化指导帮扶,守住安全底线,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快就业、就好业、乐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谭永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据此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为3983万人左右,年均758万人,到2015年,毕业生规模将超过850万人,与"十一五"时期相比,年均增加232万人。从总量上看,"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扬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家关于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的分析,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压力下如何应对就业难关和促进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政策 就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妙英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发展经济扩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容量,并发挥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作用。同时,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建功立业,以及引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广东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军 马永堂
美、欧、日等国在解决青年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首先是通过立法促进大学生就业,而且注重高新战略产业的开发,从源头上解决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政府、产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协调联动机制,产生了合力效应。同时,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社会保障措施,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支持。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就业服务 职业培训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本文以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女高考成绩、就读院校、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的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 家庭背景 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