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67)
- 2023(4059)
- 2022(3430)
- 2021(3391)
- 2020(2953)
- 2019(6505)
- 2018(6267)
- 2017(10935)
- 2016(6270)
- 2015(7214)
- 2014(7055)
- 2013(6751)
- 2012(6312)
- 2011(5840)
- 2010(6047)
- 2009(5748)
- 2008(5626)
- 2007(5031)
- 2006(4463)
- 2005(4371)
- 学科
- 济(19792)
- 经济(19768)
- 管理(10305)
- 学(9262)
- 教育(8582)
- 业(7967)
- 企(7957)
- 企业(7957)
- 理论(7527)
- 中国(7462)
- 方法(6213)
- 教学(4739)
- 业经(4437)
- 关系(4136)
- 和(4131)
- 地方(3957)
- 思想(3873)
- 文化(3817)
- 政治(3799)
- 研究(3725)
- 农(3700)
- 贸(3651)
- 贸易(3647)
- 数学(3603)
- 易(3516)
- 数学方法(3463)
- 财(3408)
- 经济学(3234)
- 思想政治(3206)
- 政治教育(3206)
- 机构
- 大学(89367)
- 学院(80049)
- 研究(32002)
- 济(27157)
- 经济(26433)
- 管理(23919)
- 中国(21262)
- 京(20174)
- 理学(19776)
- 科学(19404)
- 理学院(19321)
- 管理学(18641)
- 管理学院(18435)
- 范(17448)
- 师范(17325)
- 所(16354)
- 教育(14840)
- 研究所(14718)
- 师范大学(14228)
- 北京(13446)
- 江(13424)
- 财(13396)
- 中心(13200)
- 农(12524)
- 院(11286)
- 业大(10663)
- 州(10600)
- 财经(10150)
- 农业(9886)
- 技术(9411)
- 基金
- 项目(47506)
- 研究(38127)
- 科学(36518)
- 基金(32029)
- 家(27247)
- 国家(26959)
- 社会(22540)
- 科学基金(21918)
- 社会科(21079)
- 社会科学(21071)
- 教育(20398)
- 省(18585)
- 成果(17324)
- 编号(16574)
- 划(16562)
- 基金项目(15763)
- 资助(13012)
- 课题(12903)
- 自然(12717)
- 自然科(12444)
- 自然科学(12438)
- 自然科学基金(12210)
- 大学(12176)
- 年(11345)
- 重点(11340)
- 部(10725)
- 项目编号(10691)
- 一(10493)
- 性(10205)
- 发(10023)
共检索到141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勇
白壁德的《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对十九世纪晚期以来美国大学盛行的“各种各样的潮流都自由地进行了批判”。该书因此可以看成是一篇文化战争宣言。宣言公开出版于1908年,当时白壁德已经43岁,与他同龄的同事大都早已成为教授,而他虽然在哈佛教了十四年的书,却仍只是一位讲师,依旧在为谋求终身教职抗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洁
《一位数位移民的告白:Facebook iPad iPhone Twitter e-Reader如何翻转我们的世界》是一本媒体人在数字时代信息宣言的图书,作者将数字化对于媒体以及整个信息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文章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相关观点,以及读后的思考。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信息时代 媒体 阅读 书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陆一
大学使命宣言是大学办学理念及核心价值观的浓缩与提炼。本文从大学自身的发展历史和与社会环境互动以及二者交互影响的角度,采用基于文本的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构建由"古典"、"现代"和"21世纪"3个维度组成的分析模型,对13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宣言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归纳出3种类型的大学使命宣言,希望由此揭示不同大学的发展目标、战略及核心价值观,为我国大学使命宣言的设计、分析提供模型工具,为对国际上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大学进行办学理念与思路的比较提供一种参照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田正平 裴子卫
朱自清短暂的一生有28年在讲坛上度过,其中,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文系担任教授、系主任整整23年。他对大学教授的职业心怀敬畏和神圣,刻苦勤奋,抓住一切机会充实、提高自己。他教了几十年书,对每一堂课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反省,虚心向学生、同行学习,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效果。他严格律己、坦白诚挚,待人宽厚、亲切,谦逊而不失原则,在贫困与疾病的考验中彰显出知识分子的气节。他既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经师、更是一位品格高洁的人师。《朱自清全集·日记》是大学教授朱自清一生自我修为的忠实纪录。
关键词:
朱自清 日记 中国文学 大学教授 修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唐俊
1918年阿根廷科尔多瓦大学改革运动是阿根廷乃至拉美的大学现代化和民主化发展历程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这次运动产生了《科尔多瓦大学宣言》,提出了大学自治、共同治理、科学现代化和爱的教育等目标和设想。它促进了拉美大学自治的原则,激发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了大学自治实践,对整个拉丁美洲的高等教育影响深远。
关键词:
拉美 大学自治 科尔多瓦大学宣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立新
美国加州长滩市《长滩大学宣言》堪称美国及世界各国教育合作的典范。通过实施学术与职业成功计划、制订教育战略规划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这一三方机构共同签署的教育合作框架旨在帮助长滩校区的学生实现大学梦想,以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其教育合作框架所展现出的广泛教育合作、教育领导力、责任分享、服务学生与支持教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林慧绚
台湾东华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和花莲县中区一所原住民小学,利用小学综合活动与信息课,协作进行摄影课程活动。透过"叙说探究"取径的照见,示现在这个遭逢里,一位大学老师以"搅和"作为大学与小学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协作关系"的历程。这个儿童影像创作方案从结构式的课程转型为生活化的影像活动,鼓励儿童连结家庭照护安排经验与学校学习活动,而儿童透过镜头所捕捉到的部落原住民日常家庭图像,挑战了学校与社会僵化的多元文化想象。庆典化与本质化原住民文化与认同的教育论述,无视再现于儿童影像创作里常民生活氛围。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军 高文豪
基于批判话语分析的框架,主题词分析、搭配分析和索引分析呈现了美国公立大学使命宣言关于办学定位、组织活动、课程教学和资源策略四个话语变迁主题。研究发现,全球化3.0时代的学生中心理念由"教育机会供给"延展至"可迁移能力培养";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大学社会活动学术质性增强,以"拓展"为代表的组织活动正在逐渐融入传统大学功能之中;"知识发展"与"社会服务"的互动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目标,"全球视野"开始融入传统服务-学习框架之中;后经济危机时代,由单纯依赖学费增长转向以多元筹资为基础的可持续性财政管理是公立大学资源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阅读《竺可桢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在竺可桢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位大学校长的家国情怀,他的追求真理、培育英才、转移风气、报效国家的办学理念,他的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襟怀广阔、平易近人的道德情操,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更是21世纪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征途中,我们亟待认真发掘、充分利用的宝贵的本土资源。这些基于一所大学的发展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和情操,折射的是现代大学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成长、发展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她的主持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正在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可以给我们提供诸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竺可桢日记》 抗日战争 浙江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振新 周晔
1920年,中国暗流涌动。千千万万的进步青年,激情勃发,却又踌躇迷茫;他们渴望改变,想要有所作为,又不知路在何方。此时,29岁的陈望道在义乌分水塘村住宅旁那间破旧的柴房里,把《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变成了方块文字。随着《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出现,"共产主义"来到了中国这个东方古国。1920年三四月间,陈望道接到了邵力子先生的一封信,说戴季陶要他翻译《共产党宣言》,同时还寄来了《共产党宣言》的日文版和李大钊先生从北大图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爱民
当前学界关于图书馆精神的讨论是一种"权利范式",并不适合于当下中国,尤其是大学图书馆。教育教化,促进阅读是大学图书馆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之所在,经典导读是大学图书馆可以付诸实施的可行方式。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 精神 经典导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晓星
教育社会理论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教育社会学对于教育社会理论的召唤,需要在社会理论兴起之背景中去理解。教育社会理论,其特点除了开放、兼容并蓄,还表现为它是一种教育研究文学化的现象。教育社会理论不仅注重对文学概念、思想、理论的吸取,更关键的是,其谈论问题的方式,从对认识论层面的关注上升到了对存在论层面的关注。在二元对立的理性世界,人们习惯于追求深层次的意义,而意识不到表层的存在价值。教育社会理论强调表层的鲜活,但并非满足于华而不实的美学批判,而是在注重表层华丽的同时,追求严密的经验性解释分析。
关键词:
社会理论 教育社会理论 文学 表层 分析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蕾 谢小燕 程焕文
系统阐述了近年来中山大学图书馆在全球收集的多种不同出版时期、不同语种的《共产党宣言》的情况,重点论述了19世纪早期重要的三种版本、20世纪前半叶两种重要的英译本和中国本土首个中文节译本的收藏情况、内容与版本特色等,认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经过长期的马克思主义馆藏建设,形成了独特的《共产党宣言》版本收藏,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宣言》在欧美、在世界和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所国立大学,囿于当时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和学术生态,浙江大学的崛起特别是抗战期间的迅速发展,固然与主持校政者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对大学使命的正确认知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关,但更为重要原因的是竺可桢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态中坚持的"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做人处事原则和精神境界。竺可桢在坚持自己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协调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积极而有效地化解政治因素的负面影响,充分调动和利用政治资源,为实现理想和抱负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这种精神境界引导浙江大学跨越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困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