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3)
- 2023(7092)
- 2022(5932)
- 2021(5203)
- 2020(4073)
- 2019(9381)
- 2018(9019)
- 2017(16702)
- 2016(8679)
- 2015(9437)
- 2014(9343)
- 2013(9485)
- 2012(9220)
- 2011(8620)
- 2010(8971)
- 2009(8190)
- 2008(8137)
- 2007(7433)
- 2006(7027)
- 2005(6855)
- 学科
- 济(45291)
- 经济(45251)
- 业(21041)
- 管理(20136)
- 地方(17383)
- 中国(16740)
- 企(14919)
- 企业(14919)
- 农(13215)
- 业经(11124)
- 地方经济(9948)
- 方法(9554)
- 农业(9227)
- 发(9141)
- 融(8796)
- 金融(8796)
- 银(8485)
- 银行(8475)
- 学(8429)
- 行(8373)
- 制(7815)
- 贸(7644)
- 贸易(7630)
- 数学(7570)
- 数学方法(7447)
- 易(7259)
- 财(6923)
- 发展(6890)
- 展(6861)
- 环境(6799)
- 机构
- 学院(125097)
- 大学(123434)
- 济(53490)
- 经济(52314)
- 研究(51319)
- 管理(42315)
- 中国(39774)
- 理学(34423)
- 理学院(33909)
- 管理学(33283)
- 管理学院(33023)
- 科学(29898)
- 京(28643)
- 所(26817)
- 财(25191)
- 研究所(23784)
- 中心(22429)
- 农(22255)
- 江(21510)
- 范(19573)
- 师范(19396)
- 北京(19250)
- 院(18458)
- 财经(18357)
- 州(17619)
- 省(16995)
- 农业(16843)
- 业大(16548)
- 经(16487)
- 经济学(16103)
- 基金
- 项目(74920)
- 科学(58419)
- 研究(58131)
- 基金(51331)
- 家(44429)
- 国家(43977)
- 科学基金(36751)
- 社会(36590)
- 社会科(34567)
- 社会科学(34561)
- 省(30664)
- 基金项目(26087)
- 教育(25993)
- 划(25286)
- 编号(24015)
- 发(23098)
- 自然(21226)
- 成果(20820)
- 资助(20768)
- 自然科(20711)
- 自然科学(20706)
- 自然科学基金(20299)
- 发展(19006)
- 展(18647)
- 课题(18403)
- 重点(17396)
- 部(15670)
- 创(15521)
- 年(15140)
- 国家社会(14819)
共检索到222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晨曦
这是一份令人震撼、发人深思的清单!清单上罗列了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环境最近的300多年来,全球已经灭绝的物种。细细数来,兽类64种,鸟类136种。也许是无法准确统计,这份清单没有列举灭绝的植物种类。可以相信,如果要列举,必定是一份更长的清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晨曦
缘由:天灾夹杂着人祸有关物种起源和灭绝的话题是一个很大的科学命题。在科学家的描述里,一个物种有起源,有进化,一定有灭绝。根据这一观念,对一个物种的产生和灭绝实际上不必惊诧。专家认为,真正该惊诧的是物种在不该灭绝的时候灭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轮
地球是所有动植物的家园,动植物和人类一起组成了地球上生机勃勃的世界。每年的l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这是为了纪念意大利修道士圣弗朗西斯,以及他所倡导的"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的理念。然而,在人类迈入21世纪之际,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动植物却正在天灾人祸中加速灭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詹馨蕊 郭凌
最近,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上撰文称,人类正在步入一个新的物种大灭绝时代,地球正处在第六次物种灭绝的边缘,这次物种灭绝不同于前五次,不是自然地理原因造成的,而是人类亲手造就的。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仔细分析人类的发展史,就会发现长期以来的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生态恶化导致了物种生态链的断裂,破坏了物种固有的栖息地,人类正在成为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面对物种灭绝时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述芹
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45岁的"苏丹",由于病情恶化,无法自由行动,2018年3月19日在肯尼亚奥尔佩杰塔自然保护区内以安乐死的方式离世。"苏丹"之死也标志着北方白犀牛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种距离完全灭绝已不远。北方雄性白犀牛的灭绝并非偶然,是人类长期盗猎的结果。地球上大部分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行为与人类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行为是主要因素。"苏丹"之死给物种多样性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涛
白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生物,早在白垩纪时期它们就存在于地球上了,在经历了第四纪冰川后,地球上白鲟的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的范围也仅限于我国海河、钱塘江和长江流域。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白鲟的保护工作,但受水利航运、水体污染等因素影响,白鲟还是走向灭绝——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发布全球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
关键词:
白鲟 灭绝 正式 长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涛
白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生物,早在白垩纪时期它们就存在于地球上了,在经历了第四纪冰川后,地球上白鲟的数量大幅下降,生存的范围也仅限于我国海河、钱塘江和长江流域。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白鲟的保护工作,但受水利航运、水体污染等因素影响,白鲟还是走向灭绝——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发布全球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宣布白鲟灭绝。
关键词:
白鲟 灭绝 正式 长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涛 杨丽
2020年到来之时,生态环境部宣布素有"长江里的大熊猫"之称的长江白鲟灭绝。白鲟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1.5亿年,但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随着长江水力资源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个处于长江生态链顶端的旗舰物种终究难逃灭绝的命运。长江白鲟的灭绝,也再次为我们敲响了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长江白鲟悲歌近日引发人们关注的"长江白鲟灭绝"的新闻,源自一篇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关键词:
水生动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京歌
据英国《卫报》报道,多项新研究表明,通过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进入环境中的药物可能是造成全球野生动物危机的背后原因之一。科学家同时警告说,这些在低浓度下即具有生物活动的药物正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但这些药物对自然界的影响人们还知之甚少。药物污染正在蔓延近些年来,随着环境分析技术的提高,微量药物污染物在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尤其是在水环境中,尽管其暴露浓度较低,但由于水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宁波 王辉 江洪泽
关于因人类耗用行为而导致可再生资源灭绝的理论研究,应该以个体理性下的短期利益最大化为假定。通过构建此类模型,对珍贵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灭绝问题进行了探讨。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起初随着资源存量的减少而增大,后来又随着资源存量的减少而减小。据此建立再生速度(V_1)函数。在假定资源消耗满足边际产出递减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消耗资源的总成本(C)函数;由不可替代性、无法人为增加供给这两个特点出发,对珍贵可再生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构造其价格(P)函数。由C和P函数,可以推导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消耗主体利润最大化时的珍贵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速度(V_2~*)函数。然后,通过V_1与V_2~*函数的对比讨论,对...
关键词:
珍贵可再生资源 灭绝 资源存量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国威 付燕 彭荣荣
在经典的捕食者—被捕食者模型中,引入分析猎物演化趋势的平均灭绝时间,利用最快下降法,通过理论计算推导得到该模型的平均首次通过时间的解析表达式,对噪声强度及其关联对被捕食者(猎物)和系统的平均灭绝时间之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理论计算结果的数值分析研究表明:(1)被捕食者的平均灭绝时间T+(x-→xu)随加性噪声强度D的变化趋势呈现出单调递减函数图像.(2)平均灭绝时间T-(x+→xu)随着D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即T-(x+→xu)关于D呈现出单调减函数的关系图.(3)随着乘性噪声强度Q的增加,T(x±→xu)出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是ESG或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的重要领域。2022年4月,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EFRAG)发布了E4号欧盟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征求意见稿,这是继《气候变化》准则后环境议题的又一重要准则制定活动,若顺利通过欧盟委员会的审查并实施,其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区域性准则,在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首先分析该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背景,指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概述国际社会在联合国主导下致力于实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目标。然后从三个方面介绍该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的10项披露要求,从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信息披露充满的挑战性。最后指出该准则可望产生的溢出效应可助力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恢复,并从影响重要性、地点特定性和准则操作性等方面总结三点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