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36)
- 2023(23356)
- 2022(19797)
- 2021(18512)
- 2020(15572)
- 2019(35698)
- 2018(34802)
- 2017(65788)
- 2016(35809)
- 2015(39982)
- 2014(39537)
- 2013(39327)
- 2012(36102)
- 2011(32464)
- 2010(32605)
- 2009(30199)
- 2008(29875)
- 2007(26476)
- 2006(23296)
- 2005(20787)
- 学科
- 济(145670)
- 经济(145481)
- 管理(103135)
- 业(101494)
- 企(78246)
- 企业(78246)
- 方法(63102)
- 数学(55400)
- 数学方法(54694)
- 农(53877)
- 财(46277)
- 中国(41360)
- 农业(35602)
- 业经(34635)
- 制(32269)
- 学(30455)
- 地方(30322)
- 贸(26969)
- 贸易(26954)
- 易(26217)
- 务(25486)
- 财务(25399)
- 财务管理(25329)
- 企业财务(24038)
- 银(23674)
- 银行(23605)
- 体(22501)
- 行(22462)
- 融(22327)
- 金融(22322)
- 机构
- 大学(506386)
- 学院(504374)
- 济(205836)
- 经济(201646)
- 管理(192710)
- 研究(174513)
- 理学(166875)
- 理学院(164995)
- 管理学(161833)
- 管理学院(160923)
- 中国(133983)
- 科学(108649)
- 京(107978)
- 财(100585)
- 农(98086)
- 所(88650)
- 业大(80536)
- 研究所(80392)
- 中心(79745)
- 财经(77202)
- 农业(76008)
- 江(75080)
- 经(70428)
- 北京(68100)
- 范(64978)
- 师范(64258)
- 经济学(62942)
- 院(62813)
- 州(59313)
- 财经大学(57218)
- 基金
- 项目(344853)
- 科学(270139)
- 基金(251221)
- 研究(247359)
- 家(221748)
- 国家(219905)
- 科学基金(187268)
- 社会(157694)
- 社会科(149331)
- 社会科学(149291)
- 省(133235)
- 基金项目(131898)
- 自然(122050)
- 自然科(119206)
- 自然科学(119171)
- 自然科学基金(117004)
- 教育(112823)
- 划(112553)
- 资助(103713)
- 编号(98942)
- 成果(80698)
- 重点(77847)
- 部(76026)
- 发(73264)
- 创(71072)
- 课题(68399)
- 创新(66523)
- 科研(66430)
- 国家社会(66137)
- 教育部(64686)
- 期刊
- 济(226369)
- 经济(226369)
- 研究(149322)
- 中国(102898)
- 农(94102)
- 学报(88059)
- 财(79955)
- 科学(77452)
- 管理(69113)
- 大学(67079)
- 农业(63559)
- 学学(63338)
- 教育(51169)
- 融(48021)
- 金融(48021)
- 技术(41393)
- 业经(39189)
- 财经(38085)
- 经济研究(36241)
- 经(32623)
- 业(32128)
- 问题(30229)
- 版(27195)
- 科技(24167)
- 图书(24113)
- 统计(23891)
- 贸(23617)
- 业大(23214)
- 技术经济(23158)
- 世界(22849)
共检索到757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黄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公共产品主要供给制度。该制度以其筹补结合的供给方式,弥补了由于税费减免导致的财政资金短缺加之村民筹资不足带来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缺失,有效促进了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上村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够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但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提供的村级供给产品需要农民、村集体承担一部分建设费用,且后期管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那么实施多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否真正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这种影响是短暂的还是持久的?其内在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呢?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探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路径。然后运用中国县域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在搜集2002年-2015年全国1869个县域经济数据基础上,从各省政府、省农委历年相关工作文件中查找1869个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起始年份,最终形成26166组县域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能够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程度总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探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密 赵晓琳 黄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种筹补结合式的村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能否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活富裕"的有效助力?本文运用2017年辽宁省271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验证制度实施的收入效应。最小二乘及工具变量法估计结果均表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获得可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并且村内道路硬化程度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考虑到收入可能存在的空间相关性会使估计结果出现偏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显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获得可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7%。政府应高度重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在村内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引导、鼓励农民参与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凤羽 陈鹏飞 赵晓琳 周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我国村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重大创新,农户作为制度的主要受益者,其满意度是评价该制度执行效果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辽宁省1043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二阶段排序选择模型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效果加以分析,并利用路径依赖评价,揭示影响农户对该制度满意度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84.8%的农户对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表示满意;受教育程度高者对生活性公共产品的供应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进而会提高其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满意度;农业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越大、对村街道的修建现状评价越高的农户越容易合作提供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进而影响农户对该制度的满意度。此外,村邻里关系的和谐现状评价和村健身休闲场所的现状评价等因素也会影响农户对该制度的满意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密 刘华 屈小博 黄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获取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重大创新。运用贯序博弈和嵌套博弈理论,分析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对于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并通过对辽宁省125个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制度对村级公共产品供给项目数的影响。零堆积负二项回归结果显示:(1)在最近3年内,获得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比未获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平均多提供约1.3项村级公共产品;(2)邻里关系越和谐、以往提供的公共产品供给质量越高、"一事一议"后期管护越完善、村干部提供公共产品的意识越强,提供的村级公共产品项目数越多;(3)没有发现农户人均纯收入和户数对村级公共产品提供项目数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密 刘华 屈小博 黄利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获取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资金的重要来源渠道,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重大创新。运用贯序博弈和嵌套博弈理论,分析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对于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并通过对辽宁省125个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制度对村级公共产品供给项目数的影响。零堆积负二项回归结果显示:(1)在最近3年内,获得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比未获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平均多提供约1.3项村级公共产品;(2)邻里关系越和谐、以往提供的公共产品供给质量越高、"一事一议"后期管护越完善、村干部提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密 张广胜 刘华 王晓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种项目制的奖补政策是否会导致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马太效应"?本文使用2015年辽宁省村级调查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存在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学习效应即县内其他村获得财政奖补提高了本村申请财政奖补的概率,以及竞争效应即财政奖补资金的获得在县内各村之间存在竞争,而非平均分配。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内各村在获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上的竞争更激烈。针对县内各村在获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中的竞争,政府的协调机制表现为:在县级政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密 张广胜 刘华 王晓瑞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这种项目制的奖补政策是否会导致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马太效应"?本文使用2015年辽宁省村级调查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发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存在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学习效应即县内其他村获得财政奖补提高了本村申请财政奖补的概率,以及竞争效应即财政奖补资金的获得在县内各村之间存在竞争,而非平均分配。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内各村在获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上的竞争更激烈。针对县内各村在获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中的竞争,政府的协调机制表现为:在县级政府主导的协调下,人均纯收入低的村庄更容易获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潘玉欧 魏光 王利敏
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国首批试点省份,河北省根据中央政策精神,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构建完整的财政奖补政策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卫星
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2008年开始试点以来,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各级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逐步构建起了"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探索出一条破解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难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期专题介绍了部分地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经验,以期为各地全面推开试点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学春 杨建松 李乐锋
为健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山东省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各级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25.1亿元,引导带动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总投入77.5亿元,其中农民投资及投劳折资24.1亿元,村级集体投入21.6亿元,社会捐赠及部门帮扶等投入6.7亿元,初步构建起政府补助、村组自筹、部门帮扶、社会捐赠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新机制,破解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动了农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艳 侯石安 胡联
以政府为主导的扶贫行为,是我国农村减贫的最大特点,并为世界减贫实践贡献了宝贵经验。运用1995—201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方法,考察财政专项扶贫对缓解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专项投入每增长1%,农村贫困发生率会降低0.63个百分点,财政专项扶贫发挥了显著的负向拉动作用且持续稳定,但对远离贫困线的深度贫困调节效用并不显著;经济增长是近年来缓解农村贫困的主要动力,体现了益贫性,有助于改善深度贫困状况;收入分配状况恶化会消减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为提高财政扶贫减贫效果,政府应扩大扶贫投入规模,完善扶贫投入管理制度,坚持开发式扶贫基本方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昊
村级公益事业"三分建、七分管"。自2008年以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已有五个年头,建成项目越来越多,而且不少进入维修周期。加强已建项目后续管护,延长公益项目使用寿命,对提高公益项目使用效益、持久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加强村级公益设施的管理维护迫在眉睫,建立健全村级公益设施管护机制刻不容缓。本文在对湖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省份村级公益事业后续管护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解当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后续管护状况,总结各地后续管护经验,并提出了建立全国性村级公益事业项目管护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公益事业 财政奖补 后续管护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立 靳广才 郭建新
2006年以来,河北省馆陶县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县财政每年拿出近200万元,按照"以奖代补,多干多奖、不干不奖"的原则,对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奖励补助,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引导和支持。2008年,馆陶县被确定为河北省首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县。几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明刚
2009年以来,特别是201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纳入民生工程以来,安徽省宿州市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开展调度点评,强化督查考核,积极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一)初步构建了以宣传发动、规划引导、议事筹资、申报审批、组织实施、调度点评、督促检查、验收考评为主要内容的八位一体、环环相扣的工作体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兴文 邢斯达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