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7)
- 2023(7534)
- 2022(6857)
- 2021(6336)
- 2020(5711)
- 2019(13780)
- 2018(13346)
- 2017(25825)
- 2016(14065)
- 2015(15905)
- 2014(16017)
- 2013(16359)
- 2012(15426)
- 2011(14029)
- 2010(14330)
- 2009(13468)
- 2008(13661)
- 2007(12332)
- 2006(10641)
- 2005(9664)
- 学科
- 济(64258)
- 经济(64200)
- 管理(37197)
- 业(36278)
- 方法(32771)
- 数学(29466)
- 数学方法(29195)
- 企(29189)
- 企业(29189)
- 贸(17280)
- 贸易(17278)
- 易(16876)
- 财(16561)
- 农(15989)
- 中国(15747)
- 学(13422)
- 出(12473)
- 地方(11905)
- 制(11759)
- 业经(10935)
- 农业(10219)
- 务(9136)
- 财务(9110)
- 财务管理(9082)
- 理论(8971)
- 教育(8778)
- 和(8752)
- 融(8734)
- 金融(8732)
- 口(8696)
- 机构
- 大学(211819)
- 学院(205539)
- 济(88913)
- 经济(86998)
- 管理(77352)
- 研究(73210)
- 理学(66844)
- 理学院(66044)
- 管理学(64677)
- 管理学院(64295)
- 中国(53954)
- 京(45086)
- 科学(43832)
- 财(40615)
- 所(37723)
- 农(37510)
- 研究所(34196)
- 中心(32787)
- 财经(32257)
- 江(31790)
- 业大(31784)
- 农业(29669)
- 经(29319)
- 北京(28615)
- 经济学(28600)
- 范(27450)
- 师范(27178)
- 院(26262)
- 经济学院(26099)
- 州(24700)
- 基金
- 项目(134502)
- 科学(105125)
- 基金(98200)
- 研究(96543)
- 家(85876)
- 国家(85191)
- 科学基金(71989)
- 社会(61145)
- 社会科(58001)
- 社会科学(57980)
- 省(51627)
- 基金项目(51448)
- 自然(46788)
- 教育(46010)
- 自然科(45761)
- 自然科学(45742)
- 自然科学基金(44932)
- 划(43925)
- 资助(41840)
- 编号(38594)
- 成果(31918)
- 部(31134)
- 重点(30691)
- 发(28539)
- 创(27414)
- 课题(26998)
- 教育部(26684)
- 科研(26437)
- 大学(26063)
- 创新(25622)
共检索到310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胜利
各项概括性的生育率指标,如出生率、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们曾根据各种人口统计资料,做出很多回归方程,描述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但是,对于生育率的概括性指标与分项指标(如胎次率、年龄别生育率等)之间关系,却很少有人研究。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清楚地揭示出出生率与一胎率之间的制约关系,这对于正确制定人口规划,估价各地计划生育工作效果,提高计划生育统计质量,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松臣 张世英
人口出生率是决定人口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分析了全国各地区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因素,以全国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收入水平、人口组成、教育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最后得出人口组成和收入水平是人口出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相关的线性回归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苏联人口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战争结束后,经历近十年之久,1954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到1984年初,苏联总人口为27,380万人,比1954年的19,100万人增加43.35 %。 战后苏联人口的增长中,国际迁移因素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从1950—1982年的三十二年间,人口净增9,029.7万人,比自然增长的累计数9,301.4万人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涂平 ,郭柳 ,谢英
一、引 言 与80年代初特别是与1984年相比,近年来全国与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出生率出现明显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1987年出生率比1984年增加20%,有26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出生率比1984年增加幅度超过10%。 许多同志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回升的成因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大家都认为这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婚龄提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计划生育控制机制的削弱以及部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晋良花 章琴
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劳动力的来源,对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情况,以促进人口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本文构建了13个指标以综合反映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状况。并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份2010年人口出生率的地区差异。发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出生率越低。最后提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人口出生率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差异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解振明
安徽省统计局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部分汇总资料表明:1987年安徽人口出生率为18.92%,与1981年(人口普查结果)的18.73%相比略有上升,1986—87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2.27,与1981年的2.77相比下降了0.5。出现了一方面是出生率回升,另一方面是总和生育率下降的矛盾现象。本文仅就现有的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涂平
出生率是人口统计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它是分析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也是制定人口规划和评估其实施情况时常用的基本参数。本文根据1982年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计算了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分孩次的出生率,并对其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还根据1989年的多孩出生率及1981年和1989年之间多孩出生率的变化,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了初步的分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邵宁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印度的人口问题更受到世界的重视。 印度位于亚洲南部,面积为295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面积的2.4%。根据美国人口情报社编制的《1980年世界人口资料表》,1980年年中,印度人口已达67,620万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从人口总数来看,印度是世界第二大国。印度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重比它在世界上所占面积的比重大五倍半,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这种情况。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6人。印度人口中男多于女,根据1971年人口普查资料,男女之比为1000:932。年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美丽 张志新 张琳琛 刘欣
文章探讨了我国大陆31个省份2015年人口城乡分布不平衡问题,以及由于人数增长缓慢、死亡率低以及新生人数少三个主要原因形成的"三低"情况,并根据其数据特点加以聚类分析,为各地在该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收集2015年我国31个省份人口城乡结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不同省份在以上各方面存在差异,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会宗 张凤兵
过多或过少的人口数量都有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为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确定一个合理的人口数量变化速度。在研究我国就业人口数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就业人口数量与出生率的关系,推算出维持经济稳定增长所需的最优出生率,并与现实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要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应当转变人口政策,放松计划生育控制,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水平,从而为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出生率、生育率、再生产率是人口统计中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几个基本指标(不是全部)。在研究人口再生产理论中,要利用这些指标,在使用实际人口资料中更经常看到这些指标,因此,对这几个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有一个基本了解,很有必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曲以滨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再生产的类型由建国初期的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逐渐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合理发展型转变。 但是近两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出现了较明显的回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5年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荣清 ,魏进
初婚表在衡量当年初婚水平,研究初婚变化趋势中起重要作用;也是进行地区对比、年代对比及分析初婚特征的一个重要方法。但也许是由于制作初婚表需要的统计资料较多,有些资料又不易收到,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我国较大地区范围的初婚表。我国在1982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以及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调查,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口资料,使我们有可能作出1981年的全国女性初婚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莉
一、已婚生育率指标及其分析意义 目前,我们考察妇女的生育率水乎及其变动情况,通常采用的是按育龄妇女口径计算的一套生育率指标,即育龄妇女生育率。实际上,生育率指标还可以按照已婚育龄妇女的口径计算出一套已婚生育率指标。其中,已婚妇女年龄别生育率(ASMFR)是最基本的指标。已婚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累计生育率和终身生育率都是在ASMFR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ASMFR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华
妇女生育率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变量:分子是婴儿出生数,分母是有关的妇女人数。按照分母中所用的是育龄妇女人数或仅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妇女生育率又可分为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在未婚生育仅为个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具有共同的分子。这时,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比例。该关系式表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