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2)
2023(8059)
2022(6609)
2021(6044)
2020(5065)
2019(11684)
2018(11292)
2017(21317)
2016(10348)
2015(11564)
2014(11151)
2013(10999)
2012(10093)
2011(9051)
2010(9575)
2009(9437)
2008(8046)
2007(7376)
2006(6980)
2005(6657)
作者
(29782)
(24651)
(24228)
(23289)
(15784)
(11793)
(11281)
(9776)
(9263)
(9118)
(8471)
(8140)
(7969)
(7869)
(7754)
(7536)
(7265)
(7104)
(6982)
(6874)
(6196)
(5968)
(5740)
(5730)
(5647)
(5483)
(5360)
(5346)
(4964)
(4841)
学科
(42326)
经济(42290)
管理(32567)
(31099)
(26694)
金融(26694)
(26437)
企业(26437)
(24407)
银行(24398)
(23713)
中国(19797)
(14895)
方法(14089)
(13662)
(12982)
业经(12980)
地方(12915)
数学(11714)
数学方法(11533)
中国金融(11128)
(10847)
财务(10807)
财务管理(10779)
企业财务(10400)
农业(9519)
(8893)
贸易(8879)
(8601)
理论(8494)
机构
大学(141940)
学院(140638)
(55771)
管理(54664)
经济(54408)
研究(47406)
中国(46585)
理学(44900)
理学院(44433)
管理学(43613)
管理学院(43340)
(31609)
(30709)
科学(26795)
中心(26500)
财经(23230)
(22905)
(22841)
(21310)
(21041)
北京(20482)
(20359)
研究所(20281)
(19857)
银行(19493)
(18575)
业大(18559)
金融(18212)
(18173)
人民(17615)
基金
项目(91322)
科学(71427)
研究(68495)
基金(66151)
(56933)
国家(56440)
科学基金(49085)
社会(43277)
社会科(41152)
社会科学(41144)
(34931)
基金项目(34817)
自然(30819)
自然科(30152)
自然科学(30143)
教育(29991)
自然科学基金(29627)
(29440)
编号(28797)
资助(26708)
成果(24377)
重点(20407)
(19549)
(19245)
(19185)
课题(18910)
项目编号(18783)
国家社会(18227)
创新(17948)
科研(17359)
期刊
(64280)
经济(64280)
研究(44625)
中国(35012)
(33656)
金融(33656)
(25677)
学报(21352)
管理(21318)
(19969)
科学(18216)
大学(16278)
学学(14826)
教育(13593)
技术(13040)
图书(12666)
农业(12597)
财经(11799)
经济研究(10496)
业经(10421)
(10054)
理论(9587)
实践(8895)
(8895)
书馆(8838)
图书馆(8838)
情报(8200)
问题(7590)
会计(7240)
财会(7105)
共检索到239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凌华  张关兴  李瑜  寿建新  
人民银行绍兴市中心支行根据当前金融监管特点自行开发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并在辖内推广。该系统建立在人民银行现行内部局域网基础上 ,以交互式动态网站形式 ,整合监管信息资源 ,在分级权限基础上实现监管信息共享 ,为金融监管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监管电子平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凤阳  张咏梅  
银监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降低监管成本,金融监管信息化是一个核心因素。当前,金融数据大集中已成为趋势,为了配合业务大集中,需要实施监管大集中。因此,开发具有完善的分析、预警、预测和决策功能的大集中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是我国金融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慧中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金融监管中监管信息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指出有效监管的前提是监管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并对我国金融监管的信息共享机制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  刘少波  
金融监管的设计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保护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然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目标会偏离这一社会目标,导致监管者提供有效监管的激励不足和监管的低效率。基于这一认识,本文通过建立存款人与监管部门、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三方的监管博弈模型,对金融监管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结构决定着不同的监管激励水平,从而直接影响着监管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信息不对称程度愈大,监管激励水平愈低,监管效率也就愈低。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中的主要问题也正是监管者及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较低而缺乏监管激励所致。因而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是否从宏观层面加强或放松金融监管,而在于如何通过监管当局及金融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 ,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 ,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 ,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风险丛生 ,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 ,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 ,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 ,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卫星  傅立文  
本文是对现代金融监管理论发展的一个综述。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和金融市场的失灵,导致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但金融监管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其效果实际上受政府解决市场信息不完全性这一问题的能力和愿望的限制,而且市场中的信息问题也无法仅仅靠一个政府机构的监管就能解决。如果处理不妥当,可能使问题变得更糟。为此,在理论上需要寻找一种激励监管者行为的框架,在实践上需要建立一种具备激励及自我约束的制度,将市场中最有比较优势的监管者选择出来,并激励它们承担起监管任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储昭东  彭璧玉  程昆  
从村镇银行特征出发,构建银监会与村镇银行信贷经理人之间的博弈模型,求解出村镇银行信贷经理人违规放贷概率的函数,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得出村镇银行的监管范式是实施威慑性外部人监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彬  赵霖  李志文  
本文利用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和动力学方法研究金融创新的扩散及其与金融监管共同演化的路径和结果,论证了在三种不同监管策略下金融创新与监管共同演化的路径,指出随金融创新扩散程度而渐次展开的一阶监管策略更有助于实现监管目标和市场稳定。本文还考虑了存在时滞的监管策略,进一步论证了监管对金融创新扩散的影响以及监管策略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理论论证的政策启示,即监管者对市场动态的切实把握和平稳可预期的监管政策是实现市场稳定的关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丛梅  李琳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商业银行风险信息披露与有效金融监管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不对银行进行审计和对银行进行审计两种不同情形下,银行和监管者分别的占优均衡策略。所建立模型对指导监管者如何部署有限的力量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研究发现:是否需要对银行进行审计应取决于银行所汇报的资本风险率。一个银行宣称自己的风险越低,越应该对其进行审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正>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主要发达经济体一贯重视金融审计对金融监管机构的绩效评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又通过修法赋权、聚焦高风险领域、开展全流程监督等措施,强化了审计功能。近年来,我国审计对金融监管的监督方式日益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成效。未来宜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强化审计对金融监管机构履职的全面监督,充实监管审计资源,完善监管审计架构,
关键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明刚  夏德兴  
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广泛关注,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事实上,各国不是没有金融监管制度,而是金融监管制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有效的金融监管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多层次监管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1.内部监管(内部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盛守一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方面,对普惠金融监管效应方面的研究较少。从普惠金融监管所产生的成本与收益两大角度出发,利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对普惠金融监管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普惠金融监管效应也在不断地增强,即国家也在加强对普惠金融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以促进普惠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玉红  
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构建金融监管的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