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7)
- 2023(12095)
- 2022(10727)
- 2021(10052)
- 2020(8318)
- 2019(19513)
- 2018(19553)
- 2017(37703)
- 2016(20145)
- 2015(22559)
- 2014(22443)
- 2013(22373)
- 2012(20450)
- 2011(18609)
- 2010(18684)
- 2009(17051)
- 2008(16371)
- 2007(14499)
- 2006(12848)
- 2005(10926)
- 学科
- 济(84142)
- 经济(83962)
- 业(56456)
- 管理(53787)
- 企(43032)
- 企业(43032)
- 方法(36353)
- 农(34465)
- 数学(30125)
- 数学方法(29732)
- 农业(23193)
- 中国(22138)
- 业经(21516)
- 财(18871)
- 地方(18097)
- 学(18031)
- 理论(15017)
- 制(14990)
- 和(14190)
- 贸(12991)
- 贸易(12980)
- 易(12537)
- 教育(12062)
- 技术(11996)
- 环境(11545)
- 发(11070)
- 银(11050)
- 策(11035)
- 银行(11005)
- 体(11002)
- 机构
- 大学(283315)
- 学院(281779)
- 管理(114680)
- 济(110099)
- 经济(107573)
- 理学(99859)
- 理学院(98775)
- 管理学(97036)
- 管理学院(96530)
- 研究(94712)
- 中国(68482)
- 京(60047)
- 科学(58410)
- 农(49948)
- 财(48957)
- 所(46616)
- 业大(43820)
- 中心(42944)
- 研究所(42447)
- 江(40828)
- 财经(39258)
- 范(39100)
- 师范(38815)
- 北京(37837)
- 农业(37583)
- 经(35663)
- 院(34021)
- 州(33364)
- 经济学(31579)
- 师范大学(31389)
- 基金
- 项目(196620)
- 科学(154873)
- 研究(146792)
- 基金(142481)
- 家(123095)
- 国家(121981)
- 科学基金(105001)
- 社会(93136)
- 社会科(87205)
- 社会科学(87179)
- 省(77127)
- 基金项目(76415)
- 自然(67201)
- 教育(66843)
- 自然科(65631)
- 自然科学(65618)
- 自然科学基金(64399)
- 划(64345)
- 编号(61333)
- 资助(57402)
- 成果(50440)
- 重点(43308)
- 部(43286)
- 发(41792)
- 课题(41444)
- 创(40445)
- 创新(37545)
- 国家社会(37371)
- 教育部(37340)
- 科研(37150)
- 期刊
- 济(125267)
- 经济(125267)
- 研究(83131)
- 中国(55979)
- 农(51136)
- 学报(45387)
- 科学(42580)
- 管理(40088)
- 财(35357)
- 大学(35167)
- 教育(34853)
- 农业(34515)
- 学学(32780)
- 技术(23993)
- 业经(23014)
- 融(22821)
- 金融(22821)
- 财经(18457)
- 经济研究(18020)
- 图书(16552)
- 问题(16397)
- 经(15612)
- 业(15067)
- 版(14624)
- 科技(14339)
- 理论(14078)
- 技术经济(13212)
- 实践(13094)
- 践(13094)
- 现代(12467)
共检索到413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明 钟守松
社会关联定义了一个村庄的性质和结构,对在其中开展生产、生活和娱乐活动的村民行为提供了现实的制度约束,深刻地影响了村民的行为选择。移民村落由于其历史形成的特殊性,因而具有独特的社会关联形态,从而在合作行为的展开和农民合作社的生成选择上也有其相应的特点。本文以西北地区的一个移民村落M村为例,分析了该村落社区记忆、经济分化的特点,研究M村社会关联与农民合作行动的关系,解释M村农民合作社的路径选择以及合作社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
关键词:
移民村落 社会关联 合作行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宗族村落的农民集体行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性,这种强组织性以农民的血缘和地缘认同为基础,以情感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此基础上的农民集体行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桂北一个宗族村落的集体行动进行深描,探究在多元主体互动中农民集体行动的复杂性:村组干部的主导,积极分子和第三种力量的介入,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并引导着集体行动,从而在与不同主体的互动中选择有利于共同体的行动策略。政府对农民自组织集体行动要慎重对待,理性分析行动诉求,切忌将矛盾上升,不仅要稳妥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还要警惕其他势力介入到群体性事件中,冲击社会稳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静芬 胡娟 唐荣 崔家兴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积淀和乡村社会的关键组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从单体走向群体.该文以鄂东地区8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地脉、人脉、文脉三个维度构建社会记忆指标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使用实地调研数据和空间坐标数据度量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和空间格局,提出传统村落簇团(若干簇团的聚集成为簇群)的概念及识别方法.研究表明:1)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地脉、人脉、文脉社会关联,集聚分布在孝感、武汉、黄冈的北部以及咸宁东部、黄石南部;2)综合考虑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和空间格局,研究识别出7个簇团、2个簇群;3)根据网络密度,研究将传统村落簇团分为高协同性、中协同性、低协同性三类,并提出分类发展的建议.研究对于识别传统村落簇团与簇群、划定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社会关联 簇团 簇群 连片保护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亚群
明清时期,大理地区因中央政府的屯田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大规模的移民开始在大理地区定居及繁衍,形成了多民族分布与多姓杂居的村落形态。新的村落形态、权力结构、公共空间及信仰生成,移民以相同的文化而不同的聚集模式重构聚居地的生活。多姓杂居的村落形态,使村落的权力结构、庙宇与公共组织相对开放多元,维持着其独特的生产、生活秩序,呈现明清时期大理地区的村落社会时态及国家权力的运作、多民族的交融对边疆基层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移民 明清时期 大理 社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亮 王俊鸿
本文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了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社会适应 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胜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行,使得铁板一块的农村社会开始分化。农村居民的职业分化和收入差异化,不仅是村落社会分化的重要体现,而且推动着村落社会新的分层体系的形成。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一个普通村落的解剖,在一个特定村落社区里揭示了改革开发后农民分化的变迁过程。案例研究表明,在农村居民职业分化和收入差异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个以职业为基础、财产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社会分层标准正成为村落社会分层的基准;在沿海地区,农村社会分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速推进,新的社会阶层体系正在形成。
关键词:
村落社区 职业分化 收入差异 社会阶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业臣 卢松 余伶莲 黄薇薇
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案例地,采用因子分析及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宏村旅游移民微观迁移动机的结构、强度及相关人群差异。研究发现:(1)宏村旅游移民男女各半,迁出地多半为省外,年龄以35岁以下的青年群体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收入偏低,一半以上的人收入在3000元以内,迁移时间较短,迁移途径多为亲友推荐,本地归属感较低。(2)宏村旅游移民微观迁移动机由旅游地吸引、经济收益、职业避风港、社会资本、追求生活方式五种动力驱动。(3)宏村旅游移民迁移动机强度依次为旅游地吸引、经济收益、社会资本、追求生活方式、职业避风港。(4)不同性别、来源地、文化程度、职业、之前旅游次数的旅游移民迁移动机具有明显差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红 李霖 孙玉娜
源于工业化、城市化的“村落的终结”被称为“新三农问题”之一,但这种社会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东部沿海的城中村。在中西部的一些传统村落里,由于农民工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传统村落的各个方面同样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样体现着村落的终结趋势。陕西北部的白豹村就是这样的一个传统村落。
关键词:
村落终结 社会变迁 农民工 职业转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飞强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拆迁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引发拆迁困难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物质补偿标准的原因,非物质补偿也会影响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个案村的实证研究表明,村民对非物质补偿的诉求,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拆迁安置能够保障自身的长远生活;拆迁后的安置能够维系或重组原有的村落共同体。因而,在村落的拆迁过程中,要考虑如何为村民长远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要尊重村落共同体结构和社会网络。
关键词:
非物质补偿 拆迁 村落共同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建伟
村域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全球资源紧缺与环境问题凸显的国际背景以及中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下,正在也必将继续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本文在分析村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浙江省横蓬村为例,研究了村域工业发展历程与现状,对其1980~2005年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分析,并提出了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村域工业 可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经富
清雍正末年和乾隆初年,福建上杭县中都乡的陈、何、邱三姓人家迁移到江西义宁州山区,以一座高山幽谷为落脚点。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互相联姻,原本荒僻的山谷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宗族集群"性质的移民群体,亲情、同乡的纽带维系着群体活动秩序。乾隆末年,三姓进行了一次产权界定。保存下来的契约文书,为我们了解、研究客家移民的社会经济关系提供了鲜活、真实的材料。嘉庆以后,三姓成员之间出现了贫富分野,开始了土地山林交易活动,社会经济关系趋于复杂、多元。
关键词:
义宁州 客家移民 产权界定 经济关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峰 赵珊
信息贫困正成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背景下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尤其需要对信息化过程中面临贫困的西南民族村落群体所处的生活情境进行剖析。小世界生活情境既是信息贫困在全球化格局下的微观研究背景,也是信息不平等加剧化的重要变量,本文旨在信息贫困的话题讨论下构建小世界生活情境分析框架,形成对特殊的西南民族村落信息世界的认识,为西南民族村落信息贫困的研究设想和政策运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信息贫困 小世界 生活情境 西南民族村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茂福,罗天莹
本文在回顾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水库移民返迁与其社会关系二者间关系的研究假设。通过对丹江口水库708位移民的调查发现,水库移民在安置地及水库周边的社会关系状况是制约其是否返迁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外迁水库移民安置“稳得住”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水库移民在安置地的社会关系的重建。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还就人口迁移发生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超 夏健
村民是古村落保护的主体,研究认为村民的组织动员及意愿表达机制是村民参与保护的关键。通过"村民本位"的社会网络建构将原子化的村民组织起来,通过村民参与的自上而下的保护和村民自下而上的日常性保护措施健全村民参与的意愿表达机制,最终建构村民参与的古村落保护模式。
关键词:
古村落保护 村民本位 社会网络 村民参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家昕
对一个朝鲜族、汉族混居村落中,山神由朝鲜族一个族群的祭祀神发展为村落保护神的现象进行了结构过程的展示。并同时分析、呈现了村落社会山神信仰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民俗文化实践过程。认为民俗文化生命力来源于生活世界,并同时就是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键词:
祭祀圈 朝、汉混居村 山神祭祀 文化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