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0)
2023(11609)
2022(9774)
2021(8826)
2020(7036)
2019(15881)
2018(15263)
2017(29157)
2016(15651)
2015(17047)
2014(17083)
2013(17039)
2012(16367)
2011(15045)
2010(15732)
2009(14422)
2008(14236)
2007(12968)
2006(12161)
2005(11455)
作者
(45512)
(37960)
(37536)
(35845)
(24702)
(18082)
(17174)
(14671)
(14663)
(13918)
(12970)
(12628)
(12478)
(12299)
(12062)
(11755)
(11240)
(11123)
(10898)
(10896)
(9894)
(9501)
(9318)
(8894)
(8629)
(8557)
(8542)
(8459)
(7760)
(7502)
学科
(72213)
经济(72148)
管理(42862)
(40037)
(30378)
企业(30378)
中国(24377)
地方(24304)
(21761)
方法(20310)
数学(17084)
数学方法(16750)
业经(16350)
(15565)
农业(14548)
(13911)
(13871)
地方经济(13796)
(13310)
银行(13294)
(13281)
金融(13280)
(12984)
(12880)
贸易(12860)
(12330)
(12269)
(12246)
环境(11884)
理论(10406)
机构
学院(223727)
大学(221707)
(95568)
经济(93310)
研究(86651)
管理(81338)
理学(67621)
中国(67297)
理学院(66723)
管理学(65536)
管理学院(65074)
科学(50377)
(49252)
(46071)
(44519)
研究所(39696)
中心(39253)
(37757)
(36626)
财经(34122)
(33921)
师范(33665)
北京(32192)
(31566)
(30768)
(29971)
业大(29058)
经济学(28551)
农业(27975)
(27438)
基金
项目(138799)
科学(110287)
研究(106530)
基金(98528)
(85416)
国家(84651)
科学基金(71896)
社会(67557)
社会科(64043)
社会科学(64028)
(54864)
基金项目(50283)
教育(48361)
(46653)
编号(44049)
自然(43629)
自然科(42568)
自然科学(42555)
自然科学基金(41760)
资助(40324)
成果(37554)
(36625)
课题(32405)
重点(32114)
(30459)
发展(30153)
(29626)
(28558)
国家社会(27647)
(27001)
期刊
(120901)
经济(120901)
研究(77692)
中国(55742)
(35433)
管理(34401)
(33789)
教育(33228)
学报(30695)
科学(30473)
(28495)
金融(28495)
大学(23986)
农业(23911)
学学(21977)
技术(20636)
业经(20267)
经济研究(19109)
财经(16890)
问题(15153)
(14736)
(13294)
(12763)
国际(12039)
图书(11682)
世界(11425)
(11231)
论坛(11231)
(11170)
技术经济(10969)
共检索到376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殷醒民  刘婍  
区域政策是政府干预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关系协调的主要工具。德国的区域政策主线为一个目标、两个层级,即以地区平衡为目标,在联邦和各州两个层级上实施区域政策。联邦层面的区域政策主要是制度建设保证区域措施的执行,协调州际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为区域政策立法、实现财政平衡政策、"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共同任务等,其中财政平衡政策是有效的政策手段,重视中小企业则成为区域平衡发展的坚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汪增群  周宁东  
有关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讨论是当前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内部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内部。鉴于目前国内对基于跨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有比较详尽的介绍,而有关一国内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机制、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成果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角度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梳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琳  张晨  
德国职业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其实现经济腾飞和持续发展的"秘密武器",而1990年两德合并统一后面对东部地区的转型压力,德国联邦政府从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很有针对性的政策,积极推动就业和经济等各方面事业,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案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志燕  侯永志  
受全球分工格局的深度调整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更复杂的特征。本文从地区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活力、要素空间流动、发展能力等多个维度观察分析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特征,从更深层次上剖析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理,提出了促进区域更加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运华  魏梦洁  吴洁  盛永祥  王建刚  
文章选取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78-2017年面板数据,基于索罗余值法和数据包络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同时,采用增长核算法测算了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进行了泰尔指数分解。结果表明:江苏各区域TFP持续增长,苏南地区TFP增长最快;江苏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驱动,其次是劳动力投入和TFP;资本、劳动和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区域间差距都有缩小的趋势;改革开放初期,江苏区域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但近年来取得明显成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志丁  吴殿廷  
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构建了次区域合作均衡的博弈模型,并结合欧盟一体化和我国参与周边次区域合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模型设定的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次区域合作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对国家参与次区域合作的政策含义,对理解现有次区域合作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及其均衡均做出了阐述,而且该模型的一个优点在于对该模型稍加调整就能用来解释国家之间的同盟和一国的崛起之谜。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香菊  祝玉坤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论述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内在机制,重点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发展的原因,以及政府政策干预尤其是税收政策如何更有效这一命题。研究表明,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结构形成一种新的外生性冲击,使得中西部地区产业面临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机遇,但这种区域产业结构演化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冲击作用,税收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以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颖  赵子萌  
文章以要素错配为研究视角,旨在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三大区域政策对缓解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理,找出抑制区域政策效果的内在诱因,证明我国“空间干预”与“空间中性”政策兼容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区域政策对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效果具有地区异质性,而地区异质性背后存在同一的作用机制,要素错配在区域政策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机制中发挥着中介效应,适度的要素错配有利于缓解发展不平衡,过度的要素错配则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因此,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依赖于“空间干预”与“空间中性”政策的良性互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铁卫  
财税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是政府调控和干预经济运行,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我国目前在这两者的结合上仍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总结我国多年来在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选择合理的财税政策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极为重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向延平  
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生发展力量、资源科学利用与实现综合效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组成,文章从利益相关者、产业和城乡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构建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模型,以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军扩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深刻指出,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中,现有区域政策哪些要坚持、哪些应调整。要面向第二个百年目标,作些战略性考虑。(1)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深刻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向未来,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新形势,认真分析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下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今后完善区域政策的方向和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玉龙  孙久文  
过去的五年内,覆盖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发展报告空前密集地出台,但它们主张的不同发展思路引发了对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和政策干预模式的重新思考。我们将其中的干预思路分为"基于地区"和"空间中性"两派,并进一步梳理了这两种区域经济政策干预方法的脉络,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进行了审视。我们认为发展应当采取"基于地区"和"空间中性"哪种思路取决于经济体要素市场和公共服务等机制体制的完善性,经济体不同的制度发展阶段应该采用差异化的政策干预。"基于地区"的发展思路更适用于要素市场不够完全的地区,这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特点,中央在实施地方发展政策要尽量摒弃"一刀切"的区域干预政策,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积极考虑地方背景,提高政策精确性,完善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郑宇劼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以"四大地区板块"布局战略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也带来中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浪费、资源环境过度开发、产能过剩等问题。本文认为中国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和长江沿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其城市化潜力和人口承载力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应通过规划、土地、人口等政策调整,重新构建沿海、沿江"T字型"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密集带,提高沿海、沿江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密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守春  
80年代,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在我国得到普遍开展。参加这一研究的有不同专业和不同领域的学者。他们的着眼点各有不同。例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有许多关于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发表,反映了他们从事这一方面研究的特点是着重行业结构即条条关系的分析,而对区域分析即块块布局注意不够。地理学家也是这一工作的积极参加者。鑑于参加这一工作的学者之多,涉及的专业和学科之多,完成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现在的确有必要对如此大量的成果进行认真的评价和总结,以便今后把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建国  
笔者通过对我国"十五"时期区域差异特征的深入分析,认为由于计算口径和生活费成本的影响,各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小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异,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偏低。本文认为,"十一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应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缩小区际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和社会发展的公平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