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51)
- 2021(49)
- 2019(122)
- 2018(125)
- 2017(197)
- 2016(104)
- 2015(140)
- 2014(163)
- 2013(146)
- 2012(123)
- 2011(100)
- 2010(131)
- 2009(114)
- 2008(122)
- 2007(112)
- 2006(130)
- 2005(132)
- 2004(103)
- 2003(113)
- 2002(91)
- 学科
- 教育(429)
- 济(290)
- 经济(290)
- 中国(262)
- 管理(200)
- 业(181)
- 制(176)
- 学(174)
- 理论(174)
- 教学(173)
- 企(161)
- 企业(161)
- 体(136)
- 体制(116)
- 研究(106)
- 银(100)
- 银行(100)
- 行(98)
- 财(97)
- 融(94)
- 金融(94)
- 税(83)
- 生(81)
- 发(78)
- 学法(78)
- 教学法(78)
- 发展(73)
- 收(70)
- 税收(70)
- 思想(69)
- 机构
- 大学(1431)
- 学院(1152)
- 研究(647)
- 中国(510)
- 教育(498)
- 师范(414)
- 范(414)
- 科学(384)
- 所(377)
- 京(376)
- 师范大学(370)
- 济(365)
- 经济(348)
- 研究所(322)
- 管理(289)
- 江(288)
- 北京(280)
- 财(270)
- 省(248)
- 院(238)
- 中心(237)
- 州(235)
- 技术(216)
- 市(206)
- 理学(192)
- 理学院(187)
- 职业(186)
- 管理学(176)
- 上海(175)
- 教育学(175)
共检索到3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经历了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学校重建运动和系统变革,到如今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卓越的不懈追求,教育改革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其理论认识也日渐成熟。但是,如何落实教育改革实践、解决改革现实问题的疑惑却始终纠缠着我们。当下,教育改革领域正面临着一场能力危机,它既是我们意识并判断自身处境的认识能力危机,也是如何深入改革、识别关键问题、构建关键能力的实践能力危机。因此,取道现实主义的路径,从可用性和实践性的角度重新认识改革实践过程,真正去"做"改革并做"正确"的事情,是解决危机、构建改革实践长效机制的当务之急。作为一个充满着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矛盾混合体,教育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希望带来变化"的热情和坚持,...
关键词:
教育改革 理想 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显通
约翰·怀特教授是英国教育哲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代分析派教育哲学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这篇对他的访谈主要围绕着教育目的展开,其中也涉及怀特个人的学术思想发展历程、其对应试导向的教育所提出的合理化改革建议以及相关国际学术组织等问题。此访谈可以使国内学者更真切地跟踪了解怀特教授的学术轨迹、人生各阶段思想的发展及其研究兴趣的最新变化。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有意义的生活 约翰·怀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伟宇 杨翠蓉
Lauren B.Resnick 教授是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曾任美国教育研究学会主席,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她对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贡献。2004年8月中旬应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之邀来到上海参加"21世纪学习新原理与课堂教学改革全国研讨会",因此作者有机会深入地与她交流,了解她的基于努力教育的学习原理和在美国教育中的实践,及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看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青 赵宏
Jonathan Baggaley教授是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长期在国际组织任职,先后为2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机构提供过顾问咨询服务,特别是近年来一直为亚洲国家担任国际项目顾问,对于世界及亚洲的远程教育发展有独到的理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胡艳 袁丽
本文是对佐藤学教授的访谈录,以佐藤学教授个人成长、学习、研究经历为线索,反映出佐藤学教授对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青年学者研究态度和研究方向的养成、教育研究的基本素养等问题的观念和建议。其观念和建议对我国教育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专业思考与专业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关键词:
佐藤学 教育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军 叶澜
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导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加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跃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去专业化 批判教育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得军
佐藤学是世界知名课程论专家,被誉为"行动研究者"。通过对佐藤学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杜威和维果茨基等人的思想、20世纪20年代的"新教育运动"、日本传统教育思想、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并直接参与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对佐藤学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学习共同体理论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而是学校改革哲学,学校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是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大学教授不要轻易下校进行指导,需怀揣着向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教育实践者开展合作研究,积极和实践者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键词:
佐藤学 学习共同体 行动研究 合作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先生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经过30年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逐渐成熟;并于2004年酝酿生成“生命·实践”教育学。这是一种共生共长的“双子星”创生样态,走出并走通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双向滋养、交互生成的研究路径。这践行了叶澜先生在21世纪初提出的心愿:一个偌大的中国,不能没有自己原创的教育学理论;这个“自己的”教育学,是指由中国学者提出,扎根中国土壤,以中国自己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为根基的教育学。2024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和“生命·实践”教育学已分别走过30年和20年的历程,正在向纵深和拓展两个方面推进。与此同时,这个团队依然定期行走在中国各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大地上,思考着、创造着、成长着,他们走出了一条时代的、中国的、自己的教育学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之路,为中国教育学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原创范本。值此之际,本刊对叶澜先生进行采访,以期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强国建设带来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振宇
行动研究与课程实施关系密切,但它认为课程实施只是一种幻象,教师并非在执行课程,而在解释课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阻抗,也绝非是教师的消极反应,而是主动的自我防御,它可作为教师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跳板。行动研究历来重视实践甚于理论,在过去它对于自身的理论建树只有很少的作为,但近来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将各种理论话语引入到行动研究之中,并在《教育行动研究》杂志上开辟"理论资源"专栏,使行动研究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方法论,而成为一类举足轻重的教育思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编者按:1999年11月15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为中国入世扫清了最大障碍,而且有利于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它给中国民族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婧
近些年来,"碎片化"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它包含了"去自然化"或者说"去常规化"的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针对教育中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或是现象,通过使用"当下的历史"这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重新审视教育领域中所谓"毋庸置疑"的观念是如何在人们的头脑中历史地产生的。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得关于学校运作秩序的知识,进而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可供参考的选择。
关键词:
碎片化 当下的历史 教育研究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红凌
今年是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彭斐章先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50年。本刊编辑部特别推出对彭斐章先生的专访 ,将先生的从教历程及从教 50年的感悟展现给读者 ,藉此弘扬我国老一辈图书馆学家“立下园丁志 ,甘为后人梯”的育人精神。
关键词:
彭斐章 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随着课程实践的丰富和理论的多元发展,课程研究在我国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确立我国课程研究的知识基础,追踪其历史发展和现状,成为课程研究树立其学科地位、寻求学科合法性的迫切任务。此外,中国的课程研究该以何种姿态和方式参与复杂的国际对话,如何在国际课程研究共同体中明确自身定位,共同致力于课程领域的智力突破和学术发展,更是课程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本土和国际诉求。当北美的课程研究正经历着合法化危机,试图通过学科化和国际化寻求领域突破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对自身境况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呢?正如派纳所说,"提出这些问题是课程研究从领域内部和外部进行学科性对话的开始",也是引发我们思考和探寻未来之路的开...
关键词:
课程研究 学科化 本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