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2)
2023(9243)
2022(7110)
2021(6460)
2020(5015)
2019(11964)
2018(11368)
2017(20607)
2016(10931)
2015(12167)
2014(12256)
2013(12020)
2012(11202)
2011(10421)
2010(10582)
2009(10112)
2008(9904)
2007(8635)
2006(8090)
2005(7386)
作者
(31729)
(26888)
(26173)
(25461)
(17117)
(12831)
(12002)
(10519)
(10188)
(9640)
(9075)
(9034)
(8722)
(8462)
(8306)
(8137)
(7811)
(7646)
(7522)
(7497)
(6694)
(6480)
(6357)
(6357)
(6035)
(5994)
(5929)
(5773)
(5510)
(5430)
学科
(52693)
经济(52641)
(29119)
(26501)
管理(22494)
中国(21007)
农业(19709)
地方(15794)
业经(15032)
(14256)
企业(14256)
方法(13635)
数学(11758)
数学方法(11618)
(10994)
(10565)
(9670)
(9500)
发展(9176)
(9157)
农业经济(8205)
城市(8140)
(7666)
金融(7665)
(7464)
银行(7452)
(7326)
(7226)
收入(6887)
土地(6868)
机构
大学(153835)
学院(153790)
(65195)
经济(63582)
研究(61326)
管理(54763)
中国(47066)
理学(45849)
理学院(45188)
管理学(44219)
管理学院(43914)
科学(35667)
(35096)
(32753)
(29993)
(29219)
中心(29106)
研究所(26880)
(25502)
(24525)
师范(24382)
农业(24020)
业大(23364)
北京(22305)
(22144)
财经(22050)
(20602)
经济学(20506)
(20098)
师范大学(19829)
基金
项目(102464)
科学(81407)
研究(77485)
基金(74362)
(64474)
国家(63794)
科学基金(54622)
社会(51997)
社会科(48836)
社会科学(48824)
基金项目(39422)
(39319)
教育(34136)
(33423)
自然(32295)
编号(31894)
自然科(31543)
自然科学(31536)
自然科学基金(30926)
资助(27991)
成果(26515)
(24091)
重点(23265)
课题(22767)
(22315)
国家社会(22109)
(20191)
发展(20055)
(19767)
(19479)
期刊
(84572)
经济(84572)
研究(53757)
中国(40900)
(37200)
学报(24424)
科学(24378)
农业(23981)
(21233)
大学(19669)
教育(19471)
管理(18573)
(18342)
金融(18342)
学学(18103)
业经(16216)
问题(12840)
经济研究(12237)
技术(12176)
财经(10748)
(10339)
农村(10159)
(10159)
农业经济(9565)
(9472)
(9355)
(9273)
城市(8773)
资源(8641)
图书(8355)
共检索到258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一个村庄50年的城市化变迁——保定市颉庄乡薛刘营村调查徐建青农村城市化可以有二种类型,或者说有二条道路,一种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实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向城市、城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建设和发展;另一种是城市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苑鹏  
本文以作者长期进行跟踪调查的东部地区某发达村庄20余年的经济变迁为切入点,应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对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经验,同时探讨发达村庄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发挥发达村庄集体的组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莉  左停  唐丽霞  
本文基于150个村庄调查,对1978年到2008年间村庄环境变化的感知和评判,分析了村庄农业气候资源、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变迁。文章认为,变化的环境影响了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村民自身的行为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环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静辉  
文章以一个沿海村庄为案例,考察了土地资本化对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征地造成的土地资本化,一方面,使得掌握集体土地征收签字权、土地补偿收益配置权的村干部获益,企业主阶层转向对土地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村民尤其是边缘群体在失去土地之后,家庭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在村庄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的下降。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进一步提出土地资本化造成某些阶层对于村庄的"脱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静辉  
文章以一个沿海村庄为案例,考察了土地资本化对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征地造成的土地资本化,一方面,使得掌握集体土地征收签字权、土地补偿收益配置权的村干部获益,企业主阶层转向对土地财富的追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普通村民尤其是边缘群体在失去土地之后,家庭收入结构的单一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在村庄社会分层体系中位置的下降。基于上述发现,文章进一步提出土地资本化造成某些阶层对于村庄的"脱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靳相木  杨学成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具有广泛解释力的村庄结构模型,并将它应用于中国人口城市化问题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组织形态的村庄,它所具有的组织结构的复合性、非契约性和封闭性,都是为现代城市社会所不相容的传统要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继续非均衡发展的重要根源就在于村庄制度对城市化铁律的“抗拒”和对“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的“偏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文彬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共居和独居两种基本形式,而共居又可以分为融合性共居、隔离式共居、流动性共居三种情况。影响农村养老形式的基本因素是居住距离、儿子个数、老年人劳动能力、婆媳关系等。该文对个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情况总体态势良好,并出现了一些诸如女儿参与、隔代亲等积极因素,需要加以引导和鼓励。为了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当前急需建设社区养老作为补充,以实现老有所养所乐的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嘉鸿  贾林州  
组织租并不足以说明村社理性所具有的特质,村社制度所内涵的,除了长期演进的重复博弈结构中形成的具有工具理性特性的"队生产"形态,还包括以血缘认同和村落共同体认同为基础的具有价值理性性质的家庭内代际分工和外部协作行为。这一价值形态和生产关系及其所依赖的小农经济,即为小农村社制度,它实质上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条件的制约下,农耕文明演进路径依赖地形成的内生性生产与治理结构。豫南村落自主治理实践形态表明,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根源在于乡村巨变导致乡土伦理价值体系的式微与村社制度的瓦解。因此,"三治"问题的解决需要重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人发学院社会食物研究团队  
最近几十年,各种杂交、基因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商业化的推广,正导致全球丰富的地方性种源基因从土地上快速消失。农民基于传统知识自己选种、留种的情况越来越少,从市场上购买被各种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商业化种子已成为一种常态。种质资源的这种趋势和变迁已经引发全球性的关注、讨论和忧虑,并出现了各种各样推动农民保种的草根实践。
关键词: 品种保护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剑阁  韩俊  秦中春  张云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日前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涉及17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巧英  
村民自治符合我国国情,有力促进了村民事务的管理,推动了村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村民自治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村干部对村民自治的认识存有误区、村务公开不到位以及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从深入理解村民自治的重要地位、村务及时真正公开、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成明  
随着中国社会激烈而深刻的转型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农民及其子女的教育选择呈现出理性而审慎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江苏苏北一个村庄教育观念变迁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在其子女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选择上已从单纯的升学选择转变为多种选择,综合教育的前景已然显现。当然,由于多种原因,升学教育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农民及其子女的首选,而其中的离农化倾向应引起重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杰贵  
村庄治理现代化体系由村庄治理价值、村庄治理制度、村庄治理模式、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行为、村庄治理能力和村庄治理绩效等七个部分组成。村庄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关键在于突破村庄治理系统困境。而村庄治理系统困境可细分为村庄治理价值滞后、村庄治理制度不完善、村庄治理模式复杂化、村庄治理主体一元化、村庄治理行为不当、村庄治理能力不强和村庄治理绩效低下等七个方面。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可细化为七个方面:重构村庄治理价值、完善村庄治理制度、改进村庄多元治理模式、实现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村庄治理行为科学化、提升村庄治理能力、提高村庄治理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