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9)
- 2023(8024)
- 2022(6532)
- 2021(6236)
- 2020(5038)
- 2019(11840)
- 2018(11197)
- 2017(20868)
- 2016(10789)
- 2015(12223)
- 2014(11678)
- 2013(11857)
- 2012(11459)
- 2011(10736)
- 2010(10909)
- 2009(10149)
- 2008(9975)
- 2007(8914)
- 2006(8099)
- 2005(7226)
- 学科
- 济(51922)
- 经济(51844)
- 业(27556)
- 农(27393)
- 管理(21897)
- 中国(19015)
- 方法(18539)
- 农业(17959)
- 数学(16740)
- 数学方法(16595)
- 企(15793)
- 企业(15793)
- 业经(12672)
- 制(11385)
- 贸(11370)
- 贸易(11359)
- 易(11171)
- 地方(9641)
- 财(9458)
- 发(9430)
- 银(8652)
- 银行(8644)
- 融(8614)
- 金融(8613)
- 学(8566)
- 行(8464)
- 发展(7977)
- 展(7964)
- 关系(7871)
- 策(7705)
- 机构
- 大学(159438)
- 学院(155952)
- 济(76931)
- 经济(75708)
- 研究(64327)
- 管理(56693)
- 中国(50834)
- 理学(48056)
- 理学院(47462)
- 管理学(46780)
- 管理学院(46444)
- 京(34838)
- 科学(34060)
- 财(33797)
- 所(31661)
- 农(30182)
- 中心(28988)
- 研究所(28641)
- 财经(26579)
- 经济学(25619)
- 经(24535)
- 北京(23060)
- 经济学院(22994)
- 江(22715)
- 范(22469)
- 师范(22348)
- 院(22265)
- 农业(22192)
- 业大(21082)
- 财经大学(19671)
- 基金
- 项目(102669)
- 科学(82338)
- 研究(79426)
- 基金(77901)
- 家(68753)
- 国家(67733)
- 科学基金(56479)
- 社会(54923)
- 社会科(51783)
- 社会科学(51772)
- 基金项目(39801)
- 省(35723)
- 教育(35297)
- 自然(32033)
- 资助(31574)
- 自然科(31288)
- 自然科学(31279)
- 划(31202)
- 自然科学基金(30753)
- 编号(30447)
- 成果(26739)
- 部(25294)
- 国家社会(24689)
- 中国(23578)
- 发(23445)
- 重点(23438)
- 教育部(22105)
- 课题(21641)
- 性(21020)
- 创(20708)
共检索到255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文彬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共居和独居两种基本形式,而共居又可以分为融合性共居、隔离式共居、流动性共居三种情况。影响农村养老形式的基本因素是居住距离、儿子个数、老年人劳动能力、婆媳关系等。该文对个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情况总体态势良好,并出现了一些诸如女儿参与、隔代亲等积极因素,需要加以引导和鼓励。为了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当前急需建设社区养老作为补充,以实现老有所养所乐的目标。
关键词:
农村家庭养老 基本形式 社区养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杰翔 朱健刚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城市中产阶层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乡村,带来了乡村的“士绅化”现象。本文以华南地区的T村为例,考察发生在乡村的以教育为主导的“士绅化”现象。研究发现:对“好的教育”的重新认知,使得城市中产家庭进入乡村追寻另类教育模式,他们将自己称作“新村民”,并通过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生产在乡村形成了一个对内有归属感、对外有边界感的教育士绅化社区。与一般认为的乡村士绅化会促进乡村振兴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教育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原有社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区隔和张力,即使部分行动者试图促进“新村民”和当地原住居民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也只是短暂的。士绅化社区与当地农民社区的融合仍需要有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才能使外来的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群体成为虽不是传统社会的“乡绅”,却能发挥传统“乡绅”功能的积极“新村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文中
利用对闽西关村农民三次环境维权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展现了其发展历程和演绎逻辑。农民的环境维权抗争,是抗争各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是在转型期由政治权力结构、村庄秩序变更、价值明念转变和理性行为增加共同塑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深受传统文化和市场理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为实现自身的利益,通常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渠道进行环境维权,且维权策略具有多元性、权宜性和实用性特点,而农民的弱者身份注定了其雏权行动的预期目的只能得到部分实现。这将不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
关村 农民环境维权 社会转型 转型抗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萍 刘诗梦
农业与村庄的关系这一古老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现代社会"经常性的困惑",是必须要加以解释的命题。随着农业产业的衰败与边缘化、农业政策的工业偏好与城市偏好以及农业政治意识形态的日趋式微,村庄"农业去中心化"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主流。与"去农业化"几乎同时出现的则是农村经济的"后农业式"发展,包括村庄工业化发展、零售、服务业发展,即农业的后生产性,也包括乡村空心化、边缘化等村庄的衰败趋势。农业去中心化以及多样化的村庄发展类型均说明传统的农业与村庄关系正在发生巨变,需进一步评估这种变迁对村庄转型带来的复杂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
关键词:
农业 村庄 去农业化 后农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人发学院社会食物研究团队
最近几十年,各种杂交、基因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商业化的推广,正导致全球丰富的地方性种源基因从土地上快速消失。农民基于传统知识自己选种、留种的情况越来越少,从市场上购买被各种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商业化种子已成为一种常态。种质资源的这种趋势和变迁已经引发全球性的关注、讨论和忧虑,并出现了各种各样推动农民保种的草根实践。
关键词:
品种保护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一个村庄50年的城市化变迁——保定市颉庄乡薛刘营村调查徐建青农村城市化可以有二种类型,或者说有二条道路,一种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实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向城市、城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建设和发展;另一种是城市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倩 胡必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得以进一步释放并向城镇移动,因而农村居民收入亦得到了较快增长。社会资本作为重要的非市场力量,其对提高收入、增进福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个中国村庄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采用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有效减少收入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关系就是金钱,但不同类型的关系以及借助不同资本的关系在金钱上的回馈效率会有所不同,这一结论为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户收入、减少收入差距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检验和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倩 胡必亮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得以进一步释放并向城镇移动,因而农村居民收入亦得到了较快增长。社会资本作为重要的非市场力量,其对提高收入、增进福利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个中国村庄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采用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并对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府如何有效减少收入差距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笔者认为,在农村地区,关系就是金钱,但不同类型的关系以及借助不同资本的关系在金钱上的回馈效率会有所不同,这一结论为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户收入、减少收入差距提供了微观层面的检验和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军奎
作为事实上的"社会单位",村庄是探讨农村发展与治理问题的理想"单元"。村庄个案的剖析表明,农村人口流动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付出,包括村庄秩序面临失衡挑战、村庄发展动力丧失、村庄悲剧事件增多等等。代价视角下的问题分析表明,农村村庄治理亟需作出三个层面的反思:从治理对象层面看,治理实践中需要格外重视村庄的价值,在发展思维和认知上树立起"村庄本位"思想;从治理主体层面看,村庄治理举措要建立在尊重并调动农民的主体性基础之上,不能把农民仅仅视为需要改变和发展的客体,将其置于被动的承受者位置;从治理目标层面看,村庄治理的目标设定与政策设计需要将重心置于文化之上,超脱单纯的经济物质取向。
关键词:
流动的代价 人口流动 村庄本位 村庄治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苑鹏
本文以作者长期进行跟踪调查的东部地区某发达村庄20余年的经济变迁为切入点,应用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对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轨迹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工业化进程中发达村庄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经验,同时探讨发达村庄经济的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提出发挥发达村庄集体的组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将是一条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杰贵
村庄治理现代化体系由村庄治理价值、村庄治理制度、村庄治理模式、村庄治理主体、村庄治理行为、村庄治理能力和村庄治理绩效等七个部分组成。村庄治理现代化目标实现关键在于突破村庄治理系统困境。而村庄治理系统困境可细分为村庄治理价值滞后、村庄治理制度不完善、村庄治理模式复杂化、村庄治理主体一元化、村庄治理行为不当、村庄治理能力不强和村庄治理绩效低下等七个方面。村庄治理现代化路径可细化为七个方面:重构村庄治理价值、完善村庄治理制度、改进村庄多元治理模式、实现村庄治理主体多元化、实现村庄治理行为科学化、提升村庄治理能力、提高村庄治理绩效。
关键词:
村庄治理现代化 框架体系 系统困境 路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剑阁 韩俊 秦中春 张云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日前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涉及17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晓平
城市化征地过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基于一个中部村庄的研究发现:农民征地中的阶层结构表现出两头固化、中间分化的总体特征,优势群体优势更为突出,而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甚至是陷入了巨大的生存风险之中,他们与顶层群体之间的差距拉大,中间阶层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但相对有限。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在机制有征地前村庄原有的职业分化机制、征地中的制度作用机制以及征地后市场的固化机制等,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失地农民阶层的合理重构。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阶层 征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晓平
城市化征地过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基于一个中部村庄的研究发现:农民征地中的阶层结构表现出两头固化、中间分化的总体特征,优势群体优势更为突出,而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甚至是陷入了巨大的生存风险之中,他们与顶层群体之间的差距拉大,中间阶层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但相对有限。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在机制有征地前村庄原有的职业分化机制、征地中的制度作用机制以及征地后市场的固化机制等,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失地农民阶层的合理重构。
关键词:
失地农民 阶层 征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