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3)
2023(7082)
2022(6005)
2021(5657)
2020(4955)
2019(11384)
2018(11250)
2017(21395)
2016(11482)
2015(12757)
2014(11848)
2013(11519)
2012(10205)
2011(9212)
2010(9669)
2009(8950)
2008(8752)
2007(7735)
2006(6869)
2005(5991)
作者
(33155)
(27780)
(27685)
(26244)
(17700)
(13471)
(12366)
(10763)
(10593)
(10021)
(9550)
(9459)
(9152)
(9039)
(8653)
(8644)
(8328)
(8188)
(8070)
(7969)
(7026)
(6981)
(6886)
(6388)
(6218)
(6211)
(6161)
(6129)
(5824)
(5579)
学科
(45188)
经济(45155)
管理(33651)
(32155)
(28486)
企业(28486)
方法(21482)
数学(18999)
数学方法(18459)
技术(13276)
中国(11867)
(10633)
(10426)
技术管理(9684)
业经(9512)
理论(9224)
(8881)
地方(7982)
(7634)
(7374)
贸易(7364)
(7134)
(6839)
银行(6803)
农业(6639)
(6548)
(6435)
金融(6435)
(6045)
(5985)
机构
学院(153585)
大学(153024)
(59362)
管理(58244)
经济(58164)
研究(54123)
理学(50198)
理学院(49669)
管理学(48246)
管理学院(47971)
中国(39806)
科学(35744)
(32794)
(29687)
(28285)
(26222)
业大(26040)
研究所(26000)
(24125)
中心(23985)
农业(23458)
北京(20552)
财经(20465)
(20276)
技术(19202)
(19166)
(19044)
师范(18731)
(18543)
(18164)
基金
项目(107521)
科学(83628)
基金(76430)
研究(74215)
(69481)
国家(68970)
科学基金(58077)
社会(45639)
(44380)
社会科(43356)
社会科学(43341)
基金项目(39352)
自然(39349)
自然科(38541)
自然科学(38528)
自然科学基金(37796)
(37351)
教育(34963)
资助(32097)
编号(28606)
(25640)
重点(25273)
创新(24160)
(23458)
成果(22736)
(22287)
计划(22072)
课题(21256)
科研(20904)
科技(19962)
期刊
(62688)
经济(62688)
研究(43316)
中国(34480)
学报(29312)
(26409)
科学(25658)
管理(24925)
大学(21647)
(20385)
学学(20358)
教育(20066)
农业(17676)
技术(16482)
(12531)
金融(12531)
(10917)
经济研究(10880)
业经(10277)
科技(10016)
财经(9986)
统计(9638)
(9452)
技术经济(8882)
(8690)
业大(8080)
(7892)
决策(7876)
问题(7617)
图书(6799)
共检索到230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伟生  唐守正  
针对West等(1997;1999)提出的理论生物量模型与经验模型存在显著差异的问题,对应用最广的一元生物量模型M=aDb的2个参数进行专题研究。首先,基于几何学的观点推导出参数b的理论值为7/3(≈2.33),与大量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表明,该理论参数值能够很好地描述地上生物量与胸径之间的平均相对生长关系;然后,利用包含1441株样木的5组立木生物量数据对新提出的通用性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分析参数a与木材密度ρ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新的模型既简单明了,又能反映不同树种之间的生物量差异,可为建立用于区域性和国家级森林生物量估计的通用性生物量模型提供可行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曾伟生  唐守正  夏忠胜  朱松  罗洪章  
以贵州省人工杉木和马尾松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通过利用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建立了适合不同树种和区域(中心区和一般区)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方程,为简化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相同直径林木的地上生物量估计值随树种、区域的不同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带随机参数的线性混合模型和带特定参数的哑变量模型比总体平均模型的精度高;线性混合模型和哑变量模型方法均同等有效,可推广应用于其它通用性模型(如材积方程)的建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彬  姚予龙  吴良  欧阳华  
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森林优势树种有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凯杨德落叶松(Larix cajanderi Maye)、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ayr)、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Ledeb.)、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等。利用IIASA和俄罗斯著名学者V.A.Usol’tsev的专著等提供的森林优势树种样地实测数据和生物量实测数据,西伯利亚地区7个森林优势树种的林分平均林木区域尺度上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已成功构建。精度分析结果表明,7个树种的树干(带皮)和地上生物量模型完全满足计算这些树种样地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的需要;除西伯利亚红松外的其它6个树种的树枝、树叶的生物量模型可以用于样地内林木主要营养器官生物量的计算;欧洲赤松、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冷杉和欧洲山杨的地下生物量模型也已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区域尺度上样本数对生物量模型构建的响应与局地尺度上的响应在有限样本条件下可能略有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娜  国庆喜  王兴昌  郑海富  
以东北天然次生林下木层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将各树种按照植株形态分为乔木型植物和典型灌木2类,利用不同函数和自变量构建单物种及混合物种2类器官生物量方程,挑选出标准误较小、拟合性较好的方程作为最佳生物量模型,比较基于不同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的优劣,分析植物生物量与个体大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各树种器官最佳生物量模型大多显著(P<0.05),且R2值大多超过0.800,方程形式以幂函数为主,少数为二次多项式、线性方程和指数方程,乔木型植物生物量均以离地面10cm处树干直径(D10)解释较理想,典型灌木的最佳生物量模型多以冠幅(CA)和冠幅乘以高度(CAH)为自变量;单物种模型与混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蓉  陈妙琼  
基于Kendall’sτ秩相关系数的优越性和定义,本文提出了新的具有明确经济意义的动态条件相关copula模型,将常用的Gaussian、Clayton和Gumbel函数统一根据该演化方程实现动态化,构造出三种Kendall’sτ动态条件相关copula模型,可用于刻画不同的相关模式。这些模型不仅参数少、容易估计,避免了现有动态条件相关copula模型构建方法各异导致的在实证中不利于比较的缺点,而且能够进行多步向前预测,有效地减少了进行样本外预测时的计算量,从而为刻画时变、非线性、非对称性和尾部相关等复杂的动态相关模式提供了新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坤  曹林  汪贵斌  曹福亮  
以苏北地区银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13株进行整株挖掘,分析不同器官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再分别以胸径(D)、树高(H)、D2H、DaHb为自变量建立银杏各器官生物量模型,选择调整决定系数(R2adj)、残差平方和(SSE)、平均偏差(ME)、平均绝对偏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MPE)作为选择最优模型的检验指标,根据检验结果筛选出各器官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3株银杏的整株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8.50320.27 kg,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49.4%56.6%,树枝生物量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胥辉  
从生物量与材积的相容性出发,本研究构造了与材积相容的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用4 个指标对新建生物量模型进行了评价并与CAR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建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明显高于CAR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胥辉  
以树木各分量生物量成比例为基础,利用树木各分量生物量之间存在相对生长关系,构建各分量生物量模型通式,采用模型评价指标,逐步剔除模型中参数变动系数大的变量,从而建立树木各分量生物量的最佳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贺东北  骆期邦  曾伟生  
根据当今区域性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和监测的需要,针对以往生物量模型存在总量与各维量互不兼容和与森林蓄积量清查不兼容等实际问题,并以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和适用性为目标,通过引进材积变量、线性联立方程组的建模原理和二段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建立了马尾松超总体立木生物量线性联立方程模型,解决了2个不兼容的实际问题,并使模型的预估精度和适用性相对于以往生物量模型有明显提高。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新春  方伟  俞建新  余学军  胡超宗  周林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amarus林生物量,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 4395D2 0048H0 4425;m枝=2956 3598D1 9929H-0 6410;m叶=43 7467-30 5412D+53 7597D2;m篼=270 9560D2 3579H-0 3995;m鞭=512 4361-175 9360D+2 9078H0;m地上=432 4468-479 3075D+422 8285D2;m地下=396 6223-53 28690 2962。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前宇  谢锦忠  张玮  林振清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tasca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竹种的相应值。椽竹的胸径和平均壁厚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竹枝生物量干质量(Bt),竹叶生物量干质量(Bf),竹秆生物量干质量(Bs),地上部分生物量干质量(Ba),全竹生物量干质量(Wbt)与胸径(D)和平均壁厚(A)间相关关系的拟合模型分别Bt=-2 672.765+1 299.919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年辉  唐军荣  车凤仙  李亚麒  陈诗  陈林  许玉兰  李根前  
[目的]研究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为综合分析其平茬后的补偿性生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度平茬(平茬高度5 cm)、中度平茬(平茬高度10 cm)和轻度平茬(平茬高度15 cm)3个平茬高度处理,以不平茬作为对照,1年后采用全株收获法测定根(主根和侧根)、茎(主干、侧枝、萌条枝)、叶(母株针叶和萌条针叶)生物量,并计算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比,比较分析各处理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及平茬高度与各器官生物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分析各器官间生物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云南松苗木除重度平茬的叶生物量显著(P0.05);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生物量的再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根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主根,茎生物量更多分配到侧枝,叶生物量更多分配到母株针叶。从生物量占比来看,处理间根质比、叶质比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重度平茬可显著提高根质比、降低叶质比(P<0.05);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云南松苗木根质比(16.38%~23.52%)逐渐增加,叶质比(48.12%~40.94%)逐渐减小,茎质比(33.79%~35.54%)的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平茬高度与主根生物量、侧枝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萌条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萌条针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平茬高度的降低有利于主根生物量和侧枝生物量的积累,但会减少萌条枝和萌条针叶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分析表明,重度平茬叶-单株生物量间和轻度平茬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间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余的叶-茎、叶-根、茎-根、地上部分-根生物量等的相对生长关系均为等速生长。[结论]平茬通过影响云南松苗木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而影响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平茬高度降低可促进生物量向根分配,减少向叶分配,而对茎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最优分配假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兰洁  肖中琪  李吉玫  张毓涛  
【目的】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是新疆山区重要树种。了解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及碳储量,对新疆森林资源调查具有一定意义。【方法】采用整株收获法分析30株雪岭云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利用胸径(D)、树高(H)和胸径-树高(D_2H、D_3/H和D_(b )H_c)作为变量建立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地上及整株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结果】雪岭云杉树干、树枝、树叶及树根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金  刘晓彤   张逸如   李海奎  
【目的】建立区域尺度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为预测未来某一时段广东省天然阔叶林生物量和碳储量提供方法学支持。【方法】基于广东省1997-2017年5期森林清查数据,选择栎类、木荷和其他软阔类等6个阔叶树种为优势树种的203个天然林样地,以参数分级反映立地质量差异,以竞争指数表示密度影响,以分步建模(一元非线性回归法)和联合建模(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区别建模方式,采用理论生长方程构建胸径生长模型估计林龄进而构建多种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以决定系数和平均预估误差等4个指标评价模型拟合优度;对拟合优度较高的模型,以2002-2017年4期连清的183块样地为检验样本,用总相对误差来验证其应用效果。【结果】对比模型拟合效果和区域尺度及样地水平上的估计精度,以探究林分密度、不同参数分级、分级方法和建模方法共4项影响因素对生物量生长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法优于分步建模法;与生长速度有关的参数b分级模型优于与生长潜力有关的参数a分级模型;考虑林木竞争和分级方程中加入竞争指数对优化模型性能影响不大。参数b分级、自变量和分级方程皆不含竞争指数的联合模型(模型10)为最优模型,其生物量生长模型确定系数R2为0.970 1;预测4期生物量时,估计效果较好,后期估计误差明显低于前期,如采用模型10预估栎类2002-2017年区域尺度生物量时,4期的估计误差分别为6.22%、15.27%、4.80%、-1.84%。【结论】以Richards理论生长方程为基础构建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来估测区域尺度生物量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为评估未来某一时段区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区域的林分生物量生长模型研建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冬至  张冬燕  蒋凤玲  许中旗  张志东  黄选瑞  
目前已有不同方法构建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但基于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估计法实现不同树种生物量模型相容性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模型的研究较少。因此,论文以塞罕坝华北落叶松、油松、白桦3种林分为对象,基于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估计法和广义多项Logit模型,建立了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可加生物量模型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模型。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树干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均大于0.90,树枝、树叶、树根生物量模型确定系数在0.77~0.93范围内,各器官生物量均方根误差和绝对误差分别在2.68~17.19 kg/株和0.83~1.39 kg/株范围内,经过检验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均能满足精度需求。不同树种广义多项Logit分配模型,通过似然比检验、比分检验和Wald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各器官参数均表现为显著水平(P<0.05)。不同树种树干、树枝、树叶及树根生物量比例分别在0.76~0.87、0.07~0.11、0.02~0.07、0.04~0.07范围内。包含哑变量的非线性似乎不相关生物量模型及广义多项Logit各器官分配模型,实现了生物量模型在不同树种间的通用性,并对森林生物量器官分配格局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