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5)
2023(3222)
2022(2773)
2021(2478)
2020(2265)
2019(5243)
2018(4960)
2017(9196)
2016(5025)
2015(5256)
2014(4961)
2013(4855)
2012(4640)
2011(4240)
2010(4254)
2009(3828)
2008(3872)
2007(3418)
2006(3164)
2005(3015)
作者
(16990)
(14373)
(14106)
(13528)
(9113)
(7007)
(6362)
(5597)
(5365)
(5277)
(4894)
(4815)
(4811)
(4602)
(4540)
(4353)
(4324)
(4118)
(4104)
(3950)
(3671)
(3607)
(3600)
(3367)
(3321)
(3296)
(3190)
(3114)
(3092)
(3080)
学科
(16349)
经济(16331)
(13326)
管理(11887)
(11555)
企业(11555)
(6918)
(6327)
中国(5897)
方法(5173)
(5169)
财务(5158)
财务管理(5153)
企业财务(4976)
(4601)
数学(4208)
数学方法(4101)
(4067)
金融(4066)
(3896)
银行(3870)
(3748)
业经(3595)
(3342)
关系(3323)
地方(3205)
农业(3173)
(3122)
贸易(3116)
(3022)
机构
大学(67037)
学院(65243)
研究(29791)
(23025)
(22906)
经济(22477)
科学(21611)
中国(21511)
管理(18928)
农业(18490)
(18016)
研究所(16585)
理学(15745)
理学院(15488)
(15426)
业大(15288)
管理学(14986)
管理学院(14881)
中心(12825)
(12135)
(11798)
农业大学(11427)
(11207)
(11099)
(11066)
(10401)
科学院(10192)
实验(10027)
北京(9774)
实验室(9686)
基金
项目(46148)
科学(34568)
基金(33231)
(32611)
国家(32373)
研究(28099)
科学基金(25260)
(19227)
自然(18622)
自然科(18256)
自然科学(18246)
自然科学基金(17903)
基金项目(17002)
(16854)
社会(15920)
社会科(15063)
社会科学(15057)
资助(13821)
教育(12438)
计划(11840)
重点(11294)
科技(11105)
(10161)
(10160)
(9862)
(9800)
科研(9677)
编号(9614)
专项(9475)
(9315)
期刊
(25552)
经济(25552)
(21646)
学报(21348)
研究(19333)
中国(18264)
科学(15491)
大学(13969)
农业(13826)
学学(13229)
(10247)
(8432)
管理(8212)
(8085)
金融(8085)
教育(7598)
业大(6501)
农业大学(5657)
(4963)
中国农业(4648)
财经(4609)
技术(4561)
经济研究(4362)
(4005)
林业(3955)
科技(3724)
(3509)
自然(3432)
业经(3380)
问题(3242)
共检索到108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洪杰  张艳敏  李辉  温之雨  王子宁  郭北海  贾旭  朱至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秉德  孙其信  倪中福  吴利民  孟凡荣  刘保申  
以6个普通小麦为母本,5个斯卑尔脱小麦和 5个密穗小麦为父本配制6×10种间 NCⅡ双列杂交组合,对其杂种F1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麦种间杂种在产量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其中斯卑尔脱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交组合产量杂种优势平均为109.24%(43.14%~187.96%),单株穗数及千粒重平均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分别达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所配的30个种间杂种的杂种优势为77.19%(-2.18%~143.42%),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优势较大且与产量优势的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种间杂种的品质指标中籽粒硬度大多降低,但农大3226所配组合均具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戴茂华  刘冬成  张爱民  
为了提高千粒重,连续8年对普通小麦(T.aestivum)和硬粒小麦(T.durum)的正反交后代进行种质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是实现种质创新,培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入选的319个子粒饱满度一级的株系中,260个株系千粒重超全国小麦黄淮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石4185(亲本),占入选株系的81.5%,其中,最高千粒重为61.22 g,超亲优势为46.28%;正交、反交后代在该性状上无差异,表明子粒千粒重与细胞质无关;目前已选育出抗旱、抗病、农艺性状优良,千粒重40.1~61.22 g的株系263个,可直接用于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其信  倪中福  刘志勇  陈希勇  高建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华  张爱民  李元清  刘冬成  于美玲  
对普通小麦—Aegilopscrassa核质杂种及其核亲本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测试核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数和带有Aegilopscrassa细胞质的3个核质杂种的酶谱数不尽一致,但其中谱带1的酶活性均以弱势表达;核质杂种的酯酶同工酶与相应的核亲本比较酶带数目变化不明显,只是存在活性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测试材料间也并未发现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了不同的核质杂种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活性有所不同。说明Aegilopscrassa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结合产生的特异核质互作,在灌浆期旗叶的有关同工酶上也有所体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希云  于龙飞  黄铁城  张爱民  
以16个品质性状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的F1为材料,利用亲本品质性状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规律,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不完全一致,多随双亲性状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以品质性状表现值均为中等的双亲进行杂交的杂交类型为最高,干面筋含量可通过高双亲杂交而使杂种F1得到改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世杰  尤明山  康明辉  林作楫  李保云  刘广田  
本研究采用在黄淮冬麦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强筋小麦品种和4个中弱筋品种按NCⅡ设计正反交组配32个组合,对其F2和亲本的种子,按组合混合后分别测定籽粒硬度、面粉GMP含量、泽伦尼一沉降值、粉质图参数和面包体积,结果表明:面包体积的杂种优势非常普遍,而且中亲优势率较高,平均中亲优势率为+15%(-2%~+38%),平均超亲优势率为1%(-19%~+34%)。表明,强筋与中弱筋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F2种子的面包体积杂种优势很强,具有生产利用的潜力;GMP含量平均中亲优势率为+1%(-9%~+16%),正向优势组合多,负向优势组合少,但超亲优势率几乎全为负值。表明,GMP含量以正向部分显性遗传为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洪杰  石云素  史占良  张艳敏  郭北海  王子宁  温之雨  
普通小麦比较容易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 TH_1和 TH_1W杂交,所选的 9个普通小麦品种或品系与 TH_1和 TH_1W的 19个杂交组合,平均结实率为 46.7%,共计获得 19个杂交组合2316粒杂种种子。正反交结果表明,以普通小麦为母本的杂交结实率高于反交结实率,但是在杂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受正反交的影响小于杂交结实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生长迅速,甚至直接诱导出绿苗,共获得不同杂交组合2005株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到95%以上。观察还发现有少量再生植株发生形态变异,但是组织培养对提高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育性没有明显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中福  孙其信  吴利民  
为探讨小麦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选用普通小麦品种 (系 ) 3338,6554和 2 4 10 TD及其强优势杂种 (3338× 6655)和弱优势杂种 (2 4 10 TD× 6555) ,采用 m RNA差异显示技术 ,对生长至三叶一心(即分蘖初期 )和产生二级分蘖时 (即分蘖盛期 )的幼苗叶片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杂种一代苗期基因表达较亲本明显不同 ,表现为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的差异 ,但与分蘖初期相比 ,小麦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在分蘖盛期的基因表达差异更明显 ,并且在分蘖初期主要为量的表达差异 ,而生长至分蘖盛期时 ,质的表达差异比例显著增高 ,这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献  陈佩度  刘大钧  
利用形态特征的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计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PMCMⅠ)染色体构型分析以及C-分带,从普通小麦与大赖草(LeymusracemosusLam)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3个二体异附加系:95G04,95G16和95G23,其PMCMⅠ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16Ⅰ+20.25○Ⅱ+1.67Ⅱ,0.35Ⅰ+18.95○Ⅱ+2.87Ⅱ和0.19Ⅰ+20.07○Ⅱ+1.83Ⅱ。染色体C-分带结果表明:95G04,95G16,95G23分别为大赖草第1号,第4号,第5号染色体的二体异附加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学军  孙蕾  何莉炜  胡铁峰  孙会改  周印富  林小虎  王洪刚  
对长穗偃麦草(Thinopurum ponticum,2n=70)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的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育种新材料,为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学研究和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进行考种,形态学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和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材料SNTE0923的株高介于亲本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之间,穗较长,有芒,群体整齐度较好;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大部分单株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慧敏  赵凤梧  栗雨勤  王雪征  张文英  李爱国  孟祥海  
对普通小麦兼性无融合生殖基因型HS 86 11细胞胚胎学连续切片观察 :在胚囊形成过程中 ,从造孢细胞出现至八核幼小胚囊期 ,行有性生殖。可观察到有性生殖典型特征 ;八核幼小胚囊形成至成熟胚囊期 ,卵器发生一次核内有丝分裂 ,分裂后的两个子核进行融合 ;卵细胞在开花前两天 ,提前发育 ,行单性生殖 ;去雄后的小花内 ,卵细胞自主发育到二核幼胚阶段 ,与静止时期的极核细胞或极核自主融合后产生的次生大细胞及完整的反足细胞 ,同时存在 ;开花后 ,卵细胞始终保持领先发育 ,形成提前分化的幼胚与落后的游离胚乳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夏先春  王德森  Morten Lillemo  何中虎  
【目的】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籽粒硬度变异类型,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方法】以来自CIMMYT的176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为材料,采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试仪、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SDS-PAGE凝胶电泳对其SKCS硬度及其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硬质基因型均为Pina-D1b/Pinb-D1a类型,软质基因型有Pina-D1a/Pinb-D1a、Pina-D1j/Pinb-D1i、Pina-D1a/Pinb-D1i和Pina-D1c/Pinb-D1h等4种类型。其中Pina-D1j/Pinb...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海泉  杨虹  郎杰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的成胚率、成苗率及F1代的田间表现,为提高小麦的杂交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矮败不育系(RH/CS)、中国春、辽春10号3个春性小麦及济南17和济麦20 2个冬性小麦为供试小麦材料,Y122、Y212、Y215为3个粗山羊草材料,先以小麦为母本,粗山羊草为父本构建正交组合,并在去雄后1~5d连续授粉,分析授粉次数对授粉率的影响,再以粗山羊草为母本,普通小麦为父本构建反交组合,分析各组合下胚、胚乳的形成情况;对正交组合进行幼胚拯救后,统计各组合的成胚率和成苗率;并将幼苗移至大田中,观察F1代的田间表现。【结果】小麦反交组合的授粉率(70.32%)远高于正...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思敏  李军辉  樊路  
利用中国春ph1b突变体和中国春为母本 ,分别与甘肃黑麦和兰州黑麦杂交 ,F1 观察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 ,并用中国春回交 ,统计回交结实率。研究表明 ,无论以CSph1b还是以CS做母本 ,用甘肃黑麦做父本的杂交组合 (CSph1b×甘肃黑麦和CS×甘肃黑麦 )F1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水平 ,均明显高于用兰州黑麦作父本的杂交组合 (CSph1b×兰州黑麦和CS×兰州黑麦 )。首次发现在中国的黑麦品种甘肃黑麦中含有促进部分同源杂色体配对基因。F1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配对情况分析表明 ,甘肃黑麦中可能含有 ph1b like基因 ,其作用与ph1b基因相似。回交结实情况表明 ,用甘肃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