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4)
2023(2921)
2022(2706)
2021(2415)
2020(2124)
2019(5008)
2018(4917)
2017(9209)
2016(4586)
2015(4909)
2014(4602)
2013(4541)
2012(4298)
2011(3979)
2010(4128)
2009(3917)
2008(3760)
2007(3389)
2006(3242)
2005(3069)
作者
(13983)
(11666)
(11551)
(11054)
(7427)
(5589)
(5181)
(4441)
(4362)
(4160)
(3901)
(3793)
(3769)
(3683)
(3591)
(3542)
(3369)
(3348)
(3259)
(3245)
(2905)
(2891)
(2782)
(2646)
(2552)
(2535)
(2520)
(2475)
(2385)
(2276)
学科
(19290)
经济(19277)
管理(15766)
(11463)
(10067)
企业(10067)
环境(9284)
方法(6601)
(6051)
(5721)
数学(5200)
数学方法(5078)
中国(4860)
(4698)
(4512)
规划(4407)
环境规划(4268)
地方(4077)
关系(3984)
业经(3625)
理论(3431)
(3329)
(3209)
(3193)
贸易(3189)
(3107)
(3089)
资源(3036)
博弈(2973)
博弈论(2973)
机构
大学(67006)
学院(65194)
(27221)
经济(26718)
管理(24714)
研究(24513)
理学(21197)
理学院(20964)
管理学(20521)
管理学院(20408)
中国(18209)
科学(15134)
(14891)
(12707)
(12626)
(11825)
研究所(11531)
中心(10757)
(10416)
业大(10016)
财经(9737)
北京(9317)
农业(9147)
(9069)
(8809)
(8768)
师范(8716)
经济学(8243)
(8058)
(7540)
基金
项目(44687)
科学(35506)
基金(33537)
研究(31186)
(30091)
国家(29886)
科学基金(25610)
社会(20768)
社会科(19754)
社会科学(19745)
基金项目(17448)
(17115)
自然(16822)
自然科(16426)
自然科学(16418)
自然科学基金(16099)
(14515)
教育(13924)
资助(13846)
编号(11495)
重点(10287)
(9691)
(9656)
成果(9383)
国家社会(9191)
(9119)
科研(8824)
创新(8537)
(8459)
计划(8284)
期刊
(30573)
经济(30573)
研究(19599)
中国(15640)
学报(12219)
科学(10946)
(10523)
(10336)
管理(10156)
大学(9318)
学学(8598)
教育(7408)
农业(6818)
技术(5509)
财经(5088)
(4986)
金融(4986)
经济研究(4864)
(4430)
业经(4157)
问题(3964)
(3929)
资源(3847)
图书(3786)
(3696)
(3664)
技术经济(3238)
科技(3226)
统计(3146)
业大(3120)
共检索到103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林  高宏霞  
文章通过建立不同情况下的博弈模型,在理性经济人的经济学假设下,研究了环境监管部门和厂商之间的博弈是如何导致环境恶化的过程。博弈模型决定的的结果是排放标准p和超标排放罚款率t。发现增大厂商的经济激励、博弈能力和保留效用会恶化环境污染;相反,限制环境监管部门的经济激励和厂商的固定收入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文章首次利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了排放标准p和超标排放罚款率t的形成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华锡  刘耀彬  胡森林  封亦代  
厘清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如何作用于环境污染有助于理解中国环境压力形成的原因,而当前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区域合作,空间溢出效应更不容忽视。通过将反映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的非对称性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作用下,产业集聚如何作用于环境污染。研究发现:(1)中国的省域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即邻近省域的环境污染会加剧本省的环境污染;(2)产业集聚有利于促进人均工业二氧化硫减排,却对人均工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反而导致了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当考虑外商直接投资作用时,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产业集聚,会增加0.428%的人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81%的人均工业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0.240%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上结论都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说明结论真实可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陈翰科  
本文结合审计中发现的污染物总量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上分析原因,并提出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豪  刘辉煌  
基于1993~2008年中国地区层面的数据,以各省区腐败案件的发案数作为腐败的衡量指标,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的联立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较为系统地考察了腐败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败既可以通过降低环境规制或扭曲环境政策直接加剧环境污染,也可以通过降低收入水平间接降低或增加环境污染。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化,腐败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出先改善后恶化的动态变化,且受各地区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腐败对东、中、西部地区环境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梯阶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卢越  
文章针对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这一环境规制措施的实践过程特点,构建了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下的政府与企业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分析不同情形下的政府期望社会成本与企业削减污染成本的动态平衡关系,给予实施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为何难以有效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合理解释。文章研究证明,政府无论是采取软性还是硬性限额方式实施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企业均可利用其信息优势争取到宽松的允许污染排放限额,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污染排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陆旸  
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国际间的要素流动,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全球化的内容。本文将环境与增长、环境与贸易、环境与就业、环境与人口迁移等研究文献纳入到一个开放宏观分析框架中,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际分工使"南—北"之间存在了多纬度的"环境不平等":首先,环境与经济增长问题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增长极限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贸易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相关性的争论。随着研究的推进,环境与增长问题越来越类似于一枚硬币的两面,难以同时兼得,但是,由于国际分工模式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却为发达国家提供了"污染储藏地"。其次,虽然环境规制使企业损失了部分"棕色"就业,但是环境保护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龙  潘安  
论文沿用经典EKC分析框架,在现有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研究基础上加入了出口贸易开放度、利用外资水平、研发水平及污染治理水平等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包括115个资源型城市和170个非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GMM估计的方法,实证考察了出口贸易和FDI是否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显著地加剧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FDI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中国主要地级城市的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呈"倒U型"的库兹涅茨关系;环境影响因素对各类资源型城市污染排放产生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原因在于不同类型城市存...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欢  
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6年26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估计方法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当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当金融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正相关;当金融发展处于中高水平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负相关;(2)整体上金融发展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各地在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应根据当地的金融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政策,使金融发展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清  张晓嘉  
工业集聚是否加剧了环境污染?这种发展形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从产业专业化集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专业化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2003-2020年中国27个工业2位码行业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3位码行业层面也同样成立。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德国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分析,其结论仍然成立。此外,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三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影响工业污染排放。其中,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加重了工业污染排放,但通过调整产业污染结构和绿色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永贝  宁金辉  苑泽明  
在绿色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基于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和2015年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名单,选取我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保环责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未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投保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更低,即投保环责险有助于缓解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环责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更为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曹毅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实证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和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环境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要素市场扭曲延迟了经济规模和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成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分区域和分行业类型,要素市场扭曲均加剧了三大地区和三类行业环境污染,但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影响最小,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升和加剧腐败提高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影响经济规模、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减少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而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上述渠道导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冉  蒲艳萍  
基于地方政府间引资竞争视角,细致考察了环境污染对劳动力价格扭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微观数据,借助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度出微观个体层面的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扭曲均值约为37%。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显著加剧劳动力价格扭曲,牺牲环境质量的经济发展方式并未提高个体劳动者经济福利。环境污染损害健康人力资本,降低劳动生产率,同时地方政府引资竞争存在对环境标准和劳动条件的"竞次效应",导致高污染排放强度和低实际工资率并存的现象,污染企业作为环境恶化的市场主体,未能充分承担污染环境的社会成本。工具变量估计支持上述结论,在考虑不同污染指标、经济规模以及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后,结论仍然稳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污染对收入分配的实际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占华  
本文利用中国23个省(市、区)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来衡量污染,分别从全国及地区角度考察了收入增长及分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诸如人均能源消费量等相关变量后,在全国范围内存在人均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拐点处的人均收入遥不可及,而碳排放强度则不然。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环境质量改善不利。按地理标准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与否与所选区域以及污染物指标息息相关,且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性差异。进一步按人均收入高低及资源禀赋标准进行分类的估计结果支持了以上结论,且对于人均收入高或资本丰裕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对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明生  王帅  
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2003~2015年的城市数据,从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集聚角度分别考察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倒"U"型效应,而协同集聚与环境污染不存在倒"U"型效应,协同集聚的污染系数低于制造业集聚;京津冀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影响严重,技术水平、环境规制强度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交叉项对大气污染的减排效应不显著,对水污染具有较好减排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