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10)
2023(5533)
2022(4478)
2021(4298)
2020(3677)
2019(8451)
2018(8275)
2017(14968)
2016(8449)
2015(9893)
2014(9662)
2013(9215)
2012(8693)
2011(8035)
2010(8441)
2009(7514)
2008(7403)
2007(6935)
2006(6328)
2005(5583)
作者
(22092)
(18392)
(18094)
(17655)
(11857)
(8582)
(8574)
(7047)
(6951)
(6928)
(6279)
(6116)
(5947)
(5930)
(5758)
(5736)
(5353)
(5352)
(5209)
(5158)
(4846)
(4478)
(4397)
(4313)
(4271)
(4239)
(4201)
(4178)
(3816)
(3594)
学科
(29947)
经济(29917)
管理(18369)
(14323)
中国(11343)
(11297)
企业(11297)
方法(9201)
教育(9029)
(8702)
理论(7598)
地方(7546)
数学(6947)
(6885)
(6785)
贸易(6778)
数学方法(6776)
业经(6674)
(6599)
(6568)
金融(6568)
(6206)
(5912)
教学(5618)
农业(5595)
关系(5353)
(5240)
(5188)
银行(5181)
世界(5036)
机构
大学(111733)
学院(104303)
研究(42806)
(40544)
经济(39448)
管理(35455)
中国(32286)
理学(28885)
理学院(28448)
管理学(27626)
管理学院(27400)
(26125)
科学(23682)
(20969)
(20951)
中心(19551)
(18600)
研究所(18546)
师范(18475)
(18167)
北京(17435)
(16415)
(16230)
教育(15778)
师范大学(15141)
财经(15013)
(14248)
(13687)
业大(13439)
技术(12348)
基金
项目(64868)
研究(53395)
科学(50388)
基金(44056)
(38137)
国家(37780)
社会(31450)
科学基金(31286)
社会科(29572)
社会科学(29566)
教育(26939)
(24726)
编号(23137)
(22096)
成果(21989)
基金项目(21988)
资助(18163)
自然(18137)
课题(17925)
自然科(17676)
自然科学(17671)
自然科学基金(17305)
重点(15511)
(15090)
大学(15003)
(14899)
(14226)
项目编号(14049)
(13751)
(13471)
期刊
(50523)
经济(50523)
研究(41433)
中国(34444)
教育(30473)
(16323)
学报(15509)
(14981)
管理(14932)
大学(13504)
科学(13480)
(11477)
金融(11477)
图书(10658)
学学(10430)
技术(10424)
农业(10323)
国际(9086)
书馆(8146)
图书馆(8146)
经济研究(8014)
(8002)
财经(7155)
职业(7150)
世界(6993)
业经(6842)
问题(6469)
高等(6460)
(6345)
(6330)
共检索到192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容霞  Lennart Wikander  
学科国际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以国际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普遍关注的一项工作。作为高校自我评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国际评估日渐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衡量学科发展状况的一个核心因素,科研在整个学科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研国际评估,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捷飞  何海燕  
当前文献对于学科内涵与属性的界定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包涵环境、制度、组织、权力等外界力量的"组织"属性,第二是来源于学科本质的"知识"属性。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结合学科的双重属性以及我国学科建设实践,提出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重点论述了学科知识子系统模型、学科组织子系统模型以及"自组织-他组织"的耦合机理,同时从过程视角探讨了学科知识与组织系统的动态演化,构建一个一流学科研究的框架,阐释了一流学科生成的机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承波  
在"双一流"建设中,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排行评估存在的方法论缺陷,需要确立大学学术品质是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排行的共同基石,回归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学术品质导向。这对于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大学的一些外在可操作性测量指标达到世界前列,较易实现,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品质,则是大学的长期追求。学术品质评估导向有助于大学在推进学校整体或学科建设中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质量进展和在世界一流大学方阵中的位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峰  姜国华  
介绍了北京大学开展学科国际评估的做法,即,引入战略管理的相关方法,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标准化评议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常规化、制度化的方式对院系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进行全方位"诊断式"评估。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国际同行评议的经验和效果,就建立常态化国际评估机制、保障评估过程独立性、关注人才培养、辩证看待和准确理解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和讨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国际化进程等都给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把握建设实质和内涵,构建和完善择优遴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协调机制、自主办学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守恩  曹文泽  谢辉  蔡三发  
上海市启动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率先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展部市共建部属高校计划与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双管齐下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建刚  
文章目的在于对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资产评估研究现状,做一综合认识和评价。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稳步推进,我国资产评估业发展神速,市场地位凸显,在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辩解市场视角,分析了促进我国资产评估发展的理论需求和理论供给的现状,发现我国资产评估理论研究长期滞后于实践,目前评估业的健康发展与资源配置功能正经历着"瓶颈"现象,从而解释了当前加强资产评估研究与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对高校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起静  
经济影响一直是事件旅游研究中最受学者广泛关注的话题。虽然事件经济影响不是事件旅游文献中最早被研究的问题,但却是第一个被完整研究的主题。从1977年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关于事件经济影响研究的文章到现在,事件经济影响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许多学者介入其中。但由于经济影响的复杂性,至今该项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概念界定、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76篇事件经济影响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对事件经济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论做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事件经济影响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估框架,为致力于事件经济影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广林  
学科发展性评估具有建设性,着重客观分析学科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态势,是以提升学科发展潜力为主的内部评价活动。它超越外部主导的水平性评估的竞争性、功利性,在关注学科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科内部战略规划、发展机制,"发展"是其追求的核心目标。学科国际评估是一种典型的发展性评估。我国大学世界一流学科评估应以国际一流学科发展水平为标杆,采取与国际接轨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学科发展水平和机制进行诊断,确定所评学科在国际一流学科坐标系中的位置,找出阻碍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性因素,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和目标,明确学科研究的关键领域和投入重点,促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务农  娄枝  李永鑫  
当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即上升为重要议事日程。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角是克服"指标意义上"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制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域包括一流学科生成的表征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层面;监测评估的观测点即由上述三方面展开的参考性指标体系。但监测评估的参照指标是柔性的、开放的,在实施中既要参照设定的目标又不囿于设定的目标;监测评估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依靠在地专家观察员的"人文眼光""内部眼界""日常介入"和"深度描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晋秋  
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校类型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其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我国可吸收各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并认定一批研究型大学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从中逐渐在我国建设并形成世界一流大学。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定位,并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研究型大学,统筹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翟亚军  王晴  
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尘埃落定,"双一流"建设的序幕全面拉开。"双一流"建设语境下,大学评估和学科评估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科评估存在的窄化、泛化、矮化和固化等现象,从被忽略的评估局限、被夸大的评估功能、被扭曲的评估诉求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剖析,指出要开展服务于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评估,要恪守去利益化、去行政化、去功利化三大原则,回归学科本真,坚守评估初心,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对比了学科评估指标与双一流重点建设任务的契合情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依据两个导向创新学科评估体系;开发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立德树人,融入体现教育价值观、人才使命感与责任心的评价指标;探索体现"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具体评价指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我国目前实施的学科评估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竞争性评估和问责性评估,其在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学科评估主导学科建设、学科排名竞争"白热化"等消极影响,以及学科建设中的"锦标赛效应"和"天花板效应"。原因在于学科评估的目的迷失和目的与手段的倒置。需要回归为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而评估的学科评估目的,确立"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学科评估原则,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高校通过改革创新来开展"双一流"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褚照锋  
通过系统比较24个地方政府"双一流"政策的颁布时间与机构、文本名称与结构、规划时间与目标发现:地区间差异较大,但规划目标数字化特征明显。其指导思想上凸显区域特色,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推进策略上主要体现分层分类支持、资源优化整合、前后政策衔接、巨额资金投入,保障策略上强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绩效动态考核。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需注重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省域高校的科学分类、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政策设计的系统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