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7)
2023(11328)
2022(9615)
2021(8980)
2020(7642)
2019(17549)
2018(16979)
2017(33503)
2016(17244)
2015(18948)
2014(18489)
2013(18082)
2012(16493)
2011(14679)
2010(14298)
2009(12747)
2008(12261)
2007(10264)
2006(8547)
2005(7355)
作者
(46700)
(39466)
(38848)
(37294)
(25039)
(18924)
(17600)
(15249)
(14990)
(13892)
(13171)
(13147)
(12538)
(12245)
(12091)
(11996)
(11521)
(11261)
(11203)
(11117)
(9533)
(9509)
(9406)
(9127)
(8829)
(8751)
(8575)
(8128)
(7913)
(7624)
学科
(77851)
经济(77778)
管理(47539)
(47105)
(39459)
企业(39459)
方法(36420)
数学(31600)
数学方法(31162)
(18716)
(18036)
中国(17545)
业经(16865)
地方(16270)
(15394)
理论(12614)
(12567)
贸易(12559)
农业(12531)
(12198)
(12168)
技术(11995)
产业(11808)
(11516)
财务(11474)
财务管理(11454)
企业财务(11002)
(10676)
(10363)
金融(10361)
机构
大学(239080)
学院(237862)
(102864)
经济(101120)
管理(95268)
理学(83682)
理学院(82820)
管理学(81307)
管理学院(80856)
研究(77984)
中国(56589)
(48606)
科学(46607)
(45887)
财经(37692)
(36978)
(36766)
中心(36071)
业大(34997)
(34504)
研究所(33989)
(33262)
经济学(32989)
(30056)
经济学院(29861)
师范(29758)
北京(29502)
(28930)
农业(28659)
财经大学(28575)
基金
项目(171570)
科学(137595)
基金(128081)
研究(123860)
(112159)
国家(111315)
科学基金(96901)
社会(81859)
社会科(77913)
社会科学(77896)
基金项目(67974)
(65866)
自然(62964)
自然科(61512)
自然科学(61493)
自然科学基金(60371)
教育(56677)
(55836)
资助(51533)
编号(47642)
重点(39016)
(38558)
(37606)
成果(36780)
(36762)
国家社会(35119)
创新(34350)
教育部(33624)
科研(33228)
人文(32848)
期刊
(103684)
经济(103684)
研究(66388)
中国(40821)
学报(36708)
(35861)
管理(35471)
科学(34776)
(32050)
大学(28942)
学学(27508)
农业(21798)
教育(21732)
技术(21217)
财经(18936)
(18166)
金融(18166)
经济研究(17495)
业经(16745)
(16500)
问题(14299)
(12106)
技术经济(11747)
统计(11310)
(11164)
科技(11151)
(10949)
(10552)
商业(10536)
理论(10233)
共检索到332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子木  
产业区变迁模型结果表明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一个地区的企业网络密度处于效率区间内是使该地区成长为产业区并取得良好经济绩效的重要条件。并且 ,这个效率区间取决于该地区当期及以往各期的企业网络密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木  张小蒂  
本文关注产业区的变迁。我们首先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外部性概念,提出网络密度的定义,并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产业区变迁模型;然后将滞后的外部性引入分析并发展了原有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个地区的企业网络密度处于效率区间内是使该地区成长为产业区并取得良好经济绩效的重要条件。并且,这个效率区间取决于该地区当期及以往各期的企业网络密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继忠  冀刚  
文章在继承和集成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从分工理论的视角重新挖掘外部性与产业发展相关性的理论根源与内涵,并借鉴Glaeser(1992)的划分方法将外部性区分为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同时也将产业发展聚焦为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从而构建出ESG理论分析框架,进而能够使外部性、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综合考查外部性对产业发展影响的作用机理,以期能够为"新常态"下中国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郑石桥  王建军  赵玲  
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为依据,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调查,根据115个企业的有效问卷,经过统计分析,本文有如下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水平高于"一般",但未达到"较好"水平;与控制环境相比,企业更重视控制活动;在控制活动中,与间接控制活动相比,企业更重视直接控制活动;在控制活动中,与附加的控制活动相比,企业更重视融于流程中的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中,企业对间接控制环境和直接控制环境的重视无差异;最近几年来,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都得到加强,控制活动的加强程度要大于控制环境;在控制活动中,直接控制活动的加强程度要大于间接控制活动;当整体控制水平不高时,控制环境和控制活动呈正相关关系。上述发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春晖  赵伟  
集聚外部性作为解释集聚原因的主要论题,一直是空间经济学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两区域两产业模型,刻画了区域开放引致相同产业集聚、不同产业(上下游产业)协同集聚的经济过程,并由此揭示厂商在区域开放条件下选择集聚(协同集聚)布局的动因在于获取不同类型的集聚外部性利益,且这一集聚外部性利益的获取对于实现地区经济绩效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落脚于地区产业升级,旨在证实区分三种集聚外部性利益对于打通"区域开放—产业集聚—地区经济绩效—地区产业升级"整个理论链条机理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建林  
幸福概念缺乏严谨定义是社会和谐理论研究的主要瓶颈,本文基于生命科学所构建的"幸福微观机制理论"为幸福提供了统一解释。"基因表达"假说使幸福概念获得了生物学起源:幸福感是诸多基因在大脑情绪中枢联合表达的先验性规定,基因实际表达由个体所消费的生物性和社会性资源决定。"大脑中枢理论"揭示了幸福生产原理:外脑皮层对中脑生物能做功跨时空维度的积分,是个体认同自身幸福程度的基本判据;生存环境中六种基本资源相对价格和个体相对生产能力,共同构成追求幸福最大化的客观约束。扩展的"幸福模式理论",揭示了"世界快乐地图"展示的国家幸福排名之谜;预测了社会发展和幸福模式分布函数关联变化路径;得出社会和谐与两种社会分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戈  储小平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提供了一个解释中国现代报业发展变迁的“两阶段论”基本理论框架,第一阶段即政府主导、以经营分配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财政成本拉动型”的强制性企业化;第二阶段是指报社主导、政府规制、以采编运作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市场利益推动型”诱致性市场化。本文暗示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报业必然要在政治-经济的双重角力下渐进式前行,相比于国有企业等经济制度的变革而言更为曲折与反复,但是报业的产权市场化进程对中国报业未来的发展影响可能较之政治因素的影响更为深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彪华  
国家审计准则可以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并且与审计事业开创、探索和发展过程紧密相连,在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提高审计机关行政能力以及提升审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准则发展演变的过程,根据一定特殊事件可以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本文从经济学基本理论中的供求理论出发,从供给、需求和均衡三个角度分析推动准则变迁的动因,并且影响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体能动性和审计目标演变,二是审计实践发展、技术进步和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其他准则规范化和国际交流推进。从国家审计准则变迁产生的积极效果来看,国家审计准则不断修改完善,为构建并完善审计规范体系提供基础要素,满足了提高审计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在修订过程中保持自身发展特色,并且与其他准则体系和国际准则相接轨与协同的特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守一  
在前几年思考的基础上,1996年我对理论经济学提出了一个假说,这就是经济对策论、非均衡论、非线性论、经济周期论,表面上各研究各的问题,本质上存在一致性.经济对策是因,非均衡是果,非线性与经济周期是两种表现形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丰义  房汉廷  
一、经营力假说的提出在各种经济学文献中,到处都有经营、经营能力的论述,但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忽略了对经营力的研究,一直把它等同或混同于经营或经营能力。由此就引发了许多现代经济学无法解释的问题,即不管是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还是计划的资源配置方式,都普遍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詹浩勇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对我国的就业问题带来了两种负面影响:一是降低了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二是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由于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没有构建起吸纳劳动力,特别是传统劳动力就业的机制,一遇外部冲击便会倒逼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使重化工业战略更加得到强化。因此,应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恒  王建成  吴维库  
牧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曾经被讽刺为大而全小而全,现在又重新被重视了。我国饲料行业发展大致可归纳为四个阶段(时间上有一些交叉期),即"点"对"点"的竞争时代"、线"对"线"的竞争时代"、面"对"面"的竞争时代以及"产业链"对"产业链"的竞争时代。1."点"对"点"的竞争时代点对点的竞争是竞争的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朝芳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合法性理论有助于揭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企业组织变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政府管制之间具有相应的逻辑关系。初步确立基于合法性理论的规范研究框架,以研究企业不同组织变迁阶段环境责任、环境战略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情形及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曜祖  张平  
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制度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发生及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博弈论模型,构建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诱致性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成功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初始收益和规避中央推行变迁成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民接受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拒绝成本之间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成功实现与制度环境相关,制度环境会推动出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临界点。从本质上说,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来逐步改变政府的决策行为,最终使其转化成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得到实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斌  
本文运用国际机制理论所阐述的国际机制变迁模式分析了战后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变过路径和发展趋势,指出在当今全球化和多极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多边贸易体制得以维持和发展的根源在其错综复杂的议题网络和稳定的组织结构,而两者的共存也正是国际行为主体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冲突与合作的反映。因此,对于刚刚参与多边贸易体制的中国而言,既应在积极的合作中维持体制稳定,又有必要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成员在多边谈判中争取特殊的过渡性差别待遇,从而在融入以市场经济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经济制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特殊利益,争取有利的生存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