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0)
2023(6300)
2022(5013)
2021(4693)
2020(4035)
2019(9262)
2018(8965)
2017(17201)
2016(9276)
2015(9999)
2014(9961)
2013(9671)
2012(9107)
2011(8375)
2010(8766)
2009(7900)
2008(8213)
2007(7420)
2006(6680)
2005(6291)
作者
(28320)
(23719)
(23347)
(22560)
(15450)
(11420)
(10549)
(9022)
(8985)
(8694)
(8331)
(7979)
(7974)
(7696)
(7688)
(7328)
(7007)
(6835)
(6787)
(6780)
(6129)
(5945)
(5844)
(5631)
(5469)
(5232)
(5206)
(5029)
(4949)
(4825)
学科
(38902)
经济(38854)
(25478)
管理(24184)
(21231)
企业(21231)
方法(16136)
数学(13013)
数学方法(12773)
(10967)
中国(10859)
(10298)
(9498)
业经(9039)
(8271)
理论(7868)
(7137)
贸易(7133)
地方(7083)
农业(6980)
(6886)
(6640)
银行(6616)
(6591)
金融(6590)
(6369)
(6027)
(6020)
(5884)
(5743)
机构
大学(138998)
学院(135564)
(53924)
经济(52831)
研究(51942)
管理(47670)
理学(40914)
理学院(40305)
管理学(39382)
管理学院(39093)
中国(37239)
科学(32896)
(30291)
(27574)
(26604)
(26480)
研究所(25272)
中心(21887)
(21652)
业大(21111)
农业(20971)
财经(20942)
(19945)
师范(19720)
(19131)
北京(18904)
(18567)
经济学(17035)
(16670)
师范大学(16237)
基金
项目(90665)
科学(71792)
基金(67305)
研究(63621)
(60724)
国家(60258)
科学基金(50427)
社会(40840)
社会科(38773)
社会科学(38759)
基金项目(34812)
(34059)
自然(33108)
自然科(32438)
自然科学(32423)
自然科学基金(31860)
(29846)
教育(29786)
资助(27568)
编号(24098)
重点(21381)
成果(21025)
(20466)
(19170)
(18537)
(17881)
课题(17769)
国家社会(17622)
科研(17553)
创新(17372)
期刊
(59962)
经济(59962)
研究(42318)
中国(29002)
学报(27122)
(24313)
科学(23771)
(20455)
大学(20080)
管理(19001)
学学(18724)
教育(17869)
农业(16323)
(12528)
金融(12528)
财经(10988)
技术(10905)
经济研究(10044)
(9531)
(9195)
业经(8771)
(8138)
问题(8084)
(7424)
业大(7090)
国际(6439)
世界(6430)
图书(6385)
技术经济(6238)
科技(6162)
共检索到208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雪  杨向荣  
《从前慢》是一个竞速时代慢速审美现代性的寓言文本,木心对少年时代小镇生活的蒙太奇式书写,实则是对“从前慢”的生活追忆,是一种“慢记忆”的书写,它不仅承载着离散在外游子的怀旧之情和乡愁意识,也提供了一个反思竞速现代性的生存镜像和批判视角,呈现出走向慢速现代性的审美话语隐喻。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李传贵   冯铁山  
<正>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材料强调个体“自我意识”的意义,用“技术”“时间”等物质条件限制或摧毁“自我意识”的生成和发展,引发思辨。材料本身只是一个具体情况的“隐喻”,本质上是思考人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实现“竞速生存”以及人在“竞速生存”时代如何保持“自我意识”而不被俗世的洪流湮灭。下面基于审美状态的视角,从技术本质、人技交互、信仰救赎三个角度对材料的隐喻进行解析论证,批判“速度审美”暴力,弘扬中国“天人相亲”的审美传统,助力学生在生活中实现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畅  
隐喻,作为修辞领域的重镇,学界研究已多,堪称硕果累累。本文也谈寓言隐喻,但不同之处在于,本文将其置于"思想修辞"的视域中进行观照。"思想修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系统,它试图在语言修辞之外探讨一种思想层面上的广义修辞现象。简言之,所谓"思想修辞",就是运用修辞的方法、手段来进行思维和思考,或曰在思想、思维过程中带有修辞的痕迹和影响,凡具有这些特征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思想修辞"。提出并论证思想修辞,是在中国学界从"狭义修辞学"到"广义修辞学"转向这一大背景下进行的。研究思想修辞,提出和明确整体概念固然重要,但更为要紧的是要像语言修辞有自己的"修辞格"一样,也确立"思想修辞"自己的研究范畴。由此考量,"寓言隐喻"可视为"思想修辞"的基本范畴之一,而富含寓言故事的《庄子》是其重要文本。《庄子》大量运用寓言及比喻、明喻、暗喻等修辞手段,无疑富含修辞元素,但其绝不仅限于语言层面,而是存在于思想和思维层面。在此,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格,而且还是一种认知方式。"心斋""心驰""坐忘""丧我"等构成了庄子认知表达的思维层面,其思想贯通全篇,由直觉性的心神直接抵达道之核心。显然,这种以寓言隐喻为载体的修辞活动要高于"语言修辞",是一种"思想修辞"。而将"寓言隐喻"视为一种"思想修辞"范畴,置于这一整体系统中观照,或有新意与启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晔  
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教育隐喻是人与自然的粘合剂,并能凭借丰富的想象空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灵舒展。对教育隐喻的解读是新的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的关注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的活动,所以呼唤隐喻的回归,教育更易达成人性完善的目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辉  谢贵华  
本研究旨在探讨工作记忆广度和语言水平差异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隐喻句这一特定句型理解的影响。通过英语工作记忆广度、英语语言水平及英语隐喻理解的研究测试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工作记忆广度、英语语言水平与其隐喻理解能力高度相关,工作记忆和语言水平高低两组t检验结果均呈显著性差异。工作记忆广度及语言水平是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隐喻理解的两大因素,故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知识面拓展及工作记忆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隐喻理解能力。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万世长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权力,特别是软权力或软实力在政治话语中实现的工具。文章分析了隐喻话语和软实力建构的相互关系,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为例,提出了权力斗争即旅程,权力斗争非上即下以及权力即资本等软实力隐喻化图示,认为隐喻图示在软实力构建过程中起到推翻已有权力话语体系的关键作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霞  
微信由社交平台走向电子商务,微商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场景之一。一个微商群在日常互动中通过拟亲属称谓、营造仪式感、设计荣誉体验、生活化聊天等方式将社交与商业活动融合,用隐喻家庭成员和家庭关系的方法将不同背景和不同职业的群成员拟制成类家庭,在线上商务活动中延伸了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与维持虽然在新的生活场景中展开,但仍然延续和继承着人际关系的旧规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维  徐文彬  
隐喻思维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思维。一直以来,教学隐喻都是教学研究者认识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理论"受众"达成教学理解的有效方式。在当前多元教学研究范式并存与融合的趋势下,教学隐喻仍可在教学理论的假设、论证和表述中发挥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认知功能。但在使用教学隐喻时,我们应将其与事实的、逻辑的言说方式相结合,尽量避免教学隐喻认知的模糊性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伟  
本文认为课程是文本 ,而课程文本则是不断扩展着的隐喻。隐喻理论将推动课程哲学研究的深化。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传统课程论哲学的弊病 ,指出其一元封闭的特性和造成受教育者依附性地位、抹杀其创造性和个体性的根本症结 ;第二部分则在此基础上以解释哲学、解构哲学的视野分析课程文本作为隐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 ;第三部分强调指出课程文本作为隐喻的教学状况和教学论意义 ,认为课程文本从说明性到隐喻性的转换促进了读者的诞生及其意义的生成。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雪涛  
阿来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构建了不一样的叙事美学,叙事艺术的创新使得整部作品的文学品质在关于精神信仰的对话与诘问中弥漫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和动人心魄的力量。从创伤记忆的修复出发,阿来以一个祭师的视角记录村庄消亡的史实,跨越地震灾难与人心动荡的巨大鸿沟,一步步探索物质与精神在历经自然震荡和价值流变之后的救赎,试图通过"云中村"这一象征物的建立实现传统与现在的"和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瑞芳  赵紫艺  
《直觉》是古德曼将创作思路逐渐引向新浪潮小说创作这一处女地的代表,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时代因素,如城市背景、科技发展和知识分子群体等,为从城市视角描绘当代美国犹太裔作家坚守、发展传统犹太性打开了一扇窗。小说以古德曼的叙事空间意识指向为出发点,借助于城市社会空间的多重隐喻意义,展现漫游人物的城市空间体验、精神之旅,具化当代犹太人的城市生活图景及美国现实社会的空间图谱,以此关注、反思当代犹太人的漫游生活状态,揭示新生代犹太作家如何结合时代特色和空间文学内涵去演绎犹太意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魏宏聚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的意识世界。教育学中的"生活"是指事实性的、被知觉的日常生活。学术界借助现象学"生活世界"理论诠释教育脱离生活的种种问题,其并非在严格意义上应用"生活世界"概念,因为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与教育学中的"生活"内涵没有共通性。教育学者之所以借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可能并未考虑其内涵的差异,而是学术界或教育学者借物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纪兰香  
近代小说家对上海城市地理空间清晰而精确的描写,客观上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独特的上海小说地图:以四马路为核心的英租界处于中心区域,法租界和美租界处于次中心区域,边界则在显性空间和隐性空间之间。近代上海小说地图,不仅勾勒出上海城市空间的分布形态,同时还具有家国焦虑、都市困惑以及乡土情结等多重空间隐喻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靖  
现代教育具有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教育、增加教育的选择性、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等鲜明特征。作为工业革命后出现的全新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践行着现代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邰鹏峰  
在"天职与责任"的理念指导下的经济行为可获得既定的经济利益,而经济利益的实现会催生出对精神利益的追求,精神利益的获得性强化进一步推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利益价值的实现。对这一路径进行现代性解读,我们会清晰地看到这一路径的价值通约性、物性化和世俗性以及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重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建设、倡导责任伦理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