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0)
- 2023(8795)
- 2022(7553)
- 2021(7017)
- 2020(6146)
- 2019(14359)
- 2018(14383)
- 2017(27616)
- 2016(14791)
- 2015(16656)
- 2014(16464)
- 2013(15964)
- 2012(14281)
- 2011(12970)
- 2010(13463)
- 2009(12731)
- 2008(12514)
- 2007(11025)
- 2006(9871)
- 2005(9013)
- 学科
- 济(60344)
- 经济(60255)
- 管理(47195)
- 业(42055)
- 企(36763)
- 企业(36763)
- 方法(27750)
- 数学(24449)
- 数学方法(23870)
- 财(16655)
- 制(15625)
- 中国(15578)
- 农(14683)
- 业经(13212)
- 学(11479)
- 体(10901)
- 理论(10900)
- 贸(10254)
- 贸易(10245)
- 易(9974)
- 务(9891)
- 财务(9841)
- 地方(9817)
- 财务管理(9815)
- 银(9758)
- 银行(9743)
- 融(9561)
- 金融(9559)
- 行(9298)
- 划(9296)
- 机构
- 大学(208023)
- 学院(206796)
- 济(85281)
- 经济(83500)
- 管理(80946)
- 理学(69723)
- 理学院(68994)
- 研究(68264)
- 管理学(67380)
- 管理学院(67001)
- 中国(52077)
- 京(43863)
- 财(42192)
- 科学(40191)
- 所(33957)
- 财经(32475)
- 江(32028)
- 农(31529)
- 中心(30971)
- 研究所(30419)
- 业大(29631)
- 经(29333)
- 北京(27569)
- 经济学(26341)
- 范(25703)
- 师范(25443)
- 院(25051)
- 州(24886)
- 农业(24328)
- 财经大学(24073)
- 基金
- 项目(138642)
- 科学(110237)
- 基金(101874)
- 研究(100647)
- 家(88905)
- 国家(88242)
- 科学基金(76440)
- 社会(64802)
- 社会科(61529)
- 社会科学(61511)
- 省(54425)
- 基金项目(52894)
- 自然(49753)
- 自然科(48678)
- 自然科学(48667)
- 教育(48127)
- 自然科学基金(47731)
- 划(45730)
- 资助(42749)
- 编号(40251)
- 成果(32981)
- 重点(31717)
- 部(30963)
- 制(30155)
- 创(29273)
- 课题(28736)
- 发(28627)
- 创新(27415)
- 国家社会(27085)
- 教育部(27068)
共检索到314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希芳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为人们理解中国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然而,已有的理论却不足以说明现实社会中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引入有限理性的行为假定,借用博弈论的思想发展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动态博弈模型,并用于分析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作为对模型的一个经验验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丰雷 张明辉 韩松 江丽
超越"强制性—诱致性变迁"二分法,构建动态制度变迁模型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和难题。本文初步构建了一个以个体和权威为主体,包含制度变迁成本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并以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历程中的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权威决策是正式规则的主要来源,个体共同认知则是非正式约束的主要来源,二者共同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变迁成本是重要的激励约束因素,制度变迁的速度则取决于制度变迁成本与个体认知、权威决策三者的一致性程度,一个高效、有序的制度变迁过程应尽量避免三者的背离和冲突。因此,政府主导进行的农地制度改革应特别关注农民认知,尊重农民意愿;对具有高变迁成本的制度变迁采取渐进改革的方式,适时建立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并在改革的速度与质量之间做好权衡,以减少改革阻力,提高改革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玲
对一个农业制度变迁模型的再探讨王红玲(中南财经大学博士后)与已有的关于合作经济的规范理论不同,林毅夫(1988、1992、1994)开创性地将制度性变量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了一个关于农业制度变迁的理论模型(以下简称“林文”和“模型”),并用这一模型较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刚
农业体制转换的制度根源———对一个农业制度变迁模型的改进徐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验表明,中国农业的体制转换是一次成功的制度变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一转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目前的研究虽然对中国农业的制度变迁具有相当深刻的洞察力,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名勇
马克思是较早将国家整合到制度变迁中去的经济学家。通过对蕴藏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挖掘,发现马克思不仅有自己的制度变迁模型,而且还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型。马克思模型重视非正式制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强调国家(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模型对于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无疑是最具有解释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向东
在本文中,制度变迁被尝试引入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生产函数中,进而提出一个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估计比较制度变迁的影响的初步方法和一个将北美与拉丁美洲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的框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东勋
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关于制度变迁的知识结构和利益均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制度需求在制度转型中居于主导性地位,只是由于竞争状况的不断加剧和由此导致的行业性整体利润下滑,造成政府税收减少(甚至成为政府负担)和社会性失业增加,才迫使政府滞后地、阶段性地提供制度变迁的供给。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渐进式改革 市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翠华
文章通过对公交制度变迁渐进性特征的分析,通过建立非对称博弈模型,在深入分析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合理抽象公交行业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经济社会现象,以期更好地解释和寻求改革之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春宇
文章以"地方政府"经营旅游业原动力为出发点,从时空角度动态审视我国旅游业博弈主体关系演进轨迹、逻辑内涵与实质,引入演化博弈论思想,以"地方政府"博弈行为为纽带,将"微观主体"微观层次的"突变"和"中央政府"宏观层次的"选择"连接起来,并以进化安定均衡的产生与打破这一动态过程来构建旅游多元动态博弈模型,以期丰富与完善旅游业管理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宏亮
中国的规制政府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崛起的。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关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比较经济学和制度移植论对其崛起逻辑的解释都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的规制政府是中央政府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信念和认知能力,对原有治理制度进行边际改进的一个供给主导型过程。该过程的路径依赖特征既是引发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也为提高规制效率提供了改革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淼 李亚欣 朱方伟 姜孟彤
转型经济背景下,大企业战略性内部创业被认为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京博控股集团2010~2022年的战略性内部创业实践,运用探索性的纵向案例研究方法,开展了整合内部创业理论与制度逻辑理论的共演研究。研究发现,转型经济背景下大企业开展战略性内部创业,关键在于实现创业“机会—资源—制度”动态整合框架下的适应性共演。具体而言:(1)在利用导向的内部创业阶段,由母体组织和内创单元共同推动“发现型机会开发—突破式资源行动—制度逻辑转型”的适应性共演,突破创业资源不适配的障碍;(2)在探索导向的内部创业阶段,由母体组织和内创单元共同推动“创造型机会开发—延拓式资源行动—制度逻辑发展”的适应性共演,发挥创业资源调用的优势。本文由此构建了战略性内部创业与制度逻辑变迁的两阶段共演模型,该模型一方面解释了大企业如何通过变迁主导制度逻辑,保障内部创业“机会—资源”有效互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大企业通过内部创业推动主导制度逻辑变迁的组织更新过程。研究在做出交叉理论贡献的同时,也为我国推进大企业内部创业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邱蓉 徐坡岭
通过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制度经济学派产权理论的比较,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定义,从产权闭合与自愿重复交易、产权闭合与公共物品、产权闭合与效率和公平标准、产权闭合与要素交换解释等方面阐述其内涵,论证产权非闭合是制度变迁的临界点。
关键词:
产权闭合 重复交易 制度变迁临界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邱蓉 徐坡岭
该文通过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和西方制度经济学派产权理论两大产权理论派系的比较,提出产权闭合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定义,从产权闭合与要素交换解释、产权闭合与公共物品、产权闭合与自愿重复交易、产权闭合与效率和公平标准等四个方面阐述其内涵,结论是产权非闭合是制度变迁的临界点。
关键词:
产权闭合 制度变迁 临界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万伦来 卢越
文章针对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这一环境规制措施的实践过程特点,构建了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下的政府与企业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分析不同情形下的政府期望社会成本与企业削减污染成本的动态平衡关系,给予实施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为何难以有效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合理解释。文章研究证明,政府无论是采取软性还是硬性限额方式实施环境污染排放限额制度,企业均可利用其信息优势争取到宽松的允许污染排放限额,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污染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曜祖 张平
以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制度性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前我国以农民为主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发生及重要作用。通过借助博弈论模型,构建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诱致性制度变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成功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的初始收益和规避中央推行变迁成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农民接受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拒绝成本之间的关系。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成功实现与制度环境相关,制度环境会推动出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临界点。从本质上说,城乡统筹的制度安排可以通过诱致性制度变迁来逐步改变政府的决策行为,最终使其转化成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得到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