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9)
2023(6733)
2022(5516)
2021(5055)
2020(4248)
2019(9533)
2018(9327)
2017(16902)
2016(9173)
2015(10225)
2014(10301)
2013(10023)
2012(9634)
2011(8885)
2010(9106)
2009(8531)
2008(8261)
2007(7874)
2006(7031)
2005(6061)
作者
(28122)
(23771)
(23047)
(22196)
(14741)
(11258)
(10516)
(9174)
(9158)
(8703)
(8119)
(7968)
(7757)
(7596)
(7392)
(7047)
(6824)
(6758)
(6632)
(6558)
(6138)
(5879)
(5703)
(5609)
(5261)
(5230)
(5099)
(5070)
(5029)
(4927)
学科
(34683)
经济(34629)
(25387)
(21484)
管理(18064)
农业(17016)
(12595)
企业(12595)
中国(12263)
业经(12163)
(10215)
方法(9845)
(9784)
地方(9565)
(8276)
教育(7540)
(7438)
理论(7434)
农业经济(7343)
数学(7098)
(7019)
数学方法(6927)
(6489)
银行(6470)
(6350)
金融(6343)
(6316)
发展(6150)
(6128)
收入(6100)
机构
学院(128703)
大学(127288)
研究(49974)
(47087)
经济(45724)
管理(43728)
中国(37675)
理学(36234)
理学院(35744)
管理学(34851)
管理学院(34591)
(32665)
科学(31063)
(29128)
(25797)
农业(23749)
业大(23468)
中心(23427)
研究所(23309)
(22786)
(22687)
(20578)
师范(20368)
(19436)
北京(18723)
(18515)
(17660)
财经(16687)
师范大学(15912)
技术(15396)
基金
项目(85733)
研究(65788)
科学(65658)
基金(58705)
(52341)
国家(51729)
科学基金(41961)
社会(40346)
社会科(37576)
社会科学(37569)
(35506)
基金项目(30496)
教育(29802)
(29276)
编号(28512)
成果(24992)
自然(24924)
自然科(24287)
自然科学(24277)
自然科学基金(23792)
资助(23186)
课题(20996)
(19632)
重点(19611)
(18374)
(17966)
(17018)
(17010)
(17004)
国家社会(16177)
期刊
(64889)
经济(64889)
研究(40447)
(36399)
中国(35854)
学报(26529)
科学(22962)
农业(22906)
教育(22049)
大学(21034)
学学(19663)
(17091)
业经(14981)
管理(14910)
(14219)
金融(14219)
技术(10746)
(9603)
(9445)
农村(9225)
(9225)
问题(8777)
农业经济(8633)
林业(8370)
业大(8343)
财经(8288)
经济研究(8270)
图书(7895)
社会(7323)
(7266)
共检索到214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子舟  邱璐  戴靖  
1成林文体大院的往事在宁夏西海固①地区有个叫李成林的农民开办了一个文体大院。这个文体大院是由一个家庭图书馆发展壮大而形成的。2000年11月20日,四十三岁的农民李成林(1958—)在自己的家乡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史店乡苍湾村创建了一个家庭图书馆并正式挂牌开放。李成林上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因家庭生活困难,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务农。为了能继续读书并让乡亲们也看书,他变卖了家里的耕牛和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子舟  邱璐  戴靖  
1媒体里的赵良弼图书馆河北省赞皇县曲江村有个赵东其(见图1),赵东其办了一个民间图书馆叫"赵良弼图书馆"。图1骑车20里到阳泽中学送书的赵东其前些年知道赵良弼图书馆还是从网络媒体的报道里。他的图书馆成立于2005年4月,是一个农村家庭图书馆。当时是由曲江村农民赵东其与赵彦民共同筹办的,他们是赵良弼研究会会员,靠自己的积蓄购买和四处募捐,收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子舟  邱璐  戴靖  
1媒体里的健将图书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山区里有一个历经30多年风雨的乡村图书馆,它就是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东兰镇委荣村那尧屯壮族农民韩建相创办的健将图书馆。韩建相初中毕业时,因父亲被诬陷而失去了上高中的机会。据媒体报道,1975年回到村中务农后,韩建相发现村里的生活单调、乏味,部分年轻人由于精神空虚,一到晚上就游手好闲,经常喝酒闹事,于是酷爱读书的他将自己的藏书拿出来,第二年在家里办起了家庭图书室。为活跃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子舟  邱璐  戴靖  
1小河图书馆的往事最初知道小河图书馆是在2005年,那时图书馆学界有人以小河图书馆为例,在网上讨论乡村农民自办图书馆应该如何发展。山东省沂南县湖头镇曹家小河村的"小河图书馆"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肄业生曹继华(1971—)回乡创办的,2004年1月23日大年初二面向社会正式免费开放。当时的小河图书馆只有一张木床、一个用砖头与木板搭建起来的书架,上面摆放着一些书刊资料。曹继华在家里六个兄弟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子舟  邱璐  戴靖  
1红枸杞图书室的创建俗话说,中国的枸杞数宁夏,宁夏的枸杞在中宁。作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滋补品,枸杞是中宁的"红宝",其栽培历史已有600多年[1]。王兴华创办的红枸杞图书馆就位于享有"中国枸杞之乡"盛誉的中宁县城郊的新堡镇盖湾村。最开始的红枸杞图书室叫做"红枸杞读书会",据媒体报道:2004年,自学中医的王兴华在自家诊所里腾出一间屋子,投资1万余元订购了各类图书及《农民文摘》、《宁夏日报》等报刊杂志,创办了这家"红枸杞读书会",免费向全镇群众借阅,义务在乡村传播科技文化知识[2]。在红枸杞读书会的屋里,四周摆放着满书柜的图书,世界名著、伟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振其  郭诚诚  
人口流动与乡村公共性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题,更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命题。大众媒介作为乡村公共性的载体,发挥着联结整合的作用,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变革的技术支撑。通过提炼“媒介传播-公共性再生产-治理重构”分析框架,本文以华北前赵固村为典型案例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高音喇叭作为早期扎根乡土的适宜媒介和基层治理工具,表现出具有权威主导性的单向管控特征。社会结构转型使高音喇叭经历了从“国家象征”到“广告载体”祛魅化的角色嬗变,高音喇叭的信息传播功能受时空限制而明显削弱。面对流动性日益增强的乡村社会中乡村公共性解体与乡村社会治理脱域,数字赋能下的村务微信群成为乡村公共性再生产与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载体。村务微信群使村民实现了跨时空的“共同在场”,塑造了虚拟的熟人社会,增进了村民之间的社会关联,强化了村庄共同体意识,推动了互动治理的形成,为乡村善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颖  
该文应用访谈法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揭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对数字包容的作用因素和内在机理,构建作用模型,总结作用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构建的作用模型包括服务、作用和能力3个维度,以及设施利用、资源利用、服务利用、资源赋权、交流赋权、认知赋权、访问能力、使用能力和数字能力9个要素。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利用有助于在资源、交流和认知方面赋权以用户,促使其平等获取与访问、有能力使用数字技术,并将其应用至数字生活中以获得收益。研究结果有助于为促进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增强农民群体数字福祉提供建议和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国华  张玉露  
本文基于2018年河南省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对村民人际互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场景理论的视角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物理空间以及物理设施对于村民之间的互动影响力较弱,村民在这个空间中没有过多的交流;对农村村民互动有着重要影响的是在这个公共空间中所举办的一些文化活动、创建的兴趣团队、升华的道德规范等。其中,公共文化空间创建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验对村民的互动有持续性和深刻性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宁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复兴乡村文化,的确是振兴乡村文化的一条可行之路。不过,我在这里所说的文化,只限定在乡村的文化遗产。它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民居建筑及村落建筑形态、乡村日常生活用品、传统农具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礼仪、节事、农耕文化、本地传统饮食)。这些乡村文化都面临衰落的命运。造成这些文化衰落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子舟  邱璐  戴靖  
1媒体眼里的利民村农民图书馆湖南省冷水江市渣渡镇利民村是一个偏僻的山村。这个湘中腹地默默无闻的山村里却出了一个名人——刘小林,她因在村里创办了一个农民图书馆而一度享誉省内外。据媒体介绍,刘小林的农民图书馆是用扁担"担"出来的。她的丈夫谢清明酷爱读书,20年前用经营小煤窑攒下的7万元买了村里路边的的两层房,他拿出上层临街的房屋来做图书馆,将剩下的1万元让妻子刘小林买书,购置书架等设备。没想到刘小林背着丈夫将1万元作为股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萎缩的背景下,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基于一个乡镇11年互助养老的田野调查发现,互助养老本质上是立足于村社共同体的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动员、以公共意志为准则的民主化管理、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嵌入,以及以互助组织为中介的资源链接构成互助养老持续运作的核心经验。相较于机构养老和行政主导的社区养老模式,互助养老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养老需求,也能取得一定的社会治理成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当前政府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资源条件,逐步推广互助养老模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仲斌  
本文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出发,结合中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发展历程及目标模式,就中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我国乡村经济组织体系是逐步向目标模式演进的,但现状仍然与目标模式相去甚远,远未达到均衡状态,政府应创造条件,对不同的经济组织类型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慧   李谷成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指数与县域经济统计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效应,这一结果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各维度看,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扩大阶段,而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及乡村生活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缩小阶段。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显著,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在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均呈U型影响效应。机制研究显示,技能溢价是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进一步保障数字乡村发展质量,提高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水平,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慧   李谷成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对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利用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指数与县域经济统计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效应,这一结果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各维度看,数字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扩大阶段,而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及乡村生活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处于缩小阶段。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影响显著,在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在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均呈U型影响效应。机制研究显示,技能溢价是阻碍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发挥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进一步保障数字乡村发展质量,提高农村居民数字技能水平,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配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祖云  刘传俊  
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对乡村生产主义的反思产生了"后生产主义乡村"这一概念。西方后生产主义模式的驱动因素是多样的,在发达国家甚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一些后生产主义乡村的经验证据。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乡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乡村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乡村生产性功能的消解及其向非生产性功能的转化。中国后生产主义乡村功能可能有三种表现形式,即重新发现"农耕文化"的价值,重构"生活、生态与生产"兼具的乡村功能,以及发掘"乡村性"对于城市工业文明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