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0)
- 2023(11491)
- 2022(9886)
- 2021(9144)
- 2020(7729)
- 2019(18082)
- 2018(17675)
- 2017(34102)
- 2016(18233)
- 2015(20431)
- 2014(20040)
- 2013(19818)
- 2012(18686)
- 2011(17143)
- 2010(17632)
- 2009(16250)
- 2008(16066)
- 2007(14603)
- 2006(13364)
- 2005(12603)
- 学科
- 济(80181)
- 经济(80100)
- 管理(48112)
- 业(43914)
- 企(35491)
- 企业(35491)
- 方法(30743)
- 数学(26890)
- 数学方法(26312)
- 中国(24872)
- 地方(22353)
- 农(20223)
- 银(19577)
- 银行(19541)
- 财(18898)
- 制(18631)
- 行(18496)
- 业经(17467)
- 融(16108)
- 金融(16108)
- 学(15690)
- 农业(13570)
- 贸(13100)
- 贸易(13081)
- 理论(12908)
- 易(12571)
- 地方经济(11864)
- 发(11695)
- 技术(11336)
- 度(11274)
- 机构
- 学院(253413)
- 大学(253121)
- 济(103199)
- 经济(100914)
- 研究(94359)
- 管理(92786)
- 理学(77636)
- 中国(76796)
- 理学院(76709)
- 管理学(74948)
- 管理学院(74477)
- 科学(57652)
- 京(56459)
- 财(51415)
- 所(49743)
- 农(47064)
- 研究所(44481)
- 中心(43060)
- 江(41484)
- 财经(38302)
- 业大(37193)
- 北京(36792)
- 农业(36788)
- 经(34611)
- 院(34047)
- 范(33983)
- 州(33731)
- 师范(33537)
- 经济学(31395)
- 省(31125)
- 基金
- 项目(161843)
- 科学(126207)
- 研究(116914)
- 基金(115124)
- 家(101930)
- 国家(101085)
- 科学基金(85219)
- 社会(72341)
- 社会科(68671)
- 社会科学(68651)
- 省(64914)
- 基金项目(58987)
- 自然(55406)
- 划(54965)
- 教育(54484)
- 自然科(54152)
- 自然科学(54134)
- 自然科学基金(53123)
- 资助(49568)
- 编号(46969)
- 发(39906)
- 成果(39475)
- 重点(37476)
- 课题(34835)
- 部(34828)
- 创(33794)
- 创新(31615)
- 发展(31440)
- 展(30922)
- 科研(30706)
共检索到417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方红生
从投资者角度而言 ,只要有严格的监管与惩罚制度 ,并且存有推出机制 ,那么 ,二级市场中的中央和地方债券就可以被认为是无差异的。如果存在恶意的投机性冲击 ,而不是本身的债券品质问题 ,那么 ,中央和地方财政就有责任联合救市 ,以稳定债券的市场价格 ,否则 ,不得干预市场 ,而采取暂停或退出机制。这样 ,中央和地方债券的发行价就可以保持基本相等。本文把Sims ( 1997)的关于EMU的债务控制模型拓展到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债券的发行模型 ,最后给出了WTO后我国地方债与中央债平稳发行与运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理论 原理 投机性冲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晓军 王訸 付莉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置换过程中存在公开发行与定向发行两种发行方式,而两种方式会对债务人地方政府和债权人商业银行的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以双轨制的发行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在债务置换进程中的行为及双赢效果,以此建立理论模型,探究双轨制发行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以2015—2017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假设检验,发现债权债务双方的相对势力与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结构有显著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识别地方政府的不同特质,政策制定者能够对不同地方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革,从而缩短改革需要的时间,提高改革效率。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债务置换 双轨制 发行结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潘俊 王禹 景雪峰 余一品
政府审计能够有效监督和制约权力,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并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产生影响。本文考察了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检验发现:政府审计的揭露效应能够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且政府审计处理力度越强、落实效果越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在政府审计揭露效应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法律环境不完善地区,政府审计的揭露效应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能够提供政府审计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关系的经验证据,还丰富了政府审计治理效应的相关文献,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地方政府债券 发行定价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锐 攸频
本文以2015年5月至2019年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基于官员任期和行政干预下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机制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官员任期和地方政府行政干预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的重要因素,且官员任期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呈现倒U型关系。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官员任期通过调节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使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更加失衡。同时,国库现金存款管理的改进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存款对发行利差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财政存款管理细则、严格约束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行为、优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龙小燕
2021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管理创新有以下明显特征。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再融资债券增幅较大。2021年全年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4898.30亿元,总规模比上年增加10459.34亿元,总增幅16.23%,对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发行新增一般债券7865.4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4843.63亿元(其中含上年结转1494亿元),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专项债券 发行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旺
从理论上讲,地方政府作为一级预算,和中央政府一样可以作为发行主体,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以解决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不足。地方政府债券同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一样,也以发行债券的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担保,售出的债券一般是能够偿还的。因此,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性较高,被认为是仅次于“金边债券” 的安全债券。而且,投资者购买地方政府债券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管治华 李英豪
文章整理了2015—2020年中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数据,研究地方财政和资本市场特征对专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了项目收益专项债与普通专项债之间的定价差异。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自身特征、地方的财政经济和资本市场特征均体现了对债券发行定价的影响。特别的,市场货币供应增加能降低项目收益债与普通专项债之间的定价差异,而银行间拆借利率则会提高这一差异。分地区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对普通专项债的信用担保能力较强,而对项目收益债的信用担保能力较弱增加了投资者对其预期收益融资自平衡的担忧。文章对专项债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完善专项债券发行制度、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融资成本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穗红
我国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在新中国公债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地方政府债券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积极的政策工具和政府筹资工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邵皖宁
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正式发布,文中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及实行规模限额管理。地方债存量置换将地方政府高息、短久期的银行贷款、委托贷款等负债形式置换成为低息、长久期的地方政府债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周期,有效解决了短期流动性问题,节约地方政府利息支出,腾挪财政收支空间,利于政府经济下行过程中扩大财政支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锐 攸频
本文通过构建债券发行溢价模型,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偏离问题。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券一级市场定价较二级市场定价存在严重背离,发行利率偏低,主要受发行要素、宏观经济要素、行政干预要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二级市场定价相对合理。为促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本文提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应严格参考二级市场定价、拓展地方政府债券投资主体、降低商业银行投资地方政府债券风险权重等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群
共同发行债(多个地方政府共同发行债券)是指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地方政府联合起来通过建立共同发债筹资机构或者联合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满足支出的融资方式。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量规模越来越大,隐蔽性地方债务隐蔽性越来越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总量难以核实和监控。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一个让地方债务透明化、阳光化的工程,但是一些相对贫困的省份,发行地方债券由于信用度不够导致债券发行比较困难。本文通过对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家共同发行债券筹资的经验分析,从中国的现实条件出发,得出中国建立一个共同发行债的筹资机构或者多省联合共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债券模式是可行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洁 李齐云
我国地方政府自2009年始,通过各种方式频频举债,虽未引起债务危机,但由于地方债缺乏市场化约束,其具体规模、真实性难以准确测算。本文以S省为例,运用改进后的KMV模型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信用风险进行测算,得到不同期限内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发行规模与违约概率,进一步说明目前S省债券发行规模尚在零违约安全范围之内。最后从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及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一蕾 陈姗姗 钟宁桦 解咪
本文沿着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核心思路——“开前门、堵后门”,考察了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对城投债券发行与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总量上来看,地方政府债券规模的扩张并未抑制城投债券的融资需求,反而为偿债风险较高的城投债券提供了增信支持,进而推高了城投债券整体的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这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积聚。但本文也发现,总量扩张带来的风险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改善,专项债券占比的提高释放了投资回报的积极信号,挤入了主体信用评级较高的城投债券,起到了撬动优质投资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地方债务风险。因此,本文建议充分挖掘高质量的专项债券项目,助力实现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高艳 胡婷婷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风险的担忧。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如何调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经济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所在。基于卢因的力场理论,本文构建了PMR模型分析发债规模问题,认为由压力场、动力场构成的驱动力和由阻力场构成的抑制力形成发债规模的“适时”调适逻辑,而统筹发展和安全原则构成发债规模的“适度”增长逻辑。场域逐渐变化和力量不断博弈,必然要求“适时”“适度”进行发债规模调适,以达到力场的动态平衡。因此,发债规模调适要根据力场变化审“时”度势、应“时”而动,基于力场平衡调至“适度”、严防“过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政府债务 力场 规模 调适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治国
本文在Bikhchandani和Huang(1989)经典的债券拍卖理论模型中引入政府干预问题,探讨地方政府发债过程中持续出现的"利率倒挂"现象背后的逻辑。在分析"利率倒挂"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通过对财政存款等经济金融资源的控制来干预信贷市场,进而影响承销商在债券发行市场上报价行为的解释思路。首先,建立存在再售市场的共同价值拍卖的基准模型,分析不考虑政府干预情形下承销商的均衡报价行为;然后,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境,引入地方政府对信贷市场的干预将基准模型进行扩展。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政府干预的情形下,当竞争性竞标者的私有信号为互补信息时,债券拍卖博弈存在着唯一和对称的贝叶斯-纳什均衡,该均衡报价策略是关于竞标者私有信息的严格递增函数,并且明显高于不存在政府干预时的均衡价格,进而从非市场行为的视角为"利率倒挂"现象提供了解释。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现有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的发行体制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