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
2023(29)
2022(10)
2021(15)
2020(4)
2019(19)
2018(19)
2017(25)
2016(18)
2015(11)
2014(8)
2013(12)
2012(15)
2011(8)
2010(11)
2009(5)
2008(6)
2007(8)
2006(6)
2005(5)
作者
(41)
(33)
(29)
(16)
(15)
(14)
(12)
(12)
(12)
(11)
(11)
(10)
(10)
(9)
(9)
(9)
(8)
(8)
(8)
(8)
(8)
(7)
(7)
(6)
(6)
(6)
(6)
(6)
(6)
(6)
学科
教育(16)
管理(14)
(12)
经济(12)
(10)
理论(9)
方法(8)
(8)
旅游(8)
(8)
工作(7)
教学(7)
(7)
经济理论(7)
产品(6)
品管(6)
思想(6)
文化(6)
(6)
森林(6)
理学(6)
中国(5)
德育(5)
思想政治(5)
政治(5)
政治教育(5)
治教(5)
管理学(5)
互派(4)
(4)
机构
大学(218)
学院(200)
师范(75)
(75)
师范大学(59)
研究(58)
文学(45)
文学院(42)
(41)
(39)
(37)
(35)
科学(33)
业大(32)
教育(32)
中心(28)
北京(27)
学文(27)
(25)
艺术(25)
(25)
中国(24)
科技(24)
人文(23)
(23)
研究所(22)
管理(22)
(21)
研究中心(21)
人文学(20)
基金
项目(121)
研究(81)
基金(74)
科学(72)
国家(61)
(61)
教育(44)
社会(44)
社会科(43)
社会科学(43)
成果(39)
科学基金(35)
(33)
(33)
(33)
基金项目(31)
(30)
美学(30)
重大(30)
(29)
阶段(29)
阶段性(29)
社科(27)
编号(27)
(26)
规划(26)
中国(24)
人文(24)
大项(23)
大项目(23)
期刊
学报(91)
研究(64)
大学(61)
科学(60)
学学(58)
社会(51)
社会科(51)
社会科学(51)
教育(48)
(46)
(37)
经济(37)
(31)
(29)
中国(27)
学院(26)
(26)
浙江(26)
科技(21)
(21)
业大(19)
(19)
财经(19)
社科(18)
财经大学(18)
农业(17)
城市(17)
(17)
工学(17)
工学院(17)
共检索到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鑫  
~~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倪筱楠  黄贤环  
会计美学能否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30年来学术界各执己见,至今没有定论。回顾30年来专家学者对于构建会计美学独立学科体系的主要观点,提出了会计美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指出会计美学不具备形成独立学科的条件,但可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来指导会计理论研究以及会计实务工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颜敏  
基于美学研究对象——审美活动的视角,对会计美学研究对象和会计美学范畴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会计美学研究对象就是欣赏会计知识的活动;会计审美客体是会计审美主体专门建构的会计审美课程或研究专题,审美主体通过审美过程获得愉悦和美感;只有先有会计美学实践活动,才有可能逐渐推动会计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其次发现,会计审美活动中生成的会计美属于科学美的领域,会计审美范畴包括平衡美和中和美,具体表现为会计静态平衡的对称美和会计动态平衡的对立统一美、会计政策选择结果和地位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中和美。提出会计美学研究可以助力专业课程知识的整合、学科交叉培养、通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会计教育达至美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江颖  
一、美学产品和美学经济的概念美学产品的简单定义,即是指给人以精神享受的产品。精神享受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使人感到快乐、愉快;另一方面是促进精神升华,使人变得高尚。美学产品又分为单纯美学产品和实用美学产品。单纯美学产品是指单纯给人以精神享受的产品,实...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宁娜  
市场上的高附加值产品,有相当一部分不是高在技术上,而是高在艺术设计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凸显。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单纯的技术创新研发力量的薄弱,使得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冰  杜娟  赵伯飞  
生态美学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生命共感,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第一,生态美学应着重于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一和亲和关系,只有建立在这种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会呈现真正的审美自由和审美人生。第二,生态美学是20世纪后半期哲学领域由机械论进一步向存在论演进过程中,在美学的表现和发展,它内含着深刻和重大的意义,标志着人类对世界的总体认识正由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向人类与自然构成系统统一的生命体系的转变。第三,生态美学在我国的提出实现了由实践美学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存在论美学的转移,这一转变有助于美学研究的资源和权力正在由西方话语中心到东西方平等对话的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季青  
美学是研究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人对世间审美认识的特点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的一般原则的科学。把美学规律运用到地理学中去,便产生了美学地理学。是美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属人文地理学分支。美学地理学的发韧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地理学家克利克。他在《关于一般地学的文集》里说道:“倘若一个地理学家不能象风景画家和诗人一样掌握地区美的特征,他描写的东西就欠缺真正的内容和最美的修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燚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美学的提出及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理论贡献。首先是生态审美生存的界定。它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中心,以生态平衡为途径,以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发展为旨归,形成一个鸢飞鱼跃的生态审美之境。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其次是生态审美观的形成。它借鉴了中西哲学和美学中的审美范畴,形成具有生态意味的审美观,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态思想观念。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是生态审美意识的养成。它是人对自然在生态思维前提下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识,也是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之中的生态智慧。这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实质上,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的审美方式和行为方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茜  
在课程研究范式转向和概念重建运动的推动下,课程研究走向了意义建构的历程,开始从一元文本走向多元理解,美学取向的课程研究便是其中的一种对课程意义重新解读的方式。借助美学的理论和方法理解课程,课程便成了生命美感体验的过程,同时更是一种诗化的智慧。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胡石凡  
文章从图书馆美学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动机和阐述入手 ,揭示了研究的对象 ,内容及作用 ,同时就此项研究对图书馆的建设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实意义作出了相应的价值评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白云  司莹  赵伯飞  
纵观管理美学的发展历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也无论它以何种审美表现形态出现,各种管理美学理论的产生和嬗变,都是以一定社会文化传统中的人性论作为其哲学基础和前提的。管理美学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审美化。管理美学的发展使我们每天置身于美的氛围中,生活在艺术的王国里。所以,管理美学的发展,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审美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艺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吉莲  安聪娥  
重在实用的公文,作为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实用性是公文最显著的特性,公文的内容具有实用美和威严美;公文的主题明确单一,表现为鲜明美和单纯美;公文材料呈现为真实美和准确美;统一有序的公文格式体现出规范美和严整美;公文语言之美是一种严肃、和谐的庄重、得体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晖  
认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要求缜密、完善、系统化的城市美学理论作为规划建设实践的指导;对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学科性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勇健  吴程程  
所谓美学的"高更问题",也就是"美学从哪里来,美学是什么,美学到哪里去"?回答"美学从哪里来"的问题,需要区分美学学科和美学思想。作为学科的美学起源于德国;文化虽有创始者,却无固定主人,因此美学起源于德国,却走向全世界";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对立可能只是一个虚构的对立;对当代中国学者而言,美学有"双重来源",详言之,美学问题和框架来自德国,美学材料和元素却可以来自中国。回答"美学是什么"的问题,当从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思维层次两方面着手。美学研究美、审美、艺术三大问题;美学处于反思的思维层次,是"第二级的思考"。广义的美学包括经验性美学和哲学美学,狭义的美学是哲学美学。哲学美学是"本来意义的美学"。关于"美学到哪里去"的问题,我们发现美学的发展往往根源于其哲学基础的变动,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结束之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已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可称之为"从实践论到现象学"的转向;但是新的现象学美学与以往欧洲的现象学美学大不相同,它将呈现为"现象学的大美学观"。这一"现象学大美学"将完整地回答美、审美、艺术这三大问题,在性质上跨越形而上学的三大领域,是一个将本体论美学、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囊括其中的"大美学"体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长林  
文章立足于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对图书馆美学这一新领域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文章从课题研究的背景与动机和阐述入手,揭示了研究的对象、内容及作用,同时就此项研究对两个文明建设及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作了相应的价值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