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
- 2023(1875)
- 2022(1563)
- 2021(1401)
- 2020(1267)
- 2019(2910)
- 2018(2825)
- 2017(5360)
- 2016(2707)
- 2015(3073)
- 2014(3073)
- 2013(3013)
- 2012(2725)
- 2011(2577)
- 2010(2634)
- 2009(2422)
- 2008(2473)
- 2007(2255)
- 2006(2016)
- 2005(1968)
- 学科
- 济(12266)
- 经济(12261)
- 管理(10635)
- 业(9122)
- 企(8792)
- 企业(8792)
- 方法(4819)
- 数学(3829)
- 数学方法(3790)
- 技术(3378)
- 地方(3187)
- 贸(3076)
- 贸易(3076)
- 易(3003)
- 制(2980)
- 业经(2845)
- 学(2754)
- 中国(2703)
- 技术管理(2699)
- 财(2593)
- 银(2485)
- 银行(2485)
- 融(2407)
- 金融(2407)
- 行(2363)
- 和(2250)
- 划(2193)
- 理论(2171)
- 策(2110)
- 农(2096)
- 机构
- 大学(40722)
- 学院(39285)
- 管理(18267)
- 济(17143)
- 经济(16787)
- 理学(15565)
- 理学院(15436)
- 管理学(15296)
- 管理学院(15206)
- 研究(12180)
- 中国(11103)
- 京(8194)
- 财(7708)
- 科学(6463)
- 中心(6456)
- 江(6248)
- 财经(6093)
- 所(5632)
- 经(5511)
- 州(5196)
- 范(5110)
- 师范(5081)
- 经济学(5043)
- 研究所(4949)
- 北京(4899)
- 业大(4687)
- 银(4579)
- 农(4559)
- 财经大学(4509)
- 经济学院(4483)
共检索到63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赵丽
《TRIPS协定》以WTO一揽子协议为依托,以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支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的最低标准。中美知识产权执法案作为第一起直接以违反《TRIPS协定》执法条款为诉由并交由WTO争端解决机构审结的案件,引发了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斌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的每一步修改和完善都受到举世瞩目的关注。它向全世界表明,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努力,使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趋于一致的决心。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以起步晚、起点高而闻名于世,受到了国内外包括美国的知识产权界的充分肯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鲍格胥先生讲:“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是史无前例的。”然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仍应清醒关注相关立法、执法中的不足,尤其应注意与TRIPs(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协调,因此,本文就TRIPs中规定与中国相关规范加以逐层深入比较研究,并试图提一些笔者的看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师华 黄羡玲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催生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TRIPS规则直接影响到各成员方的贸易利益,也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公共利益。所以,TRIPS协议的产生和实施都围绕着成员间利益冲突的协调和平衡。发展中国家要充分利用TRIPS协议的弹性条款,在其设置的弹性空间中保护自身利益,寻求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我国也要对TRIPS规则的转化和适用进行认真研究,使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更加完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贺小勇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虽由来已久,但一直限于中美双边框架内谈判与磋商。2007年4月,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机制问题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DSB),这标志着美国试图启用多边机制解决中美双方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这也是DSB受理的第一起就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徐昕
若干发达国家于2010年10月正式公布了此前一直秘密谈判的《反假冒贸易协定》,旨在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于此同时,随着关税壁垒的大幅削减以及各国对国际货物贸易增长的进一步需求,贸易便利化成为各级贸易规则谈判的重要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贸易便利化与知识产权边境执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问题日渐凸显。本文尝试从贸易便利化的视角来考察知识产权边境执法体系,在概述了《反假冒贸易协定》的边境执法规则后,进一步分析了这套规则对贸易便利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了中国应如何在促进贸易便利化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双向维度下确立恰当的知识产权边境执法体系,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雪凤 高兴 刘鹏
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处于紧锣密鼓的谈判进程中,无论中国是否参与TPP的谈判,由于最惠国待遇以及国民待遇原则、中国与谈判成员国之间日益加深的经济依赖性等原因,中国必将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作者认为,TPP知识产权条款体现出知识产权强保护趋势,短期内将对中国形成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增加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从而减少我国制造业出口;长期则形成一种倒逼机制,促进中国提高知识产权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国兵
文章研究了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遭遇的核心难题:制度环境问题、执行问题和标准问题。研究发现:(1)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法律制度环境是相容的和一致的。但是,在国际执法层面上面临着严峻的压力。(2)中国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公约的宽度和广度较高,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亟待解决的难题是执行问题。(3)在行政与司法保护上,主张协调和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与司法执法机制相平衡模式。(4)TRIPS协定下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是个难题,中国需要游走在TRIPS协定外生给定的发展路径的边缘,尽力选择与其自身内生化的发展路径相切的交汇点。这一点就是中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设定的基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党国英
以改进GP指数衡量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立法水平,从知识产权执法的执行能力与执行意愿角度,构建了测度知识产权执法水平的三级指标体系。定量计算了入世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强度指数ELS,结合改进的GP指数IGP,测度了我国实际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结果发现,我国实际的保护水平介于立法水平指数与执法强度指数之间,并呈平稳上升趋势。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指数与中国专利申请数、商标和版权申请数进行相关性检验,验证了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结果的合理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国兵 刘佳
基于GP和HL方法,我们提出改进方法探究了1995-2007年中国知识产权名义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研究发现:(1)GP方法测算的1995-2007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显著地提高,体现出TRIPS协定约束下中国不断完善立法,已达到较高的名义保护水平。(2)HL方法修正后的保护水平明显地低于GP方法下保护水平,揭示出中国社会法制化程度和法律体系完备程度发展相对滞后。(3)经济发展水平、法治水平和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是影响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的重要因素。据此,本文改进方法测算的中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强度呈阶段式提高。相比来看,GP方法测算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偏高,而HL方法修正后的保护水平偏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乔生
入世后我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总体滞后,特别是缺乏抢占国际前沿意识,争创国际名牌意识,缺乏有效的统筹与规划。南京市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TRIPS协定有相容之处,也有不相容之处,在对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与制度、技术人员与出口产品,以及“适世”的开拓创新等问题提出了看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惠彬
在假冒与盗版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极其重要。《反假冒贸易协定》代表了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推向更高标准的趋势。虽然不透明的谈判和"富国俱乐部"模式导致《反假冒贸易协定》在批准的过程中引发众多争议,但是批准的受阻并不会使《反假冒贸易协定》走向破产。我国需警惕《反假冒贸易协定》引发的棘轮效应,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发动的知识产权攻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郑成思
知识产权问题已提到关贸总协定的议程,在研究知识产权问题时,不应把它排斥在国际法领域之外。作者在文中详细地论述了版权和工业产权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国“复关”后,如果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有关文件生效我国应引起注意的3个问题.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鸿 高田甜
尽管欧盟对过境货物的知识产权边境措施引发的WTO争端暂停,但同类措施在美国继续存在,并在美韩自贸协定与TPP等一系列区域协定中继续发展,该趋势对我国影响重大。相关措施在TRIPS协定下存在严重合规性问题,不仅与协定确认的地域性原则冲突,而且构成合法贸易的壁垒,未对措施滥用提供保障,故违反协定第41条1款。我国应积极利用对相关措施的合规性分析在贸易谈判中维护自身利益,并通过WTO争端解决程序遏制该措施,反制发达国家的相关动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章璃
中国在进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过程中,首先寻求的是恢复其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然而,一定的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的存在大大推迟了中国重返关贸总协定的进程。内部障碍是在于中国本身的经济制度与关贸总协定的距离,这一距离随着中国外贸体制的不断改革,正在逐步缩小;外部障碍则主要来源于有关国家的单边立法条款和中国与一些世界贸易伙伴签定的双边贸易协定。本文将立足于分析美国有关立法条款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素霞
长期以来,国际投资争端中的涉税问题一直游离于国际投资条约框架下的投资争端解决程序之外,而多采用双重税收协定中的"政治性"解决程序。因此晚近BIT中,多奉行对税收问题的"特定例外条款"的规定模式,随着投资争端解决"去政治化"的趋势,一些国家逐渐将税收措施问题有限制地纳入到BIT中。美国是一直坚持将税收措施问题纳入双边投资协定的典型国家,也是双边投资协定中税收措施规定走得较为超前的国家。中国近年来的缔约实践逐渐向美式BIT税收条款靠近,这也成为中美BIT文本谈判的现实基础。但还需从规定模式、适用范围和前置程序三个方面协同推进中国BIT税收条款的发展。
关键词:
双重税收协定 双边投资协定 税收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