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09)
- 2023(2751)
- 2022(2239)
- 2021(2117)
- 2020(1736)
- 2019(3826)
- 2018(3663)
- 2017(7356)
- 2016(4014)
- 2015(4150)
- 2014(4173)
- 2013(4093)
- 2012(3800)
- 2011(3441)
- 2010(3395)
- 2009(2998)
- 2008(3061)
- 2007(2699)
- 2006(2159)
- 2005(2002)
- 学科
- 济(14042)
- 经济(14024)
- 业(11340)
- 管理(10527)
- 企(9268)
- 企业(9268)
- 方法(7379)
- 数学(6509)
- 数学方法(6429)
- 财(4712)
- 学(4511)
- 中国(3570)
- 务(3390)
- 财务(3386)
- 财务管理(3379)
- 企业财务(3316)
- 制(3300)
- 农(3243)
- 银(3049)
- 银行(3043)
- 融(2958)
- 金融(2958)
- 行(2899)
- 技术(2849)
- 业经(2765)
- 理论(2420)
- 贸(2335)
- 贸易(2335)
- 易(2287)
- 体(2229)
- 机构
- 大学(56241)
- 学院(55347)
- 济(21207)
- 经济(20744)
- 研究(20150)
- 管理(19415)
- 理学(17115)
- 理学院(16857)
- 管理学(16494)
- 管理学院(16371)
- 中国(14136)
- 科学(13484)
- 农(11821)
- 京(11516)
- 财(10817)
- 所(10711)
- 研究所(9952)
- 业大(9585)
- 农业(9526)
- 中心(8967)
- 财经(8876)
- 经(8192)
- 江(7916)
- 范(7187)
- 院(7175)
- 师范(7072)
- 经济学(6989)
- 财经大学(6884)
- 北京(6868)
- 州(6419)
- 基金
- 项目(40044)
- 科学(31623)
- 基金(30285)
- 家(27790)
- 国家(27580)
- 研究(26246)
- 科学基金(23164)
- 社会(17128)
- 社会科(16322)
- 社会科学(16317)
- 自然(16031)
- 基金项目(15900)
- 自然科(15713)
- 自然科学(15707)
- 自然科学基金(15452)
- 省(15223)
- 划(13314)
- 资助(12509)
- 教育(12179)
- 重点(9305)
- 编号(9118)
- 部(8984)
- 性(8704)
- 创(8349)
- 计划(8222)
- 科研(8120)
- 发(8097)
- 创新(7845)
- 国家社会(7579)
- 成果(7566)
共检索到77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臧晓虹
作为厄普代克"《红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S.》以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为前文本,从海丝特的视角出发,叙述了莎拉——现代版海丝特在当代背景下所面临的命运和困境。文章从个人自由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两性关系的角度对《S.》和《红字》进行互文性解读,探讨美国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和转化性,揭示两位小说家在宗教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交会与相异之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啟泽 王保中
命运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人物生存状态在命运的观照和伴随下,较其他主题的作品而言有显著而统一的特征,从人物塑造这一层面可以找到诸多共通点。文章从《雷雨》的具体文本出发,分析其人物塑造受命运主题影响的具体表现,讨论命运主题给该类作品带来的限制与促进作用,并采用互文性理论相关分析方法,对《雷雨》与《红字》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进行了解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熙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语言学转向"使得语言研究成为推动社会科学发展与创新的"生力军"。在这一潮流中,篇际互文性分析开辟了身份认同研究的新路径。本文的主要议题包括:第一,篇际互性分析如何在方法论上将语言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第二,如何将篇际互性分析应用于经验研究?本文通过一项具体案例对以上两点加以说明,并进一步展示了这种方法论体系对当代教育研究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篇际互文性分析 身份认同 话语秩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丽
互文性理论作为一个成长中的文本理论,可以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提供方法论。本文旨在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其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不仅分析互文性及其与文学翻译的联系,同时介绍文学作品中互文参照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互文性 文学翻译 翻译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舒开智
传统文学影响研究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都试图揭示文本之间的联系,但是由于二者产生的语境不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和"代际冲突"。传统影响研究认为文学的发展是线性序列,是不断进化的,从历时维度上强调文学史的延续性和文学发展的因果性,原文本或先文本是当下文本的意义来源和根据,注重社会历史和文化对文学的规约和决定作用,内隐着权威、中心、主从和等级观念。互文性理论从共时上突出文本的多元共生性和平面性,强调文本意义的相互指涉性、播撒性和流动性,关注社会历史和文化文本与文学的相互参照、渗透和修正,彰显着无序、平等和民主。
关键词:
互文性 影响研究 后现代 权威 平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明根
文学名著成功地改编为电影经典的个案不在少数。在小说《十日淡》改编为影片《十日淡》时,两种文本之间存在"互证"、"互释"。导演帕索里尼以"一"当"十",在忠实于原著故事情节的同时,又在"序列"、"背景"、"主题"、"结构"等方面的叙事性转换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使小说对人性悖论的揭示转化为电影对宗教悖论的讽刺,以此达到了对宗教文化的一种解构性效果。
关键词:
叙事互文性 十日谈 电影改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春泉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中有一定量的设问。作为元语言的"太史公曰"中的设问因其语形语义上的特殊性,相对于《史记》中更为常见的对象语言(叙事性话语)更具思辨性。此外,元语言和对象语言整体上互文见义。就结构形式而言,这些设问主要有单一标记型、复合标记型、并用标记型等类型,零标记型极少,复合标记型最为常见,复合标记型包括连续式和离散式两类,后者如"岂……哉"等,更易于互文见义。就语用逻辑而言,"太史公曰"中的设问也可蕴涵一定的断定,总体上有助于凸显思考问题的深度,升华史识。
关键词:
“太史公曰” 设问 互文 标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蒋永福 付天松
引文分析是图书情报学的重要贡献。引文分析的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对伪引的难以控制、对漏引的难以确认和对引用动机的难以辩识。引文分析局限性的根源在于"唯引是举"。引文分析是以整部文献为单元的分析,而互文性分析是以一个文本内部的话语为单元的分析。引文分析是基于形式的表层分析,而互文性分析是基于内容的批评性分析。互文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文本话语隐含的文化、心理、政治意义。互文性分析中的互文性类型包括语句互文、字词互文、体裁互文、修辞互文等。图书情报学理论应该关注互文性分析。进行互文性分析,有利于拓宽和深化图书情报学理论,有利于加强图书情报学理论的社会影响力。互文性分析与内容分析之间有区别。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嘉蔚 张晓月
作为分析教育哲学的重要引领者,彼得斯发现“教育”概念被长期混同于社会化形式和工具性过程,难以保持自身独特性。考虑到教育既与人类处境密切相关,又是人类公共传统的重要部分,他回归教育概念的非工具性立场,提出“教育作为启导”的综合性概述,以期重建教育的内在价值,为个体参与文化传承提供开端。启导源于彼得斯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重审,意指学生经由教师的引领,进入公共世界并成为认知上更自主、意愿上更积极的参与者,由此创造心智与世界的根本联结。在当代语境中,对该命题的考察有助于进一步应对教育中“传统”与“进步”之间的张力、“理性”与“德性”之间的裂隙、“目的”与“过程”之间的风险。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玮玮 李军
莫里森与莫言的作品,均具世界文学性。其作品主题均在解读人性的基础上,彰显民族特色,再现波谲云诡的世事变迁。从互文性角度爬梳影响莫里森和莫言作品的接受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文学作品本身的世界文学性、民族性及译者的三位一体,是决定其作品在域外传播的根基。对比研究莫里森与莫言的作品,可以促进东西文学交流,推进国别文学研究。
关键词:
互文性 莫里森 莫言 接受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超
爱尔兰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有着庞大的象征体系、晦涩的语言和令人惊叹的文体风格,让无数读者望而却步;作品所涵盖的丰富主题意义也深藏于文本之中使读者不易把握。对《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解读有助于理解小说的语言和结构,参悟其广博深邃的含义。文章从文本形式、意义生成和审美效果三个方面探讨了《尤利西斯》的互文性艺术。
关键词:
乔伊斯 《尤利西斯》 互文性 互文性艺术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顺来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继承并发扬了英国现代小说叙事的互文性传统,他的小说《星期六》在叙事结构和主题上分别与《达洛维夫人》和《赫索格》形成互文,共同构建了不同时代文本间的对话关系,彰显了当代英国小说的实验性特征。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切入点,探讨《星期六》的互文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家驷 时汶
文章从互文性角度出发 ,探讨了翻译中文本的解构和重构过程。通过对互文性指涉翻译过程的分析 ,认为先期文本无论在文本的解构或文本的重构过程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先期文本互文性的分析可加深我们对翻译过程的理解 ,想象与联想的方式对文本重构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语类互文性、主题互文性、结构互文性和功能互文性的研究也为翻译的文本重构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振明
政府(政治组织)与市场(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的两种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推动、控制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两股强大的力量。各国的实践表明,一个民主、灵活、回应、高效和廉洁的政府(“好政府”),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当代,政府能力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一个核心或主导的方面,各国政府改革的一个基本内容和目标,正是加强政府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因此,政府能力建设成为当代各国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 吴凡 王茂理 龙太康 李发生
研究了两系核不育水稻363S的育性转换规律和育性的遗传。初步认为363S是一个低温诱导的雄性不育,而高温、短日诱导的可育的光温敏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在绵阳6~7月的自然长日下,其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26℃,经12h的短日处理,其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约24℃。用恢复系和保持系测定,F1代植株的育性有明显近似野败不育系的恢保关系。F1代前期不育的植株,后期亦表现近似于363S的育性转换
关键词:
水稻,光温敏性,育性转换,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