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40)
2023(4871)
2022(3897)
2021(4054)
2020(3333)
2019(7789)
2018(7943)
2017(12135)
2016(8367)
2015(9536)
2014(9768)
2013(8962)
2012(8164)
2011(7503)
2010(7816)
2009(7051)
2008(7210)
2007(6824)
2006(6270)
2005(5911)
作者
(22004)
(17950)
(17922)
(17352)
(11614)
(8643)
(8449)
(7073)
(7046)
(6795)
(6176)
(5978)
(5934)
(5927)
(5924)
(5896)
(5646)
(5427)
(5353)
(5343)
(4973)
(4707)
(4402)
(4326)
(4229)
(4226)
(4059)
(3967)
(3813)
(3696)
学科
管理(24115)
教育(19470)
(16657)
(16369)
企业(16369)
(15399)
经济(15389)
(12262)
中国(11658)
理论(9962)
(8362)
教学(7317)
(6005)
财务(5983)
财务管理(5968)
方法(5918)
企业财务(5636)
(4590)
(4575)
研究(4447)
学校(4440)
(4378)
(4322)
(4108)
思想(3960)
业经(3871)
学法(3847)
教学法(3847)
发展(3835)
经营(3818)
机构
大学(107028)
学院(99426)
研究(39066)
管理(30410)
教育(29608)
(25994)
科学(25583)
(25392)
师范(25203)
中国(24969)
(24937)
经济(23743)
理学(23453)
理学院(22947)
管理学(22196)
管理学院(21932)
(20829)
师范大学(20766)
(19134)
研究所(18960)
北京(17542)
技术(17062)
中心(16637)
(16143)
(15835)
(14842)
职业(14709)
(13999)
业大(13524)
农业(12837)
基金
项目(57549)
研究(47395)
科学(44799)
基金(36253)
(31733)
教育(31320)
国家(31292)
科学基金(24966)
社会(24214)
(24201)
(23062)
成果(22454)
社会科(22378)
编号(22375)
社会科学(22373)
课题(19521)
基金项目(17645)
(16777)
自然(16067)
自然科(15630)
自然科学(15628)
自然科学基金(15333)
资助(15011)
重点(14858)
项目编号(13951)
(13771)
规划(13741)
(12964)
(12444)
研究成果(12411)
期刊
教育(50197)
研究(40452)
中国(35743)
(34356)
经济(34356)
学报(18510)
(15484)
科学(14938)
管理(14365)
大学(14170)
(13315)
技术(13234)
职业(12019)
学学(11061)
图书(9777)
农业(8940)
技术教育(7826)
职业技术(7826)
职业技术教育(7826)
书馆(7451)
图书馆(7451)
(7177)
(6965)
金融(6965)
(6847)
论坛(6847)
(6457)
高等(6217)
财经(5898)
会计(5753)
共检索到179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士强  
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蕴含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其中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强化是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博弈的结果,纯粹的自治和绝对的政府控制都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高等教育管理的理想是建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结构等思想对认识和改善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翠英  
美国学者约翰.S.布鲁贝克(John S.Brubacher)所著的《高等教育哲学》经我国比较教育学家王承绪等翻译成中文后,已成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名著而广为流传。众多学者从学术自治、学术自由、高等教育为谁服务、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学、治学的道德、作为教会的大学等多个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余丰民  
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中译本的施引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其学术影响力在年代、来源、作者和机构等方面的分布情况;并对施引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及其共现进行统计与分析,以了解《高等教育哲学》学术影响力的热点和焦点;最后,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高等教育哲学》研究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与观点进行了梳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会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的倾向和价值表现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不同时期、不同高等教育哲学流派主要呈现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这三类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协调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并有不同的侧重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史秋衡  闫飞龙  
随着"高等教育评价时代"的来临,人们对高等教育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究越来越深入,高等教育评价哲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从高等教育评价的可能论、主体论、多元论等几个侧面来探究高等教育评价的本质。高等教育评价本质的研究,不但能够完善、丰富高等教育评价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高等教育评价健康地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深刻思辨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是创建高等教育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真正从哲学视野审视高等教育 ,融会哲学与高等教育这两者的基本功能 ,可将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功能大致界定为 :重塑大学理念 ;提炼时代精神 ;引导文明走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武华  方展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厚丰  李莉  
笔者评述了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大学理念》。此书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方法论意义上,都给人以视角独特、耳目一新并有诸多理论创新的深刻印象,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它是一部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而进行理论和方法论准备的专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饴  
约翰·S·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高等教育哲学”这一论题,并以人本为基点构建出高等教育哲学学科框架。张楚延著《高等教育哲学》更以人本为主线,从正面涉及高等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如何发展高等教育三个高等教育哲学的基本课题,该书是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开山之作。随着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中国大学教育必将通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亚敏  
本文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哲学的比较,发现二者在研究路径、逻辑起点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属性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性质是作为行事依据的事理研究,需要同时肯定逻辑与经验的双重作用;应该在知识与人的双重关照下建构真正的高等教育哲学;应该同时兼顾高等教育的共相与殊相,努力将高等教育的教育性、学术性、职业性融为一炉。在此基础上,期待一种彰显"生命性"的高等教育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红霞  
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深入和扩展,高等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哲学基础也在不断拓展,强调高等教育“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认识论哲学,与强调“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政治论哲学仍然是当今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强调高等教育为“消费者服务”的资本论哲学给出了市场导向高等教育实践存在的理由。认识论、政治论和资本论哲学从不同侧面诠释了高等教育的存在基础。本文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例,说明高等教育实践对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的拓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景华  杨杰  
高等教育哲学是运用哲学的视角去审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哲学内在根源问题的思考,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够形成高等教育哲学与现代大学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运用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对现代大学的定位与类型的合理把握、大学使命与责任的担当、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调试等现代大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出一条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在我国教育学界影响较大,为有效融合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三重视界,其前提应该厘清大学治理、高等学问、自治与问责等核心概念,界定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的内涵,处理好学术自治与大学治理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进而才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高等教育哲学,完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和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