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5)
- 2023(5539)
- 2022(4634)
- 2021(4089)
- 2020(3321)
- 2019(7291)
- 2018(7216)
- 2017(13324)
- 2016(7118)
- 2015(8291)
- 2014(8269)
- 2013(8258)
- 2012(8205)
- 2011(7801)
- 2010(8189)
- 2009(7697)
- 2008(7158)
- 2007(6689)
- 2006(6318)
- 2005(5691)
- 学科
- 济(53684)
- 经济(53650)
- 管理(16539)
- 地方(15181)
- 方法(14143)
- 学(12395)
- 业(11953)
- 数学(11861)
- 数学方法(11790)
- 地方经济(11690)
- 中国(10796)
- 企(9541)
- 企业(9541)
- 业经(8530)
- 融(7891)
- 金融(7887)
- 农(6771)
- 贸(6670)
- 贸易(6666)
- 和(6622)
- 经济学(6620)
- 理论(6521)
- 环境(6420)
- 易(6375)
- 财(6129)
- 制(6088)
- 银(5860)
- 银行(5845)
- 行(5731)
- 世界(5692)
- 机构
- 大学(113754)
- 学院(113020)
- 济(57612)
- 经济(56608)
- 研究(44993)
- 管理(36622)
- 中国(33323)
- 理学(30100)
- 理学院(29698)
- 管理学(29312)
- 管理学院(29085)
- 科学(25079)
- 财(24554)
- 京(23386)
- 所(23125)
- 研究所(20810)
- 经济学(19687)
- 财经(19127)
- 中心(18911)
- 江(17349)
- 经济学院(17317)
- 经(17208)
- 范(15935)
- 师范(15799)
- 农(15678)
- 院(15502)
- 北京(15082)
- 财经大学(13946)
- 州(13783)
- 科学院(13695)
- 基金
- 项目(66170)
- 科学(51267)
- 研究(50499)
- 基金(46835)
- 家(39970)
- 国家(39658)
- 社会(33466)
- 科学基金(33003)
- 社会科(31647)
- 社会科学(31636)
- 省(25726)
- 基金项目(23516)
- 教育(23412)
- 划(21125)
- 编号(20098)
- 资助(19256)
- 自然(18273)
- 成果(18084)
- 自然科(17785)
- 自然科学(17781)
- 自然科学基金(17431)
- 发(15854)
- 重点(15431)
- 课题(14962)
- 部(14593)
- 国家社会(14296)
- 济(13647)
- 经济(13517)
- 发展(13364)
- 展(13185)
共检索到188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田春生
《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学的构建》(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李翀教授所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该书根据马克思第五册《对外贸易》和第六册《世界市场》的基本思路,展开对现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分析。全书分"商品资本的跨国流动"、"生产资本的跨国流动"、"货币资本的跨国流动"三卷,围绕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从马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慧凤 刘志英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评介李慧凤刘志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沿着自身的演变逻辑不断完善。整理这一人类经济思想中的宝贵财富,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推导其发展趋势,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颜鹏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二震
十九大报告关于当前世界经济的总体判断、格局演变、中国方略,都有丰富内涵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国际经济领域的新发展。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经济出现一些问题,很多不是全球化本身带来的,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出了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国昀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资本主义国家本质问题围绕"工具主义"与"结构主义"展开了持续而激烈的论战,最终莫衷一是。其实,经典作家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的论述是采取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与"理想的总资本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本质分别在"一般"、"特殊"与"个别"意义上的概括。资本主义国家本质是"一般"、"特殊"与"个别"的统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钢花 韩鹏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从不同视角展开对国家理论的分析,其中以经济学为视角的研究主要包括"垄断资本学派"国家理论、"资本逻辑学派"国家理论、奥康纳的财政危机国家理论,以及博卡拉、法因等法国和英国学者对国家理论的探讨,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它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职能、矛盾、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突出地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逐步扩大,国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强化的趋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云梦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创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说,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甚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成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与自然科学不同,经济学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经济学的阶级性决定其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的今天,重申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 指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金富
笔者认为,各种经济学理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基本价值取向不同。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原子"式的"经济人"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虚幻的、集权的"集体"为中心的绝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很显然,这是把个人与集体对立起来的两种极端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肯定个人的主体地位也肯定集体的重要作用,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倡导一种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真正共同体"为目标的"个人-集体"主义的新型价值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虎涛
长期以来,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命题——生产力一元决定论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解读,而在马克思主义阵营外,则存在着与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相对的,以迈克尔·曼等人为代表的新韦伯主义的多元论。后者认为,并不存在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社会领域(如经济),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意识形态的权力都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元论和多元论的分歧本质,不仅只是观点之争,也是关涉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历史唯物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东波 任力
金融化是近年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已有研究对金融化及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认识存在争议的原因,一方面是对金融活动及其本质有待深化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对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缺乏系统性研究与分析。为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经济学,从资本循环运动的视角,在分析金融与金融化基础上,论述了金融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并构建金融化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1)"适度金融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增加就业并提高收入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过度金融化"则导致金融资本脱离产业资本的约束,并挤压实体
关键词:
金融化 资本循环 金融经济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宇晖 李贺军
经济学首先是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它在社会科学上的地位以及它的功能,在于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释经济现实,并且对经济事物未来发展的规律性作出正确的预测。评价和检验经济学说科学性与否的标准只能有一个,即看它是否符合客观的经济现实。我们必须用实证科学的科学观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书文
西方公共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也是对国家财政收支活动深层本质认识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民主制度背景下的先进科学理论是否与这水火不容?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有种观点认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于19世纪中后期,成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说教后,再无科学因素可言,只能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对象,给不会再有值得吸收的成分。因此,基本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公共经济学也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肯定是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戴蕾 王非
基于马克思的流通以及分工与协作理论,产业集聚的动因包括:(1)企业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费用选择特定的区域从事生产,推动了产业集聚;(2)集聚区域形成以后,追求与分享集聚区域的集体生产力Ⅱ成为企业选择集聚区域的主要原因,由此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自我强化机制。集体生产力Ⅱ的产生源于分工与协作引起的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以及配套投入的节约。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体生产力 分工 协作 流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