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3)
- 2023(5584)
- 2022(4696)
- 2021(4363)
- 2020(3771)
- 2019(8805)
- 2018(8431)
- 2017(14550)
- 2016(8461)
- 2015(9725)
- 2014(9818)
- 2013(9874)
- 2012(9288)
- 2011(8363)
- 2010(8859)
- 2009(8583)
- 2008(8737)
- 2007(8018)
- 2006(7646)
- 2005(7269)
- 学科
- 管理(34098)
- 济(30654)
- 经济(30614)
- 业(25824)
- 企(23137)
- 企业(23137)
- 地方(12149)
- 财(11057)
- 中国(9415)
- 方法(9400)
- 学(9303)
- 农(9173)
- 制(8835)
- 业经(8327)
- 务(7630)
- 财务(7588)
- 财务管理(7566)
- 企业财务(7157)
- 划(6834)
- 理论(6721)
- 数学(6709)
- 和(6672)
- 数学方法(6548)
- 农业(6371)
- 银(6344)
- 银行(6338)
- 环境(6327)
- 策(6007)
- 行(5933)
- 地方经济(5750)
- 机构
- 大学(117452)
- 学院(116800)
- 管理(45659)
- 研究(42241)
- 济(40295)
- 经济(38933)
- 中国(36090)
- 理学(35947)
- 理学院(35420)
- 管理学(34797)
- 管理学院(34536)
- 江(28601)
- 京(28043)
- 科学(28042)
- 财(23556)
- 所(22138)
- 中心(21277)
- 农(20866)
- 研究所(19745)
- 省(19097)
- 州(18329)
- 范(17389)
- 业大(17180)
- 师范(17134)
- 北京(17057)
- 财经(16262)
- 农业(15990)
- 院(15749)
- 经(14357)
- 师范大学(13768)
- 基金
- 项目(71065)
- 科学(54919)
- 研究(52214)
- 基金(48967)
- 家(43272)
- 国家(42862)
- 科学基金(36311)
- 社会(30683)
- 省(29568)
- 社会科(28919)
- 社会科学(28908)
- 基金项目(25801)
- 自然(24554)
- 划(24273)
- 自然科(23654)
- 自然科学(23644)
- 教育(23629)
- 自然科学基金(23166)
- 编号(21914)
- 资助(20235)
- 成果(18987)
- 重点(16548)
- 课题(16374)
- 发(15336)
- 江(14786)
- 部(14646)
- 创(14077)
- 科研(13505)
- 创新(13264)
- 年(13188)
共检索到209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主持著述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综合管理》专著,于2009年底已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立伊始,即全面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专题研究工作。该书汇集了6周年的资源和环境科学考察成果以及大量的原始科学数据,专题研究包括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时空分布、生长特性、摄食习性、发育行为、生态毒理、生理调节、受伤个体的抢救治疗技术、人工放流技术等内容。专著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主持著述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综合管理》专著,已于2009年底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涛 庄平 章龙珍 刘健 王云龙 侯俊利 刘鉴毅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闫文罡
为了解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2004~2008年利用底拖网、插网、定置网和刺网等多种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组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05种,隶属于18目43科86属,鱼类种类组成以鲈形目和鲤形目为主;生态类型中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各37种,河口定居性鱼类25种,洄游性鱼类6种;鱼类种类组成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渡类型,鱼类食性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食性为主,凶猛性鱼类较少。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调查水域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一些重要的物种更是濒临绝迹。保护区水域鱼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稀有性和很高的科研价值,同时其生态系统也较为...
关键词:
鱼类种类组成 长江口 中华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庄平 沈新强 张涛 朱江兴 李备军
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物种丰富,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68属132种,硅藻门的物种最多(37属93种),其次为绿藻(17属20种),甲藻、蓝藻、黄藻和裸藻相对较少;物种群落结构多样,有近海低盐性、外海高盐性、河口半咸水性和淡水性四大类群,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305.28×104ind/m3,平水期(5、11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2月),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物种之间细胞丰度分配比例和浮游植物细胞总丰度起关键性支配作用。长江径流、外海水系季节性消长直接...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丰度分布 长江口 中华鲟保护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峰 陈锦辉 黄硕琳 杨红 刘健 吴建辉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中华鲟幼鲟入海前调节和索饵的重要场所,分析和评价保护区生态环境对中华鲟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05年8月和2006年5月和8月保护区调查数据,应用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该水域受无机磷污染严重,无机氮污染有加剧的趋势,2006年5月保护区富营养化程度最高,而北港水域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同期其它水域;保护区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不均,群落结构简单,呈现出2005年8月生物量远高于2006年的5月和8月,而其生物多样性低的反常现象;通过近年来大型中华鲟误捕情况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和...
关键词:
中华鲟 长江口 保护区 生态环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锦辉 黄硕琳 刘健 张葛鸣 吴铠 吴建辉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2005年4月15日实施以来,为科学有效保护中华鲟及其息栖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障。由于当时时间紧,以及对中华鲟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条文内容和规定上就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对于有些问题采用了一般性处理的形式。随着时空的变迁和中华鲟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现有条文内容和规定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工作的实际需要。2009年,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地方性法规立法已被市人大列入立法规划。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可行性,1)有坚实的法制基础;2)地方政...
关键词:
中华鲟 自然保护区 长江口 地方立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施德龙 龚志高
中华鲟是我国稀有珍贵鱼类之一,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钱塘江、闽江、珠江,近海沿岸水域也产。具洄游性,性成熟个体在5~6月份陆续由近海进入长江,溯河而上于10~11月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锦辉 刘健 吴建辉 徐嘉楠 郑跃平 陈慧文 戴小杰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中华鲟幼鲟入海前调节和索饵的重要场所,研究该水域幼鲟补充量特征的长期变化规律对于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2005-2013年幼鲟数量和生物学特征的监测数据发现:(1)不同年份间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鲟的初次见苗时间、最后退苗时间和时间跨度存在较大波动;(2)幼鲟补充量在监测期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年际波动也非常明显;(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份间幼鲟的平均全长和平均体质量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也许可以解释2007年平均全长偏高的异常现象。
关键词:
中华鲟 长江口水域 补充量 年间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甘芳 周宇晶 危起伟 樊恩源 杜浩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104元,以间接使用价值为主要体现,占总价值的66.4%。间接价值中以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的保护价值最高,为27 290×104元/年,占总价值的45.54%,远远超过了其科研价值(410×104元/年)。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特有生境的保存、产卵栖息地保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应加强科研投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孝连 庄平 章龙珍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刘健
研究了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光照强度的选择及其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1~2 lx)、过渡区(10~12 lx)和亮区(200~209 lx)的时间百分比分别是(1.32%±3.50%)、(7.17%±13.5%)和(91.52%±14.9%);群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过渡区和亮区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6.42%±4.13%)、(14.20%±7.45%)和(82.38%±15.2%),个体实验的时间百分比和群体实验的数量百分比在3个不同亮度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鲟幼鱼具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幼鱼在亮区围绕光源作圆周运动,其行为模式符合鱼类趋光的...
关键词:
中华鲟 趋光行为 栖息地 光照强度 摄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辉 陈锦辉 徐嘉楠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间断给中华鲟种群保护和恢复带来巨大挑战。为了探究该间断现象对中华鲟生活史特征产生的可能影响,本研究根据2004—2020年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间断前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的监测数量、生长特征和行为习性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1)2014、2016、2018—2020年长江口水域未监测到中华鲟幼鱼,自中华鲟自然产卵行为间断后,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补充量出现中断的情况;(2)中华鲟幼鱼习性发生显著变化,抵达长江口的时间提前(提前至4月中旬),离开长江口的时间延迟(延迟至10月下旬),出现时间延长(延长118d)的趋势;(3)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生长规格低于历史同期,最小体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7.0 cm和4.9 g。研究结果将为中华鲟保护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鲟幼鱼 生长特征 行为习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峰 张涛 侯俊利 刘鉴毅 章龙珍 庄平
为研究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盐度适应过程及其调节规律,将7月龄幼鱼直接转入0(淡水对照)、5、10和15等4个盐度组中养殖32 d,分别在第0.5、1、2、4、8、16和32天检测幼鱼血液水分、血清渗透压和血清Na+、Cl-、K+的浓度,结果显示,实验过程中,淡水和盐度5组中华鲟幼鱼血液各项指标始终保持一致,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盐度10和15组,中华鲟幼鱼血液水分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下降程度与盐度呈正相关,16 d时各组幼鱼血液水分无显著性差异。中华鲟幼鱼转入盐度10和15条件下,其血清渗透压与Na+和Cl-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达到新的平衡;而血清K+浓度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建辉 陈锦辉 高春霞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4—2014年在长江口水域标志放流中华鲟12570尾,标志回捕中华鲟24尾次,接收18枚落式卫星数据回收标志(PAT)信息。本研究根据标志放流信息,分析研究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分布于经度跨度7°,纬度跨度9°的长江口水域和东海及黄海海域,主要聚集分布区为长江口水域和舟山群岛海域;(2)标志放流中华鲟具有显著的降海洄游趋势,放流后短期滞留在长江口淡水环境,7d后具有进入海洋的行为;(3)长江口标志放流中华鲟进入海洋后,其迁移方向会出现随机性,在迁移过程中具有折返、转向、停滞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对长江口增殖放流的中华鲟标志回捕信息开展研究,旨在揭示中华鲟降海洄游和分布特征,为中华鲟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秋凤 于贵瑞 何洪林 何念鹏 盛文萍 马安娜 郑涵 左尧
自然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得到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现有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还是保护区面积都已位居世界前列,奠定了中国以自然保护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然而,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必须解决的管理体系、制度和技术方面的瓶颈性问题,严重制约着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区分类分区的现状与问题出发,从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入手,系统阐述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及保护等级、功能分区及管理目标,并提出了一种新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