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3)
- 2023(4156)
- 2022(3327)
- 2021(3451)
- 2020(2830)
- 2019(6723)
- 2018(6663)
- 2017(10310)
- 2016(6992)
- 2015(8037)
- 2014(8041)
- 2013(6809)
- 2012(6470)
- 2011(6088)
- 2010(6481)
- 2009(5563)
- 2008(5507)
- 2007(5114)
- 2006(4734)
- 2005(4582)
- 学科
- 教育(21322)
- 济(15504)
- 经济(15489)
- 中国(12618)
- 管理(9890)
- 理论(8466)
- 教学(7814)
- 学(7391)
- 业(6117)
- 企(4920)
- 企业(4920)
- 方法(4523)
- 思想(4413)
- 研究(4395)
- 政治(4240)
- 学校(4107)
- 发(4070)
- 高等(4022)
- 思想政治(4008)
- 政治教育(4008)
- 治教(4008)
- 德育(3979)
- 发展(3799)
- 学法(3795)
- 教学法(3795)
- 革(3782)
- 展(3676)
- 农(3653)
- 数学(3624)
- 改革(3577)
- 机构
- 大学(88868)
- 学院(77909)
- 研究(35522)
- 教育(31452)
- 范(24279)
- 师范(24186)
- 京(21938)
- 济(21426)
- 科学(20601)
- 经济(20599)
- 师范大学(20232)
- 管理(18798)
- 中国(18276)
- 所(17904)
- 研究所(16272)
- 理学(15591)
- 北京(15521)
- 理学院(15177)
- 江(14573)
- 管理学(14412)
- 管理学院(14216)
- 中心(13695)
- 技术(13492)
- 院(13372)
- 职业(12737)
- 教育学(11735)
- 农(11445)
- 财(11152)
- 州(11019)
- 研究院(10776)
- 基金
- 项目(47890)
- 研究(43207)
- 科学(38292)
- 教育(30501)
- 基金(29494)
- 家(25310)
- 国家(24915)
- 社会(23189)
- 社会科(21476)
- 社会科学(21469)
- 成果(21017)
- 编号(20205)
- 省(19982)
- 划(19845)
- 科学基金(19642)
- 课题(19093)
- 年(16483)
- 基金项目(13968)
- 规划(13427)
- 重点(12933)
- 部(12612)
- 资助(12539)
- 大学(12313)
- 性(12163)
- 项目编号(12118)
- 度(11864)
- 一(11720)
- 教育部(11553)
- 研究成果(11493)
- 发(11188)
共检索到143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平
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共同科目课程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大学生具备基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它强调了人的自主性,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力求协调教育过程中的博与专的关系。通识教育源自美国,其人文精神和全方面培养人的理念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给我们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观念以启迪,在应对教育全球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通识教育 素质教育 教育观 全面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辅相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 ,应当贯穿于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中 ,在不同阶段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 ,相互配合 ,全面推进。为此 ,本刊编辑部特约请华中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文辅相教授主持本期博士论坛 ,重点对素质教育的共性 ,以及大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达人
由于人才培养的定位是不同的,不是所有学校都适合开展通识教育。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应该看到其本质,而不要纠结于名词之争。关注课程体系,实际上是抓住了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目前,应中山大学甘阳教授邀请,我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上做了一个主题报告。结合最近对国内部分一流大学校长以及学院院长的访谈和自身经历,我谈一些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思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亨利·J·波金森 周作宇
自柏拉图以来的教育观可概括为:导引教育观、传递教育观及达尔文主义教育观。导引教育观始于柏拉图,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该观点认为:教育并不是机械复制过程,而是发生在人类中的一种导引过程。它引导学生超越此岸的经验世界而达致彼岸更好的理念世界。继这种教育观之后,随着印刷术在西方的引进和传播,传递式的教育观便逐渐形成。该观点认为教育与印刷并没有什么两样,它不过是一种传递过程。被誉为现代教育理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本研究将尝试性地从教育哲学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等视角探究通专结合的合理性。本文的分析框架是 :首先 ,根据教育哲学中关于教育目的、内容及培养模式的选择最终取决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二因素的基本原理 ,将分别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方面对其必然性进行哲学分析 ;其次 ,本文还将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及要求 ,进一步说明“通专结合”在未来社会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最后 ,给出本研究简短结论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通专结合 合理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韦永琼
在洛克看来,人的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属于宏观性的政治设计规划之下的。虽然家庭教育是私人家庭内部的事,但就政府-国家的视角来看,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则未来一国公民的良好素养是无从谈起的。从洛克这里出发来探讨教育在什么意义上是属于政治哲学视野范围内的,或者,教育在洛克这里是如何隶属于他的政治设计方案之中的?这是一个此前的洛克研究未曾详细论及的主题。在此基础之上,文中分析了洛克政治哲学中的家庭教育"三权分立"问题。
关键词:
洛克 政治哲学 家庭教育 三权分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在《北京教育》(高教)2007年第7/8期撰文指出,在大学开展通识教育,要充分估计到困难和问题。第一个难题是,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能不能跟上这个时代。大学究竟应当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每一位教授、每一位院长、每一位校领导要经常问问自己。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益凤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精神,是现代大学对古典自由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然而,伴随"平庸时代"功利主义对大学教育的冲击,通识教育越来越多的强调实用知识,并表现出一种对研究理念的妥协和让步。最终,通识教育舍弃了传统自由教育理念中对理性自由、人生意义的探讨与追求,逐渐走向平庸。人文学科的式微与自由精神的缺失不得不说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所面临的严肃问题。回归自由,关注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是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应有之意,超越通识教育并走向自由高等教育是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转型的关键。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自由教育 现代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定华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王定华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称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翼星
本文结合历史与现实,阐述了当今大学通识教育的几个主要方面,诸如通识教育的含义与根据、意义和作用以及通选课和师资问题等。这些是作者在近年实践与研究中的认识,兼与某些不同的理解商榷。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拓宽基础 沟通文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传光
本是为纠正高等教育功利化倾向的通识教育,在实施中因理解上发生偏差正逐渐被"功利化",甚至产生异化。因此,我们亟需明晰通识教育的终极价值,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层面打破"横通",转向"统一学科性",体现基础性、经典性、对话性、人文性、反思性、实践性、价值性等基本精神与原则。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学科专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平 李帮琼 刘自忍
通识教育是指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非专业性、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的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话、有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社会公民,促进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意志的和谐发展。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其目标是为避免学校课程的过早分化与科系间的壁垒,希望为学生提供"统整的知识"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