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9)
- 2023(4665)
- 2022(4110)
- 2021(3968)
- 2020(3564)
- 2019(8476)
- 2018(8440)
- 2017(16173)
- 2016(9022)
- 2015(10379)
- 2014(10108)
- 2013(10005)
- 2012(9265)
- 2011(8255)
- 2010(8205)
- 2009(7423)
- 2008(6880)
- 2007(5831)
- 2006(4966)
- 2005(4243)
- 学科
- 济(36863)
- 经济(36836)
- 管理(19824)
- 业(19447)
- 方法(18397)
- 数学(17132)
- 数学方法(16773)
- 企(13805)
- 企业(13805)
- 农(12607)
- 地方(12573)
- 农业(8883)
- 学(8026)
- 中国(7644)
- 业经(7020)
- 财(6057)
- 环境(5694)
- 地方经济(5216)
- 理论(5176)
- 资源(5108)
- 土地(4886)
- 制(4733)
- 贸(4664)
- 贸易(4659)
- 技术(4588)
- 和(4566)
- 易(4418)
- 划(4129)
- 生态(3907)
- 融(3766)
- 机构
- 学院(116185)
- 大学(114919)
- 管理(45649)
- 济(42549)
- 经济(41460)
- 研究(39909)
- 理学(39516)
- 理学院(38991)
- 管理学(37885)
- 管理学院(37676)
- 中国(29560)
- 科学(27687)
- 京(25339)
- 农(24991)
- 业大(22562)
- 所(20479)
- 中心(20047)
- 江(19111)
- 农业(19049)
- 研究所(18918)
- 财(17554)
- 省(17207)
- 范(17147)
- 师范(17024)
- 北京(15691)
- 州(15261)
- 院(15148)
- 财经(13652)
- 师范大学(13607)
- 农业大学(13235)
- 基金
- 项目(86658)
- 科学(67413)
- 研究(61853)
- 基金(60799)
- 家(53774)
- 国家(53304)
- 科学基金(45340)
- 省(38245)
- 社会(36975)
- 社会科(34781)
- 社会科学(34770)
- 基金项目(33021)
- 自然(31288)
- 自然科(30471)
- 自然科学(30466)
- 划(30202)
- 自然科学基金(29859)
- 教育(28687)
- 编号(25783)
- 资助(25449)
- 成果(19835)
- 重点(19574)
- 发(18951)
- 课题(18466)
- 部(17927)
- 创(17398)
- 科研(17030)
- 计划(16915)
- 创新(16240)
- 大学(15661)
共检索到173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栋会 沈素平
以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而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实施以来,已近两年了。为了解《条例》执行情况,作者在2004年寒假期间对云南省部分退耕还林乡村进行了调查,发现《条例》的执行有喜有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淑萍
毁林开垦、陡坡耕种是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将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退耕还林,是阻止生态进一步恶化,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的退耕还林工作中,涉及的不只是耕地转为林地的土地利用形式的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洁 楚宗岭 靳乐山
生态补偿是激励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评估其受偿意愿对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实现生态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云南省2个县23个村组204份退耕还林调研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农户在不同分位点受偿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户退耕受偿意愿为2353.4元/亩,补偿期限5年,约为现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1.5倍。农户的资源稟赋特征及主观认知是影响受偿意愿最主要因素,且在不同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差异性。在补偿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性,年龄大的农户更倾向于现金补偿,而年轻农户更倾向于政策补偿和技术培训。因此,在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性以及政策宣传的同时,适当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根据农户资源稟赋的不同,实现补偿标准的差别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燕 支玲 薛国祥 阮萍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投入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它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利用面板三阶段DEA模型,采用6期实地跟踪调查的农户数据,较准确地测算了样本县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可持续变化趋势,进而实证分析了影响退耕农户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规模显著地促进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种植面积、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人力资本都对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效率有正向的影响,而非种植业纯收入比例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相应的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业生产效率 鹤庆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勤 支玲 邹平
在建立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元阳县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经济贡献率、林业产值率2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分析,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产业结构变化率、基本建设投资额、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率5个方面进行社会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科技人员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人均基本农田占用面积3方面进行智力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新增林地面积、水土保持能力2方面进行环境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区域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金梅 吴晓东
云南省营养改善计划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全面开餐,从2014年11月起,云南省与国家同步提高标准,国家试点县与省级试点县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均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达到每生每年800元,全省480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这一惠民政策创造的巨大红利,是全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县份和学生人数最多的省份。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再加上政策执行者对该项政策内涵以及重要性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政策设计中自身存在的时效性等主客观因素作用,导致贯彻执行中出现了认知型、敷衍型、筛选型、效果弱化执行等问题。为了确保党和国家制定出台的教育惠民政策完全惠及广大农村学子,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以彻底解决好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执行主体的政策认知水平,完善政策执行保障机制,改进政策的执行方法,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子生 韩华丽 朱玉碧 赵乔贵
以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的芒市为例,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的概念和内涵并构建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的评价指标、测算方法和分级标准体系基础上,定量地分析评价了芒市近8 a来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各个地类变化的合理度和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合理度,为推进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实施提供基础依据。评价结果表明,全市近8 a所有地类转化的总面积为77 602.80 hm2,转化的合理度(RD值)只有48.98%,属于"中度不合理"级。总体上,芒市近8 a来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既有合理的部分,如部分陡坡耕地的生态退耕、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但其不合理性亦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生态退耕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退耕还林工程 芒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杨明 卿向阳 徐慧丽 刘燕 赵玉涛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超学 文冰
以碳汇为生态指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级政府支付能力、县域经济中农业贡献率、农户后续生机情况等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规范指标值,然后对云南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129个县(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之分为3个等级,建议不同等级的县(区)实施不同的补偿额度,同一等级内实施不同的补偿方式。
关键词:
碳汇 云南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泽觥 向天森
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涉及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十分复杂的综合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切实推进我县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我们对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祖英 王兵 赵雨森 牛香
【目的】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和生态效益监测的重点地区,工程实施面积占到全国退耕面积的33.60%。为了对该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定量化监测和评估,对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生态区划十分必要。【方法】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年平均降水量、≥10℃积温、地貌数据以及中国行政区划,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中叠加分析法,区划得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东
为研究典型立地条件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配合,综合效益最佳的退耕还林模式,推动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典型立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入户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00多个,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凉城县试验点退耕还林优化模式为山杏×沙棘×紫花苜蓿,并研究提出了其系统仿真模型、模式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优化模式 系统动力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波 李雄光 李娅
在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林药、林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生态旅游4种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各自的特点、选择原则、效益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应该以科技为支撑推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以政策为导向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以资金为载体保障林下经济稳步发展的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先刚 张一平 詹卉
收集云南省2000—2006年各类退耕还林面积和树种数据,设定2007—2010年间的6种年度造林与采伐情景,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清查中的人工林生长数据,拟合出各造林树种的经验生长曲线,并利用这些能够反映不同气候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的平均生长曲线,结合生物量扩展因子、木材密度和碳含量等参数,估算不同情景下的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在2010、2020、2030、2040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8.1~8.8、19.6~25.7、18.4~33.0、20.3~34.9和23.6~35.4TgC。退耕地造林林木生物质碳贮量占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林木生物质碳贮量...
关键词:
云南 退耕还林 碳汇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飞 李锐 温仲明 周民良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 (草 )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此 ,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 ,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 ,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政策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