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1)
- 2023(9612)
- 2022(7929)
- 2021(7311)
- 2020(5893)
- 2019(13341)
- 2018(13118)
- 2017(24796)
- 2016(13568)
- 2015(14921)
- 2014(14900)
- 2013(14841)
- 2012(14316)
- 2011(13236)
- 2010(13650)
- 2009(12557)
- 2008(12271)
- 2007(11562)
- 2006(10613)
- 2005(9677)
- 学科
- 济(60852)
- 经济(60791)
- 农(46701)
- 业(40997)
- 农业(31449)
- 管理(30144)
- 地方(21384)
- 中国(21361)
- 企(17968)
- 企业(17968)
- 业经(17824)
- 方法(14182)
- 发(13882)
- 制(12928)
- 学(12293)
- 数学(12239)
- 数学方法(12146)
- 财(12030)
- 农业经济(11047)
- 银(11015)
- 银行(11003)
- 发展(10974)
- 展(10947)
- 行(10825)
- 融(10772)
- 金融(10772)
- 地方经济(10194)
- 贸(10064)
- 贸易(10050)
- 环境(9945)
- 机构
- 学院(192352)
- 大学(186603)
- 济(82479)
- 经济(80727)
- 研究(74951)
- 管理(72045)
- 理学(60251)
- 中国(59694)
- 理学院(59577)
- 管理学(58725)
- 管理学院(58382)
- 农(56553)
- 科学(45843)
- 农业(42616)
- 京(41746)
- 所(39240)
- 业大(37402)
- 财(36740)
- 研究所(35157)
- 中心(34957)
- 江(32341)
- 省(28378)
- 北京(26943)
- 财经(26784)
- 范(26730)
- 院(26706)
- 师范(26474)
- 农业大学(26212)
- 州(25515)
- 经(24328)
- 基金
- 项目(124173)
- 科学(96573)
- 研究(94435)
- 基金(86847)
- 家(76700)
- 国家(75907)
- 科学基金(63084)
- 社会(59294)
- 社会科(55664)
- 社会科学(55650)
- 省(51035)
- 基金项目(46000)
- 划(41441)
- 编号(40297)
- 教育(39864)
- 自然(38161)
- 自然科(37120)
- 自然科学(37114)
- 自然科学基金(36426)
- 发(34121)
- 资助(33801)
- 成果(32491)
- 农(31337)
- 课题(27889)
- 重点(27840)
- 发展(27613)
- 展(27161)
- 部(26759)
- 创(25357)
- 国家社会(24440)
- 期刊
- 济(110974)
- 经济(110974)
- 农(60957)
- 研究(59732)
- 中国(51246)
- 农业(41030)
- 学报(32185)
- 科学(31251)
- 财(25656)
- 大学(25429)
- 业经(25164)
- 融(24506)
- 金融(24506)
- 学学(24179)
- 管理(22974)
- 教育(21833)
- 业(20096)
- 技术(16406)
- 问题(15431)
- 农村(14735)
- 村(14735)
- 农业经济(14719)
- 经济研究(14460)
- 财经(12446)
- 世界(12216)
- 经济问题(11732)
- 版(11386)
- 资源(11341)
- 经(10665)
- 业大(10127)
共检索到320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健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强 杨明洪 潘久艳
出于生态考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规模宏大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显著。这一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农户在退耕还林(草)后能够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偿,使农户退耕后收入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补偿是有一定期限的。为了使退耕的土地不会出现复耕,培养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是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成都市周边地区退耕农户的调查,探索能够使农户收入有效增加的方式,并总结出农户在退耕后的自我发展模式主要有分散型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两种。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笔者对这两种模式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比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偿 博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淑桃 方玉媚
四川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退耕还林典型地区的调查,总结了两类主要的退耕农户自我发展模式,并对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学习借鉴其他发展模式,探寻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确保农户长远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结论。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退耕农户 发展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回顾和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剖析退耕还林(草)工程主要经济政策、成本结构和补偿现状,指出当前补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期限以及补偿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探索建立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能途径;提出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晋涛 曹轶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传林 何磊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该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财政补贴陆续到期,却未能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实施中的行为主体关系有利于该工程成果的巩固和工程的持续推进。文章首先评述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然后,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户与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互动关系。文章得出的关键结论有:在贴现因子足够大的条件下任何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收益都小于长期合作所带来的长远收益,农户和政府采取长期合作是理性的选择行为;在中央政府先行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中央政府后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要确保国家政策的稳...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动态博弈 永久性补贴 贴现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于海跃 郝丽霞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户的关系对于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解决,完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准格尔旗多年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旗退耕还林工程初期(2002年)和后期(2010年)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禁牧圈养态度变化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最后分析了农户返耕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平均年龄由2002年的35.02岁上升为2010年的45.32岁,年轻农户比重明显下降;户均人口从2002年的3.75人下降到2010年的2.8人。农户人均毛收入由2002年的1 332.03元增长为2010年的5 447.77元...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户 对比研究 准格尔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退耕还林课题组 梁与延 沈茂英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皮泓漪 张萌雪 夏建新
基于379户退耕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机会成本法、生态足迹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估算了基于农户直接经济损失、实际损失及受偿意愿基础上的生态补偿标准。机会成本测算结果表明农户2000和2016年的补偿标准分别为1478和4350元/hm~2;生产性生态足迹变化测算结果表明2000、2008和2016年的补偿标准分别为2255、3231和4548元/hm~2;而农户受偿意愿则略低于前两种补偿标准,为3667元/hm~2。据此,样本区第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经历了"超额补偿—补偿不足—零补偿"变化,新一轮退耕还林亦处于超额补偿阶段。因此,应考虑价格等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补偿标准的可变性,寻找农户角度与政策可接受度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受偿意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 张炜 赵敏娟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 张炜 赵敏娟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卫萍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颖
分析了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进展情况,解剖了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的退耕户利益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退耕还林扩大化、退耕还林投入保护机制不健全、缺乏配套技术支撑体系等障碍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统筹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国家粮食安全两大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