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06)
- 2023(17385)
- 2022(14662)
- 2021(13923)
- 2020(11491)
- 2019(26146)
- 2018(25965)
- 2017(49439)
- 2016(26849)
- 2015(29972)
- 2014(29732)
- 2013(29046)
- 2012(26440)
- 2011(23994)
- 2010(23742)
- 2009(21809)
- 2008(21082)
- 2007(18522)
- 2006(16132)
- 2005(14416)
- 学科
- 济(105898)
- 经济(105789)
- 管理(77157)
- 业(74233)
- 企(61547)
- 企业(61547)
- 方法(46022)
- 数学(39434)
- 数学方法(39013)
- 中国(33030)
- 农(29080)
- 财(25280)
- 业经(24895)
- 学(23233)
- 技术(21493)
- 制(20833)
- 地方(20810)
- 贸(20424)
- 贸易(20408)
- 易(19893)
- 农业(19238)
- 银(17868)
- 银行(17822)
- 理论(17786)
- 行(17074)
- 融(16645)
- 金融(16644)
- 和(16386)
- 环境(16340)
- 务(15613)
- 机构
- 大学(375051)
- 学院(371491)
- 济(152705)
- 经济(149604)
- 管理(145649)
- 研究(130391)
- 理学(126052)
- 理学院(124626)
- 管理学(122495)
- 管理学院(121811)
- 中国(97985)
- 京(81110)
- 科学(80028)
- 财(67649)
- 所(65027)
- 研究所(59580)
- 农(59481)
- 中心(57842)
- 业大(54870)
- 财经(54605)
- 江(53277)
- 北京(51720)
- 经(49942)
- 范(49540)
- 师范(49051)
- 院(47639)
- 经济学(46864)
- 农业(46535)
- 州(43330)
- 经济学院(42191)
- 基金
- 项目(256668)
- 科学(202961)
- 研究(188089)
- 基金(187342)
- 家(164100)
- 国家(162764)
- 科学基金(139696)
- 社会(119960)
- 社会科(113697)
- 社会科学(113669)
- 基金项目(99009)
- 省(98680)
- 自然(89921)
- 自然科(87915)
- 自然科学(87895)
- 自然科学基金(86355)
- 教育(85857)
- 划(83717)
- 资助(76212)
- 编号(74876)
- 成果(61200)
- 重点(57742)
- 部(56964)
- 创(56528)
- 发(55243)
- 课题(52264)
- 创新(52249)
- 国家社会(50184)
- 教育部(48956)
- 科研(48565)
- 期刊
- 济(164824)
- 经济(164824)
- 研究(112217)
- 中国(74861)
- 学报(59967)
- 管理(55920)
- 科学(55734)
- 农(54404)
- 财(50132)
- 大学(45591)
- 教育(44407)
- 学学(42529)
- 农业(38126)
- 技术(32637)
- 融(32396)
- 金融(32396)
- 经济研究(27813)
- 财经(26761)
- 业经(26309)
- 经(23072)
- 问题(21474)
- 业(21267)
- 图书(20303)
- 科技(19419)
- 技术经济(18373)
- 贸(17417)
- 版(17001)
- 理论(16956)
- 现代(16649)
- 世界(16435)
共检索到548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戚聿东
南开大学杜传忠教授的专著《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系统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基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的新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总的看来,该书主要有以下创新之处:第一,构建起新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兼顾的原则和分析思路,该书对现代工业化发展的一般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舰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杜传忠教授的专著《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系统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索。总体上看,该书主要有以下特色:第一,对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深化。关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人们多是从工业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浩
本文基于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从"社会变革总和"的高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深度,时空特性的广度,研究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特"在哪里、"新"在何处、"化"在何方。以经济、社会与人文耦合的工业化发展目标,引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立足于工业化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化解中国特色工业化发展的"三大难点";着眼于生产关系自适应化生产力,从"六化融合"解决新型工业化关键问题;以"实体资源虚拟化、虚拟资源实体化"打破固化的工业化资源利用范畴和方式,实现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在工业化中共生融合;依据创新中心化路径,通过"两种保障"方式实现工业化。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化"归根结底是人文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宗植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工业化背景、起点、路径、方法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变化,阐明了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和应坚持的若干原则。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工业化 工业化道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体雁 郭洁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仅以土地财政和低附加值工业为主要驱动力,低经济密度以及低附加值工业的蔓延式扩张,严重影响了城镇的集聚经济效应和网络效应。在"集聚三角形"中,以人为本、集聚创新是发挥城镇集聚经济效应的关键,既要提升政府管理人口经济集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城镇人口和经济密度,又要构建城市与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城镇的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相比于以土地经营为主的"城镇经营1.0",开展以城镇人文和产业生态系统经营为目标的"城镇经营2.0"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新型城镇化 集聚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涂文明
坚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所必需持有的区域观,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有利于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基础上推动工业化发展。主体功能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具有共生耦合关系,二者的终极目标是推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道路 主体功能区 共生耦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涂文明 蒋永穆
本文将主体功能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相结合,认为主体功能区视野下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是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论出发的新认识,其本质是追求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的指标体系,设计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的模式,以期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深入思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浩 贺刚
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属性架构、经济发展水平、二元经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BDC"三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维度、发展维度、贡献维度,提出了新型工业化的评价方法,并对中国整体及31个省市的新型工业化评估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评价指标体系 实证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所要完成的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等建设内涵看,研究尤其是创新性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存在三大研究掣肘:未能有效回答为什么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未能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究竟是什么,未能形成专注于高职教育的系统研究力量。全面引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需扎实开展关于高职类型特色研究、关于高职多元办学研究、关于高职内涵建设研究、关于高职制度标准研究、关于高职提质增效研究等五类创新性研究,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范式。如此,才能为我国高职教育真正实现办学格局转变、类型特色打造、制度标准建设、话语体系构建奠定基础,推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建华
对于中国工业化的特殊性和新的道路,我国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尚处于积极探索之中,并且存在一些重大分歧和激烈争论。简新华和余江撰写的专著《中国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正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鲜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检视洋务运动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特色工业化进程的核心视角是考察国家在工业化中的角色与作用机制。"后发大国"的禀赋条件决定了中国高度集权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路径选择,这一体制选择为中国迅猛的工业化赶超和全面工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内在可持续性不足和微观主体活力不足的体制缺陷。改革开放后工业化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的深刻变化,意味着国家在工业化中的角色所发生的深刻调整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历史趋势,映射出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内在演进规律。中国未来的产业政策应在总结历史教训并借鉴美、日等国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建立在市场配置资源基本体制之上的有效、有限、有为、有序的政府行动体制,这是未来中国彻底完成工业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保障和前提。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政策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万寿点墨
2014年深秋,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的召开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在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总体背景下,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抵御经济发展中各种已发或潜在的风险,各种国际组织、区域性经济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独善其身"已不可行,更多的是需要"兼济天下"的勇气与决心——这也正在成为更多人的共识。特别是对于中国这一发展中大国而言,只有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丽娜 蒋伏心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基于工业化阶段的判断及比较优势演化特征的准确把握,构成本文研究的主线。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形成系统移植型、外生型、技术依附型及外部市场主导型的阶段特征,具备自身的发展阶段性与独特性,构成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升级的约束性条件;由市场主体开拓性、要素整合能力、产业工人规模及配套产业系统构成的"新比较优势"是推动工业化进程升级的内在动力。从企业价值网络协同、产业创新要素联动性、政府与市场协同及"两化"融合等方面,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升级的优化路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魏弋 丁怡 毛一涵 李刚
遵循《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部署,文章聚焦“2022新型智库治理论坛”86位专家关于智库建设新征程、高校智库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智库优秀成果案例分享、数据驱动型智库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智库机制变革、智库国际化与评价创新等主题报告,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机制创新、数据驱动、全球治理、高校智库建设等方面呈现新时代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进展,为智库建设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锋刚 沈克慧
基于中国特色的创新方向研究,指出应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立相互关联的机构组织组成的创新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驱动的三种模式。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政府研发资助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活动成本,弥补单个企业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不足。最后从新的视角提出应建立和完善国家整体知识产权战略,以提升我国企业创新的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