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88)
2023(18563)
2022(16165)
2021(15051)
2020(12857)
2019(29574)
2018(29387)
2017(56630)
2016(31023)
2015(35190)
2014(35625)
2013(35454)
2012(33309)
2011(30384)
2010(30716)
2009(28444)
2008(28348)
2007(25389)
2006(22402)
2005(20412)
作者
(93183)
(77660)
(77335)
(73684)
(49489)
(37397)
(35268)
(30387)
(29602)
(27902)
(26376)
(26355)
(24775)
(24715)
(24318)
(23981)
(23408)
(22901)
(22404)
(22293)
(19466)
(19448)
(18995)
(17787)
(17438)
(17411)
(17359)
(17357)
(15935)
(15464)
学科
(132380)
经济(132214)
管理(87550)
(84858)
(69021)
企业(69021)
方法(57897)
数学(49986)
数学方法(49405)
中国(36879)
(36187)
(33391)
(31391)
地方(30348)
业经(28770)
(26415)
农业(24269)
(23485)
贸易(23467)
(22645)
理论(21492)
(21405)
银行(21338)
(21120)
金融(21114)
(20507)
财务(20418)
(20381)
财务管理(20360)
(20282)
机构
大学(456112)
学院(451308)
(180958)
经济(176851)
管理(172269)
研究(157540)
理学(147419)
理学院(145661)
管理学(143112)
管理学院(142275)
中国(118007)
(98608)
科学(98549)
(85509)
(81694)
(78962)
研究所(73923)
中心(70934)
(69050)
业大(68437)
财经(67280)
北京(63075)
(61950)
农业(61798)
师范(61321)
(60921)
(56551)
(55487)
经济学(54961)
财经大学(49749)
基金
项目(297772)
科学(231835)
研究(216352)
基金(213711)
(186890)
国家(185289)
科学基金(156984)
社会(134694)
社会科(127418)
社会科学(127385)
(116567)
基金项目(113046)
自然(102043)
教育(99986)
自然科(99585)
自然科学(99554)
(98656)
自然科学基金(97759)
资助(89016)
编号(88693)
成果(73776)
重点(67210)
(65824)
(65627)
课题(61927)
(60897)
科研(57047)
创新(56896)
教育部(55963)
大学(55461)
期刊
(206561)
经济(206561)
研究(136960)
中国(93696)
学报(75417)
(72006)
科学(67792)
(65498)
管理(62992)
大学(56073)
教育(53773)
学学(52350)
农业(48909)
(42573)
金融(42573)
技术(38790)
财经(33549)
业经(33346)
经济研究(32053)
(28628)
问题(27179)
(26020)
图书(24931)
技术经济(22286)
理论(21694)
(21686)
科技(20924)
(20361)
统计(20013)
商业(19949)
共检索到684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许光伟  
对《资本论》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并举并用,但不能将《资本论》限制为历史事件本身或局限于诠释学的"显现"。"再现《资本论》"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但仍需注重工作内涵:正确的路径是立足"再现"的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既面向学科对象,又极富民族特征,从而提升到方法论建设的高度上来。在当代更加需要的不是"回到马克思",而是还原马克思的"工作本相",求取"今日的文本"与"马克思的文本"的精神实质的一致性。以此观之,《资本论》的辩证法是"实践态的",具有内在的三个认识维度:发生学工作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劳动二重性的学说原理。全部的工作重心聚焦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它最终以学科方法的规定完成了对《资本论》副标题"身份"的锁定。马克思作为"平凡人"的非凡工作,为思维学科提供了一种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是对思维辩证法的另一种意义的注解。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许光伟  
对《资本论》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并举并用,但不能将《资本论》限制为历史事件本身或局限于诠释学的"显现"。"再现《资本论》"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但仍需注重工作内涵:正确的路径是立足"再现"的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既面向学科对象,又极富民族特征,从而提升到方法论建设的高度上来。在当代更加需要的不是"回到马克思",而是还原马克思的"工作本相",求取"今日的文本"与"马克思的文本"的精神实质的一致性。以此观之,《资本论》的辩证法是"实践态的",具有内在的三个认识维度:发生学工作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劳动二重性的学说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君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具有双重维度:在哲学维度中,劳动作为社会存在的本体,是“既定社会”和“现实的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政治经济学维度中,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内在矛盾这条隐形的线索,揭示笼罩在劳动上的资本主体自我运动的本质,并基于资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主张将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贯穿到底。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的哲学维度和政治经济学维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或者说是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关系。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是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其在本体论意义上把劳动作为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价值论层面把实现劳动自由与解放作为根本的价值指向,在方法论层面强调分析劳动问题时的辩证思维。研究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在认识劳动价值时,要明确劳动是乐生要素和谋生手段的统一,坚持运用劳动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劳动功利性价值与超功利价值的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提升个人劳动能力和思想认识以促进劳动自由。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盛  
艺术诠释是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重要难题,传统上主要有四种基本理论类型,它们各有其优势和局限。艺术诠释是一种综合的理解和解释活动,艺术诠释活动各种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张力关系,应该在综合的理论视野中理解艺术诠释活动的诠释学辩证法,尤其重要的是把握艺术作品与理解者阐释之间的诠释学辩证法。艺术作品的意义阐释既有同一性,也有差异性,艺术的诠释学活动始终是艺术作品的同一性与意义理解的创造性辩证运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卫东  
《资本论》之所以能够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就在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的运用。《资本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客观逻辑 (关于客观对象自身发展辩证法的思想形式 )和主观逻辑 (关于思维自身的辩证法的思想形式 )的统一 ,马克思将辩证法作为其逻辑和认识论的灵魂 ,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对一种具体的社会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 )和一门具体科学 (政治经济学 )的研究 ,不仅使辩证法哲学得到充分而严格的验证 ,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晨曦  
“合理形态”辩证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唯心主义辩证法基础之上的。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辩证系统中首次表明世界是一个持续运动的过程,并且世间万物,不论是社会还是精神世界中无不存在矛盾体系,世界的运动变化就是矛盾的运动变化。但是在黑格尔的论述中,社会、自然乃至于运动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产物,运动也是绝对精神的运动。马克思对唯心主义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并且将唯心主义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唯心主义哲学相区分开,同时将辩证法与实践关联在一起,以此诞生出辩证唯物主义,随后演变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合理形态”辩证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柯阳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七章关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的论述中,通过工资这个现象形态来揭露工资的本质。马克思在分析中,精辟的阐明了本质和现实、直线和曲线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都作了杰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马克思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现象出发,分析工资表现为工人劳动的价格。然后着重来分析隐藏在这个现象形态背后的实质,他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重农学派对工资的看法摆在读者面前,对之进行了批判的分析。马克思指出:“劳动的价格”这个说法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毫无批判地从日常生活中借用”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廖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小婷  郑琪  
理解辩证法中的“颠倒”难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辩证法中的“合法形态”,这也是阿尔都塞将“隐喻”作为辩证法的颠倒问题的根本。阿尔都塞运用“颠倒”辩证法的思维来评论运动和批判之间的理论差异关系,从辩证法的角度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分隔开来。但是如果我们真能实现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那么就能够真正地理解批判和运动之间的内在统一,这也是理论与实践互为协调的最基本的理论。将统一的运动和形式作为新的世界观的辩证理论进行理解的只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从理论上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局限性进行批判,这说明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颠倒内在是必然的趋势,黑格尔辩证法的思维过程作为一种能够真正的本体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态领域的意识,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黑格尔学派有着超越的思想意识,并且能够在阐述旧的唯物主义思想上实现了黑格尔辩证法事实和感性上的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只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才能够真正地从实践的角度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文章在阐述马克思的自然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上肯定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将辩证法的内涵与当前的社会意识有机结合,并且提出了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些都能够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有机结合。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够通过颠倒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生产的升级和社会的发展来推动思维的发展过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义修  
进入数字时代,需要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生产方式数字化的宏观视角定位数字劳动。就基本要素而言,数字劳动基于数字化的劳动资料,并根据劳动对象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数字劳动。在数字化生产中,前台的一般劳动和后台隐匿的数据化劳动相辅相成,所谓“受众劳动”只是表象。数字劳动具有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二重性,“非物质劳动”概念没有理解、突破这一点。数字劳动产品特别是数据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二者不能混淆。从数字劳动对象化的视角出发,才能避免误读数据的价值来源、生产贡献和要素收入,避免陷入“数据拜物教”,确保数字经济在正确轨道上行稳致远。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霄鋆   钟汉川  
萨特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其辩证法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这种哲学的“亲近”。为此,重新阐释萨特辩证法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将有利于澄清这种“亲近”关系。萨特辩证法可以通过物质、对象和超越性这三个概念来加以重构,并据此说明萨特关于超越性的含义、物质与超越性的关系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实在关联方式这三个问题。但是,萨特和马克思哲学在辩证法的整体化方向、物质概念的基础、对物质超越性的理解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关联方式上存在着重要区分。萨特对马克思哲学的“亲近”其实蕴藏着真正的界限。这种“偏离”或者“误读”主要根源于萨特“实践”概念的虚弱及其对辩证法范围的窄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邓以新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党的十六大将是一次继续解放思想的大会。江泽民提出的“三个解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论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经验总结 ,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战略动员。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 ,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 ,准确地把握“三个解放”的精神实质 ,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才能不断提高其水平和层次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峰明  牛变秀  
商品的价值形式或价值表现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应,商品的等价形式也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演化进程及其内在机理的考察和分析,不仅科学地说明了货币商品的起源和本质,创立了在经济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货币理论,而且极其娴熟和成功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广泛涉及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对立与统一、整体与部分、逻辑与历史等论题,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经济辩证法思想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历史视野和历史眼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峰明  牛变秀  
商品的价值形式或价值表现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应,商品的等价形式也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通过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演化进程及其内在机理的考察和分析,不仅科学地说明了货币商品的起源和本质,创立了在经济思想史上独树一帜的货币理论,而且极其娴熟和成功地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广泛涉及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内容、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对立与统一、整体与部分、逻辑与历史等论题,是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经济辩证法思想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其中所展现出来的历史视野和历史眼光,使得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货币理论至今难以望其项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翟柯  
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充分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问题之一。作者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