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5)
2023(3224)
2022(2605)
2021(2480)
2020(2099)
2019(5217)
2018(4870)
2017(9315)
2016(4545)
2015(4937)
2014(4810)
2013(4906)
2012(4513)
2011(4252)
2010(4518)
2009(4350)
2008(4558)
2007(4050)
2006(3781)
2005(3753)
作者
(12547)
(10673)
(10471)
(10025)
(6972)
(4934)
(4721)
(4036)
(3984)
(3757)
(3568)
(3430)
(3407)
(3395)
(3373)
(3302)
(3080)
(3063)
(3031)
(2798)
(2720)
(2680)
(2611)
(2418)
(2380)
(2351)
(2278)
(2169)
(2145)
(2040)
学科
(23398)
经济(23373)
管理(13984)
(13275)
(12374)
企业(12374)
方法(9265)
数学(6894)
中国(6843)
数学方法(6762)
理论(6382)
(6313)
(5933)
业经(4831)
(4574)
(4171)
(4167)
金融(4167)
财务(4159)
财务管理(4156)
企业财务(4044)
(4009)
关系(3991)
(3917)
(3626)
银行(3624)
教育(3492)
(3484)
(3367)
(3324)
机构
大学(72216)
学院(68294)
(30954)
经济(30373)
管理(26299)
研究(24108)
理学(22471)
理学院(22224)
管理学(21814)
管理学院(21682)
中国(19138)
(16014)
(15831)
科学(13212)
财经(12364)
(11442)
(11252)
北京(10449)
经济学(10421)
中心(10238)
研究所(10180)
(10050)
(10010)
师范(9959)
财经大学(9325)
经济学院(9197)
(8606)
师范大学(8305)
(8087)
商学(7538)
基金
项目(41121)
科学(33531)
研究(31843)
基金(31267)
(26571)
国家(26351)
科学基金(23009)
社会(21734)
社会科(20533)
社会科学(20529)
基金项目(15643)
教育(15120)
(14224)
自然(13482)
自然科(13187)
自然科学(13183)
自然科学基金(12965)
资助(12926)
编号(12608)
(12379)
成果(11673)
(9654)
国家社会(9475)
重点(9345)
教育部(8882)
课题(8718)
(8484)
大学(8484)
人文(8458)
(8449)
期刊
(35605)
经济(35605)
研究(24974)
中国(15841)
(13410)
管理(11332)
教育(10902)
科学(9580)
学报(9528)
大学(8018)
财经(7207)
学学(7073)
(6988)
金融(6988)
(6667)
经济研究(6401)
(6273)
技术(5703)
问题(4448)
(4387)
业经(4249)
农业(4214)
图书(3885)
国际(3603)
世界(3550)
技术经济(3443)
(3169)
理论(3168)
会计(3165)
统计(3148)
共检索到111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俊明  
《资本论》有两大紧密联系的任务:对客观对象的理论再现和科学批判。在终篇,这两大任务均既臻于完成,又终于完美统一。科学批判与全面再现具体结合,通过批判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的"三位一体公式"而接近社会表象,由此在终篇阐明内在的理论规定在外化过程中如何表现,而实现整体理论再现的创新。同样地,终篇的科学批判还导致《资本论》各种基本理论的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龙  谢璐  
现代性作为现时代的核心议题而引发热议。《资本论》虽未直接述及"现代性",但却隐含着对现代性问题的间接批判性分析。《资本论》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入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根基、以资本和形而上学为核心内容展开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同时,马克思所阐释的三种社会发展状态也预示着现代性的历史与未来。可以说,《资本论》即一部现代性的"诊断说明书",其中蕴含着的现代性批判对当代中国的现代性转型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俊明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正、副两个标题既是一致的,也有一定的区别,各自有不同的任务。从特定的意义看,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它既代表无产阶级对资本运动、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深刻的批判,也反映资本运动的自我批判,是全面的、全新的批判,是《资本论》整体理论精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的独特而优秀的重要品格,是马克思批判性品质、品格的最精华、最集中表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俊明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正、副两个标题既是一致的,也有一定的区别,各自有不同的任务。从特定的意义看,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它既代表无产阶级对资本运动、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深刻的批判,也反映资本运动的自我批判,是全面的、全新的批判,是《资本论》整体理论精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的独特而优秀的重要品格,是马克思批判性品质、品格的最精华、最集中表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文本的一个突出的特质是表达行动内涵。《资本论》中的行动理论在意蕴与模式上和标准的社会学理论相比,特质规定是丰富的阶级实践工作内涵。这种研究具象出"实践态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之类似但内涵逻辑殊异的是哈贝马斯努力建构的"交往行动的理论"。后者和经济学上的新制度主义理论废墟相类似,其带来了哲学上的"科斯问题":试图从行动图型上抹掉"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的构造。这是对行动与理论统一关系的严重背离。在具体理论构建上:哈贝马斯的问题还在于过多强调了交往和其他行为模式的差别,而较少注意它们的结合和统一;与之相反,通过运用"整体范畴",各种行为模式在《资本论》中艺术地结成一体。因此,是否追循"行动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姜英华  叶泽樱  
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和起统摄作用的逻辑形式,资本逻辑的神秘性和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背后隐藏的是人的存在境遇和人与人的真正关系。《资本论》通过对商品、劳动、货币等经济范畴和资本逻辑的历史考察和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关系,批判了人的存在样态,为"现实的历史"的变革指明了道路,为诊断和反思现代性提供了存在论解释,从这一意义上说,《资本论》是关于"如何超越现实"的新的存在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孔祥利   侍萱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经典杰作,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在这部恢弘著作中,马克思揭示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共性特征,包括机器大生产与工业化、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与科技进步、商品流通与市场化、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生产国际化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等。同时,马克思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对物质主义的崇拜、资本积累的趋势以及暴力掠夺的实质。《资本论》作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宗同源,其中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追求是一脉相承。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具体表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了人的现代化新内涵,坚持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主题,提供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科学的批判精神是《资本论》的一种固有本质属性,这是由它的创作者马克思本人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其总的立论基础,而且还渗透在它的各个方面,使《资本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具体范畴、基本原理、逻辑结构各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因而,辩证法所具有的那种"批判的和革命的"品质就成了《资本论》及马克思主义整个政治经济学的一种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它的"下册",它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具有同一个基因与同一个本质。今天研究《资本论》的科学批判精神,正好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续接红色基因,传承革命品质,起到强根固本的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雪秋  余志利  
《资本论》中的所有制理论系统而完整。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为研究起点,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外在表现及其不断激化的必然性,全面论述了公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物必将取而代之的历史趋势,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并结合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实际,敏锐地指出了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向未来社会公有制的过渡形式及最终实现公有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尽管150多年过去了,但《资本论》的所有制理论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依然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民  曹永栋  
本文试图回到经典文本,运用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批判凯恩斯《通论》中经济危机原因的理论,证明凯恩斯经济危机原因理论前提的三条基本心理规律是错误的,因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解释是错误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内在矛盾不断发酵的客观结果,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正确认知。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桑朝阳  
《21世纪资本论》的核心逻辑和结论为r> g是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根源。国内学者在对这一结论的研究中往往忽视了对其理论前提和论证逻辑的追问和证明,外部批判有余而内部批判不足。皮凯蒂所谓r> g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资本主义核心矛盾只有在"资本家不消费,工人不储蓄"的"古典假定"条件下才能成立。资本主义两大定律的公理与西方主流经济增长模型本质上是一致的,但皮凯蒂却将其建立在各种假设条件下的特殊性普遍化了。本文通过严格的数学推理证明不是r> g,而是r/g和K/Ys的关系共同决定了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变化。"皮凯蒂现象"表明目前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方式方法亟待完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史玲  
《资本论》既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光辉成就,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革命友谊的历史见证。从《资本论》发表到恩格斯逝世的二十九年间,资产阶级学者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应用方法、引文规范、理论原创、逻辑体系、理论通俗化等五个方面对《资本论》进行误读、歪曲甚至诋毁。为了捍卫《资本论》的革命性、科学性、创新性、完备性和人民性,马克思和恩格斯相继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各种误读和歪曲展开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论》五重误读的批判,为当前科学把握《资本论》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是理论著作,也是具有辩证叙述要求的一部史书,归根结底,是“书写历史”的社会客观批判的工作体系。内在逻辑红线是“商品批判——资本批判”。此架构与“科学实证主义”无涉,在于内在剖析“价值之道”、“价值之德”以及“资本之道”、“资本之德”,奠立“事的科学”基础。这种研究使历史建立为“实践的对象”,产生认识,又进一步使逻辑建立为“认识的对象”,产生理论,从而完成了对于“康德主义知识论”的真正走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江   黄旭  
当代资本主义陷入了系统性危机,表现为由内在关联的、超越一定范围的多领域对抗性矛盾相互交织影响的整体危机。《资本论》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对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具有显著的逻辑批判张力。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系统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逐利本性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终结。资本积累理论阐明了从国内扩张转向国际扩张下系统性危机从可能转向必然的具体机制。资本循环理论刻画了系统性危机在经济领域内部、非经济领域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生成演化路径。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孕育的新社会因素不断生成。资产阶级执政党的改良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平缓了系统性危机的消极冲击,但无法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被取代的历史规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一般而言,政治经济学理论范畴的形成来自三方面:社会劳动过程、阶级斗争以及以"秩序"为中心的物象均衡。经由"拜物教意识"批判,"仿市场"范畴的根基被瓦解,阶级斗争被"事格化",并置身于劳动过程文明规划。这表明基于通史考察,《资本论》"拜物教理论"和"劳动过程批判"是同步的过程,目的是求取"人本身的解放""所有制解放"。据此,商品章和《自然辩证法》在写作上可以说是彼此呼应。恩格斯历史路径的《资本论》解读,有助于"劳动过程为经为纬"工作线索的形成:《资本论》首章引出"辩证法道路",揭示质——量——形式——规律认识过程的"客观内容"是矛盾规定及其所有制形式的历史化的有机成长。根据马克思大写字母意义的价值规律规定,劳动过程发展构成"内容辩证法",经济形式运动构成"形式辩证法",劳动过程和经济形式的相互联系和矛盾作为了内在于自然历史过程的基础性规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