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
- 2023(1909)
- 2022(1610)
- 2021(1492)
- 2020(1371)
- 2019(3366)
- 2018(3074)
- 2017(6142)
- 2016(2922)
- 2015(3085)
- 2014(2781)
- 2013(2946)
- 2012(2683)
- 2011(2450)
- 2010(2510)
- 2009(2325)
- 2008(2479)
- 2007(2225)
- 2006(2072)
- 2005(2052)
- 学科
- 济(14619)
- 经济(14611)
- 业(8914)
- 管理(8500)
- 企(7870)
- 企业(7870)
- 方法(5413)
- 数学(4578)
- 数学方法(4496)
- 财(4450)
- 中国(4141)
- 关系(3440)
- 务(3237)
- 财务(3226)
- 财务管理(3225)
- 企业财务(3147)
- 农(3083)
- 融(2813)
- 金融(2813)
- 理论(2681)
- 制(2572)
- 业经(2525)
- 经济关系(2493)
- 学(2471)
- 对外(2403)
- 地方(2371)
- 银(2354)
- 银行(2352)
- 外经(2263)
- 对外经济(2253)
- 机构
- 大学(41424)
- 学院(39366)
- 济(18794)
- 经济(18500)
- 管理(15167)
- 研究(14328)
- 理学(12912)
- 理学院(12773)
- 管理学(12515)
- 管理学院(12423)
- 中国(11529)
- 财(9731)
- 京(8908)
- 财经(7461)
- 科学(7003)
- 经(6827)
- 所(6807)
- 经济学(6313)
- 中心(6108)
- 研究所(6018)
- 江(5977)
- 北京(5854)
- 财经大学(5623)
- 经济学院(5616)
- 范(5167)
- 师范(5131)
- 院(5093)
- 农(5051)
- 州(4667)
- 商学(4506)
共检索到65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邱海平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是第一卷的"压轴戏",正是在这一篇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贫困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理论和关于资本主义积累历史趋势的理论等重要理论。一百多年来,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备受国内外经济学界关注和争议。因此,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及其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实践的关系,是我们研读这一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邱海平
《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是第一卷的"压轴戏",正是在这一篇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贫困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理论和关于资本主义积累历史趋势的理论等重要理论。一百多年来,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备受国内外经济学界关注和争议。因此,如何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这些理论及其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实践的关系,是我们研读这一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颜鹏飞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资本论》三大手稿之一的1863—1865手稿(写作日期是1864年上半年—1865下半年)整理编辑的的,历时10年左右,1894年在汉堡出版。一、第7篇的结构和内容就"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这一视阈而言,~②整个《资本论》第三卷是《资本论》逻辑体系的"总体"。恩格斯称赞《资本论》第三卷"是光彩夺目的,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颜鹏飞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资本论》三大手稿之一的1863—1865手稿(写作日期是1864年上半年—1865下半年)整理编辑的的,历时10年左右,1894年在汉堡出版。一、第7篇的结构和内容就"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这一视阈而言,②整个《资本论》第三卷是《资本论》逻辑体系的"总体"。恩格斯称赞《资本论》第三卷"是光彩夺目的,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钧
一、本篇在《资本论》中的地位《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目的是揭示资本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它的经济运动规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由简单上升到复杂,因为具体的事物都是复杂的包含多种规定的统一体,不是凭借表面的观察就能认识的,需要先把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组成它的尽可能简单的要素,并对这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钧
一、本篇在《资本论》中的地位《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目的是揭示资本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它的经济运动规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由简单上升到复杂,因为具体的事物都是复杂的包含多种规定的统一体,不是凭借表面的观察就能认识的,需要先把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组成它的尽可能简单的要素,并对这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帆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在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分析人类历史过程提供了理论框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劳动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使得某些劳动岗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的劳动关系理论提醒我们,要重视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剥削和不平等问题,同时积极推动改革,实现社会的正义和人类的解放。
关键词:
《资本论》 马克思 劳动关系 理论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俊明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正、副两个标题既是一致的,也有一定的区别,各自有不同的任务。从特定的意义看,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它既代表无产阶级对资本运动、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深刻的批判,也反映资本运动的自我批判,是全面的、全新的批判,是《资本论》整体理论精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的独特而优秀的重要品格,是马克思批判性品质、品格的最精华、最集中表现。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重要理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逄锦聚
《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论的指导,并在主要范畴和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方面提供了重要借鉴。实践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继承《资本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提炼出新范畴,形成新学说。这是《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俊明
《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这正、副两个标题既是一致的,也有一定的区别,各自有不同的任务。从特定的意义看,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它既代表无产阶级对资本运动、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深刻的批判,也反映资本运动的自我批判,是全面的、全新的批判,是《资本论》整体理论精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资本论》的独特而优秀的重要品格,是马克思批判性品质、品格的最精华、最集中表现。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论》 重要理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良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对政治经济学史基本脉络和过程特点的系统论述,从多方面丰富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中社会观和历史观及其阶级观,是马克思经济思想观的核心立场和根本方法。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演化的探讨,清晰地表达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史流派或学派研究的基本导向。经济思想史研究中注重对不同经济学家的"著作和性格方面"的"比较研究",注重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民族对比的起源性"的比较分析,构成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重要内涵,也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各种流派或者学派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规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良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对政治经济学史基本脉络和过程特点的系统论述,从多方面丰富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政治经济学史研究中社会观和历史观及其阶级观,是马克思经济思想观的核心立场和根本方法。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演化的探讨,清晰地表达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史流派或学派研究的基本导向。经济思想史研究中注重对不同经济学家的"著作和性格方面"的"比较研究",注重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民族对比的起源性"的比较分析,构成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重要内涵,也是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各种流派或者学派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规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华
2017年9月21-22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协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政治经济学研究室承办的"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主题举办的第二次大型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江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必然发展,其代表作是《资本论》,它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灭亡。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上,《资本论》的创作与展开层层递进,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基本范畴的物质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二重性分析,不仅找到了叙事起点,也始终贯彻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研究逻辑;其次是中间过程研究为理论深化和现实批判提供了坚实保障;再次是制度变迁的原因,从内部规律和外部因素探索为全面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提供论证;最后是政治经济学从狭义向广义体系转化。严谨而开放的体系使《资本论》对旧哲学思维、资本主义制度和空想社会主义给予了有说服力的批判。
关键词:
《资本论》 整体结构 辩证逻辑 中间过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冠中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指重建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存在重建的问题,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雇佣的劳动者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只有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劳动者才能完全占有自己的劳动,因此,需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否定之否定,指的是劳动者占有自己劳动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存在着否定之否定进程。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含义,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导读
正确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一百五十周年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作逻辑与体系拓展——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
“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讨会”召开
深化对《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研讨会”综述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介绍
《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研讨会综述
《资本论》讲坛第一讲:《资本论》导读·前言
《中国审计史》第一卷序